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崛起理论的提出 ,是我们党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升华 ,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崛起理论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崛起理论的认识 ?怎样才能在思想观念上真正确立起科学的发展观与和平崛起理论 ?如何把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崛起理论扎扎实实地贯彻到具体实践中去 ?这都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我们组织了与此有关的四篇笔谈 ,并寄望以此作为一个开头 ,大家对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崛起理论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机遇和挑战并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基本国情等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和平发展机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遏制、地缘政治环境的制约、国内一系列制约性的根本因素、如何面对现有国际秩序、如何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能否成功化解国际上"中国威胁论"的疑虑等是我们走和平发展之路要迎接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维护和平与繁荣经济,是当代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心的两件大事。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和平,才能有发展;只有稳定,才能有繁荣。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各国谋求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促进各国的经济繁荣,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和加强各国人民的友谊,又将是有力的推动。——这是赵紫阳总理五、六月间出访西、北欧时,传播给世界的重要信息,引起各国的热烈反响,得到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4.
会讯     
3月13日,“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与国际战略”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北京一些研究单位和大学的5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背景、国际环境、国际影响及国际战略等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中国和平崛起”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的议题。中央领导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立场,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并要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自己贡献的决心和诚意。这一立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如何和平崛起以及在崛起的进程中采取何种国际战略等…  相似文献   

5.
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天才?我们何时、如何才能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天赋”?是否可以用科学的手段来评测一幅作品的价值?莎士比亚或是米开朗基罗,这些大师的成就是天赋所赐还是通过后天努力而获得的?如何才能发掘自己的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6.
业已开始的1957年仍将是和平、独立和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继续推动国际局势趋向和缓的一年。这样说是不是有根据呢?我们大家都看到,虽然英法和它们的工具以色列发动的侵略埃及战争已经以失败而告终,可是最大、最贪婪的帝国主义者美国又公然提出了更凶恶、更阴险的“艾森豪威尔主义”;并且正在全力贩卖这种道地的殖民主义货色。我们还看到,尽管帝国主义分子在匈牙利制造的反革命暴乱已经被粉碎,可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国际共产主义的地位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恶化了”的论调下纠集反动力量,对社会主义国家虎视眈眈,打算伺机而动。这些事实难道能表明和平、独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和国际局势趋向缓和吗? 不错,这些都是事实,可是这些事实只是事情的一面,事情还有另外的一面,这就是:亚非各国人民、  相似文献   

7.
“和平发展论”是趋势论而非时代论十几年前,我们提出这个“和平与发展论”干什么?作为在一种特定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理论,“和平与发展论”对较长时期(至少10年~20年)的国际趋势(不仅是形势)做出了实事求是的判断,为整个国家成功实现内政与外交的战略转移与政策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是一种服务与服从于中国改革与开放特定历史时期的国际趋势论。与“邓小平理论”的其他观点一样,“和平与发展论”具有拨乱反正的特定作用。70年代末和80年代  相似文献   

8.
正9月3日,具有历史意义的缅甸首届"21世纪彬龙会议"闭幕,为期三天半的和平大会旨在促进民族和解,实现国家和平。会议阵势很大,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当然人们更关心实际成效如何?缅甸能很快结束冲突、迈向和平吗?历史上的彬龙会议1947年2月12日,缅甸独立运动领导人、国父昂山将军(缅族,昂山素季父亲)与掸族、克钦族以及钦  相似文献   

9.
永别了,我们敬爱的约里奥—居里主席!全世界千千万万正直的男女都为你的逝世而感到深深哀痛。他们以无比的尊敬和感激的心情来向你告别。他们一致表示要用加强团结和战斗来悼念你。我在辽远的东方——你热爱的国土上向你告别。我作为几年来和平运动的参加者,作为一个在你领导下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工作过和深受你高尚的思想和作风启发和教育过的人向你告别。永别了,我们敬爱的约里奥—居里主席!忠实的工人阶级儿子、伟大的国际和平战士和当代最杰出的科学家。在你光辉的、全心全意地为争取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忘我奋斗的一生中,已作出了多方面的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借鉴政治社会化理论对中国和平融入国际社会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和平融入国际社会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彦伟 《科技信息》2008,(29):141-141
历史发展到今天,和平与发展早已替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的主题,和平斗争也早已取代暴力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方式。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之际,再次翻阅这部在国际共运史上影响最深远的文献,不禁产生了新的思考:对于经典的研究,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我们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对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才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学科方面,的确有许多重要理论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和发展。第一个层次的问题当然是如何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问题。十三大报告中提出要“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调整外交格局和党的对外关系”,这是一个重要启示。有人说我们现在已经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我看这样说早了一些。的确,全世界人民渴求  相似文献   

