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俭,生于1934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贵州省勘察设计(结构)大师、贵州省荣誉核心专家、结构工程资深专家、贵州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建设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钢协预应力钢结构委员合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成员等。1958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毕业后在贵州大学任教,2007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担任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湖南大学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2.
王秀丽教授     
王秀丽,教授,结构工程学科博导,学科责任教授,结构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兰州理工大学空间结构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理事,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理事,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空间结构》编委;甘肃“555科技人才工程”首批入选第三层次人员。1984年甘肃工业大学民建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甘肃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毕业,…  相似文献   

3.
朱彦鹏教授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6,32(6):F0003-F0003
朱彦鹏,教授,结构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兰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学科责任教授,结构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土木水利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抗震救灾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工程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结构与抗震学术委员会委员,《基建优化》、《建筑科学》编委。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首批入选第一、二层次人员。  相似文献   

4.
学术动态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共同主办,福州大学承办的第四届全国防灾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将于2009年4月在福州召开。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共同主办。福州大学承办的第四届全国防灾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将于2009年4月在福州召开。  相似文献   

6.
    
第三届全国苔藓植物学讨论会于 2 0 0 0年 8月在贵州大学召开。这是 2 0世纪的最后一次苔藓植物同行的盛会。这次活动得到了贵州省植物学会和贵州大学的大力支持 ,并且积极促成这本论文集的出版 ,我在此代表中国植物学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苔藓植物专业委员会自 1 992年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7.
顾欢达教授     
1958年5月生,江苏无锡人。1988年6月毕业于河海大学水港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3月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土木工学科,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委员、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苏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苏州市力学学会会员、苏州科技学院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十生导师。  相似文献   

8.
周小文(Zhou Xiao-Wen),汉族,江西吉安人。1985年毕业于江西工业大学(现南昌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至2004年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土工研究所工作,期间于1995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1999年毕业并获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晋升高级工程师,2003年晋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4年12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2006年评为研究员,2008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1人,在读硕士生12人,在读博士生3人。现任土木与交通学院水利工程系系主任,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水利学会土工测试委员会常务委员、高等学校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水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混凝土面板坝协会理事及《CFRD world》副主编。  相似文献   

9.
周琪 ,男 ,1 95 5年生 ,重庆市人。 1 99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 ,获博士学位 ,同年进入同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出站后在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 1 995~ 1 99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工系作访问学者 ,1 997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学系作高级访问学者。现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清华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  相似文献   

10.
正宋宝安,祖籍湖南省沅江市,博士学位,研究员,贵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83年7月获贵州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获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精细化工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12月获南京农业大学农药学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199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01年——200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培训和加州大学伯利分校做访问学者。先后任贵州大学精化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贵州大学校长助理。现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委会副主任,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省管专家。国家核心刊物《农药学学报》副主编和《农药》编委。先后获得"中国农药行业技术创新奖""建国60周年中国农药工业突出贡献奖""中国首届发明博览会金奖"和"国际华人发明金奖";2015年12月7日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其可靠性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地解决。文章以日本土木学会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可靠性促进委员会报告为基础,介绍了提高其可靠性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韩建平教授     
<正>韩建平,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国际减震控制学会(Anti-Seismic Systems International Society,ASSISi)会员,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建筑结构抗倒塌专业委员会、抗震试验技术专业委员会、村镇防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委  相似文献   

13.
《甘肃科技》2009,25(6):F0002-F0002
宋波,汉族,1962年出生于山东省招远市。1982年7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1985年7月在大连理工大学获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3月在日本横滨国立大学计划建设学科获工学博士学位。日本国家注册工程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高级会员。  相似文献   

14.
1986年9月18日至20日,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基本理论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我院举行。这次会议由丁大钧教授发起,并得到了中国建筑学会、美国混凝土学会、欧洲混凝土委员会等国家和国际性学术机构的共同赞助。来自五大洲22个国家和地区的16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有欧洲混凝土委员会主席T.P.Tassios教授、名誉主席Franco Levi教授、丹麦土木学会主席M.P.Nielsen教授、波兰波兹南大学校长Andrzej Ryzynski教授、中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15(4):I0001-I0001
2009年10月31日-11月2日,以"技术-历史与遗产"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隆重召开.本次技术史论坛由中国科技史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三个国家一级学会下属的中国科技史学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等八个与技术史相关的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可谓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16.
2010年5月22日晚,中国真空学会薄膜专业委员会2010年工作会议在我校实验大楼2层多功能厅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研究所和企业的薄膜专业专家共计3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真空学会薄膜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结构无机与磁信息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  相似文献   

17.
<正>王学雷,博士,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测地所创新学科"湿地演化与环境效应"首席研究员。现任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湿地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湿地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态学会湿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委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古代土木建筑多角度、多层面、多学科的深入探索和系统研究,提炼出中国古代土木建筑在光学、力学、量化等设计技术,木构及土木混合等结构技术,材料及结构的构造技术,"土木"的加工及施工技术,防水、防火、防腐、防潮、防碱、防虫等防护技术的诸多方面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我校结构理论研究所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研究室主任俞调梅教授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术委员会委托,于今年三月赴墨西哥参加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简称国际土协)组织的土力学讨论会,俞调梅、孙家炽同志并出席了国际土协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4):I0001-I0001
2009年10月31日~11月2日,以“技术~历史与遗产”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隆重召开.本次技术史论坛由中国科技史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三个国家一级学会下属的中国科技史学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