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衍  毕冰藤  乔宇豪  杨柳  刘加平 《科学通报》2024,(11):1475-1490
建筑蓄热是解决建筑热流作用不稳定的核心,通过建筑设计的方式,将建筑部件的“削峰填谷”效应与其他因素耦合,使建筑对热流的调控作用最大化,实现对室内热环境的优化.本文对建筑蓄热相关概念做了辨析,将“建筑蓄热”与“围护结构蓄热”,“保温”与“隔热”,“热惰性”、“热质量”以及“热惰性指标”等相似概念进行区分,总结了建筑蓄热的作用原理和基础模型,揭示了各向异性太阳辐射多过程传输与转化形成的“双高波谷温度波”效应,和部件蓄热、自然通风与长波辐射降温多种热作用形成的“双低波峰温度波”效应,提出了能够表征建筑系统蓄热能力的指标参数.通过对蓄热问题历史发展背景的挖掘和对相关研究现状的梳理,总结了我国在建筑蓄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筑蓄热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应用潜力差异显著,将相关气候指标应用到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之中是当务之急;建筑热工设计过度追求构件高指标,实际则是建筑整体低性能,亟需构建以建筑蓄热为代表的热工设计综合指标体系;亟需加强建筑蓄热基础理论研究,强化建筑蓄热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动物中有许多“建筑高手”,它们的“建筑杰作”丝毫不逊于人类。以下是国外媒体评选出的自然界七大动物“建筑”奇观。  相似文献   

3.
吴学平 《科学之友》2009,(11):56-56
动物界中也有许多“建筑高手”,它们的“建筑杰作”丝毫不逊于人类。 石蚕的“水下建筑” 石蛾是一种纲毛翅目属昆虫,它的幼虫叫石蚕,生活在湖泊和溪流中,偏爱较冷而无污染的水域。石蚕在水中的“建筑”不是由庞大“社区”组成的巨型结构,而是由有着多种功能、艺术水准很高、可移动的“外壳”组成。  相似文献   

4.
门的故事     
在古代建筑术语中,“门”有两种含义:一指“门屋”,是一种独立的建筑类型,用在建筑群的入口处;二指“门扇”,和窗户一样,是一座建筑上可以开启的构件。 一身数职的门屋 在建筑群中,门屋的地位很显要,它们担负着“对外”的职责,既是出入口,又有很强的礼仪含义,还可能留有车马停留和看门人员值班休  相似文献   

5.
如今,房地产开发商总是大肆宣扬自己建造的商务大楼是如何的“绿色”、如何的“环保”。而事实上全美国近5000幢商务大楼中的90%是新建的,这些大楼目前正在等待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nited States Green Building Council,USGBC)的评估认证。  相似文献   

6.
奥运重点工程之一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T3),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历经近4年建成,并于2008年2月29日和3月26日分两期投入运营。3号航站楼总体建筑面积约100万m2,楼内许多设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地面交通中心车流集中且功能健全;在国内首次采用的旅客捷运系统,是一套无人驾驶的全自动旅客运输系统;行李处理系统采用国际最  相似文献   

7.
绝大多数中国人从小就会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或者“山外青山楼外楼”等著名诗句,但大家对于楼阁建筑却仅有一个朦胧的认识。《说文解字》称:“楼,重屋也。”可见“楼”就是屋上叠屋的意思。早期的称谓中“阁”的定义和“楼”有一定的区别,阁是由栈道上的建筑发展而来的形式,一般要底层架空。到了唐代以后,“楼”和“阁”往往混用,不再有明确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2008,(5):F0004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于2000年2月25日建成开放。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是上海市人民广场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展馆通过高科技手段,围绕“城市、人、环境、发展”的主题,展示了上海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李解人 《科学之友》2009,(9):143-144
混杂的建筑在我们身边不断拔地而起,功能的混杂、结构的混杂、形式的混杂,时常让设计者都无所适从。建筑的混杂性是当下的设计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文章从3个角度对混杂建筑作一简略分析,以求加深对设计混杂建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台”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型,因为台上一般会建有四壁敞开的景观性建筑——“榭”,所以人们通常也将台、榭并称为台榭。 虽然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煊赫一时的台榭随它们的主人一起“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了,但在留传至今的诗文中,关于台榭的  相似文献   

