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对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稍低于同强度等级的高性能天然骨料混凝土,而其弹性模量明显低于高性能天然骨料混凝土。随着强度的提高,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也提高。  相似文献   

2.
简要分析了影响混凝土流动性及强度的主要因素,讨论了CF-WF骨料级配理论在骨料级配优化中的应用.在CF-WF骨料级配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粗细骨料混合后的骨料空隙率分析及其与粗糙度因子(CF)和工作性因子(WF)的关系,研究了骨料空隙率对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及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粗细骨料混合后的空隙率越小,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越好,混凝土的强度越高.粗细骨料混合后的空隙率是衡量混凝土骨料级配优化的核心指标.通过多种不同粒径范围的骨料混配、骨料整形等措施,降低骨料混配后的空隙率是骨料混配及优化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3.
使用兰州地区的原材料配制出了强度等级达C6 0~C70级的粉煤灰复合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 ,分析了粗骨料种类、水泥用量、粉煤灰复合掺合料等几种重要因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工作性能的影响 ,明确了利用当地原材料配制C6 0~C70级高性能混凝土所必然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关键参数对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试验数据分析,论述了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影响强度的因素及影响程度及方面的判别:在普通混凝土中,当原材料一定时,对强度影响主要为水灰比;而高性能混凝土,除水灰比外,骨料含量,砂率,单位用水量等对强度影响也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主要讨论高性能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之间的区别,简单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组成与对骨料的选择及高性能混凝土在性能上尚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就粗骨料的品种、级配、最大粒径、空隙率以及针片状颗粒含量对高性能快速修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石灰石集料能有效降低混凝土的脆性 ;大小颗粒搭配合理、空隙率小的粗骨料配制的HPRRC有较高的早期抗压和抗折强度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2 5mm ;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超过 4 %。  相似文献   

7.
依据《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6)研究原生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再生骨料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原生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40时,原生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再生骨料表观密度影响不大.再生骨料吸水率与砂浆含量随原生混凝土强度等级升高分别呈相关性很好的指数式与线性降低.而当原生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影响再生骨料吸水率的主要因素为再生骨料的砂浆含量与表观密度,二者影响程度之比为1. 5.因此,制备高性能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宜采用较高强度等级的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骨料.原生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再生骨料质量分类考核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用随机骨料模型数值模拟混凝土材料的断裂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将混凝土看作由水泥砂浆、骨料及二者间的粘结带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根据混凝土骨料的级配随机产生了混凝土骨料结构,将有限元网格投影到该结构上,并根据单元的位置确定单元的材料特性,用以代表混凝土的三个相结构。提出了断裂韧性与强度综合破坏准则,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技术模拟了单边裂逢受拉试件从损伤到断裂破坏的全过程,为混凝土破坏机理的研究和发展、混凝土计算强度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再生骨料的室内试验,确定了再生骨料的工业化生产技术.通过道路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定了最优的配比及较合理的外加剂.试验结果表明,用低水胶比、高效减水剂、粉煤灰和硅灰作掺合料,控制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可以制备出高流动性、高耐久性和高抗折强度的高性能路用再生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朱伟 《甘肃科技》2003,19(11):108-108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对碎石的级配非常重要,其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与水泥强度、水灰比骨料形状有关,在施工中注意配制混凝土所使用的碎石的级配状况,可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轻骨料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有限元分析提供精确的本构模型,进行了高性能全轻混凝土、高性能次轻混凝土和普通骨料混凝土的真三轴压试验研究,对3种混凝土的多轴强度和变形特征进行了比较.试验应力比选取低应力比σ1/σ3=0.1和高应力比σ1/σ3 =0.25两组,每组变换中间主应力σ2.通过比较发现,单轴压条件下轻骨料混凝土...  相似文献   

12.
杨卫忠  李杰  任晓丹 《河南科学》2007,25(2):285-288
对掺粉煤灰和矿粉的高性能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受压性能试验研究,考虑了不同粗骨料种类的影响,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定其立方体强度和弹性模量.在应变控制加载的条件下,得到了包含上升段和下降段的应力-应变全曲线、割线泊松比和体积应变等变化规律,并与普通混凝土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高性能混凝土的轴压性能与普通高强度混凝土类似,骨料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较小,而对变形和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透水性混凝土材料进行试验,讨论了影响透水性混凝土材料强度和透水性的因素,认为水灰比、集灰比、粗骨料级配和矿物掺合料的种类是影响其强度和透水性的主要因素.根据试验推荐的原材料、配比和试验方法,可以得到强度达到30 MPa,渗透性在1 mm/s的透水性混凝土.  相似文献   

14.
采用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等原材料,通过正交试验找出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的主要因素及大掺量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的最优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替代率是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的显著因素,在普通成型工艺和养护条件下可以配制出抗压强度59M Pa,塌落度215 mm,粉煤灰掺量30%的高性能再生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成本,采用闽江优质江砂和蓟县产的Ⅱ类河砂混用,以及天津军粮城电厂Ⅱ级粉煤灰和唐山第三水泥厂生产的S75Ⅲ级磨细矿粉作为矿物掺合料配制C50高性能泵送混凝土,结果表明采用混用砂和选择Ⅱ级粉煤灰,S75Ⅲ级磨细矿粉的掺用对混凝土强度影响不大,反而对混凝土拌合物长距离泵送作业,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经时损失,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和早期强度要求不高的结构混凝土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再生骨料级配对再生保温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其离散性的影响规律,对四种不同再生骨料级配配制的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并计算抗压强度标准差。以骨料级配为变量,分析了再生保温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通过人工调配可提高骨料的物理性质以及优化骨料级配。级配调整后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也可有效降低抗压强度的离散性,标准差在1~3 MPa范围内。当分别增加大粒径(9.5~19 mm)、小粒径(4.75~9.5 mm)再生粗骨料时,虽依照现行普通混凝土规范[《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表现为级配不良,但出现了强度分别提高27.3%和14.1%的现象。同一级配下再生保温混凝土抗压强度呈正态分布,级配调整后,再生保温混凝土抗压强度正态分布曲线均值增加。再生骨料级配调整,可为再生保温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以奎屯生产的陶粒为轻粗骨料,采用松散体积法设计了6种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测定了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及混凝土的立方体和轴心的抗压强度,轻骨料混凝土的和易性较相同水灰比的普通混凝土差,立方体抗压强度与轴压强度的比值约为0.72。探讨了水灰比和砂率对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及密度的影响程度,水灰比与砂率对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显著,正交分析其极差≥4;水灰比的影响较砂率大,二者极差比为1.68。  相似文献   

18.
骨料级配选择是水工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骨料级配曲线可用三个参数表征:骨料最大粒径、级配指数和填料用量。本文讨论了这三个参数对骨料连续级配的影响,建立了新的级配公式,并成功地用于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采用自燃煤矸石取代砂石作为骨料配制喷射混凝土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通过采用试验的方法优化自燃煤矸石骨料级配,比较外加剂、I级粉煤灰、水泥用量等对所配混凝土强度及性能的影响,确定配制C20自燃煤矸石骨料喷射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结果表明:在掺加速凝剂情况下,配制同标号混凝土采用自燃煤矸石骨料取代砂石骨料可以大幅降低水泥用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分别含有河砂和机制砂两种细骨料的C40高性能混凝土试件在高温烧透作用后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分析讨论了细骨料种类对不同高温烧透后的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混凝土力学性能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试验研究表明,高温后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作用的最高温度,在相同的烧透条件下,C40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着经历温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河砂混凝土和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在300℃、500℃和700℃高温后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虽然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不如河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但机制砂混凝土依然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