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林间调查发现,目前福建松林生态系统中寄生松突圆蚧的本地寄生蜂有惠东黄蚜小蜂Aphytis hui-dongensis Huang、带恩蚜小蜂Encarsia fasciata(Malenotti)、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a Viggiani et Ren、长缨恩蚜小蜂Encarsia citrina(Craw)4种,其中惠东黄蚜小蜂为福建省新纪录种,松突圃蚧则是带恩蚜小蜂在福建的新寄主;比较这些本地重要天敌的鉴别特征,可为本地天敌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矢尖蚧蚜小蜂(Aphytis yanonensis DeBach et Rosen)是矢尖蚧未产卵雌成虫的一种体外寄生蜂。主要以幼虫越冬。贵阳花溪地区7—8月和10—11月是该蜂发生的两个主要时期。寄生率叶片高于枝条、叶面高于叶背。全年的寄生率最高峰出现在11月、最低峰出现在6月。  相似文献   

3.
《武夷科学》2020,(1):29-36
为深入了解褐圆蚧纯黄蚜小蜂(Aphytis holoxanthus DeBach)个体生长发育状况,采用跟踪观察,应用透射光和直射光拍摄,描述了该蜂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温度(25±1) ℃、相对湿度70%±5%条件下,纯黄蚜小蜂卵期2~3 d。产卵后0~8 h为卵裂和胚盘形成阶段;16~18 h后,形成胚带和胚膜;50~52 h后,胚胎雏形形成;54 h后,胚胎形成,卵壳表面出现裂缝,卵壳从卵端部开始脱至卵柄,1~2 min完成孵化。纯黄蚜小蜂幼虫期约为7 d,蛹期7~8 d,预蛹浅黄色,老熟蛹复眼浅灰色,胸部腹板和腹部腹板大部分暗褐色。  相似文献   

4.
记述蚜小蜂科广裂蚜小蜂属一新种,即隐广裂蚜小蜂Euryischia celarens,sp.nov.标本采自云南省蒙自县,保存在湖北大学昆虫天敌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从1992-1998年通过七年对烟蚜系统研究结果:大理州有蚜种类主要以桃蚜和棉蚜为主,其次萝卜蚜和甘蓝蚜;其具有发生期早、持续期长、一虫多传的特点,且苗期呈“单峰”型曲线消长,大田期呈“两峰”夹“一谷”的消长,有翅蚜消长呈单峰曲线消长,8月上旬是蚜量峰日期。而天敌、烟株、气修、烟蚜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有关农业措施是影响种群消长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6.
研究惠东黄蚜小蜂的方位动态,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中的不同坡位上、树冠不同方位上其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在树冠的不同层次上其平均密度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下层>中层>上层.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测定惠东黄蚜小蜂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块标准地惠东黄蚜小蜂聚集度指标均服从聚集分布.Iwao和Taylor幂法则回归方程分别为:M·=1.1447-x+1.7983和S2=2.90681-0.8501x,两个方程的相关系数较高,表明惠东黄蚜小蜂的种群分布在一切密度下都是聚集的,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这种种群聚集与其寄主害虫松突圆蚧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关.最后列出其最适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方案.  相似文献   

7.
不同杀虫剂和生态因子对桨角蚜小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不同杀虫剂对桨角蚜小蜂蛹和成虫的杀伤力 ;不同温度、湿度、光周期条件下桨角蚜小蜂蛹的羽化率。结果表明 ,在选择的 10种药剂中 ,菊酯类农药对桨角蚜小蜂的杀伤力最大 ,扑虱灵对桨角蚜小蜂的杀伤力最小 ;不同温度、湿度、光周期条件下桨角蚜小蜂蛹的羽化率不同 ,蛹分别在 2 3- 30℃、75- 85%RH、光照 14L :10 D条件下羽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的两种优势寄生蜂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 Girault & Dodd 和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 Zolnerowich & Rose 的生殖系统结构与卵巢发育特点的研究,明确了影响两种寄生蜂不同寄主处理行为的生理机制。两种寄生蜂雌性生殖系统各包括1 对卵巢、1 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产卵管和产卵鞘。浅黄恩蚜小蜂的产卵器细长笔直较锋利,海氏桨角蚜小蜂产卵器扁平且尖端向上弯曲,这与两种寄生蜂不同的产卵机制相吻合。浅黄恩蚜小蜂和海氏桨角蚜小蜂雌蜂初羽化时体内成熟卵子数量存在明显差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营养的补充,两种寄生蜂卵巢内成熟卵子的数量都会显著增加。两种寄生蜂均为卵育型寄生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安溪县蚧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为害植物的主要蚧类害虫有30种,隶属5科18属,其中绵蚧科2属3种;粉蚧科2属2种;毡蚧科1属1种;蜡蚧科3属5种;盾蚧科8亚科10属19种。主要为害苏铁、白兰花等36种植物。其中发生较为普遍且严重的是苏铁上的咖啡盔蚧、酱褐圆蚧;天竺桂(浙江樟)上的龟蜡蚧;白兰花上的考氏白盾蚧和芒果上的云南白轮蚧等8种。蚧虫寄生性天敌以膜翅目小蜂总科为主,其中蚜小蜂和跳小蜂种群数量最多;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瓢虫类、日本方头甲和捕食性蓟马。  相似文献   

