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区域水资源利用与开发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对水土资源的加速开发利用,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和水土平衡不断受到破坏,给水分的供需和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增添了新的压力,同时也严重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陕西关中灌区水土资源的开发进行科学的评估研究,提出进一步开发水土资源潜力的设想,以促使在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按照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匹配与组合,协调水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2.
区域水资源利用与开发潜力研究——以陕西关中灌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对水土资源的加速开发利用,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和水土平衡不断受到破坏,给水分的供需和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增添了新的压力,同时也严重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陕西关中灌区水土资源的开发进行科学的评估研究,提出进一步开发水土资源潜力的设想,以促使在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按照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匹配与组合,协调水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水土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3.
对关中灌区水土资源和农作物水土生态需求进行分析,以期在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促使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关系趋于平衡,使利用效率和效益最佳状态,为此,对关中灌区土地资源进行了评价与分等,对主要作物水土生态需求规律进行了论述与分析,提出了水土资源和各类作物协调与合理利用的优化配置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水资源系统、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出发,评价了希赛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水土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初步估算与分析,并探讨了盆地水资源开发及合理利用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晋军 《太原科技》2008,172(5):46-47
通过对三门峡水库山西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移民开发的重点及方向,特别强调了移民经济的发展要立足于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依托高质优产农业的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北干旱区环境问题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西北干旱区的土地退化、生态建设与尊重自然、水土资源利用及区域发展等问题.干旱区土地退化主要为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渍化和草地退化;生态建设中应当尊重自然,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片面追求森林覆被率的提高.采取生态修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有助于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在区域发展中应当重视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区域间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7.
尚林  贾建红 《甘肃科技纵横》2013,(12):113-114,120
针对酒泉地区水土资源紧缺和砂石性非耕地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状,通过开展砂石性非耕地设施式、林场式、光、风电场式、工厂式等开发模式的研究与探析,提高酒泉地区砂石性非耕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根据酒泉地区的具体实际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探讨了酒泉地区砂石性非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模式,提出酒泉地区砂石性非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目前调查情况分析,甘南的草地畜牧业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由于人们对草业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长期认识不足,对草地资源缺乏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地长期超载放牧,水土保持工作不能适应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速度。草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加上鼠虫和雪灾等危害,使草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平衡失调,影响了草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草地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阐述了甘南州草原水土资源的基本特征,通过资源特点和目前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水土资源保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项保持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绿洲PRED系统的结构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了绿洲PRED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反馈结构,提出了以绿洲区域人口承载力为系统终端窗口的绿洲PRED总体协调模型的简化建模过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探讨了绿洲PRED系统的一般协调模式,给出了以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总体协调模式,并以甘肃省武威地区绿洲为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区雨水资源有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雨水资源是总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其派生资源.雨水资源利用是水资源的直接利用,是减少蒸发和渗漏等水量损失的有效利用.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区是湿润气候区内的特殊干旱缺水区,该区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过程有别于非喀斯特区,水资源利用开采应按其水循环规律和水资源过程,采用不同利用模式及其系统组合,提高雨水资源直接利用率,缓解干旱缺水程度.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皖南地区水资源的构成与分布状况,对该区水资源在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着重从水利工程和生物措施方面,提出了对本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带的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在库区两岸形成永久性的水位涨落带,涨落带冬半年为水域,夏半年出露水面为陆,是一种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在夏半年,涨落带出露土地面积大,可利用基础好;加之成陆期较长,与同期丰富的光热水资源构成优势组合,使涨落带土地资源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因此,应重视涨落带土地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态势和形成机理,提出生态减灾的对策,强化流域生态减灾意识,适度退田还湖,增加蓄洪能力,加强分、蓄洪区的建设,建立适应洪涝灾害发生规律的耐溃农业模式体系,发展避洪农业。  相似文献   

15.
贺卫  李坡  朱文孝 《贵州科学》2006,24(1):37-41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普定县坪上乡哪叭岩地区河谷岸坡及峰丛洼地的表层带喀斯特水资源的赋存、分布及补给特征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该地区具有供水条件的表层带喀斯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方式及保护措施,并通过开发利用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对贵州其它类似喀斯特地区的表层带喀斯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借鉴及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徐州市水稻生产与地貌、光、热、水资源等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指出水资源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水稻生产发展规模和合理布局应以水资源和地貌条件作为依据;水稻面积应控制在280万亩以内,并向洼地集中,实施连片种植。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是自然、社会、经济之间的均衡、和谐和互补 ,具有一定数量的水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它不但要求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 ,而且还应当具有潜在的价值和能力 ,可供进一步开发利用 ,不断满足后代人发展的需要。因而合理有效的利用水资源 ,积极开展水污染的治理 ,是人类繁衍的重要条件 ,同时也是维护生命赖以生存的自然系统的完整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论贵州农业资源环境特征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分析贵州农业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贵州农业经济现状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揭示出贵州农业经济结构与农业资源环境结构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从而影响着贵州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转化效率。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贵州应将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农村经济的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性三者有机地统一。并提出了贵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广西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以森林旅游为龙头的生态旅游,并注重生态旅游发展中的规划与投资评估、重点开发区域、突出区域特色及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