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熔融还原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炼铁技术,Corex是唯一实现了工业化的熔融还原流程.它的主体能源是非焦煤,产品类似于高炉生铁.随着焦煤资源的日渐贫乏,焦炭供应将会越来越紧张,价格将会越来越高,非焦煤与焦炭的价格比将会越来越低.这一趋势将使熔融还原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因此,熔融还原生产的实现可为钢铁冶金环保和能源结构改善创出一条新路,对全国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蒙古国焦煤进行煤质检验及配用试验,分析了焦炭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蒙古国焦煤变质程度偏低(介于1/3焦煤和焦煤之间),G值、Y值和膨胀度较高,塑性温度区间窄,成焦显微结构特征类似于1/3焦煤。用蒙古国焦煤完全替代优质焦煤,焦炭质量有所下降;而采用蒙古国焦煤部分替代焦煤和1/3焦煤可以稳定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配煤炼焦生产中焦煤用量,提高废塑料利用率,利用废塑料代替一定比例焦煤,在40 kg实验焦炉中与煤共焦化,考察焦炭、焦油产率和焦炭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为1%~5%的废塑料替代焦煤炼焦后,焦炭产率下降,焦油产率增加,M25先提高后下降,M10先下降后提高,焦炭的反应性提高,而反应后强度下降;当废塑料质量分数控制在3%以下时,焦炭的冷态强度和热态强度符合国家二级冶金焦炭质量分级标准。该结果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1/3焦煤和肥煤进行煤质分析,并对其单种煤的成焦光学组织、焦炭强度及参与配煤后对焦炭性能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肥煤的胶质体质量一般或较差时,在配合煤中的作用与优质1/3焦煤相当,生产中两种煤可进行互换,但应针对调节焦炭冷、热性能的不同需要确定不同的配比。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了转炉用铁水冶炼不锈钢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论述了铬矿熔融还原工艺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在转炉铬矿熔融还原法不锈钢直接合金化工艺的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铬矿在渣中溶解行为的研究报道较少,目前为止,尚未对熔融还原机理达成一致观点,研究成果的应用具有局限性以及对于铬矿熔融还原过程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很少.因此,加强铬矿熔融还原工艺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使我国早日实现转炉熔融还原直接冶炼不锈钢的工业化生产,将对推动我国和世界不锈钢产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某焦化公司进口的印尼焦煤、肥煤、1/3焦煤以及国内同牌号的田庄焦煤、两渡肥煤和枣庄1/3焦煤进行煤质及单种煤结焦性对比分析,并以生产常用配比为基础进行20kg实验焦炉配煤炼焦实验,探讨印尼煤与国内炼焦煤的配伍性能。结果表明,印尼煤均是低灰、低硫、强黏结性、高膨胀性、低流动性的单一煤,其活性高,活惰比均不低于24,而国内炼焦煤有一定的混配,其活惰比为1~2,活性组分和惰性组分含量较为均衡;印尼单种煤所制焦炭的强度和热性能较差;印尼煤替代国内同牌号煤进行配煤炼焦,所制焦炭质量明显下降,并且替代量越大,焦炭质量下降越多。  相似文献   

7.
焦炭是发展钢铁工业的基本原料。传统的焦炭生产是用粘结性煤料在机械化焦炉或简易焦炉内高温干馏而得的。近二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焦煤生产已经难以适应,特别是优质炼焦煤,供需之间的矛眉日益突出。为了开辟焦炭生产的新途径,很多国家如美  相似文献   

8.
脱碳是实现钢铁冶炼等碳基能源密集型行业碳达峰的关键手段。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三维低碳分析方法,从资源利用(Y)、能源利用(Q)和能源清洁度(PGEF)三个维度,探讨钢铁企业的脱碳途径。本文对钢铁冶金长流程及其各工序、短流程电弧炉 (EAF)工艺、典型直接还原(DR)工艺及熔融还原(SR)工艺进行了三维低碳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在研究钢铁行业脱碳路线时,考虑三维因素,特别是能源结构的影响对定量评价钢铁冶金新技术或新工艺的低碳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废钢回收(资源利用的优化)和碳基能源的替代(PGEF的优化)对实现钢铁行业低碳目标尤其重要。在工艺尺度方面,大力发展以废钢或者直接还原铁为原料的电弧炉短流程工艺是实现低碳目标的关键。该三维碳分析方法也可推广应用于其他诸如水泥生产和火力发电等能源密集型行业的低碳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焦炭热态性能,利用小焦炉试验和大工业焦炉试验,确定了适应1080m^3大高炉用焦的配煤结构:1/3焦煤25%、肥煤25%、焦煤35%、瘦煤15%,与原生产配比相比,焦炭热态反应性平均降低4.6%,反应后强度平均提高4.3%。  相似文献   

