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5,(20):32
现年35岁的尼朗贾恩·巴斯卡 是印度比哈尔邦兰契市人,他从小就 养成了吃蛇的怪癖,到现在为止近 30年时间中,他已吃下了超过4000 条毒蛇,其中包括不同类型的剧毒眼 镜蛇和金环蛇。巴斯卡回忆说,他第 一次吃蛇是在1977年,那时他还是 个7岁的小孩。巴斯卡说:“那是 1977年的一个雨季,我只有7岁大, 当时一条蛇紧紧咬住我不放,在我无 计可施的时候,开始反咬起这条蛇,  相似文献   

2.
你可能无法想像,蛇既没有翅膀,也没有类似翼膜的附肢,它们怎么能够像鸟儿一样“飞翔”。然而,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蛇不仅会飞,而且还是飞行高手。飞蛇摇动肋骨产生动力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杰克·索卡8年来一直在对蛇的飞行能力进行研究。近日,索卡在一份专业杂志上揭示了飞蛇擅长飞行的原因。他说:“尽管飞蛇缺乏类似翼膜的附肢,但它们仍是技艺高深的飞行运动员。”  相似文献   

3.
正生物地理学家发现,相隔遥远的两地存在类似的物种,并不只是大陆漂移的功劳,也是由于这些动植物确实具备"漂洋过海"的本领。新书《猴儿旅行记》以作者阿兰·迪·奎洛斯在墨西哥沙滇早谷中的一场搏斗开始。时值2000年6月,他和女友塔拉想把一条蛇从洞里弄出来,塔拉紧握蛇的七寸,而他伸手进洞抓住蛇身合力将这只爬行动物拽出了窝。"那是一段令人筋疲力尽的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5,(20):33
海南省琼海市椰子寨,现年33岁 的黄开宁9年前无意中救治并收养了 一条身长不足一尺的小蟒蛇。9年中黄 开宁对蟒蛇照顾得无微不至,几乎是同 吃同睡;蟒蛇则“反哺”报恩,为黄开宁 牵线搭桥、看守家门、照顾孩子,成为黄 家尽职尽责的“保姆蛇”。现在,这条蟒 蛇已成巨蟒,长约4米,重100多斤。 1996年8月的一天,黄开宁在槟  相似文献   

5.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0,(18):68-68
斩蛇剥皮蛇头“复仇” 7月14日下午6时,一名60岁的老人捂着手指到急诊科就诊,称自己被一条死了的眼镜蛇咬伤。原来,这名喜好吃蛇人将一条捉来的蛇砍掉头后丢在一边开始处理蛇身。20分钟,打算将蛇头丢到垃圾桶。就在捡起流血的蛇头时,蛇头突然张口咬在了他的手指上。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澳大利亚悉尼,一条被另一条蛇吞入腹中的蛇成功上演“胜利大逃亡”。这条被吞进另一条腹中的蛇是如何逃生的呢?原来,为了活命,这条大难不死的蛇费尽全力,在另一条蛇的肚子里调了个头,最终成功地从其嘴中逃生!  相似文献   

7.
杨文 《科学大观园》2007,(22):56-57
很多人知道"蛇语者"是从畅销小说《哈利·波特》开始的。这部充满魔幻色彩故事的主角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孩子:他有着非凡的魔法天赋以及一颗正义的心。还有,他是一个能听得懂蛇语的人。我们下面要讲述的一个特殊人物同哈利·波特颇有相似之处,他能够与人见人怕的毒蛇和巨蟒"打  相似文献   

8.
美国十几位健康专家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公布了一张健康金标准list。在你的男人自夸身体很棒前不妨先给他看看这个。首先要声明的一点:能完全符合以下11项测试、够格称为"真正健康"的男人,简直百里挑一!如果11条中他能达到7条,已堪称健康男人的范本,倘若某一天真的需要克隆人类,他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人体细胞的最佳提供者。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通常认为雄蛇在交配过程中占据主导角色,雌蛇多数是被动的,然而新研究证实这些假设是错误的。美国新墨西哥高地大学爬行动物学家耶苏斯·里瓦斯将一条雌性水蟒从蛇堆中分离对其进行观察,他很快有了惊人收获。水蟒肿胀身体意味着它吃饱食物,因此里瓦斯等待雌蛇将  相似文献   

