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10月8日,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和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三人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的贡献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其中钱永健在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8日,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和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三人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的贡献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其中钱永健在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中,改进了其发光强度、发光颜色,阐明了发光原理,并发明出更多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可乐 《少儿科技》2012,(4):36-37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是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宣布获奖名单时,评审委员会主席用行动给了人们授奖理由。他取出一支试管,用紫外光照射,只见试管中的物质发出了绿色荧光。发光是因为试管里有绿色荧光蛋白。三位科学家正是因为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而获奖。  相似文献   

4.
1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获诺贝尔化学奖[关注指数:★★★★★]自10月6日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陆续揭晓。与另外两位美籍科学家分享诺贝尔化学奖的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其钱学森堂侄的身份受到国内媒体热捧。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能清楚地知道口服药物进入人体后的全程轨迹,就能帮助揭示药物作用的机制,从而进一步开发作用更好、更精准的新药,为此美国科学家Martin Chalfie教授因研究和发现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发光的遗传标签作用,与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共同获得了2008年诺贝  相似文献   

6.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日籍科学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美国科学家马丁·查非(Martin Chalfie)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Roger Yonchien Tsien),以表彰他们在发现荧光蛋白质、改造和开发其在生物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应用中做出的杰出成就。下村修首先在水晶水母(Aequorea victoria)的发光器官里发现了绿色荧光蛋白质(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查非的研究揭示GFP可以在别的生物如细菌和线虫表达、发光,并可用于各种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示踪;钱永健则对GFP的结构和发光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将GFP改造成各种颜色的荧光蛋白质和多种便于使用的型式,使它们在各类研究甚至非研究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三人专业背景和贡献方式各不相同,就像一场最终获得冠军的接力赛跑,三人都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对于强调创新的今天都具有深刻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于当地时间2008年10月8日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瑞典皇家科学院说,这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贡献而获奖.  相似文献   

8.
正创刊于美国1978年11月,由全美华人协会波士顿分会发起,美籍华裔科学家聂华桐、潘毓刚、钱宁等提议创办,并得到中美两国数百位著名学者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陈省身、杨振宁、张明觉等著名华裔科学家受聘担任编委,美籍华裔学者钱宁教授出任首任主编。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2008,(11)
日前,举世瞩目的2008年诺贝尔奖正式揭晓.来自美国、日本、法国和德国的9位科学家获得了自然科学领域(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及化学奖)的三大奖项。其中.美籍华裔科学家、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成功问鼎诺贝尔化学奖.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之后第7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  相似文献   

10.
<正>创刊于美国1978年11月,由全美华人协会波士顿分会发起,美籍华裔科学家聂华桐、潘毓刚、钱宁等提议创办,并得到中美两国数百位著名学者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陈省身、杨振宁、张明觉等著名华裔科学家受聘担任编委,美籍华裔学者钱宁教授出任首任主编。1980年1月,《科技导报》创刊号在美国出版,在中国大陆发行,销售  相似文献   

11.
<正>创刊于美国1978年11月,由全美华人协会波士顿分会发起,美籍华裔科学家聂华桐、潘毓刚、钱宁等提议创办,并得到中美两国数百位著名学者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陈省身、杨振宁、张明觉等著名华裔科学家受聘担任编委,美籍华裔学者钱宁教授出任首任主编。1980年1月,《科技导报》创刊号在美国出版,在中国大陆发行,销售  相似文献   

12.
<正>创刊于美国1978年11月,由全美华人协会波士顿分会发起,美籍华裔科学家聂华桐、潘毓刚、钱宁等提议创办,并得到中美两国数百位著名学者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陈省身、杨振宁、张明觉等著名华裔科学家受聘担任编委,美籍华裔学者钱宁教授出任首任主编。1980年1月,《科技导报》创刊号在美国出版,在中国大陆发行,销售  相似文献   

