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许多学者对生物体的氮代谢进行了研究.Jone(1936)及罗宗雅等(1963)研究了磷对小麦氮代谢的影响;Breon(1944)研究了磷对番茄氮代谢的影响,均发现磷对非固氮生物的氮代谢有明显的影响.Mahl、M、C(1960)及Masayuki Ohmori(1974)研究了氨对固氮生物固氮活性的作用,发现氨离子能抑制Klebsiellapneumoniae及Anabaena cylindrica的固氮酶的活性,影响含氮化合物的变化.本试验以共生固氮生物——红萍(Azolla imbricata Nabai)为材料,在有No_3~-的培养基中,研究磷对红萍的氮化合物及核酸的影响,以探讨共生固氮生物磷氮代谢的关系及以磷增氮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一) 前言非共生需氧性固氮細菌的固氮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其中尤以Az.Chrooooceum的固氮能力目前被認为最大,非共生需氧性固氮菌是1901年别依耶林克(Beiyerenick)自园地中分离培养出来的。 Az.Chrooooceum菌体一般为成对排列,菌体細胞稍呈椭园形細胞外具有莢膜;莢  相似文献   

3.
非正式治理能够协调成员间共生关系和行为,促进成员间相互依存、互动耦合,进而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共生发展及价值共创.本文基于社会嵌入理论与组织生态学,根据现有研究归纳出信任、声誉、合作文化、联合制裁四种非正式治理,运用Logistic模型,构建共生理论视角下非正式治理对创新生态系统企业等成员共生关系演化影响的共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演化稳定性分析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成员共生演化取决于成员间共生系数的强弱,其中,信任、声誉、合作文化共生系数对系统成员共生演化产生正向影响,利于互惠共生形成,而联合制裁对系统成员共生演化的影响既有正向也有负向的,可能产生寄生、偏利或互惠共生.系统成员共生稳定状态的收益受非正式治理共生系数和主体收益最大值影响.非正式治理影响创新生态系统各企业向互惠共生关系的演化,为企业非正式治理发挥正向作用,实现价值共创及创新生态系统合作共生健康运行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细菌——植物叶际联合固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学观点来看,自然界存在着三种生物固氨体系:自生固氮体系,如自生固氮菌在土壤中或培养基中独立生活时固定分子态氮;共生固氮体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时才能固定分子态氮,或者只在共生条件下才表现旺盛的固氮作用;联合固氮体系,是自生固氮体系与共生固氮体系的中间类型,固氮菌与相应联合的植物之间有较密切的相互影响,但既不同于典型的共生固氮体系,因为它不形成根瘤一样的特殊形态结构——根瘤,也不同於自生固氮体系,因为它有较大的寄主专一性,并且固氮作用比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尺度水平上,介绍了使用化学农药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负面作用及其影响;总结了加强我国化学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对农业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些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研究生物固氮以共生固氮为重点,除了进一步发挥根瘤菌、兰藻和弗兰克放线菌的共生有效性和扩大它们的寄主范围外,发掘新的共生固氮和联合固氮资源是一重要方面。“联合”(association)固氮作用或“半共生”(Semisymbiotic)固氮作用首先由 Hardy 和 Holsten 提出。联合固氮是介于自生固氮和共生固氮的中间类型,固氮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态工程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技术手段。其实质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结合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生产方式和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作者在理论研究和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生态工程10种主要的技术类型:充分利用空间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构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系统;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相互促进的生物物种共生生态系统;农-渔-禽水生生态系统;多功能的污水自净工程系统;山区综合开发的复合生态系统;沿海滩涂和荡滩资源开发利用的湿地生态系统;以庭院经济为主的院落生态系统;多功能的农副工联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对三对共生固氮体系大豆种子氨基酸组分的分析表明,大豆种子氨基酸组分没有因大豆作物产量的提高而下降,通过施用相应的根瘤菌促其形成或加强共生固氮体系从而提高大豆作物产量,这种增产从氨基酸水平分析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以菌根真菌为主 ,从菌根真菌与根瘤菌间的关系及其对宿主植物的影响、VA菌根与外生菌根混合接种对宿主植物的影响以及菌根真菌与共生固氮放线菌的关系对宿主植物的影响三方面 ,对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相关研究加以评述和讨论 .着重论述了菌根真菌、共生微生物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对宿主植物生长、营养、生理及抗逆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并对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应用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  相似文献   

10.
农业发生革命性变化有两个必要条件:农业发展出现重大危机性问题;科技发生重大突破与整体性进展。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物经济发展,促进了生物经济时代的来临,为农业第二次绿色革命带来时代机遇。从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最高层次对未来农业进行哲学反思,由此提出新的农业易相发展观。农业易相发展是指将传统的农业范畴拓展到“非农”范畴,反过来通过“非农”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以致达到农与“非农”共生共荣、整体和谐发展的状态。作为农与“非农”和谐融合的发展观,农业易相发展观可作为构建面向生物经济时代的新型农业体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