10.
共和国开国将军、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格尔木的奠基人"慕生忠曾说过:"如果我死在这条路上了,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我的头一定要朝着拉萨的方向." 慕生忠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他不是筑路专家,修路、选线是非常专业的一项工作,更何况要在世界屋脊上建成一条公路,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心系国家与人民,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奋斗精神,用最原始的工具、最低的成本、最少的人力、最短的时间,克服种种困难,青藏公路居然建成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11.
共和国开国将军、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格尔木的奠基人"慕生忠曾说过:"如果我死在这条路上了,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我的头一定要朝着拉萨的方向." 慕生忠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他不是筑路专家,修路、选线是非常专业的一项工作,更何况要在世界屋脊上建成一条公路,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心系国家与人民,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奋斗精神,用最原始的工具、最低的成本、最少的人力、最短的时间,克服种种困难,青藏公路居然建成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12.
共和国开国将军、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格尔木的奠基人"慕生忠曾说过:"如果我死在这条路上了,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我的头一定要朝着拉萨的方向." 慕生忠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他不是筑路专家,修路、选线是非常专业的一项工作,更何况要在世界屋脊上建成一条公路,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心系国家与人民,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奋斗精神,用最原始的工具、最低的成本、最少的人力、最短的时间,克服种种困难,青藏公路居然建成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13.
一名印度女了爱上了一条眼镜蛇,并嫁给它当老婆。蛇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动物,仙足对印度人来说,它们却是最亲密的伙伴,甚至是“爱人”!日前,一名印度女子就声称与一条眼镜蛇坠入爱河,而且按照印度教礼仪与这条蛇举行了盛大婚礼。  相似文献   

14.
印度教蛇节     
《科学大观园》2011,(12):2-3
祭拜蛇神足印度古老的宗教仪式。每年的7月到8月间的第15天,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桑伽利市的雪拉莱小城都要举办祭蛇活动。传说有位农夫在耕作时不慎杀了条小蛇,母蛇为报复来到农夫家中,但见农夫的大女儿正在虔诚地膜拜蛇神Naga,  相似文献   

15.
去年夏天,85岁的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成为备受欢迎的"科普老顽童". 2021年6月9日,汪品先入驻B站(哔哩哔哩).截至9月6日,他已经收获百万粉丝,其首条视频《我60岁以后才出成果,我们要把中国大洋钻探做到国际前列!》的播放量达300多万次,获赞近50万次.  相似文献   

16.
法国哲学家安德瑞·高兹在他的"政治生态学"理论中,以法国核技术发展为案例,分析了"技术法西斯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了"技术法西斯主义"的成因、表现和后果;探讨了"技术官僚主义"与"技术法西斯主义"的关系;研究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问题和技术异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技术发展模式和技术选择的生态学原则.他的这些见解丰富了技术社会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他是数学界泰斗、是院士、是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在拓扑学领域作出了奠基性贡献,他在机器证明数学定理领域作出先驱性工作.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影响深远、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18.
Emile Durkheim(1858~1917)是现代社会学的创始人,他的重要书籍被翻译成中文,他也频频"光顾"许多中文社科类书籍.不过他在中国却分身有术,善于变脸,简直可称得上是外国名人变脸之最了.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21,(13):76-77
彭士禄说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1985年,彭士禄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究设计"项目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彭士禄是革命先烈彭湃之子.留学苏联回国后,有近60年都在与核动力打交道.他身上有着很多"第一":我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我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第一座核电站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他说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相似文献   

20.
李约瑟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重要特色就是极为推崇道家和道家思想,这就是李约瑟的"道教情结".这种情结的形成与他在1945年10月相遇访问河南大学初识<道藏>有缘.本文叙述了他形成"道教情结"的背景,访问河南大学的过程,看到<道藏>的惊喜,同河南大学的联系,道家思想使他成为有机论哲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