13.
<正>创刊于美国1978年11月,由全美华人协会波士顿分会发起,美籍华裔科学家聂华桐、潘毓刚、钱宁等提议创办,并得到中美两国数百位著名学者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陈省身、杨振宁、张明觉等著名华裔科学家受聘担任编委,美籍华裔学者钱宁教授出任首任主编。1980年1月,《科技导报》创刊号在美国出版,在中国大陆发行,销售约10万册,引起社会轰动。创刊号的"发刊词"将办刊宗旨确定为: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2007,(9):4-4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为过去两年间在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科学家颁发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与国家技术奖章。美籍华裔著名材料科学家、美国朗讯科技公司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研究室主任卓以和,因对分子束外延技术和高级电子光子设备发展所做的贡献而获奖。  相似文献   

15.
正创刊于美国1978年11月,由全美华人协会波士顿分会发起,美籍华裔科学家聂华桐、潘毓刚、钱宁等提议创办,并得到中美两国数百位著名学者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陈省身、杨振宁、张明觉等著名华裔科学家受聘担任编委,美籍华裔学者钱宁教授出任首任主编。1980年1月,《科技导报》创刊号在美国出版,在中国大陆发行,销售约10万册,引起社会轰动。创刊号的"发刊词"将办刊宗旨确定为:  相似文献   

16.
正创刊于美国1978年11月,由全美华人协会波士顿分会发起,美籍华裔科学家聂华桐、潘毓刚、钱宁等提议创办,并得到中美两国数百位著名学者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陈省身、杨振宁、张明觉等著名华裔科学家受聘担任编委,美籍华裔学者钱宁教授出任首任主编。1980年1月,《科技导报》创刊号在美国出版,在中国大陆发行,销售约10万册,引起社会轰动。创刊号的"发刊词"将办刊宗旨确定为:  相似文献   

17.
<正>创刊于美国1978年11月,由全美华人协会波士顿分会发起,美籍华裔科学家聂华桐、潘毓刚、钱宁等提议创办,并得到中美两国数百位著名学者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陈省身、杨振宁、张明觉等著名华裔科学家受聘担任编委,美籍华裔学者钱宁教授出任首任主编。1980年1月,《科技导报》创刊号在美国出版,在中国大陆发行,销售约10万册,引起社会轰动。创刊号的"发刊词"将办刊宗旨确定为:  相似文献   

18.
<正>创刊于美国1978年11月,由全美华人协会波士顿分会发起,美籍华裔科学家聂华桐、潘毓刚、钱宁等提议创办,并得到中美两国数百位著名学者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陈省身、杨振宁、张明觉等著名华裔科学家受聘担任编委,美籍华裔学者钱宁教授出任首任主编。1980年1月,《科技导报》创刊号在美国出版,在中国大陆发行,销售约10万册,引起社会轰动。创刊号的"发刊词"将办刊宗旨确定为:  相似文献   

19.
<正>创刊于美国1978年11月,由全美华人协会波士顿分会发起,美籍华裔科学家聂华桐、潘毓刚、钱宁等提议创办,并得到中美两国数百位著名学者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陈省身、杨振宁、张明觉等著名华裔科学家受聘担任编委,美籍华裔学者钱宁教授出任首任主编。1980年1月,《科技导报》创刊号在美国出版,在中国大陆发行,销售约10万册,引起社会轰动。创刊号的"发刊词"将办刊宗旨确定为:  相似文献   

20.
<正>创刊于美国1978年11月,由全美华人协会波士顿分会发起,美籍华裔科学家聂华桐、潘毓刚、钱宁等提议创办,并得到中美两国数百位著名学者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陈省身、杨振宁、张明觉等著名华裔科学家受聘担任编委,美籍华裔学者钱宁教授出任首任主编。1980年1月,《科技导报》创刊号在美国出版,在中国大陆发行,销售约10万册,引起社会轰动。创刊号的"发刊词"将办刊宗旨确定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