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赞成  郭世红 《科技信息》2012,(36):211-21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从认知的角度对《围城》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进行研究,从而揭示隐喻翻译与认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孔辰  赵玉闪 《科技信息》2011,(23):I0268-I0268
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也是人类的重要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隐喻的认知特征在隐喻和隐喻翻译的研究中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隐喻的认知阐释和多种翻译策略进行探讨,并得出广告隐喻的几点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刘昂 《科技信息》2011,(12):I0170-I0170,I017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还是人类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的心理映射过程。隐喻研究从修辞学到认知语言学的转向,为隐喻的翻译研究带来诸多启示,尤其是诗歌隐喻翻译。诗歌隐喻翻译对译者来说是重点之一,因为诗歌中无处不存在着隐喻。本文以Lakoff的概念隐喻为基础,通过对"旅夜书怀"两个译文的对比分析,试图探讨原著与两个译本反应的心理映射是否一致,为隐喻翻译的策略和评价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构成诗歌的最为重要的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方式。虽然隐喻研究从修辞到认知的转向揭示了规约性隐喻的认知功能,但是诗歌中新鲜隐喻的产生与存在于人们认知体系中的概念隐喻是有区别的,因此在诗歌解读时应当区别概念隐喻和新鲜隐喻所发挥的不同的诗性功能。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隐喻修辞仅仅强调语句的修辞作用,忽略了其文化认知内涵。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的起源和发展与人类的认知是密切联系的,人类活动中语言的使用不仅是符号特征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具体反应。认知隐喻修辞的研究是揭开这种关系的最好佐证。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隐喻修辞仅仅强调语句的修辞作用,忽略了其文化认知内涵。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的起源和发展与人类的认知是密切联系的,人类活动中语言的使用不仅是符号特征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具体反应。认知隐喻修辞的研究是揭开这种关系的最好佐证。  相似文献   

7.
对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理论发现层出不穷。本文从隐喻的修辞性和认知性这两种属性的角度出发,探讨认知性隐喻和修辞性隐喻的关系,相互演变,以及在特定语境下如何界定隐喻的属性,力图对隐喻的认识和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何红 《科技信息》2011,(11):I0258-I0259,I0280
从认知的角度看,拟人也是一种隐喻,因此也包含着隐喻性的认知和思维过程。本文从英汉语拟人定义,对象,作用,文化因素及翻译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掌握这一修辞的运用,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魏融  刘冰泉 《科技信息》2011,(1):I0172-I0173
传统的隐喻观一直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功能,直到当代的认知语言学才将其视为一种认知功能。本文针对认知隐喻研究很少以唐宋词为语料这一现状,运用认知隐喻理论及其相关的空间合成理论来分析探讨唐宋词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机制,为中文古诗词的情感研究开辟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运伟 《科技资讯》2008,(1):231-232
隐喻是一种基本认知能力。传统隐喻研究只限于对隐喻的修辞及是否保留字面指称意义进行研究,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发现人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隐喻,人们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隐喻的方式构建的。因此,隐喻的工作机制的探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方法论意义。本文认为相似性是隐喻的工作基础,隐喻的相似性的表现方法是多样化的,隐喻的映射就是其相似性的映射。  相似文献   

11.
文化角度下的中英隐喻互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修辞现象和认知方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由于中英两个民族拥有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就使得中英隐喻在共性基础上又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而英汉互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仅涉及英汉两种语言,同时也涉及两种文化.正是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隐喻的翻译就成为翻译中最为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被看作是人类一种重要认知工具。文章从认知角度对隐喻翻译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隐喻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杨丽娟 《科技信息》2010,(35):I0202-I0202
近年来,伴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国内学者对隐喻的研究视角逐渐从修辞意义转向了认知意义,使其理论的边界得到丰富的拓展。可以说,隐喻学理论的研究已经从传统隐喻学转向了现代隐喻学上。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隐喻已不再局限在修辞的层面,而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王丹 《科技信息》2010,(8):131-132
隐喻研究传统上局限于修辞层和语言层,近二十多年来,隐喻研究在认知领域上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角度拓宽了隐喻的研究范围。本文根据国内外专家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人体词汇的研究,使用英汉语料,对"头"词语进行认知分析,构建其隐喻框架,阐释其同异性。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线形,隐喻性语言建立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认知的基础上。从本质上而言,它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从隐喻的认知特点来看,翻译就是将一种文化中的语言所表现的认知方式用目的语传递到另一种文化中去的过程。汉语隐喻的翻译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同时,汉语隐喻的翻译要注重选用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隐喻的语义认知与语用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还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人的思维的隐喻性产生了语言中的隐喻 ,而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从语义与语用角度对隐喻进行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言语现象。美国人类语言学家帕尔默认为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被看作是修辞和认知的过程。而广告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广告语中的隐喻,揭示隐喻在广告语中所起到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产生的源泉。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细胞,隐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隐喻角度出发,论述隐喻认知模式,探讨隐喻与词汇的关系,并将其引入到英语词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谢丹丹 《科技信息》2010,(33):225-225,253
研究习语中的隐喻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主要探讨习语中的隐喻概念,研究其本质,发展阶段,隐喻认知法,并通过对翻译中问题及翻译方法的分析来提高我们对英语习语的认知能力,鉴赏能力,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隐喻理论的研究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传统把它作为诗学、修辞学的一部分内容。如今隐喻研究已经突破了修辞范畴,隐喻被认为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隐喻的功能,阐述了隐喻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及其文化内涵,进而探讨了隐喻理论之于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