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LY12硬铝薄板在流态床和水中淬火的变形、机械性能和耐蚀性能的比较,说明流态床淬火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能稍低于水淬,而变形极小,可以应用于变形要求严格的铝合金件的淬火。同时,分析了流态床淬火的优缺点,以及淬火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李晓宇  马勤 《甘肃科技》2010,26(16):90-93
介绍了新型JEF-G35淬火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能,并分别采用水、油、新型JEF-G35淬火介质对轴承钢GCr15进行淬火冷却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JEF-G35淬火剂处理的轴承钢GCr15,其变形开裂倾向、淬火硬度都优越于水淬和油淬,用JEF-G35代替水、油淬火是可行的,有效地解决了油淬不硬、水淬易裂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氯化钙水基淬火剂是我厂热处理车间为了解决某些另件热处理变形开裂的生产关键问题而采用的新淬火剂。这些另件一般都是用碳钢(50~#钢或50~#铸钢)制成,形状复杂,壁厚相差很大,在淬火时极易产生变形、开裂和硬度不均匀等疵病。过去,采用水——油双液淬火,大批另件报废,采用硝盐分级淬火则硬度不均匀或变形过大,也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近二年来,我们对氧化钙水基淬火剂进行了试验,基本上解决了这些另件的热处理问  相似文献   

4.
分别研究了以水和机油作为淬火介质的42CrMo钢和双相耐磨钢淬火+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确定了双相耐磨钢和42CrMo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及性能.结果表明:双相耐磨钢经水淬和油淬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针状贝氏体+碳化物;42CrMo钢经水淬和油淬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分别为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回火马氏体+铁素体+贝氏体.经过480h的低应力磨料磨损实验发现,水淬+280℃回火处理的42CrMo钢耐磨性能最好,其相对耐磨性可达高锰钢的1.558倍.  相似文献   

5.
采用 ANSYS 软件,对圆柱形试样的淬火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测得的冷却曲线进行对比.对比分析显示二者吻合,证明利用ANSYS进行淬火过程温度场模拟是可信的.对45号钢车轮件的水冷淬火、水油双液淬火过程的三维温度场进行模拟.模拟分析发现,45号钢车轮淬件尺寸较大,自身冷却速率较慢.采用水油双液淬火,由水淬转为油淬时,马氏体的转变受到较大影响, 有可能导致淬不足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对稀土低合金铸钢材料采用水淬存在开裂、油淬存在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实验研制了一种介于水和油之间且性能稳定、配制简单、价格低廉的淬火介质。结果表明,对稀土低合金铸钢材料,用聚乙烯醇溶液为淬火介质,得到了板条马氏体+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材料的平均硬度为55.7HRC,耐磨性最好,可以代替淬火油。该介质安全实用,生产成本低,使试件耐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型精密薄板工件的淬火变形问题 ,提出了用带冷板的压淬模进行压淬的新工艺 ,并针对碟簧的压淬成型做了压淬模模板冷却管道的工艺计算和压淬模设计 .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高铬铸铁磨球在不同介质淬火的冷却曲线、温度场、淬火裂纹、断面上硬度分布以及φ60磨球的跌落冲击试验.结果表明空淬未能淬硬,水淬产生裂纹,油淬对小于φ100的磨球不产生裂纹.采用有机淬火介质A1得到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无机介质B1经适当整调也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用户技术要求,我公司对其立式车床的横梁进行中频表面淬火(横梁结构图见图1).由于该横梁结构复杂,整体薄厚不均,导轨面超宽,横梁导轨相对面有凹陷处,d导轨面一侧与底面无垂直立筋相连,淬火后变形大,无法校直,将直接造成废品.根据以往经验,该横梁中频淬火后导轨变形方向将为中间下凹3 mm左右,而中频表面淬火淬硬层深为3 mm,若不采取措施导轨面两端淬硬层将被磨掉.如何减少导轨淬火变形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对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型精密薄板工件的淬火变形问题,提出了用冷板的压淬模进行压淬的新工艺,并针对碟簧的压淬成压做了压淬模板冷却管道的工艺计算和压淬模设计。  相似文献   