10.
焦炭在高炉中的主要作用有热源、供碳、还原以及支撑骨架。焦炭质量的优劣,制约着焦炭的炉料骨架作用,影响高炉顺行的操作。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XRD)是研究焦炭晶体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由于焦炭成分复杂,结构不均一,其微晶结构的准确表征一直是个难题。通过粉碎机对焦炭样品进行粉碎,对不同粒径的样品进行XRD测试。发现样品粒径对测试结果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较大的粒径由于粒径分布广及焦炭结构不均匀,会引起较大的测试误差;当粒径粉碎至2.50 μm以下时,测试误差较小,更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煤调湿工艺是炼焦过程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并提高生产效率和焦炭质量的关键工艺环节,为实现煤调湿过程的精确控制,针对其具有强耦合、大时滞、非线性系统的特性,采用RBF(Radic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建模, GA(Genetic Algorithm)、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和BFO(Bacterial Foraging Optimization)优化方法进行比较,获得不同工艺需求下的煤调湿控制系统建模与优化方法,为煤调湿过程的精确控制提供依据,为实现炼焦过程节省减排增效和提高焦炭质量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对生物质松木锯末和烟煤还原焙烧高铁拜耳法赤泥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包括还原温度、还原时间、还原剂用量对还原效果的影响.生物质松木锯末还原高铁拜耳法赤泥所需还原温度低而且还原时间短最终还原效果较好.试验通过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动力学研究结果揭示出生物质松木锯末中低温还原高铁拜耳法赤泥机理.同时确定了生物质松木锯末中低温还原的最佳还原条件.研究表明生物质松木锯末为赤泥质量分数的20%,还原温度为650℃,还原时间为30 min可将赤泥完全磁化.生物质松木锯末热重试验分析表明250~375℃温度区间为锯末热解的主要阶段,350℃左右热解速率达到最大,450℃后热解反应趋于平缓;烟煤热重试验表明300~700℃温度区间为烟煤热解的主要阶段,450℃左右热解速率达到最大,650℃后热解反应趋于平缓.动力学研究表明锯末在300~400℃区间热解表观活化能比烟煤热解表观活化能要低很多,说明在此温度范围内锯末比烟煤更加容易发生热解反应.生物质能够中低温还原高铁拜耳法赤泥,还原温度比煤基还原的还原温度低200℃左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等温法和非等温法,分析了Fe2O3-SiO2体系深度还原过程的动力学.等温法试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升高还原温度,有利于焦炭气化反应的进行,进而增加反应的还原度和还原速率.等温法确定的Fe2O3-SiO2体系深度还原反应符合Avrami-Erofeev模型,金属铁颗粒的成核及长大是还原过程的限制性环节,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3533kJ/mol,指前因子为322×107min-1.非等温法试验表明,该体系深度还原反应在温度达到400℃之后开始发生,700℃之后还原反应速度加快,最终反应趋于平衡.非等温法确定的主要反应阶段的表观活化能为23866kJ/mol,指前因子为104×107min-1.  相似文献   

14.
矿井兼并重组是一项从煤炭开采源头上控制资源浪费的有效措施,为更有效地实施节能减排提供了基础。介绍了重组前山西煤炭开采状况,探讨了兼并重组后煤炭企业的节能减排管理,提出了兼并重组条件下的煤炭企业节能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徐茂森  张新生 《河南科学》2012,30(8):1157-1162
能源消费结构是否合理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评判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个"富煤、少油、短气"的国家,这就导致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不够合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最主要的是造成了环境污染;油气短缺极大地抬高了我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可再生能源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但体制、技术和成本等障碍重重.要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首先要立足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现实,确立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基础地位,既要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更要以不断降低终端能源消费中直接消费煤炭的比重为主要目标,通过运用洁净煤技术及煤变油等,使煤成为清洁能源;其次要大力发展油气产业,减轻我国油气的对外依存度;再次要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改革体制、改进技术、降低成本等为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开发和广泛运用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6.
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内在机理复杂,突出影响因素与突出事件之间的相关规律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使得基于经验的传统预测方法和基于数学建模的统计预测方法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在研究非线性降维等距特征映射和序贯最小优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等距特征映射的煤与瓦斯突出序贯最小优化算法,该方法改进了样本向量之间的距离度量,用测地距离代替传统的欧式距离,有助于挖掘高维数据内在的几何结构.实例验证表明,该算法能可靠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分类,实验进一步将Isomap和主成分分析的降维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Isomap优于传统的线性降维技术,这说明非线性降维技术在地学数据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师印泽 《科技资讯》2014,(6):102-104
目前国家对于煤矿单位的安全生产比较重视,对于煤炭生产单位来讲,不仅仅对其要求矿井水泵控制系统自动化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要求排水系统具备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笔者在下文中主要是针对荫营煤矿在生产中如何实现矿井大型设备节能减排做分析,从分级水库水位差的利用,PLC技术编程的使用和嵌入避峰填谷等相关方面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煤炭出口是否起到预期的效果,截取了1995年至2009年之间的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对模型进行检验,以此评价出口退税政策的客观效果。结果表明,出口退税率与我国煤炭出口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并且影响显著,说明了煤炭行业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实现低碳经济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找到含瓦斯煤样破坏过程与声发射特性之间的关系,以曾经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且依然存在突出危险的煤样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饱和瓦斯、不同瓦斯压力和不同围压作用下的声发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饱和瓦斯煤样随着破坏程度的加剧声发射事件振幅增多且增大,声发射事件撞击数呈增长趋势,声发射事件能量增加;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加,煤样破坏过程中的AE事件的幅值减小、AE事件撞击的总数减少、AE事件的平均能量降低;随着围压的增加,AE事件的幅值呈现减小、能量呈现上升、撞击数呈减少的趋势。该结论可以为预测煤与瓦斯突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the fluidized roasting reduction technology of low-grade pyrolusite coupling with pretreatment of stone coal, the manganese reduction efficiency was investigated and technical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It is found that the optimum manganese reduction efficiency can be up to 98.97% under the conditions that the mass ratio of stone coal to pyrolusite is 3:1, the roasting temperature of stone coal is 1000℃, the roasting temperature of pyrolusite is 800℃, and the roasting time is 2 h. Other low-grade pyrolusite ores in China from Guangxi, Hunan, and Guizhou Provinces were tested and all these minerals responded well, giving ~99% manganese reduction efficiency. Meanwhile, the reduction kinetic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reduction process is controlled by the interface chemical reaction.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is 36.397 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