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耀華 《科学通报》1956,1(8):72-72
一全苏民族学学術会議每5年召开一次,由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主持,这次会議是繼1951年会議以后召开的。会上总結了過去5年來苏联民族学工作的成果,并且討論了今后5年的研究計划。会議地点在列寧格勒。参加会議的人数共約  相似文献   

2.
沈守训 《科学通报》1964,9(3):274-274
中国动物学会于1963年11月24日——12月1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寄生虫学专业討論会。出席会議的代表67人,列席者百余人。会議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馮兰洲教授致开幕詞。动物学会理事长秉志教授向大会致賀詞。国家科委范长江副主任蒞会  相似文献   

3.
《科学通报》1964,9(9):753-753
历时十一天的1964年北京科学討論会已經在8月31日閉幕了。这次科学討論会以金光閃閃的大字,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写下了新的光輝的篇章。中国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热烈地祝賀这次会議的伟大成功,热烈地向努力发展民族經济、科学和文化事业而奋斗的同行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964年北京科学討論会是一次成功的会議,是四大洲人民科学事业的一次大胜利,也是全世界人民科学事业的一次大胜利。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科学家以主人翁的身份,共同努力,成功地举行了这样一次有44个国家和地区367位科学家参加的、盛况空前的、多科性的国际科学会議,这是  相似文献   

4.
钱树安 《科学通报》1963,8(1):68-68
全国煤化学及利用学术会議于1962年9月13日——18日在太原举行。会議收到学术論文共70篇。会議对我国冶金燃料和块状燃料問題、城市煤气和合成气的气源问題、从煤出发制取化学工业原料問題以及煤化学及化学加工基础理論的研究方向问题等几个方向性的专題进行了討論,得到了比較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尤方 《科学通报》1956,1(8):87-87
中國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員会于7月9—12日举行了第一次科学討論会,出席和列席这次会議的有全國各地農学、生物学、医學、藥学、数学、天文学、歷史学、考古学和哲学等方面的專家和研究工作者共120人。在会議第一天,竺可楨副  相似文献   

6.
齐力 《科学通报》1955,(12):58-58
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学術会議由中國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召集,1955年10月25日至31日在北京開会。参加会議的有北京和其他各地的語言研究工作者、語言教育工作者、文学、戲剧、电影、曲藝、廣播、速記、翻譯、新聞、出版工作者的代表以及应邀参加的外賓:苏联漢語專家鄂山蔭教授和郭路特教授、波蘭漢語專家夏伯龍教授和赫邁萊夫斯基教授、罗馬尼亞語言学家洛拉烏尔院士、國务院苏联文教總顧問馬里采夫、中國科学院語言研究所苏联顧問謝尔久琴柯教授和北京大学朝鮮人民共和國語言学家柳烈教授,共126人。國务院副總理陈毅和中国科学院院長  相似文献   

7.
钱偉长 《科学通报》1955,(12):87-87
波蘭科学院为了交流和檢查全國各項科学研究工作的結果,每年利用暑期休假,在各避暑休养區域举行若干种專業的科学報告討論会議,会期一般为兩星期,每日上午開会,下午休息。会議中除了学術報告和学術討論外並不進行任何行政性的工作。学術報告一般只限於專門性的和創造性的,並無一般陸的、介紹性的報告。通常在報告後都有熱烈的討論,有些討論甚至延長到会議外的休息期間。这种会議使得全國各机構做同行工作的人,能够把自己的工作放在同行的工  相似文献   

8.
梁毕华 《科学通报》1964,9(9):840-840
中国水利学会于1964年5月21—28日在浙江新安江水电站召开了水工建筑原体观測学术討論会。出席这次会議的有水利电力部的勘測設計、施工、管理运行和科学研究单位,中国科学院、交通部的有关单位,以及有关高等院校等的代表67人。会議收到論文77篇,会議分为四个专題組进行論文宣讀和討論。这次会議重点討論了混凝土坝的原体观測問題。現分为下列四方面进行叙述。 1.内部观測仪器設备方面討論了目前內部观测仪器設备在使用、研究試制中存在的問題,差动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1964,9(3):279-279
极限分析及塑性力学学术討論会中国力学会和大連工学院于1963年8月26—31日在大連共同召开了极限分析及塑性力学学术討論会。出席会議的正式代表58名和列席代表20余  相似文献   

10.
陈钦巒 《科学通报》1964,9(3):277-277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第一次校际地貌学术討論会于1963年12月17—24日在南京大学召开。参加这次会議的有正式与列席代表共73人,收到論文117篇。会議检閱了最近两年来我国地貌学研究,特別是高等学校地貌学研究的成果。这次会議按論文的性貭分为:河流地貌与区域  相似文献   

