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写下这个题目,缘于读到的以下文字:生物种群之间有原始合作、寄生、附生、共生、共栖、捕食、竞争等关系。如鲫鱼与鲨鱼,一般都认为是寄生或附生关系,但鲫鱼有时也为宿主做些清洁工作,这时即为共栖了。乍一看,没问题。细一琢磨,问题就来了。什么问题?常识问题。问题出在哪里?鲫鱼与鲨鱼。鲫鱼,是人们常见的淡水鱼类,体侧扁,头部尖,无须,脊背隆起,尾部较窄,有的品种长可达20多厘米。此鱼刺多肉嫩,食用价值很高。鲨鱼,是人们熟知的海洋鱼类,种类很多,也叫鲛、沙鱼。身体一般为纺锤形,稍扁,胸,腹鳍大,尾鳍发达。个别种类头上有一个喷水孔。性凶猛,行动敏捷,捕食其他鱼类,经济价值很高。鲫鱼与鲨鱼,一淡水,一海水,倘若没有特异功能,根本游不到一块儿。如果各自交换生活环境,也就落一个完事大吉,绝对谈不上寄生、附生乃至共栖等等。但既然“有时也为宿主作些清洁工作”,显然应该有这种鱼了,于是查。查来查去,相当吃力,只查到一种名为“”的鱼,其习性和鲨鱼寄生、附生以至共栖靠点谱儿。资料显示:,海洋鱼类,亦称“印头鱼”。体延长,呈亚圆筒形,长达80余厘米。头扁平。大口,下颌突出。第一背鳍分化为一椭圆形吸盘,位于头顶,常吸附于大鱼身上或船底而移徒远方。以大鱼吃剩的残渣为主,也捕食小鱼及无脊椎动物。鲨鱼里大块头不少,足可以让寄生、附生以至共栖啦。那么,为什么“”误为了“鲫”,看看字形,两个字实在是太像了,双胞胎一般。兼之文章作者或许字迹稍微潦草,抑或编者看花了眼而又不知淡水鱼和海洋鱼类有所区别的常识,可不就错了呗。由此看来,常识也当留意哟。徐向东副编审:人民教育出版社,100081  相似文献   

2.
“食人鲳”是脂鲤目脂鲤科锯鲑脂鲤亚科锯鲑脂鲤属鱼类的俗称,这类鱼主要产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目前已经作为观赏鱼类被引入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鉴于目前国内对这一类群的鱼类了解尚不十分清楚,本简要地介绍了有关“食人鲳”的形态学和生物学信息,并针对食人纪的英名Piranha的中译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英国“化石猎人”发现了一条史前“巨兽之河”,这里曾经是巨型鱼类动物、大型恐龙和约合18米长的巨鳄家园。这条河流宽度与多瑙河不相上下,曾在l亿年前贯穿整个撒哈拉沙漠,它的四周一度被茂密的森林、水道和湖泊环绕。  相似文献   

4.
文龙 《科学大观园》2012,(18):61-61
科学家在越南湄公河流域发现了一种非常怪异的鱼类——喉交鱼,这种体型很小的鱼类居然生殖器长在自己的脑袋上。喉交鱼是精器鱼科已知22个属种中的一种。这种鱼类的生殖系统都生长在它们的嘴巴之后。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琳妮·巴伦迪介绍说,"精器鱼科的雄鱼将自己长在嘴边的生殖器插入雌鱼嘴边生殖系统的开口中,完成授精行为。"巴伦迪回忆其在新加坡一所实验室看到的另一种精器鱼科鱼类,它们的生殖器官和头部形成了一个剪刀形,这些奇形怪状的鱼在鱼缸中到处游来游去。一般鱼类的交配过程通常十分短暂,几乎是在瞬间完成,但是精器  相似文献   

