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对日本311地震的发震构造、地质背景及其主震级余震情况的分析和总结,认为日本海沟发生的巨大地震对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影响不明显,直接影响只会造成中国东北的深震活动,而对内陆破坏性的浅源地震影响不大。根据日本地震震后的中国地震活动特点和大陆动力学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未来数年内,中国大陆特别是西部地区仍然是发生7级地震的主体区,尤其注意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和西南天山地区。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新的地震目录数据库提供的自公元前780年至1990年5级以上强震的分布,讨论了东北、华北、华南、台湾、青藏高原、川滇及新疆地区的地震活动分区特征,以及本世纪7级以上强震的空间分布、震源深度分布、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等,并给出了大陆岩石圈板内地震活动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3.
云南是我国多震省份之一,从有记载的地震记录中云南地区多次发生震级5.0以上的地震,云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内有许多大的断裂带纵横交错,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地震活动强烈,地震主要沿NE、NW和NS三组地震带分布。该地区的主应力轴方向为NNW,由西藏东部的岩壳向东南的推挤造成。余震的空间分布情况体现了区域自身的特点,同时更应注意的是与震区构造相互联系和彼此作用。文章讨论了70-80年云南发生的Ms﹥7.0级强震余震活动序列同震区构造的相关活动性特征来说明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1965年以来云南地区强震孕育过程中地震类型的动态变化,发现:云南地区发生6.7级以上强震前数月至数年,云南省内均有2次以上5级双震或群震型地震发生;部分强震前数月至数年,至少有3次以上前主震型地震密集发生.强震发生在这些前主震、双震、群震型地震150 km以外地区.典型地区地震类型的追踪研究也表明:宁蒗地区发生5级双震、前主震型地震以及腾冲地区发生6级群震型地震,云南地区均发生6.5级和7级以上强震,但地点远在宁蒗、腾冲200 km以外地区.实验中,随着载荷的增大,岩样的破裂类型经历了主余破、孤立破→群破→前主破→破裂类型多元化的过程.震例和实验研究结果的对照显示:地震的类型不仅与发震地区地质构造有关,也与地壳介质所处的应力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准确、及时掌握地震讯息,对云南地区2001至2014年地震数据进行了分析,探明了该区域断裂带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该地区有大约52.64%的地震发生在以20km为半径的断裂带缓冲区内,中强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断裂带10km缓冲区内;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中甸大理地震带和小江地震带,且在两组断裂带交汇处地震发生频率很高.  相似文献   

6.
祁连-门源地区是中国大陆地震多发地区之一,近年来时有强震发生。本文依据甘肃地震台网近年来的观测结果,选取2013年-2015年ML≥1.5的地震定位结果,进行了震源深度部分布特征的提取,展示了该区域构造受力活动及内部能量物质汇集(释放)的基本态势,2015年门源西部的密集地震活动,可以认为是2016年1月门源Ms6.4级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前期反映。研究结果展示了近三年这一区域微震活动深度分布的基本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构造运动及发震机理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大陆的地震活动进入了本世纪以来的第五次活跃期,专家预计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我国的西部,即青藏块体及其周边地区、以及新疆等地.从历史上看,新疆是一个多地震地区,在前四次活跃期,新疆都曾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震,给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采取各种防御措施,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地震社会学的角度及其研究内容出发,粗略地叙述了防震减灾工作的性质以及地震社会学对它的指导作用,以求把防震减灾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中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地质构造带,统称为贺兰一川滇南北构造带,也称中国南北地震构造带,因为这条带上集中了我国有历史记录以来一半的8级以上大地震,最近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四川汶川8.0级地震也是发生在这个带上.它不但是我国重要的地貌分界线,而且是中国大陆构造的东一西分界带,对于探讨中国大陆深部结构、青藏高原隆升的动力学机制以及中国大陆中新生代以来东、西部构造与地表系统反转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沿这条构造带,也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和油气藏的集中分布区.因此,对南北构造带的理论研究,对探讨固体矿产和油气资源的形成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使地震经济损失评估结果准确可靠,以中国南北地震带区域为例,将公里网格作为评价单元,针对无翔实的公里网格建筑分布数据的情况,通过对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建立了南北地震带不同地区城市、县城、乡镇、村庄的房屋建筑面积比例分布模型,集成不同区域各类农居结构易损性矩阵和城市中不同基础烈度设防的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易损性矩阵研究成果,考虑生命线工程的地震损失,和不同地区各类房屋的造价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震破坏和经济损失快速评估的精细化计算方法.对汶川地震经济损失进行了试算,并与几家风险咨询公司计算的快速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快速评估结果最接近政府部门实际统计得到的经济损失值.建立的方法操作性强,可用于地震破坏和经济损失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0.
