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传统街巷反映着历史城市的总体格局,同时被人们的空间体验所感知,是重要的遗产资源。以福州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传统街巷为研究对象,强调景观叙事性、解析肌理与步行空间、关联社区,探索历史景观建构的策略形成街巷的整体保护。主要方法包括:通过主题显化加强历史景观叙事性,形成场所的文化语境,为大众触及、记忆;以传统路网结构的织补、重构延续传统肌理结构,赋予形成历史景观连续性、完整性的基础;重塑传统街巷空间,以尺度和界面为重点要素,考虑整体氛围的形成;作为社区的主要生活街巷,通过功能的复合、社区场所的塑造形成特色活力区,呈现历史景观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2.
街巷空间见证着村落发展的演变,是传统村落重要的构成元素.瑶里古村是该地区较为典型的传统村落.通过对其街巷空间进行实地调研,从村落整体风貌,街巷空间界面围合形式,空间尺度以及重要空间节点等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其街巷空间要素的构成特色和空间特征,以期为该地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徽州传统村落街巷视觉景观质量,从街巷景观分类入手,将其按照空间旷奥度不同分为开敞型、半开敞型、封闭型街巷景观空间。根据视觉景观评价中的7类视觉吸引元素,将街巷视觉质量的历史、功能以及美学价值作为评价标准,对3类视觉空间分别构建评价体系,利用Matlab计算视觉吸引诸要素在各类型景观评价体系中的权值,并进行排序分析,从而提出徽州传统村落街巷保护建设的重点,为徽州传统村落街巷视觉景观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泉州古城内城市更新改造活动为例,以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观点,分析近代、当代大规模城市更新中的新旧建筑群体空间关系.通过理论论述与案例比较,指出城市更新大规模的拆建改造方式与街区内部空间关系的割裂对峙,对于古城传统城市空间形态产生蚕食与破坏的消极作用.建议在古城更新中,进一步研究和吸收传统城市空间形态中坊巷格局、院落构成所蕴含的合理成分和空间特质,使古城整体独特的空间肌理和风貌得以更好地保护和延续.  相似文献   

5.
吴小宝 《工程与建设》2012,26(3):335-337
文章以三河古镇为研究对象,从街巷空间结构、街巷空间形态构成要素、街巷空间形态属性特征及街巷的比例与尺度五个方面研究三河传统街巷的空间形态构成,以此发掘三河传统街巷风貌的构成特征。  相似文献   

6.
偏岩古镇街巷景观空间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偏岩古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从古镇街巷景观建筑布局、沿街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街巷空间界面的尺度比例、街巷界面分析、古镇典型街巷与环境的关系、街巷空间处理手法等几个方面对偏岩古镇街巷景观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调研中明确古镇景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7.
徽州古聚落中的街巷空间承担着为居民提供交通往来、驻足停留、开展社交活动的使命。其空间结构清晰、有序并且等级分明,具有强烈的围和感,呈现出较强的私密性和包容性。在城镇化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推进下,古聚落中的街巷正面临着风貌异化、环境破坏、文化缺失、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徽州古聚落街巷空间的保护与优化,应遵循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力求通过完善空间连续性、优化街巷内部可达性、提高街巷空间辨识度、增强街巷空间包容性等方式,在保护街巷空间丰富尺度关系的同时,改善居民生活、出行、交往需求,提升游客在聚落中游玩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与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相结合,以泉州古城为例,对独立系统与嵌入系统两个尺度下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的地方性与渗透性进行分析.实证数据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层次分明的街巷空间是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地方性特征的突出表现,而内外清晰的空间关系则是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渗透性特征的主要体现,在科学的开发利用与规划保护下,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的地方性与渗透性可以得到有效的延续和拓展,但须警惕城市规模扩张及传统文化迷失导致核心基质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9.
北京前门地区保存有良好的历史街巷肌理,是北京传统商业区和文化精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空间句法分析前门地区的空间形态,并与商业店铺点位的核密度分析结果相叠加,探讨历史街区的空间结构与商业发展关系。同时,利用跟随调查方法,探究前门地区人流移动轨迹选择与吸引物、街巷空间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前门地区的形态优化、业态提升和街巷活力的协调发展提供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前门地区文化景点与商业店铺大致沿可达性高的道路呈线性集聚,但仍有部分文化景点集聚分布在可达性较低且商业店铺尚未形成集聚的胡同街巷,商业店铺的空间集聚则极大影响着人流移动的行为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介绍关于商业步行街景观要素空间理论相关知识,从形成商业步行街消极空间的景观要素入手,探讨如何将消极因素改造为积极要素并防止形成消极空间.结合广州市上下九步行街进行实地考察,并提出针对性改造措施,希望通过该案例的改造建议对我国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改造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长沙老城区的街巷格局受城市的地理环境、城池布局乃至风物民俗的影响和制约。长沙是一座山水之城,街道走向随山势、水势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形成不规则的蛛网式格局。在长沙老街巷的类型和老街的构造特征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街巷类型多变而有规律,民居造型均衡简洁、色调素净明雅。  相似文献   

