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锷丙午年致友人杨君书是新近发现的蔡锷佚文之一。经考证,这封信是蔡锷1906年9月至10月中旬之间给杨度的回信,对于研究蔡锷早期的活动和军事教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蔡锷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曾领导了1911年10月的昆明重九起义和1915年12月的云南护国起义,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文章从相关文献资料中勾稽了蔡锷不平凡的一生,对于认识、了解和研究蔡锷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薛政超博士的新作《五代金陵史研究》,已由全国百佳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于2011年3月正式出版。此书虽是作者2005年的旧作,但其研究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五代金陵史的发掘与整理仍有较大的推进,甚至部分领域是由其首次涉及,因而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增杰的现代文学研究起步于报刊研究,他从史料的发掘与整理逐渐开辟学术研究的“自己的园地”,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出版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创建与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增杰的现代文学研究起步于报刊研究,他从史料的发掘与整理逐渐开辟学术研究的"自己的园地",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出版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创建与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考古工作不但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近年来,江西省考古和历史工作者按照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开展了一系列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并通过整理、研究、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凸显其证史、鉴史和育人功能,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运动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的前提和依据,在于史料的发掘整理。有关太平天国史的档案、文书、官书、野史、笔记之类文献,近年陆续搜集,数以千计,大多已辑入《太平天国史资料》、《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史料丛编》、《太平天国资料汇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太平天国史译丛》、《太平天国印书》、《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等书,成为学者们从事太史研究的有力工具。但其中真正由直接参加过太平军的人所写下的长篇记事文献,为数实在不多,仅《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等寥寥数种。前者系李秀成身系囹圄的供词,不无顾忌;后者为英国人呤唎以文艺加工方法表述,不够真实。两者虽各有局限,但记事详细,很有参考价值,特别是《李秀成自述》历来为史学界所重视。可见此类亲历者所留下的直接史料,意义重大,有待发掘。  相似文献   

8.
贾谊是汉初重要的政论家和哲学家,其关于秦亡教训的总结对于巩固汉初封建政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贾谊的哲学成就却一直被人们忽视。冯友兰通过对其哲学思想的来源、主要观点的论述,指出贾谊哲学不仅综合百家,而且是具有代表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发掘、整理贾谊的哲学思想,对于两汉哲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任长春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从事古代汉语、汉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教学与研究。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做到教书育人,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水平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在汉语史及中国语言学史研究中,成果卓著,尤其是对近古音韵文献的发掘整理以及对汉语史有关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令学术界瞩目的科研成果。近年来出版专著2部:《古代汉语》,《汉语音韵学通论》;完成科研课题4(国家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发表《汉语史分期研究分歧探因》、《论<元声韵学大全>浊声母清化问…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魏晋南北朝这样一个特殊时代的宫廷音乐的研究十分的薄弱。通过对近二十年来魏晋南北朝宫廷音乐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掘和探讨,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一些民间体育文化受社会诸多原因的影响处于濒危的边缘,发掘与整理是民间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阐述了陕西省民间体育文化发掘与整理的迫切性,提出对民间体育文化发掘与整理的内容为项目分类整理、价值特征整理、文化内涵整理,并提出民间体育文化资源发掘与整理的思路:建立领导机构、与学校体育结合、与传统节日结合、与全民健身结合。  相似文献   

12.
蒋士铨是清中叶著名文学家,其著作整理集大成者为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之<忠雅堂集校笺>,但有失收之作.笔者从清人诗文集中辑得佚文五篇.这些被发现的佚作对进一步研究蒋士铨生平、交友和诗学思想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钧窑是宋元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制瓷传统,同时也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疑问较多、争议较大的一个窑口。为此作者主持进行了2001年对禹州神垕镇钧窑遗址的考古发掘。经过严格认真的考古发掘工作和初步的整理,使我们对钧窑的烧造时间、发展阶段和工艺技术等诸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收获颇丰。通过发掘大体可以确认在禹州市神垕镇西南部的古窑场中,钧釉瓷器的生产大体始于北宋末期(12世纪前半叶);经过对刘家门窑址发掘资料的初步整理,可将钧窑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即北宋晚期到金代前期,金代后期到元代初年,元代时期;发掘中清理出一批遗迹;在下白峪窑址发现了中晚唐时期的遗存,清理了一座窑炉,出土了大量瓷片和窑具。  相似文献   

14.
关于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史所”)的创建及其50年发展历程,席泽宗院士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40年》[1],廖育群所长发表了《回顾与展望》[2]。郭书春、陈美东、华觉明、罗桂环、王扬宗、汪前进、袁江洋等先生将在这次会上回顾和讨论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学科史研究。他们的论文和报告已经很充实。在此,我仅简要地汇报一下自然科学史所最近十年(1997—2007年)的学科建设与研究课题。自然科学史所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的专题研究、学科史和通史研究,发掘、整理、研究和总结中国科技遗产,形成了注重内史的严谨考证、…  相似文献   

15.
蔡锷不仅注重武装斗争,而且重视舆论宣传,早年曾以笔名发表了一系列诗文,反对列强入侵,抨击封建统治,宣传革命理论。对这些笔名,蔡锷生前并未提及。蔡锷逝世后,虽然人们通过蔡锷年谱得知孟博、奋翮生、击椎生是蔡锷的笔名,但长期无人对其进行过论证。1995年,曾业英经考证后认为,不仅孟博、奋翮生确是蔡锷的笔名,而且蔡锷还有个"劫火仙"的笔名。而对"击椎生",他未及考证。近年来,殷英提出了击椎生不是蔡锷的笔名而是殷承瓛的笔名的观点。但经笔者多方面考证,"击椎生"不应是殷承瓛的笔名,而应是蔡锷的笔名。  相似文献   

16.
1929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百色地区领导了武装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这是中国革命史上又一个重大事件。关于百色起义史的研究,随着调查材料的发掘,档案资料的公布和回忆录的整理,在微观方面即从百色起义内部诸关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从宏观方面,从党中央和其他根据地与百色起义的相互关系方面所进行的研究,似乎还没有充分的展开,或有涉及也欠深入。本文仅就百色起义史中某些问题,特别是关于党中央对百色起义的指导思想,提出不成熟的意见,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人物印迹视角下的党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保护、开发之,是红色文化研究和建设的重要议题.组织机构、场地场所、设施设备、文本文献等都是重要的载体形式,遍布全国各地.普查、汇总,是首要工作,然后是整理、发掘其中的规律性,为红色文化旅游业提供学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评介和发掘新发现的文廷式一篇传记佚文中蕴含的科举文化精神,并从文氏撰写该文的独特经历,传主的人事特色着手,剖析文延式对八股文的态度,与科举制的关系。兼探讨萍乡“右文之乡”诞生文廷式等士绅家族的深厚文化土壤,以纪念废除科举百周年。  相似文献   

19.
蔡锷与云南护国起义的爆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云南护国起义前蔡锷从拥袁到反袁以及在京期间同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西南地方实力派的联络活动等史实主说明蔡锷在云南护国起义发动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并以此肯定蔡锷是云南护国起义最主要的发动者,应居首功,以别于“纯蔡锷发动说”,“唐继尧发动说”,“云南中下级军官发动说”和“孙中山、黄兴发动说”。  相似文献   

20.
对德文电子资源进行一些发掘与整理,为从事德文方面研究与应用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