用断层总面积理论对祁连山中西段自2000年以来发生的9次中强地震进行了研究,震例表明,在每个强震来临之前若干年∑(t)曲线均有一个显著的"峰"出现。这表明在强震来临之前,地震带或地震区上的地震活动性显著增高。发现在震前断层总面积有明显的∑(t)值高值异常显示,对断层总面积值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断层总面积值对祁连山地区Ms≥5.0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中短期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深部构造、基底岩性、活动断裂、新生代断陷盆地和新构造期应力场等方面分析,上海及邻区存在有产生中强震的地质背景和三个主要潜在震源区,它们对上海会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从上海的地基土特性。活动断裂、历史地震、震源深度等特征结合经验公式计算,上海地区基本烈度应为7度。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1月25日广西靖西市湖润镇发生Ms5.2级地震,该地震震情特征在同级地震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是研究解剖中强地震的典型震例。本文介绍了广西靖西Ms5.2级地震的地震序列,分析此次地震的余震特征,总结此次地震震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特点。通过对震区开展房屋结构、房屋震害、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等调查,评定地震烈度及灾害损失。分析表明,广西靖西Ms5.2级地震为主余震型地震,余震强度大,分布集中。此次地震烈度Ⅵ度区虽面积不大,但震害较严重。此外,分析还表明地质地貌条件和抗震设防的差异会造成较大的震害差异。  相似文献   

13.
活动断层分段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地震发生在活动断层上,而断层活动不一定都发震,为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确定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地段和强度。因此,把活动断层分成地震破裂段进行研究,分析断层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不均匀性,了解破裂段特征和分段标志,确定破坏性地震发震的构造条件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历史地震目录的收集和整理,利用已掌握的历史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学、地震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湖北省历史地震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整理和修订。我们收集了湖北省区域内地震地质资料和1990年以来发生地震的现场考察资料,结合当地经济、地质和建筑特点对有感区域的地震烈度进行了重新判定,通过选取多个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对烈度-震级的对应关系进行重新标定,并利用经验公式对地震目录中部分历史地震的震级、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修订。本文最终提取并重新确定了15个遗漏的历史地震,另对3个历史地震做出地震参数的校改建议,研究结果对新的地震区划工作和历史地震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改进与完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地震局在"十五"期间已初步建成了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它的建成提高浙江省整体的地震应急水平,为省政府进行地震应急、抗震救灾指挥提供指挥场所和各种必要的技术手段。浙江省地震局在运行中不断完善系统,提出了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完善与改进方案。在此基础上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的应急反应与指挥能力不断提高,更好的为防震减灾服务,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6.
研制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AETA(acoustic & electro-magnetic testing all in one system)。在云南、四川、西藏、河北、北京、广东等地区的现场实验表明, 该系统能够满足大区域密集布设中高灵敏度、低成本和易布设的需求。同时, 若干点的实验观测数据和均值、振铃率、峰值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映震效果。目前正在中国西南部、首都圈、台湾海峡等地区密集布设, 系统地开展映震效果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全国布设了由40台4分量钻孔应变仪组成的分量应变监测网络。位于四川姑咱地震台的应变仪先后记录了汶川和芦山强震孕震过程中的潮汐畸变应变异常现象。这些异常变化基本满足地震前兆的3项判据,故被初步认证是这两次强震孕育过程中的应变前兆。本研究对相关记录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后续强震预测和预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西藏大学地震网利用意大利SARA公司生产的三项短波数字地震仪(SR97/S3),对2006年4月20日在西藏班戈县发生的里氏5.6级地震的观测结果和实地灾情调研的详细结果。并介绍了西藏班戈地带近年来发生的大地震的概况。实地考察发现,班戈县10个乡镇中的8个乡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牧民住房被倒塌,部分新建房屋出现了裂痕;造成少量牲畜死亡,没有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9.
The success of the prediction of Haicheng earthquake and the failure of the prediction of Tangshan earthquake were both well known in the world. What happened, why such a strong earthquake as occurred in Haicheng had been predicted successfully and with a small loss of lives and property? Why a successively strong earthquake about a year later in a region not so further was failure in the imminent stage of prediction and there were so many fatalities and a great degree of property? The author addresses these points based on these true experiences including the first hand experiences leading up to, during, and following these two earthquarter. In addition, he also introduced some seimic phenomena which he had seen after Chi-chi earthquake in Taiw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