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香港回归,已成辉煌。香港失去与回归,历经一百多年,反映了中华民族由旧社会落后挨打、遭受侵略与奴役到新社会繁荣昌盛的沧桑巨变。本文在香港回归之际,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历史真理。  相似文献   

2.
贺凯 《世界知识》2013,(14):56-57
6月27日,我有幸聆听了外交部长王毅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午餐会上的演讲——“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这是王毅自今年3月就任外交部长后,第一次系统地对外阐述中国外交的新思路。做为一名在国外教授和研究中国外交的学者,我听后感受颇深。王毅的演讲不但诠释了中国外交的原则和基石,而且还指出了中国外交的新方向。可以预见,中国外交在今后五年将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所作为。”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3.
2005年的中国外交,是从对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灾区的救援行动开始的。这预示着这一年中国外交将出现一个新的主题:救援。这年的中国外交的确说得上是异彩纷呈,曲星把它们归结为“六个关键词”:和谐、合作、对话、发展、文化、救援。这一年,中国的发展受到全球前所未有的关注,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国内国际到处都在谈论“中国崛起”,并对“崛起”这个概念展开热烈讨论甚至激烈争论。在《世界知识》上,读者就会发现不同的观点同时存在。在这一年,“中国威胁论”也在继续发酵。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充满善意的外交行动,并提出…  相似文献   

4.
凌胜利 《世界知识》2020,(20):62-63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使各国交往备受冲击,外交方式因此出现了新变化,线上会晤、线上办会等“云外交”逐渐成为一种外交新常态,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鉴于短期内疫情难以完全消除,“云外交”作为重要的外交方式会延续下来。由于其便捷、高效等特点已被各方直接体会、广泛认同,即便今后疫情解除,“云外交”在外交舞台仍有用武之地,会继续大行其道。面对疫情引发的困难局面,中国领导人通过线上方式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往,在加强抗疫协作、推进务实合作、促进战略沟通、维护国际秩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5.
日本首相安倍2013年以每月至少出访一次的频率访问25个国家、“华丽”地启动了“地球仪外交”后,在2014年第一个月份进一步扩展其“地球仪外交”射程、全力开展“全方位”首脑外交。当我们转动地球仪“俯瞰”安倍倾力推进的“地球仪外交”时,发现安倍“地球仪外交”“忽略”了日本的近邻——中国,且安倍足迹遍布中国周边和中国的重要朋友——非洲,这不能不令人忧虑安倍大力推行“地球仪外交”的战略意图以及未来中日关系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6.
本期“话题”,是一次大型研讨会的结果。2003岁末,世界知识出版社暨《世界知识》编辑部联合举行“钱其琛《外交十记》出版及中国外交研讨会”,吸引了几十位卓有建树的知名外交官和外交与国际问题专家,以及十几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大家结合《外交十记》一书内容和自己在外交实践与学术研究中的经历和体会,实际上对20年来外交里程进行了一次深刻全面又饶有趣味的梳理和总结。钱其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担任我国外交工作的领导者,是我国外交工作的参与决策者、亲历者和见证者。2003年3月从领导岗位退下后,把自己20年来亲历的十件外交大事记叙下来。这20年正是中国外交经历转折、经受考验、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历史时期,钱书本身就是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整体述描,既具个性化,又具无可怀疑的权威性。戴秉国副外长在研讨会上认为,钱书集中地体现了这个时期我们中国外交上非常精彩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反映了中国外交更加成熟的状况,体现了中国三代领导核心的外交思想,也集中地体现了钱其琛自己的外交智慧、才能和风格,以及他对中国外交所作出的新的贡献。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虽不能说字字玑珠,但充满卓见。于是我们决定选取研讨会发言的部分片段,汇集成为本专题。  相似文献   

7.
回顾2013年,新一届中国政府的外交可用“战略谋划”、“主动塑造”、“积极创新”和“底线思维”四个关键词来形容,这些特征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内涵,开启了中国外交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设“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周边外交战略的核心概念。中国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不仅要大力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中孟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一东盟高铁黄金走廊”等,形成活力四射的中国周边经济圈,“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媵,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获得裨益和助力”,  相似文献   

9.
大来这篇文章原题为《我国外交二百五十天》,发表于《文艺春秋》1980年10月号。作者回顾了他任大平内阁外相八个多月的外交活动,认为日本外交“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天,日本外交“由双边外交发展到多边外交”,“从经济外交发展成为经济加政治的外交”,“有时候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也不得不下决心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日本经济的直接利益”。作者认为,今后日本的外交“应该”、也“不能回避”“发挥能动作用”,“同各国共同考虑世界问题”。本刊分期译载这篇文章的详细摘要。文中的“去年”指1979年,“今年”指1980年。  相似文献   