12.
根据道路的构成要素,从平面线型、横断面设计、道路绿化、路面铺装、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精心设计才能做好太原市道路旧路的改造设计工程。  相似文献   

13.
用光学金相法和电子显微境研究了Fe-C-Mo合金中温转变的早期产物及转变动力学,发现贝茵体相变是通过相变基元的形成及其生长演化而进行。总体动力学和组织形态观察反映出过程的扩散本质。  相似文献   

14.
从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两个角度构建了4个层次、28个具体指标的产城融合测度体系,运用AHP和聚类分析测度并等级划分了泉州各县市的产城融合水平.结果表明:泉州各县市产城融合度整体不高,其中晋江市为高度融合型,台商区、石狮市、泉港区和南安市为中度融合型,洛江区、鲤城区、惠安县、开发区和安溪县为低度融合型,丰泽区为基本分离型,永春县和德化县为严重分离型.  相似文献   

15.
主要通过对相关文献,地图,碑刻资料的分析,结合前人的成果,对北京旧城斜街的形成提出三点看法:1)因湖泊面积缩小,形状变化,原来的湖岸变成斜街;2)街道本身即在是河道上,或沿河道沟渠延伸,形成斜街。3)在关厢地区,人们为进出城方便,需要走最短距离,形成斜街。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五位一体”发展理念,以经济增长度、社会发展度、生态适宜度、文化辨识度、制度接受度为研究思路,运用熵权法对2008-2017年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空间自相关、时间权重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动态演化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区域差异明显,高水平的城市发展主要以厦门市和福州市为主,泉州市的城市发展呈现出中等水平状态,而其他城市则处于低水平的发展.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且表现为正向相关性,空间集聚类型呈高值集聚;城镇化率与城镇化发展为质量同步型,主要表现为以厦门市、福州市和泉州市为主的HH型及其他地级市的LL型.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逐年提升,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地域差距明显;在局域尺度下,城镇化发展质量呈现出向高水平发展的动态过程,表现出两极-多级分化分布,区域间差距趋于分散.  相似文献   

17.
基于灰色序列GM(1,1)模型的建设用地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泉州为例,采用灰色序列GM(1,1)模型来预测其建设用地,通过对1996—2004年的建设用地面积进行观察和拟合,预测泉州2005—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预测结果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并提出提高土地利用率及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关于无锡城区旧建筑及历史风貌街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20余年来,无锡城区近300万平方米的各类旧建筑被“无情”地拆除,其中不乏有价值的老房子及具有无锡地域特征的历史风貌街区。作者以建筑滨方法对无锡城区目前遗存的旧建筑和历史风貌待区进行了调查和专业意义上的分析,提出了无锡新的城市建设应注意城市传统肌理的继承与发展,加强街区空间尺度的控制,注重传统单体空间建构意象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以及对有价值的旧建筑的循环再利用和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传统商业街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中心、商业中心的步行化是世界各国城市复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这一点出发,提出了继承、发掘我国传统商业街的问题。对我国传统商业街具有综合功能、充分体现地方风俗民情等特点的分析,并结合1984年以来规划设计的数项仿传统商业街实例,提出了在规划设计商业街时应予注意的问题和体会,这就是进一步提高环境的舒适性、适当扩大环境容量,充分体现当地的风俗民情,保持步行化和改善交通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