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被广泛视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宝库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小说内容涵盖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习俗等,有多种语言译本。其英译本中有两个公认比较成功的版本:一个版本为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所译;另一个版本为英国译者霍克斯及其女婿约翰·明福德所译。文章尝试对比这两个译本中关于人物配饰的翻译,从中选取一些包含文化因素的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在文化信息传递方面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而说明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可以达到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而达到了翻译目的的译本就是优秀的译本。  相似文献   

2.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是一门比较科学、全面的翻译方法,其在商品说明书翻译中的应用,可以为说明书译本的规范化提供依据。好的说明书翻译应与源文文本在功能上相似,在指称、言内、语用意义上相符。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来探讨英文商品说明书的翻译策略,不仅能准确传达原文的产品信息,而且可使译文更容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作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外来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大量译介的同时,应当注意译本的质量。从儿童读者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以及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的传输等三方面看来,有必要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引入译者主体性。从《格林童话》的几个中译本中的语言使用、翻译选材以及文化传输等三方面来考证,译者主体性在儿童文学翻译中是确实存在的,并且有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张欣欣 《科技信息》2011,(12):I0157-I0157,I0159
《红楼梦》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仅有名有姓的出场人物就逾四百,而这些人物姓名有着其自身的涵义和功能。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姓名翻译就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堪称权威之作,杨译本在翻译人物姓名的时候,采用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音译,即用威妥玛拼音系统翻译部分人名。本文将通过对杨译本中的姓名翻译的分析,阐释威妥玛拼音在人名翻译方面存在的利弊。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德国功能派主要翻译理论家汉斯.费米尔把翻译研究基于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基础上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认为一切翻译行为都有目的。目的来自翻译委托并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作为“专家”的译者根据目的和委托,应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实现译本的预期功能。翻译批评也应考虑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6.
李霞 《科技咨询导报》2011,(11):233-233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描述了传统的宗教文化的一些场景,表达了丰富的佛道教思想.杨氏夫妇和霍克斯本着功能加忠诚的原则,出于不同翻译目的采取了各自翻译策略,本文就从目的论度对两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翻译不能脱离人而存在,而人是社会的人,必然要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以,译本出现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晚清时期的翻译作品,阐述了翻译过程中社会心理因素对译本的塑造。  相似文献   

8.
邓天文  李成静 《科技信息》2010,(33):223-224
诗歌翻译既具有语言信息传达功能,又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质。本文以D.Hawks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二种《红楼梦·葬花辞》英文译本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音韵美、模糊美和意象美三方面对二种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探讨诗歌翻译的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翻译界有一种习惯的误解,认为译本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本"、"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因而译作的语言应是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实际上,翻译用语需要汉语的优化。译语优化是普遍存在于译本中的语言行为和文化现象。本文揭示了传统翻译用语的习惯,指出译语的优化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好的翻译就是译语的优化。译语的优化将是我国新世纪翻译文学的新的诗学潮流。  相似文献   

10.
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翻译理论是否适用于文学翻译这个问题在批评界引起很大争议。在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杨宪益夫妇对《红楼梦》的英译以及林语堂对《浮生六记》的英译中,三位译者迥然不同的翻译策略后面隐藏的是他们不同的翻译目的。目的决定方法,这正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因此功能翻译理论是适用于文学翻译的,可以而且也应该作为我们评价文学翻译好坏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11.
《骆驼祥子》有三个著名的英译本:我国著名的英译家施晓箐翻译的CamelXiangzi、通晓中国文化的汉学家詹姆斯的译本Rickshaw以及伊万·金的译本RickshawBoy。三个译本中对小说人名的翻译各有千秋,使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其中最突出的是归化和异化理论的运用,体现了不同译者在不同社会时代对文化输入的不同要求以及译者所持的文化态度、译文读者的文化接受心理。  相似文献   

12.
王芳 《科技信息》2009,(21):194-194,243
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英译的两个《红楼梦》译本为例,从主客观两大方面分析了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力图较为全面、客观、准确地阐述影响翻译策略选择背后的真正原因,进而更好的认识翻译现象及翻译的社会功能,真正把握翻译的本质,以达到对现有翻译作品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3.
意识流的代表作《尤利西斯》被人们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文作品,其中文全译本主要有金隄译本和萧乾译本两种。金译本《尤利西斯》被评论家称为"忠实原文而不够灵活"。其实,创造性翻译的运用,是金译本翻译的真正方法,其翻译并不拘泥或是"直译",而是在等效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非常灵活地传达文学作品的艺术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尝试应用概念隐喻,结合西方的阐释学理论,以《红楼梦》的两个经典英译本(杨译本和霍译本)中的隐喻为语料,具体分析阐释学对隐喻翻译尤其是概念隐喻的指导。翻译是经过"理解"和"表达"两次形变之后的产物,是一种对原文的阐释。翻译的过程即阐释的过程,不同的译者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Animal Farm是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一部经典小说,在中国翻译出版的中文译本已达36本。本文试图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该小说在中国不同时期翻译出版的情况。通过研究表明,因为受到了不同时期意识形态的影响,该小说翻译出版的情况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6.
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翻译理论是否适用于文学翻译这个问题在批评界引起很大争议.在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杨宪益夫妇对《红楼梦》的英译以及林语堂对《浮生六记》的英译中,三位译者迥然不同的翻译策略后面隐藏的是他们不同的翻译目的.目的决定方法,这正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因此功能翻译理论是适用于文学翻译的,可以而且也应该作为我们评价文学翻译好坏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17.
话剧的双重性决定了话剧翻译不仅可以为文学系统服务,也更应为话剧表演服务。然而两个系统对话剧翻译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却大相径庭,文学界常常以“对等论”来衡量话剧翻译,而表演界则以“可表演性”来评价其翻译。本文则从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比较分析了《推销员之死》的两个译本,并指出话剧翻译的评价标准应是达到其目的的充分性而非静态“对等论”,从而使话剧翻译评价标准的探讨走出了“二元”之争,为话剧翻译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由于各国的历史、语言、文化、习俗等的差异,导致了法律的差异,在很多情况下,译者不可能翻译出意义相同的平行文本,本文从妨碍法律翻译中原语与译语等效的因素和翻译等效的基本策略两方面探讨了如何使法律翻译译本与原语达到法律功能上的等效。  相似文献   

19.
首先探讨了武术文本的特征,指出武术文本属于莱斯文本类型划分中的信息型文本,然后指出功能翻译理论和目的论可以指导武术文本的翻泽,文末作者强调工具型翻译和文献型翻译属于不同阶段的武术文本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途径,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汉维两民族的文化差异导致翻译中语言表达形式不同。本文依据文化翻译学相关理论,从维译本《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名称入手,比较汉维文化差异,探讨译本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翻译策略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