11.
对45钢热处理试样进行不同淬火介质和不同淬火加热温度的热处理,测试其硬度并采用金相显微镜分析其金相组织.实验结果表明,水淬后试样硬度值较高,淬火效果好;淬火加热保温时间10rain热处理后晶粒较小,淬火加热保温时间30min淬透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40Cr钢汽车半轴淬火缺陷分析及热处理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40Cr钢汽车半轴的实际淬火工艺,分析了淬火开裂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淬火开裂的主要形式,制定出了三种热处理工艺方案并实施.通过分析热处理后的金相显微组织和硬度数据,确定出最终的热处理工艺及其主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40Ct钢在860℃油淬后,再进行860℃淬入5%~10%的盐水冷却、580℃回火,使强度、硬度低的网状铁素体相对量有所下降,可有效的防止淬火开裂,并提高其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提供作为淬火介质的产品种类日益增多。近年来不少工厂使用聚乙烯醇水溶液作淬火介质,已取得显著成效,最近又有些单位试验聚丙烯酰胺水溶液淬火介质也比较成功。这些利用有机聚合物作淬火介质对提高热处理工艺质量,将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在使用或正在试验的有机聚合物水溶液淬火介质均有以下特点:1.控制变形开裂性能好,2.冷速可以调节;3.无毒无臭无烟不燃烧,使用安全,4.对设备淬火工件无腐蚀,淬火工件表面光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基质磷素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砂子、水淬渣、钢渣3种人工湿地基质净化磷素的效果.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上述基质磷素吸附的过程,其磷素理论饱和吸附量依次为钢渣12 500 mg.kg-1,水淬渣3 333 mg.kg-1,砂子270 mg.kg-1.基质吸附饱和后,磷素解吸实验表明:水淬渣磷素解吸率最低,为0.68%;砂子的解吸率最高,为7.59%.虽然钢渣的吸附量最大,但其水溶液pH显强碱性,不适合湿地植物的生长;水淬渣作为一种工业废料,磷素吸附量为砂子的12倍左右,解吸率为砂子的1/10,而且对植物生长无明显危害,是一种比较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我厂在生产 T 618卧式搪床时,学习了兄弟单位的经验,制造了一台电接触表面淬火机,经在搪床床身及立柱上进行试验,效果良好。一、基本原理和特点:电接触表面淬火是利用接触电阻来加热工件表面,再利用工件本身的热传导使已加热的奥氏体组织迅速冷却,转变成马氏体组织,从而达到局部淬火的目的,采用这种淬火工艺,具有工件耐磨性高,淬火变形小;所需设备简单、轻巧、容易上马;经淬硬后的导轨再修复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供应状态的LY12R和LY12CZ合金棒材的超塑性等温压缩试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了压缩变形过程,确认未经任何超塑预处理的供应状态LY12合金具有轻微超塑性能,确定了两种状态的LY12合金的最佳变形工艺参数,研究了试样尺寸对压缩变形过程的影响。本试验结果为压缩类成形零件提供了较佳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7.
齿面激光淬火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kW连续式CO_2激光器探讨了激光淬火用于齿面强化的可行性、特点及其意义.分析了齿面激光淬火后淬硬层的硬度分布、组织变化及变形问题。采用Locati快速疲劳试验法测定了激光淬火后的齿面接触疲劳极限。并与齿面高频淬火及未经表面处理的调质齿轮作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激光淬火亦适用于齿轮的表面硬化处理。经处理的齿轮(30CrMnTi)具有变形小,齿面光洁度高,齿面硬度高(约HV873)及接触疲劳强度(1 323.1MPa)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喷射共沉积6061Al/SiCP复合材料中发现一内耗峰,并对该峰的起因和机制进行了研究,指出该峰为位错拖曳阻厄峰.在本文中,作者研究了各种热处理对该峰以及材料阻尼的影响.   试样的处理条件分别是:   (1) 热挤压态(简称R态);   (2) 540 ℃/l h固溶处理后随炉冷(简称炉冷);   (3) 540 ℃/l h固溶处理后水淬(简称水淬);   (4) 540 ℃/l h固溶处理后淬入-90 ℃的干冰中(简称-90淬火);   (5) 540 ℃/l h固溶处理后淬火.195 ℃液氮中(简称-195淬火).  相似文献   

19.
2014铝合金的形变时效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拉伸实验、透射电镜和光学金相法,研究了固溶处理水淬后较大程度冷变形对2014铝合金时效后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指出:采用较大变形程度(65%)冷轧,再进行低温短时间时效(160℃,30min),可使2014合金的强度得到显著提高(σb=568MPa),其延伸率(δ=116%)仍不低于常规时效处理(固溶处理,水淬,160℃,12h)的延伸率;经这样冷变形的2014合金,在稍高温度短时间回复处理,将导致时效强化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一、国内外概况 某些形状复杂而尺寸较大,要求精确的模具对变形要求很严格,变形超过规定往往报废而不能使用。空冷微变形钢能满足这方面的要求。这类钢的淬透性很高,因而在缓慢冷却的条件下,甚至在空气中冷却也可以淬硬,通过对成分的控制可以在淬火和回火后改变残余奥氏体的数量以得到极小的变形。在空气中冷却时,内应力很小,有利于减少变形,当形状比较规则,在空气中冷却时,表面及中心的冷却速度几乎相同,这是因为在空气中冷却时,表面热辐射和内部的热传导相同,这样心部和表面几乎有相同的硬度,最大残余应力比水或油冷要小很多,为水冷时的1/20,形状复杂时空冷更为有利。这类钢按成分可分为高碳高铬类(Cr12型)、高碳中铬类(Cr6WV、A2等)及含锰较高的一类。本文介绍的是含锰较高的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