5.
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都有各自的“淡化器”,能将喝进去的咸水中的盐分及时排出体外。如海洋中,硬骨鱼类具有很强的排盐能力,有专门排盐的器官,这些器官长在鱼的鳃片中,由“泌氯细胞”组成。“泌氯细胞”能够分泌出氯化物,好比是鱼身上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在上一篇短文中(本刊2001年第1期第28页),笔者曾以spitz(dog)为例,谈了意译的不尽人意之处。其实,从“望文知义”这点来看,有些意译词常会误导读者。例如,我们平常碰到的一个称作“墨(斗)鱼”(也称“乌贼”)的词,它的名称中虽然有“鱼”,但实际上并不是什么鱼,而是一种产于海中的头足类软体动物。这在其他语言中也如此。例如,墨鱼的英语名为cuttlefish或inkfish,其词尾均为fish。这可能是受到当时的科技水平和观测手段的限制。另如,星鱼(也称“海星”,它的英语名为starfish)也不是什么鱼,而是一种海栖动物,属棘皮动物门。又如,大家熟知的鳄或鳄鱼(其英语名为crocodile)既可在水中游动和捕食,也常上岸取暖和繁殖。它属于爬行动物,也不是什么鱼。还有silverfish(衣鱼)则是非常原始的一类昆虫。再则,海马(其英语名为sea horse)也不是什么海兽,而是产于海中的一种小鱼,海马在英语中另有一名为horsefish)。可能是为了避免引起误解,国内动物界人士现已将其命名为“海马鱼”。另外,原生动物海葵(其英语名为sea anemone)的名称中虽然有个“葵”字,但它决不像有些人误认的那样,是海中的什么植物。其实,有些所谓的意译词并未反映可反映该事物本质的东西,而只是做到字面上的对译。笔者愿在此提醒大家,“望文知义”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不能说得太绝对。意译和音译之争由来已久,不过,最近由商务印书馆推出的新版《新华词典》收入以西文字母开头的词条(如WTO等),确实做到了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笔者认为,这无疑会给我们的意译和音译之争有所启示。* 杨枕旦编审是全国科技名词委外国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李世民曾与群臣论吏治,说到春秋时鲁的博士官公仪休。此人奉行法度,正直无私,政绩著,做了鲁国的相国。一天,有位客人给他送来了,他拒收。客人便说:“听说您特别喜欢吃鱼,我才地送鱼给您。我并没有什么请求您帮助的,为何不收受呢?”公仪休则说:“我是喜欢吃鱼,但我不能受你送来的鱼。我担任鲁国的相国,领有薪俸,买起鱼。如果因收受别人的鱼而被罢了相,还会有人我送鱼吗?到那时我连自己的鱼也吃不上了。”唐太宗对左右大臣说:“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必亡其身。”公仪休喜好吃鱼,却从不受别人的,于是鱼就常有。唐…  相似文献   

8.
这些机器鱼看起来可能很像小孩子们的玩具,但是也许有一天它们会成为拯救海洋生命的“英雄”。这些机器鱼具有领导者的特质,能让鱼群认为它们就是鱼群的“领导者”,带领鱼群远离危险区游向其他方。机器鱼的成功法宝并不是它们的可笑外表,尤其是它们的眉毛,而是它们惟妙惟肖地模仿真鱼的游动方式。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05,(15):34
泰国斗鱼隶属攀鲈科搏鱼属,原产泰国、马来半岛,身体长可达6厘米。今天所饲养的泰国斗鱼都是世界各国热带鱼爱好者多年努力,依靠人工培育出来的品种,按颜色来分有:鲜红、亮绿、艳蓝、淡紫、纯黑、奶白、微棕等。杂色的泰国斗鱼更是多得不胜枚举。它们各鳍的长度也大大增加,即欧  相似文献   

10.
在上一篇短文中 (本刊 2 0 0 1年第 1期第2 8页 ) ,笔者曾以spitz(dog)为例 ,谈了意译的不尽人意之处。其实 ,从“望文知义”这点来看 ,有些意译词常会误导读者。例如 ,我们平常碰到的一个称作“墨 (斗 )鱼”(也称“乌贼”)的词 ,它的名称中虽然有“鱼” ,但实际上并不是什么鱼 ,而是一种产于海中的头足类软体动物。这在其他语言中也如此。例如 ,墨鱼的英语名为cuttlefish或inkfish ,其词尾均为fish。这可能是受到当时的科技水平和观测手段的限制。另如 ,星鱼 (也称“海星” ,它的英语名为starfish)也…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认为活鱼的营养价值高,把“活鱼活吃”奉为上等菜肴。其实,这种吃法是不科学的,无论是从营养价值上看还是从食用味道上看,活鱼或刚死的鱼,都不是食用的最佳时间。鱼类死后,经过一段时间,鱼肉逐渐僵硬,处于僵硬状态的鱼,其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没有分解产生氨基酸,而氨基酸是鲜味的主要成分。吃起来不仅感到肉质发硬,同时也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当鱼体进入高度僵硬后,即开始向自溶阶段转化。这时鱼中丰富的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逐渐分解为人体容易吸收的各种氨基酸,处于这个阶段的鱼不管您用什么方法烹调,味道都是非常鲜…  相似文献   