10.
惠东黄蚜小蜂是林业重要入侵害虫—松突圆蚧的本地寄生性天敌之一,开展惠东黄蚜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可为其将来的人工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成蜂的多数形态特征与其近缘种相似,但在触角式、产卵器的相对长度方面存有明显区别;在15~35℃,成蜂个体寿命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且雌蜂寿命长于雄蜂;在(25±1)℃,RH(70±10)%条件下,卵期发育历期为(2.3±0.4)d,幼虫期(12.8±1.5)d,蛹(8.5±0.8)d,全世代历期为23.6 d,有效积温为301日度,发育起点温度9.227℃.成蜂羽化后,即可立即取食20%蜜水,羽化主要在白天12:00~16:00进行,成蜂具有较强正趋光性;在林间,虫口密度高峰发生于4~6月,种群性比为7.15∶1,可能存在产雌孤雌生殖现象.  相似文献   

11.
捕食樟白轮蚧Aulacaspis rosarum的四种瓢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点唇瓢虫、湖北红点唇瓢虫、细缘唇瓢虫、中原寡节瓢虫是樟白轮蚧的捕食性天敌,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各异,但均以樟白轮蚧为主食。细缘唇瓢虫日平均取食量居四者之首,其次为湖北红点唇瓢虫,再次为红点唇瓢虫。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对危害毛竹杆部的重要竹蚧——拟白须盾蚧孤雌生殖型的形态、分布、寄主、危害、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等作了较全面的研究。该虫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一年发生两代,以雌成虫越冬。第一与第二代雌成虫出现时间分别为7月初和9月中旬。两代产卵和孵化盛期基本一致,分别在6月中旬和8月上、中旬。卵量7~94粒。每代卵的平均孵化率,分别是92%和87.7%。11月下旬开始越冬。主要天敌有跳小蜂、红点唇瓢虫、和寡节瓢虫。药剂防治用50%马拉硫磷和25%亚胺硫磷乳剂1:1000倍液喷雾,有85%以上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 乔木,高8—15米,胸径39—44厘米,树皮灰绿色,冬芽、小枝密生黄褐色绒毛。叶长14—17厘米,稀23厘米,叶轴密生黄褐色绒毛,小叶17—23枚,革质,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7—5(-7)厘米,宽1.1—1.3(-1.5)厘米,先端渐尖,钝圆或微凹,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上面微被毛或无毛,下面密生黄褐色长绒毛,叶脉在上面凹下,下面凸起,侧脉5—6(-7)对;叶柄短,长约2毫米。荚果长方形或菱形,扁压,长4—6厘米,宽1.6—2.3厘米,无毛,种子鲜红色,1—3颗,长约10毫米,宽约8毫米,种脐长约3毫米。 贵州:贵阳市黔灵山,海拔1140—1185米。蓝开敏320(模式标本,存贵州农学院),62001;贵州省林业学校202。  相似文献   

14.
非农田生境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 Stl 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在我国, 其间歇性大发生的局面仍没有改观. 以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为主的控制策略正日益受到重视. 在田埂和路边2 个亚种库中, 共收集到能寄生褐飞虱卵的寄生蜂20 种, 分别属于缨小蜂科和赤眼蜂科. 其种类和数量在1 月份有所下降, 在3 月底和4 月初开始上升. 水稻移植后稍有下降. 早稻收割后和晚稻生长后期, 又明显增加. 两个亚种库的群落优势种类也基本相同, 通常为稻虱缨小蜂和拟稻虱缨小蜂, 但优势度指数不同. 飞虱卵寄生蜂的种库对稻田寄生蜂群落的重建、结构及功能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柑桔蚧虫的寄生蜂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从云南省柑桔蚧虫育出的寄生蜂34种,隶属2个总科、6个科、24个属;其中9种为云南省新记录,指出了常见蚧虫的主要寄生蜂,对3个我国未报道而在云南常见的种作了简要记述并附特征图。  相似文献   

16.
对于求解无约束规划的记忆梯度算法中的参数。作者利用Rosen投影矩阵给出了一个条件以确定其取值范围。使其在取值范围内取值均能得到目标函数的记忆梯度Rosen投影下降方向。从而建立了求解带线性或非线性约束最优化问题的记忆梯度Rosen投影算法.然后在较弱条件下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同时给出了具有好的收敛性质和较快收敛速度的结合FR,PR,HS共轭梯度参数的记忆梯度Rosen投影算法,从而将经典的共轭梯度法推广用于求解约束规划问题.由于算法需要较小的存储,算法适合于大规模问题的计算.数值例子表明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舟山海岛主要造林树种对光的适应性和耐阴性,探讨树种在海岛植被恢复过程中的配置依据。【方法】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 chenii)、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全缘冬青(Ilex integra)、滨柃(Eurya emarginata)、柃木(Eurya japonica)和厚叶石斑木(Raphiolepis umbellate)等7个树种幼苗叶片的光合日进程、光响应过程等进行测定,并对其光合特性和耐阴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红楠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趋势呈双峰型,其他6个树种呈现单峰型,厚叶石斑木Pn显著高于其他树种(P<0.5),普陀樟Pn显著低于其他树种(P<0.5); 7个树种的气孔导度(Gs)与蒸腾速率(Tr)日变化趋势与Pn变化趋势相似,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趋势与Pn变化趋势相反; 在光响应过程测定中,7个树种的Pn都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强而增大,达到一定值后不同树种间的表现略有不同; 滨柃的光饱和点(LSP)最高,厚叶石斑木光补偿点(LCP)最高,普陀樟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最低; 对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滨柃属于强阳性树种,厚叶石斑木、全缘冬青、柃木、舟山新木姜子为阳性树种; 红楠、普陀樟为耐阴性树种。【结论】在舟山海岛植被恢复过程中,滨柃、厚叶石斑木应配置在全光环境下,全缘冬青、柃木应配置在疏林或灌丛下,红楠、普陀樟、舟山新木姜子应配置在弱光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