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过量大黄水浸煎剂胃饲树(Tupoiabelangerichinensis),实验第8天动物出现与临床脾虚相似的症状,如溏便、纳怠、不爱活动、被毛枯槁、体重下降等。对其肝、十二指肠超微结构的研究表明,脾虚动物相邻肝细胞间紧密连接松弛,十二指肠粘膜上皮吸收细胞微绒毛变短,而在胃饲四君子汤后上述症状减轻而恢复正常。实验证实应用树建立脾虚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树Qu为实验对象,建立实验性脾虚模型后,对动物施以慢性手术,记录胃窦部电活动的变化。结果显示:脾虚树Qu胃电活动明显减弱,这是致使胃收缩运动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人乙肝病毒DNA在感染树鼩肝细胞内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人乙肝病毒DNA在树Qu肝细胞内存在状态,对经血清学证明已被感染的树Qu肝组织进行转移印迹杂交分析。结果,在实验感染早期的树Qu肝细胞检出HBV DNA复制的中间体;在实验中晚期的动物肝细胞发现整合型的HBV DNA。表明树Qu肝对HHBV敏感,可成为乙肝和肝细胞癌发病机理研究及治疗乙肝药物筛选的较好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以树(Tupaiabelangerichinensis)为实验对象,建立实验性脾虚模型后,对动物施以慢性手术,记录胃窦部电活动的变化。结果显示:脾虚树胃电活动明显减弱,这是致使胃收缩运动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嗅球切除对树Qu生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生殖季节和非生殖季节切除树Qu嗅球,雌雄树Qu的生殖器官发育和血浆性甾体激素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大黄造成金黄地鼠脾虚模型,观察其胰腺超微结构变化,借以进一步研究脾虚实质.实验用叙利亚金黄地鼠(Mesocricetus auratus),雄性,共50只.先分为两大组:大黄致虚组每日胃饲大黄水浸煎剂,1.0克/100克体重.正常对照组每日喂等量水.于实验第9天,动物出现与临床相近的脾虚症状,如体重减轻,溏便,纳呆,脱肛,体温偏低,被毛杜槁等.随机取部分动物处死,将胰腺固定于4%戊二醛中,按常规进行超薄切片,以日立H600型透射电镜观察.其余动物再随机分成三组:  相似文献   

7.
树鼩对人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的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验证树Qu对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易感性,用含HBV的人血清接种给10只成年树Qu(雌雄各半)。然后每周抽血1次,每只动物共抽血11次。用不同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检测接种后的动物血清感染指标。实验观察至13周,结果分别有9只和8只动物出现HBsAg阳性,持续最短1周,最长7周。用PCR检测,结果有1只动物连续4周在血清中检测出HBV DNA。表明树Qu能感染人HBV,但实验有待改进以延长感染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8.
用5咱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四川产麝Qu亚科的四川短尾Qu、北小麝Qu、中麝Qu、灰麝Qu蹼麝Qu喜马拉雅水麝Qu、四川水麝Qu7种动物进行了聚类分析和比较研究,认为最短距离法与生物的分类结构较吻合,建议将蹼麝Qu属并入水麝Qu属而成基全亚属,并探讨了如何使数学的聚类更科学地反映生物的分类  相似文献   

9.
桑正林 《昭通师专学报》1995,17(3):56-62,72
本文通过电极损毁树Qu松果体后,观察其昼夜节律的明显变化,从而探索松果体与动物昼夜运动性活动节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黄致泻模型,是目前在国内受到有关方面重视的中医“脾虚”证实验动物模型.本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定在大黄引起动物长期腹泻过程中血浆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肾上腺皮质机能在大黄致泻模型中的作用,为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医“脾虚”证的灾质提供生理学依据.实验动物选用健康雄性 Wistar 大鼠,体重80—140克,共计147只.实验分为两期进行.第一期:将动物分为两组,一组胃饲大黄水浸煎液使动物持续腹泻(每百克体重每日5毫升,相当于生药5克),另  相似文献   