13.
科技兴粮,会因什么而架空?是什么造成了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缺失?全球粮食危机面前,我们靠什么才能保证13亿人口的吃饭、生存问题?高产量当然是种出来的,可是需要谁来种?怎么种?这些种的条件如何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和平崛起论”对国际法的发展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是国际法和平思想的延续和贯彻,是对传统国际法律生态的纠偏和改良,是国际社会本位理念在国际法领域的新的实践方向,它为中国乃至世界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国际法上提供新的理论支持。我们应该努力创造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一 1943年11月28日到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的德黑兰会议,不仅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方面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并且为战后的国际合作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完全正确的和正常的道路。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莊严地宣称: “我们表示我们的决心:我们的国家在战争方面,以及在隨后的和平方面,都将共同工作。”“关於和平方面——我们确信:我们的和协,必将使和平成为一种永久的和平。我们完全承认我们以及所有联合国家负有无上的责任,要创造一种和平,这和平必将博得全世界各民族绝大多数人民大众的好感,而在今后许多世代中,排除战争的災难和恐怖。”德黑兰会议的重大意义,是在於它在事实上肯定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的原则,而以大国合作为基础,採取充分协商的精神,来解决和平和战争的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苏联和平外交之史的发展和平外交在苏联看来,是抵抗国外侵略的一种精神上的国防,也是鼓起国际反战运动最有力的号角。虽然在苏联外交史上,对外政策经过了许多次的变迁,可是“为和平而奋斗”这一外交路线是和苏联政权的历史一样长久的。大家都知道,俄国人民对於和平的要求,是俄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这种和平要求立刻由对内的革命口号发展成为对外的一般政策,新政府不管协约国的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的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一些难以预测的事件频发,给了我们许多新的启示.一方面,西亚北非出现了多米诺式的非民主方式的政权更迭;另一方面,东亚局势与2010年相比则出现明显缓和.西亚北非与东亚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是现象,那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我认为,当今世界有两大潮流,与国际局势的变化有本质的关联性. 一大潮流是和平的多边主义.它是指各国之间通过多国机制、多国协调、外交对话、国际合作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贵刊2005年第23期刊登了寒冰的《我们应该反思什么》一文,读后深有感触。文章把抗日战争中的各色人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日本侵略者;第二类是抗日英雄和抗日民众;第三类是汉奸;第四类是麻木的中国百姓。那么是不是还有第五类人?谁又是第五类人呢?国际绥靖主义者是第五类人。日本侵华之初,美国从利己主义出发,向日本提供战略物资,绥靖和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坐视日本野心膨胀,最终“养虎遗患”。绥靖主义留给我们的历史教训是:对待邪恶的、反和平的势力,应当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对和平的过分乞求反而会葬送和平。现实和历史往往是惊人地相似,人类往…  相似文献   

19.
美苏战争吗?     
从第二次大战结束到现在,巳满一年了。一年来世界局势的发展,非但没有很快走上和平的道路,而且同盟国家阵营内的分裂,一天天趨於顯著。国际反动势力跟着反蘇的暗流而嚣张,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机,又开始激盪滋长起来。最近期间,在欧洲和平会议中,美苏形成了顯明的对立;义大利与南斯拉夫对於的里雅斯特港的争夺,演变而成为美南的冲突;中东有巴力斯坦的纠纷与达达尼尔海峡的问题;美国不仅对南斯拉夫採取了强烈的外交攻势,而且在地中海上展开了海军的武装示威;在远东方面,中国内战继续扩大,美国一方面企图利用中国作为反苏的战略基地,另方面又有扶植日本保守势力作为对苏军事前哨的倾向。这种种,顯示着当前世界的局势是在继续动盪和加深恶化之中。这样的局势是否会很快引导到第三次世界大战?战后的和平真的无望了吗?还是今后国际间会有一个僵持的‘武装和平’的时期?中国在这样险恶的形势下,究竟应该怎样应付?这些是我们在许多读者的信中和口头常常听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並非三言两语所能答覆,也非一二篇文字所能完全说明,我们不能不求教于各位专家和作者。我们定以‘国际现勢筆谈’为题,提出若干问题,请求各位专家作者加以答覆。下面是本刊把收到的答復加以整理後所得到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树立和平外交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最希望和平新中国自诞生的那天起,就开始了树立和平外交形象的历史进程,并为维护世界和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然而,长期以来国际上总是流行着一种“中国好战”的观点,使中国外交形象深受伤害。对于居心不良、有意中伤者,我国领导人曾多次予以严肃批驳。但在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看到产生这种舆论的国际性原因,需要认真研究造成这种现实状况的国际国内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好战”舆论同我国曾经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某些不尽确切的表述和观点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