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作为人类轴心时代的代表人物,孔子和柏拉图分别是中国、西方美学最为重要的奠基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文艺的本质与文艺的社会功能,对二者的文艺思想进行粗略的比较,试论其异同,并探求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大汶口文化说明大汶口及其周边地区是远古人类活动的地域。其中泰山曲阜最为耀眼。泰山封禅祭天地形成中国从原始的自然崇拜到天地神祗崇拜的发展和延续。孔子学说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中国农耕社会的伦理体系,一直延续到清代。泰山文化和孔孟文化的结合是中国整个农耕社会的主流文化,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其中介便是封建帝王及其权力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持久的智力支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学习传统显得尤为重要.孔子是中国传统教育、传统学习思想之祖,中国的教育、学习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不能绕过孔子."五四"时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在"打倒孔家店"的声浪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对孔子作两点论,即要把"历史的孔子"与"实在的孔子"区分开来.他认为"实在的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时代之圣哲,其说也是以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我们必须"敬之"、"尊崇之".孔子死后,成为"历史的孔子",历代统治者都利用他、包装他、强化孔子学说中维护君主政治"护符"的一面,使孔子及其学说愈变愈成为"专制政治之灵魂".因此"五四"时期,批判"历史的孔子"是完全正确而且非常必要的,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还"实在的孔子"的圣哲真面的革命.本文就是论述"实在的孔子"对中国学习思想的伟大贡献,认为从传统教育、传统学习的视域看,孔子不愧为我们民族的"圣哲".  相似文献   

4.
孔子生活的公元前六至五世纪是个产生伟大哲人的时代。在希腊,差不多与孔子同时产生过赫拉克里特,在孔子之后不久出现了对后世影响至巨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与孔子时代相仿佛的还有印度的佛陀乔达摩和印度耆那教的大雄。在中国本土,老子是孔子见过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中国统治者标榜的圣人,是万世师表,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是中国封建统治的合法性依据。及至近代,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康有为为了捍卫中国本土文化,挽救民族文化危机,树立民族自尊自信,标举孔子和儒学的旗帜,借用西学,重塑孔子形象,复原孔教,援西入儒,形成了自已独特的孔子和儒学观,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文学批评观念,主要见诸于《论语》中,更多的体现为对《诗三百》的评价;而尤以思无邪、兴观群怨、文质并重、学以致道等为要;既体现了孔子的文学批评主张,也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儒家以诗教化的文学观念;中国文学在历史上总体走着一条"诗教"之道,归根结底是受孔子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标签,他的行为和思想彪炳千秋,同中国历史交相辉映。儒家思想在当代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管理思想主要体现于人文礼法、国民政治、军事战略、人才择用、治学为师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魏翠玲 《科技信息》2008,(3):157-157
孔子的美学思想概括起来就是“礼”与“仁”二字。孔子的美学思想比较丰富,涉及审美理想、准则、情趣等问题,尤其是孔子审美思想的核。是注重伦理道德,即“以美导善”在中国的美学史上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中国关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在我国关学史和文艺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美学思想里有两个重要的范畴“文”和“质”,孔子曾着重论述了二者矛盾统一的关系。孔子主张“文质彬彬”、文质兼备,认为善即是关。孔子“君子比德”的审美观点,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9月,新华社消息:在孔子诞辰2557年纪念日前夕,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定稿。据中国孔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音乐家,也是儒家礼乐思想的奠基人,他精通音乐,从中领悟人生,并将其作为教化民众向善的手段,孔子认为礼乐的核心是“仁”与“和”。本文试从“仁”与“和”的角度分析探讨孔子的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中国关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在我国关学史和文艺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美学思想里有两个重要的范畴“文”和“质”,孔子曾着重论述了二者矛盾统一的关系。孔子主张“文质彬彬”、文质兼备,认为善即是关。孔子“君子比德”的审美观点,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朱亮 《科技资讯》2014,(31):248-249
孔子是中国的大圣人和至圣先师,他的"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思想、价值取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该文以孔子伦理思想中的"仁"思想为研究对象,从概括孔子"仁"思想形成背景入手,在分析孔子"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孔子"仁"思想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孔子思想在中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对中国人的思想影响非常深厚.孔子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仁爱"、"德教"、"礼治"是孔子论语中管理思想的精华.过去这种思想对维护君主统治,维持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在管理方面,对国家、社会、企业、军队仍有积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并称,但三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不同,孔子的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曾在历史上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各国各民族发生过重大影响。可以肯定地说,孔子的儒家思想仍会在当今、甚至相当长的时期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将人类的孝行为加以概括并上升为理论的第一人,孔子的孝道思想由"秉持尊敬、善事父母","尊重长辈,广敬博爱","尽忠尽职、报效国家","立业扬名、以显父母"等多重内涵构成.注重敬爱之心,这是孔子孝道观之精华所在.孔子孝道思想不仅仅是一种伦理价值观念,实际上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心理素质乃至民族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 孔子孝道思想经过创造性价值转换, 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仍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思想学说,重视对话与探讨,形成了精神风采,深深地泽溉了中华文明.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善于对话与讨论,这种文化传统受到孔子人格与思想的影响,比如中国古代一直盛行的诗话与词话等形态便是这种传统的彰显.因此,从对话的精神风采去讨论圹孔子与中国古代文艺批评,是重要的门径之一.因此本文拟对于这一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孔子思想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因素来自老子思想的涵养;老子对孔子的影响,突出体现在“礼”、“仁”、“道”几个核心概念上;老子对孔子的影响,既丰富和发展了孔子思想,同时也使老子思想的传播成了事实。这是我们重新认识孔子思想,检讨中国先秦哲学思想时应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开创者。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二千多年来一直深深地熏陶着中国人的心灵,特别是经过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和宣扬,逐渐成为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积淀最深的一种文化现象。当然,孔子思想中有其保守落后的一面,即和改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圣哲先师,在后也享有盛誉,但在孔子生活的时代,他的为政、治学和家庭生活都不顺利。在人均寿命仅35岁的情况下,孔子却顽强地生活了73年。这不得不归功于他的养生思想。孔子的养生思想与哲学关系非常密切,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辉。本文认为,孔子的养生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仁德高尚以养心孔子首先提出“仁者寿”的哲学观点。他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①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第一位的。孔子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称颂,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