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水稻白叶枯病是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之一,该病传播途径广,扩展蔓延快,不同水稻品种对于白叶枯病的抗病程度差异很大,选用抗病品种为甚础的综合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为了加速抗病高产品种(包括杂优)的选育过程,促进水稻生产大上快上,温州地区农科所植保、育种组,去年进一步对原来一部分抗性和丰产性好的品种和新引入的品种进行鉴定,同时对杂优原始材料、区域和鉴定试验、杂交组合后代等抗病性鉴定,初步选出一些抗病亲本和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是世界上各稻区分布最广泛的严重病害之一.随着人们对优质米的重视和对日本品种的大量引进种植,稻瘟病在我省局部地区又有回升趋势,选用和培育抗病品种是综合治理该病的经济有效措施.现将稻瘟病抗性鉴定方法简报如下,旨在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加速抗病育种进程.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稻稻瘟病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水稻稻瘟病的传播途径、症状识别和发病条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主要是选用抗病品种,消灭菌源,加强水肥管理,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抓好叶瘟,穗颈瘟的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4.
水稻稻瘟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毁灭性病害。稻瘟病菌有性态的研究将为病菌的遗传学和病害的生态学奠定基础 ,致病类型鉴定对水稻新抗病基因发掘和抗病品种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对峙培养和接种的方法对云南省稻瘟菌的交配型分布、和近等基因系上鉴定能力进行了研究。2 6 1个来自云南各地州、市、县的稻瘟病菌株与交配型标准菌株杂交试验表明 ,其中 6 3个菌株能进行有性交配并形成典型的子囊壳和子囊孢子 ,占总菌株的 2 4 .14 % ;其中 6 2个菌株为MAT1型 ,仅 1个来自牟定县的菌株A牟 0 1 1 1为MAT2型。测定了15个可育菌株在CO39、丽江新…  相似文献   

5.
三、抗病育种与抗病性遗传日本、朝鲜、美国、意大利、印度、菲律宾等国均开展水稻抗病育种,特别是抗稻瘟育种的研究。其中以日本的工作较有典型性。日本原产的水稻品种多不抗稻瘟病,但有些旱稻品种抗病性较强。在开展抗稻瘟育种初期,将旱稻品种的抗病性引人水稻的品种中,获得一定成效。五十年代育成的一批抗稻瘟品种“黄金锦”、“郁金锦”、“誉锦”、“银河”、“茗叶”等均是旱稻品种“战捷”的杂种后代。  相似文献   

6.
稻瘟菌侵染后水稻抗氧化酶类的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稻瘟菌70-15小种表现抗病和感病反应的近等位基因系两水稻品种(C101和C039)为材料,对其接种稻瘟菌,结果表明:POD酶活性与抗稻瘟病正相关;而水稻抗瘟性与病害早期的SOD和CAT活性呈负相关;同时还发现,在不亲和反应的水稻中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上升,并显著高于亲和反应水稻的MDA的含量,这表明水稻叶片中有膜脂过氧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水稻抗瘟育种优选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Magnaporthegrisea防治的生产实践证明 ,化学防治虽能发挥一定的控制作用 ,但在病害流行年份 ,感病品种即便多次施药防治也难有效 ,只有利用抗性品种防治稻瘟病才是最经济、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措施。然而 ,抗性品种连续使用 3~ 5年 ,品种的抗性“丧失”而感病化。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变异 ,因此 ,抗瘟育种不是一劳永逸 ,而是需要育种不断创新。迄今为止 ,鉴定水稻品种的抗瘟性 ,在稻瘟病选择压力大 ,且病菌群体遗传具有多样性的病圃中进行 ,则是最有效、最可靠和最经济的手段。在病害生态压力下 ,以病圃作为抗病育种基…  相似文献   