10.
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联大”通过了驱蒋的决议后,次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共同发表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9月,中日宣布建交;其他一些与台湾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也纷纷宣布与台湾断交,同我建交。至1973年,与台湾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或地区已由1971年的66个遽减至39个。台湾当局传统的“外交”阵线处于全面崩溃的局面,其在国际上的处境日趋尴尬和困窘。为挽救“外交”颓势,蒋经国在1972年6月出任“行政院长”后,公开提出了“总体外交”的构想(即运用总体的力量来经营“外交”,如“政党外交”,“经贸外交”、“民间外交”等均为此服务),强调要采取“变”与“不变”的原则来“开创外交新局”,即在“反共复国基本国策”不变  相似文献   

11.
“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更是在不同国内外环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变”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意识继承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另一部分则是不愿继承、希望改变的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历史上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外交舞台”在《世界知识》上辟为专门的板块已有一年。读者对这个板块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也对新一年的“外交舞台”表达了更高的期待,特别希望我们能增加现实外交的活跃内容。编辑部将尽量满足读者要求,展现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丰采。本期“外交舞台”记者时之采访了去年11月跟随江泽民主席参加APEC峰会的外交部国际司高官张炎和访问俄罗斯的外交部欧亚司司长赵希迪。下期将采访陪同江主席访问日本的亚洲司官员。  相似文献   

13.
3月6日下午,李肇星外长就中国的外交工作和国际问题举行了记者招待会。我们欣喜地听到一种富有新意的表达:我们的外交是全中国人民的外交;新时期的中国外交也贯彻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一宗旨。中国外交这样强调“人”,还是第一次。有人说中国外交在转型,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其实,中国外交的这一变化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执政理念和风格的传达,是中国社会进步在外交上的折射。当然,在表示欣喜和欢迎的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目标与现实的矛盾与差距、新的发展带来的新的问题。为此,我们组织了本期话题,期待着人们对外交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非外交场合开展各种外交活动在中外关系史上不胜枚举,借参加政要的葬礼进行外交斡旋在外交史上也不乏可圈可点的例证。中国前驻日本国大使杨振亚曾亲自参加了裕仁天皇的“大葬之礼”,并目睹了中日关系中的一次“葬礼外交”。  相似文献   

15.
钱其琛退休后出版回忆录,李肇星在网上与网友交流外交,正如许多人所说,反映了一种新风格新气象。吴建民常说一句话:揭开外交的神秘面纱。他最近在接受本刊记者葛军采访时又重复了这句话。可以说这句话就是这种新气象的注脚。从创刊起,《世界知识》就十分关心中国的外交,这是抗日救亡的时代要求和“世知”的历史使命决定的。但在当时“弱国无外交”,所以有读者在杂志封面写下“近来国际已然忘记了中国”的沉痛语句。新中国成立后“一扫新纪元”,中国外交更成了这本杂志的特色内容。近年来民众对中国外交的关注与日俱增,“世知”的外交板块也…  相似文献   

16.
薛力 《世界知识》2018,(1):73-73
从地理上看,东北亚包括蒙古国、朝鲜、韩国、日本四个国家,加上中国的一部分(华北与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一部分(远东联邦管区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中国的东北亚外交(diplomacy)就是针对这五个国家的外交。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周边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在东北亚这个次区域,“政治与安全问题影响经济发展”是这一地区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7.
近期以来,国际舆论对中国外交有这样一个评价,那就是“中国外交成熟了”。现在,它变成了全世界对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共同认识。国际社会为什么会对中国外交有这样一个评价?我国外交在不断地进步,但是为什么直到现在,国际社会才认定中国外交“成熟”了?这种说法的出现是由于中国自身变化的原因,还是别人对中国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和这一“成熟论”有什么关系?如果说现在我国的外交政策“成熟”了,那么下一步的发展趋向是什么?我们这些年的外交工作在哪些方面是比较成熟的,是成功经验,哪些方面还不成熟,是需要改进的?今天请专家就上面的问题进行探讨。——阎学通  相似文献   

18.
负着促进经济提携使命的日本遣华经济考察团,现在已簇簇拥拥地到了中国,在京沪两地受着盛大的欢迎.假设去年日本对华外交是“威胁外交年,”那么,今年大概是“软诱外交年”了.软诱二字,多少会使一部分人感着不愉快,所以我还是订正说是“经济外交年”罢.这一团贵客,就是经济外交  相似文献   

19.
朱锋 《世界知识》2017,(24):22-24
2017年是中国外交在南海议题上不断进取、取得积极收获的一年。在2017年7月12日荒诞的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裁决出笼之后,中国政府果断、坚决地宣布这一裁决结果非法、无效,就是“一张废纸”,在与东盟国家的积极合作进程中稳住了局势,实现了对仲裁案裁决在政治上的“翻篇”。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上的讲话中抚今追昔,总结了中国近代史给予我们的三个昭示,使我们在全国欢庆香港回归的同时,能够吸取历史养料,把中国的事情办得更好。 一、“要改变贫弱受欺、落后挨打的历史命运,就必须奋起抗争,奋发图强”。翻开近代史,中国受欺挨打的事件历历在目,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导致割让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