11.
忻介六 《科学通报》1960,5(5):159-159
中国昆虫学会1960年学术討論会于2月10—19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議的有来自全国各地有关的研究和业务单位、綜合性大学和农、林、医高等院校等代表298人。会議的目的在于检閱过去几年来,尤其是大跃进以来的昆虫学工作的成就、交流經驗、討論发展我国昆虫学的規列,以及协作編写中国經济昆虫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1964,9(9):844-844
輸电綫路导綫、金具学术会議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于1964年6月24—29日在江苏南京召开了輸电线路及金具学术会議。参加这次会議的代表共70余人,他們来自全国22个省、市,包括科学研究、高等院校和企业等部門。会議共收到論文70余篇。会議着重討論了輸电线路导线的結构、性能、振动、計算問題,以及金具的設計、制造工艺和施工机具等方面学术問題,討論分为导线和金具两个专业小組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动物学会于10月21日至29日在上海举行了实驗动物学专业学术討論会。参加会議的代表有69人,列席140人。会議共收到論文229篇,会上宣讀了118篇,其中有关細胞遺传学及放射生物学的13篇;細胞学及細胞化学的20篇;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的34篇;实驗胚胎学的33篇;实驗医学及肿瘤的13篇  相似文献   

14.
吕新初 《科学通报》1958,3(7):202-202
3月5—12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务院科学規划委員会第五次会議,向全国科学技术界提出了一个光荣的战斗任务:科学必須为生产大躍进服务。这次会議是在全国生产大躍进,全民整風运动的深入开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議的各項議程都渗透着大躍进和整風的精神。会議听取和討論了中国訪苏科学技术代表团的总結报告和去年科学工作成績的报告,討論并且原则上通过了今年的自然科学技术研究計划、哲学社会科学长远規划纲要草案和科学規划委員会掌握的今年重点研究項目;討論了进一步改善科  相似文献   

15.
王金陵 《科学通报》1963,8(12):71-71
中国作物学会于8月26日至9月3日,在江苏徐州召开了全国豆科作物学术討論会。出席会議的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豆类作物科学工作者47人。会議共收到論文42篇,其中大多数是有关大豆栽培育种与大豆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論文。会議集中討論了如何提高黄河、淮河平原地区(以下簡称黃淮地区)大豆的产量与品貭的問題;以及大豆栽培育种的基础理論研究方向与規划問題。此外,会議对蚕豆,小豆等杂豆类作物的科学研究方向与內  相似文献   

16.
李昌华 《科学通报》1964,9(12):1126-1126
中国林学会、中国土壤学会于1964年9月11—18日在沈阳联合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森林土壤专业学术討論会。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区、市和沈阳市各有关单位的代表共百余人。会議共收到論文91篇,会議宣讀了35篇。并对論文内容及森林土壤研究方向、任务、森林土壤分类、研究方法与干部培养等問題,进行了热烈的討論。会議提出了有关我国东北和西南主要林区和一  相似文献   

17.
胡竞良 《科学通报》1963,8(12):69-69
中国农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于8月26日至9月3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棉花学术討論会。会議收到的論文和报告一百七十多篇。会議期間,到会的一百三十多位专家,分别討論并評定了南方和北方的棉花栽培技术、育种、良种繁育、棉病、棉虫防治等問題的研究成果,提出今后棉花科学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問题,通过了关于提高我国棉花生产和加强棉花科学工作若干問題的建議。  相似文献   

18.
《科学通报》1963,8(12):1-1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員会最近在北京举行了第四次扩大会議,討論在目前国內外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的任务。出席会議的,除了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学部委員以外,还有一部分著名学者和青年研究人員。中共各中央局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哲学社会科学各研究机构和其他有关机关的負責人也参加了这次会議。刘少奇主席向会議作了重要讲話。  相似文献   

19.
1954年5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217次政務會議批准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民族語言文字研究指導委員會及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關於幫助尚無文字的民族創立文字問題的報告,並對這一工作今後的進行作了指示。政務會議的指示對今後幫助尚無文字各民族創立文字的工作是一個指導原則。  相似文献   

20.
陈大柔 《科学通报》1960,5(4):125-125
中国心理学会第二次代表会議于1960年1月17—23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議的主要任务是:检閱成績,交流經驗,討論心理学研究工作方向,动員全国心理学界的力量组织协作、为实現更大的跃进、更快地攀登心理学高峯而奋斗。这次会議共收到論文和工作报告142篇。在会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