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阎杨 《科技信息》2012,(17):285-285
家庭是儿童重要的生活基地和教育场所,是儿童心理素质形成的主要环境。因此,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本文从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几点建议。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尊重儿童、言传身教、理性施爱,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从而使儿童的身心能够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生从事学习及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方式的重要变量,其本身也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至关重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调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父母教养方式同子女心理健康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遵义市初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遵义市329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初中生自我效能感因家庭经济收入、父母婚姻状况、家庭教养方式以及母亲文化程度不同而呈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家庭经济地位、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教育方式仍是影响孩子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积极心理学方面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西华师范大学23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教养方式上,父母对男生采取较为严格的教养方式,而对女生则采取较宽容的教养方式;独生子女相比非独生子女能更多地体会到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爱;2.从心理健康水平来看,男生能比女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理工科学生在情绪控制和目标追求上表现得比文科类学生和艺体生好;3.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父母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等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消极作用,而父母的偏爱对其没有明显的影响。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总结中西方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研究中的不足:研究方法的单一、研究对象缺少对大学生的研究以及相关研究多且零散,并初步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趋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研究对象的扩大化、研究方法的综合化以及理论的研究将和实践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人际信任量表(ITS)对3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是否独子、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人际信任与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FF1、MF1)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与父母惩罚严厉(FF2,MF4)和拒绝否认(FF5,MF3)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中国学生家庭教育问卷(11—18岁)》及《中国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对文山地区中师学生家庭教育结构与其性格发展相互关系及性别差异作了测验研究,结果表明: 1、在家庭教育结构中,教育要求,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生活环境各因素对性格发展具有明显影响作用;在学生性格结构中态度倾向、生活旨趣及意志品质各特质是家庭教育结构影响和塑造的主要对象。 2、在家庭社会联系等家庭教育因素上的性别差异与研究对象在多项性格特质上的性别差异具有密切的联系。 3、通过与已有结果的对照发现家庭教育结构在不同地域文化环境中的影响作用是各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陈庄瑜  孙慧 《科技资讯》2012,(25):219-219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要重视家庭的作用:家庭结构模式、教养模式、家长性格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所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者要通过宣传树立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意识;创设多种途径,保证沟通渠道畅通;在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及时与家长沟通,确保将问题得到最合适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对子女产生的影响,也是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的好坏往往关系到孩子的一生.尤其对那些在海外的华人,他们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更重视家庭教育,但是他们容易忽略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些教育方法和理念或许是可行的,但如果脱离了当时所处的社会,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0.
小学高年级时期是孩子一生发展最重要的关键期之一,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高年级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家庭错误的养育方式有关.因此,家长应掌握正确的教育理论和教养方式,为创设和谐的、民主的家庭氛围作出努力,以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母教养方式是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儿童心理发展问题时关注的重要课题。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上世纪40年代迄今,国内外心理学家不懈地运用实证研究,探索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揭示父母教养行为和方式的机制及特征。随着心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现场化、数学化,父母教养方式研究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家庭、对父母、对儿童的认识。通过对国内外父母教养方式的理论分析和现状研究,综述了中外心理学家对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成果,概括了近年来在父母教养方式研究中呈现的从宏观系统走向微观具体的研究特征,进一步探究了教养方式的内在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一个人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在人的个性中,性格起着核心的作用.本文着重从家庭影响方面阐述家庭教育在儿童性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来来小学生和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教育的质量。当前,中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心理问题已成为学校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自身因素等以下四个方面。改善中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从改善学校教育环境,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挖掘学生自我教育潜能,改善中师生就业环境,加强中师生的择业指导以及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和方法注重家庭的教养方式等入手。  相似文献   

14.
黄君 《科技信息》2010,(20):I0061-I0061
父母教养方式一直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未来的发展特别是人际关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就从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及其对儿童人际关系的影响上进行了简要的阐述.通过个案比较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优劣,从而建立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中影响重大,但家庭教育又不仅仅涉及家庭内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会对家庭教育产生影响。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家庭题材的文章,我们可以以此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家庭亲情教育、家庭伦理教育、家庭处世教育、家国关系教育和家庭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权威民主型教养方式是指严格要求与理解尊重相结合的教养方式,一方面父母严于律己并对孩子严格要求,另一方面理解和尊重孩子,关切孩子的权利,给孩子自由。权威民主型教养方式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民主性,不但能深刻变革传统教养方式,而且能重新定位现代亲子关系和有力提升亲密关系效能。然而在家庭教育实践中也存在方式运行中的僵化与异化、观念认识中的误解与误区、实践操作中的偏差与机械,对这些不利影响进行审视和反思,旨在规避风险,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科学合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已有的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受到性别、文化程度及家庭完整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为了探讨城市高中生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状况,采用了我国岳冬梅1993年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贵阳市45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是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其教养方式有着显著的影响,父母是否离异对其教养方式也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已有的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受到性别、文化程度及家庭完整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为了探讨城市高中生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状况,采用了我国岳冬梅1993年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贵阳市45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是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其教养方式有着显著的影响,父母是否离异对其教养方式也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要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幼儿期是培养个性的关键期,因为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不同的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幼儿成人后的性格,乃至今后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在日常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以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甘肃省广河县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了解广河县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然后找出引起现状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孩子多一些理性的爱,少一些放纵;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冷漠;对孩子多一些指导,少一些限制;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做到家园共育;学习有关教养方式的知识,努力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抚养人的育儿方式及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要抚养人态度调查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1049名初中生(306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父亲外出组在心理健康多项因子上得分高于其他组;初三年级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虎、适应不良因子上的得分比非留守儿童高;留守女生抑郁因子得分高于男生。留守儿童临时抚养人在严厉、干涉程度上均低于父亲或母亲。结论:与母亲一起留守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初三“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差,留守女生比男生更加抑郁,这些与抚养人的教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