8.
水稻品种耐旱性鉴定的形态学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耐早性鉴定是选育耐早水稻品种的前提。以22个水稻、陆稻和早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品种(组合)幼苗反复干旱存活率、播抽历期(日数)、株高、单穗重、着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方面的变化趋势。苗期耐旱性鉴定中,采用幼苗反复干旱存活率,对苗期耐旱性进行评价,全生育期耐旱鉴定中,通过多重相关分析和产量结构分析,筛选出播抽历期(日数)、株高和单穗重3个与产量形成关系最密切因素的干旱胁迫指数,构成综合耐早指数,采用综合耐旱指数作为评价水稻品种全生育期耐旱性的指标,最后提出了苗期耐旱性鉴定和全生育期耐旱性鉴定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菌抗病品种性的强弱,一般有三种类型:抗病品种,感病品种,和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品种。凡水稻体内含有可溶性物质(如氨态氮一类物质)较少,而钾素含量较高的、或表皮细胞组织中特别是机动细胞的硅化程度高的,都不利于稻瘟病菌丝的侵入,表现高度抗病性。因此,这一类水稻对稻瘟病的抵抗力就强。但与此相反,如水稻体内渗出物含有丰富的氨态氮或机动细胞内硅酸的含量极少时,水稻茎叶嫩绿,组织幼嫩,有利于稻瘟病菌丝的  相似文献   

10.
以七个对稻瘟菌抗感性不同的品籼种为材料,检测了稻苗受瘟茵(Pyricularia oryzae)感染前后叶片内某些生化变动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籼稻苗抗性以5叶期为最高;叶片内抗坏血酸量和自由氨基氨量均是感>抗;木质素生成、类黄酮积累量均是抗>感;感抗型游离酚量相差不大,人工感染后抗性品种酚含量先时降低,48h后回升;弱抗与感性品种正相反,酚含量先时升高,48h后缓慢降低。为探明内在原因,检测了过氧化物酶与多酚氧化酶,抗性品种感染后比活力均上升,48h达到上限,感病者延至96h达到上限;比活力升降时相与含酚量降升时相正好对准。据此认为水稻抗瘟机制度是瘟菌入侵激活氧化酶类,于24—48h内将酚类急剧氧化,使菌丝与受侵细胞一起被毒杀。  相似文献   

11.
来自孟加拉的一个水稻品种“Biplab”,在1974年雨季国际水稻产量试验的18个试点中,产量最高(见表1)。来自斯里兰卡的品种“BG90—2”,在1974—1975年旱季8个点的试验中,产量居首位(见表2)。来自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哥伦比亚的某些品种在试验中也是突出的。国际水稻研究所调整国际水稻试验计划。这对于水稻科学工作者在多种多样的不同条件下,鉴定全世界的材料提供条件,以利加速选育适合当地的改良品种。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产中,接近0℃的低温(寒害)对水稻产量有严重影响.为使水稻免遭寒害的各种途径中,选育抗寒性强的高产品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准确而又快速地鉴定原始材料、亲本及其后代的抗寒性,又是增加抗寒选育种工作的预见性,减少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快速可靠的鉴定方法.本文作者探索了综合指标鉴定水稻抗寒性的可行性.供试材料有早熟品种:攀农1号、滕稔、滨旭、十和田;中熟品种:80-2,217,78-102,秀子糯;晚熟品种:830,云粳20号、西南175,日本晴;以及丽江新团黑谷、昆明小白谷、云粳135、大理早籼.材料培养及处理:选取饱满种子400粒,0.1%HgCl_2消毒10 min,水洗5~6次,28℃浸种两天,铺在放有双层纱布的瓷盘中,26℃下培养至胚芽鞘长3~4 cm(约6天),放入2℃±1℃下进行处理(无光),而26℃下者为对照(白天有光)。结果:水稻在低温处理之后,抗性弱的品种生长明显受阻,且不易恢复到正常状况,而抗性强的品种生长阻抑不明显,且较易恢复.试验表明:除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变化外,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率、细胞膜透性变化、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谱带数的变化与水稻抗寒性有一致性,可作为水稻抗寒性鉴定的综合指标.用此综合指标鉴定的八个未知抗性品种的抗性强弱,与大  相似文献   

