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以毛泽东文化思想为基点,它的逻辑起点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总问题的文化维度的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时代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先进文化理论和和谐文化理论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理论张力,并为我们在实践中指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而使我们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比起来,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因此,当形势发生的变化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有影响之时,就决定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让全党全民都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血脉和基因底蕴丰厚、源远流长,具有历史悠久的薪火相继的传承性,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形成的伟大精神,这种伟大精神在实践中反映并影响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文化自信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实践中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革命文化对社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具体呈现为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积极发挥革命文化的四重价值。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优秀传统文化与"五位一体总布局"相结合的视角,可以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大会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其性质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科学发展观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新的指导思想,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同时大会也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明确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国已经失去独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历史机缘的情势下,把爱国主义的理想和追求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相联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要求,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爱国主义,就要坚决拒绝私有化的逆向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着爱国主义的伟大理想,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9.
王晓芳 《科技信息》2013,(4):135-135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了研究部署,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更为传承先进的文化思想,实施"文化福利"工程,繁荣基层文化事业指明了方向。集团公司提出的"建设新同煤,打造新生活"的"两新"战略愿景,更为实施"文化福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推行快乐工作法确立了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坚持人民至上"、传承重视民生的红色基因,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总结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百年辉煌的力量源泉。重视民生的红色基因是党的性质、宗旨的本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国化的伟大实践。重视民生的红色基因,形成于革命年代,由党和人民共同创造,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发展,经历了民生救国、民生立国、民生富国、民生强国四个阶段,按照"民生—民心—民权—民族"的理论逻辑,形成了以"生命""生存""生活""生产""生态"为一体的民生实践体系并实践百年,成功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重视民生的红色基因蕴涵的经验和启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