11.
《知识就是力量》2009,(11):F0003-F0003
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的建筑整体为单体正方形,由若干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整个建筑呈现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是一座以“中国红”丸主基调的宏伟建筑。在其高达68米的屋顶平台上。装有无数如“马赛克”一般密密麻麻的片状组件。这些片状组件叫作“光伏组件”,组成18个菱形、12个三角形的巨大光伏组件群,宛如镶嵌在中国馆顶部的巨型“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就是上海世博会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  相似文献   

13.
有关专家表示,如果大范围推广稻壳灰复合水泥,则可以引发一场“绿色建筑”革命。  相似文献   

14.
“迫拜塔”辉煌照耀下的危机 近几年,迪拜因房地产和金融业的快速发展而名声大噪,迪拜现在已经成为整个中东地区的转口贸易中心。同时又加上源源不断的石油资源,迪拜成了财富和奢华的代名词。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就是迪拜的一个标志性的建筑。  相似文献   

15.
建筑,人类活动的结晶。传承了一部上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从中国的万里长城到英吉利海峡隧道,从美国的帝国大厦到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无一不被人们津津乐道,无一不体现人类的聪明才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各式各样的现代化建筑更是层出不穷,让人们流连在五彩缤纷的摩登建筑之中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6.
奥运重点工程之一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T3),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历经近4年建成,并于2008年2月29日和3月26日分两期投入运营.3号航站楼总体建筑面积约100万m2,楼内许多设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地面交通中心车流集中且功能健全:在国内首次采用的旅客捷运系统,是一套无人驾驶的全自动旅客运输系统:行李处理系统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自动分拣和高速传输系统,每小时可处理行李20 000件;国内机场首次使用的单灯引导系统可自动引导地面飞机和车辆安全行驶.3号航站楼启用后,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设计总量将达8 200万人次,将大大缓解首都机场目前的运输压力.  相似文献   

17.
逢是有古代建筑的地方,人们就可以看到建筑物的正脊两端都有件间上翘起的东西。从故宫的大小殿堂、门楼到寺庙府坛,到处可以见到。但由于它所在的位置最高,看不太清楚,因此使得很多人对它不太了解,只在视觉上感到有这么个物件使建筑物挺好看的。这个东西的名字很多,现在一般都叫它“正吻”或“大吻”,也有叫“龙吻”、“乖龙”、  相似文献   

18.
人类尚未揭开地球生态系统的谜底,生态危机却到了千钧一发的关头。─—国际建筑师协会《北京宪章》面对城市泛滥成灾的“混凝土森林”,当代建筑师们试图另辟蹊径,重新赋予冷冰冰的建筑以生机。生态建筑是新世纪最有前途、最具殊力的建筑形式之一、所谓生态建筑,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等科学技术,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既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制造良好的富于生气的环境,而同时又要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力来实现向自然索…  相似文献   

19.
窗的浪漫     
独特的中国窗 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不同结构的建筑有各自的开窗方式。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是典型的梁柱承重体系,外墙不承重,有所谓“墙倒屋不塌”的美称,因此在一个开间内门窗的设置可以非常自由,往往充满整个开间,有接近现代建筑幕墙的效果,尤其在一些楼阁建筑和南方园林建筑中,门、窗与墙之间没有  相似文献   

20.
《科学之友》2009,(8):14-14
位于美国芝加哥的希尔斯大厦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然而拥有这栋443m高大厦的老板们似乎仍不满足,又在大楼103层高的地方安装了4个玻璃箱观景平台。这些“玻璃箱子”高约3m,宽约3m,能承重5t,玻璃的厚度为3.8cm,被悬在约412m的高空中,从103层的露台伸出约1.2m。如果你有恐高症,那最好别往下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