13.
谷子品种资源的抗黑穗病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2000年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全国不同地区的2050份谷子品种资源进行了抗黑穗病鉴定.经初筛和重复鉴定,从中筛选出高抗品种28份,抗病品种45份.研究结果表明,谷子不同品种对黑穗病的抗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谷子品种对黑穗病的抗性比较稳定,试验结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对抗、感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稻瘟菌无毒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稻瘟菌中一类可识别寄主相应抗性基因蛋白的激发子.在稻瘟菌侵染水稻的过程中,有些激发子遵循常规分泌途径,分泌到EIHM,在EIHM处积累;有些激发子的分泌不依赖内质网——高尔基体,优先在BIC处积累,通过BIC转移到水稻细胞质中,并与水稻相关蛋白直接或间接互作.本文对稻瘟菌激发子以及激发子的分泌和转移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李铭东  刘永刚 《甘肃科技》2013,29(8):138-140
推广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危害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2010年,在田间采用0.1%丝黑穗病菌土覆盖种子接种的方法,对25份玉米杂交种进行了抗丝黑穗病的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表现抗病1份,中抗4份,感病13份,高感7份,大多数玉米品种对丝黑穗表现感病。加强玉米品种抗性鉴定与评价,对于有效控制丝黑穗病和和品种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普通二倍体水稻亲本为材料,用秋水仙素进行水稻的多倍体化诱导,创制同源四倍体水稻三系亲本材料并对其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在MS+2,4 D 1.0 mg/L+ KT0.2 mg/L+ IAA0.2 mg/L 和500 mg/L的秋水仙素处理下,水稻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效果最好,平均加倍频率可达25.26%.其中,材料CDR22和IR26诱导较易成功,加倍频率分别达到75%和26.5%;相对材料94109 1.3%加倍频率和冈46B 10.8%加倍频率,诱导率差异极显著. 对水稻四倍体材料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7.
恩施州迟熟组水稻新品种试验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施州是我国稻瘟病常发重发病区之一,水稻品种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上使用年限短,针对这一特点,实施品种试验和品种审定是良种更新换代的最有效途径.本研究拟对2012-2014年恩施州迟熟组水稻新品种试验中13个参试品种的产量、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品质等主要指标进行系统鉴定和评价,评选出适宜该区域种植的优质多抗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以期为恩施州水稻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恩施州现代种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是本省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实践证明,防治稻瘟病必须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在农业防治中选用高产、抗病品种是一项多、快、好、省的行之有效的措施。1967年和1970年我们征集了省内外一些早、晚稻优良品种,在发病较重的临海县章安公社华景大队和黄岩县红旗公社东路大队同贫下中农一起进行了试种,通过自然感病,测定了各品种的发病情况,现将初步结果汇总如下,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已克隆的部分稻瘟病抗性基因在上海市主栽水稻品种以及新培育的水稻品系中的分布,选取22份水稻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对10个已被克隆的抗稻瘟病基因进行基因型鉴定及分析.结果表明,22种水稻均含Pi36、Pi37、Pi-d2、Pib抗性基因,而Pi-kh、Pi9、Pi2、Pi-ta、Pikm抗性基因在22种水稻中分布各有不同,所有被测水稻中均不携带Pi25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20.
从湖南浏阳大围山种植的湘矮早7号水稻中,筛选到一株对水稻稻瘟病菌有显著抑制效果的水稻内生放线菌OsiSh-10菌株.由拮抗菌包覆种子和喷晒水稻叶面的实验表明将该菌喷晒于水稻叶面可以对叶瘟起到明显的控制效果,且喷一次的效果比喷两次的效果好,包覆种子反而使病情指数升高.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16s rRNA序列比对及进化树构建鉴定OsiSh-10菌株属于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OsiSh-10是一株具有稻瘟病生防潜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