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物流系统三色Petri网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物流系统的一些特点 ,提出了一种三色 Petri网 .给出了三色 Petri网的基本定义 ,分析了该种 Petri网的性质及建模方法 .基于三色 Petri网对自动分拣系统中的物流控制进行了建模 ,并作了一致性、活性、有界性和安全性分析 .实例建模与分析表明了三色 Petri网的有效性 .  相似文献   

2.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必须重新整合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在加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同时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要坚持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原则;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元主体、多方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参3。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的原因,提出了我国市场经济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实现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农业执法是农业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加强农业执法工作十分重要。但是我国原有的农业执法体系存在着许多弊病。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有必要建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实现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改善和加强农业执法、实现依法制农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新形势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执法体系建设的需要。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实现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作立足于21世纪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发展趋势,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宏观地分析评价了中国传统旱农业体系的历史性贡献和发展障碍,并就中国旱作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完善和更新现行旱作农业体系等议题,分别双观念,政策和技术等角度做较为系统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农业面源污染的测算与防治——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面源污染是中国农业转型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其中尤以氮磷流失造成的营养盐污染最为严峻。本文借鉴IPCC对TN流失源估算的分类方式,给出了从化肥源、畜禽源、作物残体源和生活源4个主要贡献源核算TN、TP和COD3类典型面源污染物的方法,并通过建立C-D生产函数和利润函数估计污染性生产要素的投入强度变化趋势。以湖南省为例,测算了2013年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来源比重和等标污染符合,并求解非线性优化问题探讨生产要素投入变化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发展趋势。文末提出为建设"两型农业",应构建包括公共财政体系、市场调节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社会参与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设计和制定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该体系以比较经济原则为基础,运用系统科方法对诸多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单项指标进行了系统的递阶处理,演绎推导出具有一般意义的计量,计算方法简化适用,不仅可应用于对农业水平的评价,亦可用于对区域农村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及方向选择--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将农业现代化的演进过程划分为准备农业现代化,初步农业现代化,基本农业现代化和较高农业现代化4个阶段,构建出了一套农业现代化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然后以河北省为例,从物质技术装备、农业产出水平、农民生活水平、经济非农化水平和环境质量水平5个方面对河北省的农业现代化所处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要从增加农业投资,发展专业化和区域化经济、兴建乡镇企业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着手解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业现代化进程测度支撑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测度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系统分析原理,遵循全面,可比,层次可操作原则,提出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测度支撑技术-多指标综合测度法的优化方案。即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划分出不同农业类型地域,并选取典型性地域单位后。采用灰的色关联分析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符合地域农业现代化进程实际的测度指标项,并用相关分析法进行检验;用熵技术支撑下的AHP(层次分析)法对第一  相似文献   

10.
东南地区农田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东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了东南地区农田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技术体系的构建、技术流程、体系特征、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东南地区农田秸秆菌业生产技术体系的应用前景。图1,参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