11.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HBxAg及ras基因的表达蛋白P^21在乙肝病毒(HBV)和黄曲霉素B1(AFB1)致树Qu肝癌过程中的表达,发现这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发生呈正相关系,即接受HBV和AFB1双因素的树Qu的肝癌发生率与IGF-Ⅱ,HBxAg及p^21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只暴露于单一因素HBV或AFB1的动物。同时,在带瘤树Qu中,这三种基因的表达又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2.
山羊脾虚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脾虚模型的研究郑继方,翟自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家畜脾虚又是中兽医临证中极为常见的证型之一。为了深化“脾虚”本质的研究,探索脾虚机能变化的特异性指标,我们对山羊的脾虚模型进行了研究。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13.
用SP19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树Qu24-72小时尿液中Na^+、K^+、Ca^2+的排泄量,经用余弦节律分析法及零振幅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树Qu尿中Na^+、K^+、Ca^2+的排泄均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其峰值出现于12:00-20:00,谷值出现于6:00-8:00。且其排泄量在一至黄昏期间均处于较高水平(高于24小时平均值),黑夜至午前处于较低水平(低于24小时平均值)  相似文献   

14.
脾虚证动物经四君子汤复健后的十二指肠粘膜上皮细胞动力学的变化,与大黄致脾虚动物相比,呈鲜明对照。隐窝细胞分裂速度及细胞周期变慢,绒毛长度增加,形成细胞寿命延长。初步认为绒毛显著变长,利于增强小肠吸收功能,似乎是脾虚动物达到复健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脾胃学说和脾虚证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国内学者从生化学角度对脾胃学说和脾虚证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从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代谢到调节代谢的酶学和各种激素神经介质,从微量元素到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对脾虚证实质的阐明以及指导临床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在动物实验方面,有人报导了脾虚证与D─木糖吸收率的关系,作者用番泻叶制造Wistar大白鼠脾虚模型,从动物实验角度证实了脾虚证发生时D─木糖吸收率降低,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虚动物模型的治疗,使D─木糖吸收率恢复正常,旁证了D─木糖吸收率是诊断脾虚证的可靠指标。首都医学院报导了大黄造型的脾虚动物、脂类的吸收显著低于正常组,与糖类有类似的结果。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报导了实验性脾虚动物致虚过程中血浆胃泌素含量的变化,发现脾虚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报导了利血平化脾虚小鼠脑内单胺介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利血平化动物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含量较正常动物明显下降,喂服四君子汤后,利血平化小鼠脑内单胺介质的下降有所回升,从而推测四君子汤对利血平化动物脑内单胺介质的合成可能起促进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报导了实验性脾虚动物结肠组织中V  相似文献   

16.
主要探讨了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等3种麻醉剂对动物组织器官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寻找动物生理实验过程中更适合某种组织器官的麻醉剂。提出:水合氯醛更适合于对动物心肌收缩力、胃运动等实验的研究;戊巴比妥钠更适合于对动物心率、骨骼肌、坐骨神经、十二指肠、子宫等实验的研究,可供研究动物生理的科研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立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病理模型的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苦寒泻下中药番泻叶灌服大鼠,使其产生脾虚症状;再用冰乙酸化学刺激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病理模型,其症状与临床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症关相符,病理改变与该疾病病变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方案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2009年在兰州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该院)住院的早产儿胃食管反流45例,分为甲、乙、丙3组,每组各15例。甲组采用口服吗叮啉混悬液治疗,乙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丙组采用十二指肠管管饲+吗叮啉治疗。比较3种方案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结果丙组的疗效最好,甲组与乙组的疗效相似。结论:十二指肠管管饲+吗叮啉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成果简介 蒲元胃康胶囊是由六味中草药组成的精方,经提取制备而成,用于治疗胃脘痛(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通过对420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门诊病人的对比试验研究,治疗组376例病人在服药二个疗程内,各种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达74.57%~92.09%。  相似文献   

20.
胃及十二指肠构成的上消化道有受纳和消化食物的功能,素有“水谷之海”的美誉。正因胃的广纳博采,故易受累而多病。据临床统计,胃及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等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治疗后一、二年内复发率也相当惊人。虽说治疗的药物数以百计,抗酸药更新一代又一代,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痛苦。据美国医学家统计,单用强力抗酸剂治疗后虽可使胃酸分泌减少而改善症状,然而95%的溃疡病都在两年内复发。这告诉我们:胃及十二指肠病的治疗不仅任重道远而且存在着一个正本清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