12.
"食人鲳"是脂鲤目脂鲤科锯鲑脂鲤亚科锯鲑脂鲤属鱼类的俗称,这类鱼主要产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目前已经作为观赏鱼类被引入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鉴于目前国内对这一类群的鱼类了解尚不十分清楚,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有关"食人鲳"的形态学和生物学信息,并针对食人鲳的英文名Piranha的中文译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四年来,根据古巴的地理位置、人文条件、社会状况等具体情况对中国鱼(古巴对中国“四大家鱼”的统称)草鱼、白鲢、花鲢亲鱼运输、催产孵化和苗种培育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建立了一套具有古巴特点的中国鱼繁育体系;并且在水温26。C以上高温条件下,将成熟度达IV期实现了长途运输,成活率达94%;一年4次繁殖受精率达70%以上;苗种培育成活率提高到了55%。此外,还提升了胡子鲶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使其孵化率比原来增加了10%~15%,苗种培育成活率从5.4%提高到58%,大规格鱼种成活率达90%以上。还对红罗非鱼进行了良种选育。通过四年技术工作,建立了几种适合古巴的鱼类养殖模式;开创了古巴鱼病防治技术。培养了一支重要的技术力量,提高了古巴独立开展鱼类养殖的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援助效果。对传统的鱼苗孵化桶进行了技术改进,使孵化桶的孵化容量提高了1倍多,孵化率达到了90%,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9月15日至16日,非洲能源部长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非洲30多个国家的能源部长以及来自非盟、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开发署、国际能源署、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围绕“气候变化与能源发展”和“非洲如何实现可持续的能源利用”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项目选择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草鱼和鲢鳙鲫鱼,针对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和细菌性鲢鳙鲫鱼暴发性出血病在我国的发病现状,特别是现有养殖模式下出血性疾病持续暴发、有效控制技术缺少等问题,在系统调查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出血性疾病流行规律和病原分型分布的基础上,开展了病原快速检测技术和诊断规程研究,熟化了疫苗制备、生态防控、免疫制剂创制、药物安全使用、风险因子分析等单项技术,制订出以病害预警、免疫预防、健康养殖技术为主及抗病药物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并在全国淡水养殖鱼主养区域进行示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文献内无鲅字,也无马鲅鱼名。初见于《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1955),成庆泰先生记有马鲅目(Polynemiformes),马鲅科(Polynemidae),四指马鲅属(Eleutheronema)及四指马鲅(E.tetradactylumo据笔者所知,此鱼形体和善,且颈下在胸鳍前下缘有数条粗丝状的游离胸鳍条,似马颈下的饰丝状而得名(图1).但在此书后部尚记有鲭亚目(Scombroidei)。[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大家是否看过科幻片《人兽杂交》?电影里的某些片段是否让你感到毛骨悚然?其实这种半人半兽的生物早就已经从科幻走向现实。前苏联曾在非洲秘密研究出了“兽人”,美国一些科学家也秘密制造出了许多实验性的生物产品,如体内流淌着人血的猪、有着人的脑细胞的老鼠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基础科学》2005,7(2):39-39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朱作言研究小组,日前将携带有转生长激素基因的鲤鱼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到金鱼的未受精去核卵细胞内进行属间克隆,结果在501枚操作卵中,得到了7尾正常发育为成体鱼的属间克隆鱼。他们发现该克隆鱼的外形特征酷似细胞核供体鲤鱼而不同于受体金鱼,  相似文献   

19.
典型“语义悖论”之多义句本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由悖论非存在定理之引理推得一个重要推论-所谓“悖论”既有可能是非真非假的意义句也有可能是多义句,并进行而论证了所有典型“语义悖论”均属后一种情况,根本就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悖论,从而彻底修正了克里普克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20.
河马是非洲的大型食草动物。这种动物介绍到中国大约是在19世纪20—30年代。《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8)中的《河马像略说》是较早出现“河马”一词的汉语文献。“河马”其实不是汉语本族词,它来自日语。而日语的“河馬”(かば)译自荷兰语的nijlpaa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