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电子科技大学抗干扰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无线移动自组织互联网技术及实验系统”(2001AA123032),研究重点是突破无线移动环境下网络的自组织、动态组网、动态路由等若干关键技术,并完成自组织网络实验系统模型样机研制并进行现场运行试验。该项目在组网体制、自组织技术、动态路由、用户接人和移动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建立了基于802.11b的自组织网实验系统,实现了多跳无线全移动的组网,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7,(20):55-55
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建海教授负责,联合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协作攻关完成的国家863计划“治疗肝癌靶向药物——肝靶向丝裂霉素磁性纳米粒研制”课题以治疗肝癌为目的,制备具有肝肿瘤靶向的丝裂霉素(MMC)磁性纳米粒,其临床上肝癌治疗率优于普通化疗制剂,毒性比普通化疗制剂低。课题分三个方案进行: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探讨腹腔镜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方法和疗效。2008~20I2年腹腔镜下为18例非寄生虫肝囊肿患者行开窗去顶术,并注入20高渗盐灌洗残留粘膜。18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0~80分钟,随访时间6个月~5年,4例复发。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先天性肝囊肿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还能取得病理资料,是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8,(1):60-60
电子科技大学抗干扰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无线移动自组织互联网技术及实验系统”(2001AA123032),在课题负责人毛玉明教授、郭伟教授主持下,课题结合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组网技术和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技术,提出了一种由无线路由器(WR,Wireless Router)通过自组织组网实现多区域无线覆盖、为用户无线主机(Wireless Host)提供移动接人和越区切换功能的无线自组织互联网的组网体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桔梗对绿原酸在体内分布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桔梗组和对照组,桔梗组用桔梗水煎剂灌胃,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天。选取金银花中有效化学成分绿原酸进行氚标记,尾静脉注射3H-绿原酸,应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及液闪仪定量研究,观察桔梗对绿原酸在体内分布的影响。结果:放射自显影实验结果显示:5min时,桔梗组与盐水组光密度值比较肺、脑、肠、心、肝的3H-绿原酸含量增加。12min时,桔梗组与盐水组光密度值比较肝、肾中3H-绿原酸含量增加。4h时,桔梗组与盐水组光密度值比较肝、肾中3H-绿原酸含量增加。液闪实验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5min时,桔梗组与盐水组比较肾脏中3H-绿原酸增加。12min时,桔梗组与盐水组比较肝、肾中3H-绿原酸增加。4h时,桔梗组与盐水组比较肠、肾、肺中3H-绿原酸增加。结论:①通过本实验,初步建立了一种药效学、同位素标记、影像观察、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中药引经现代研究方法。②绿原酸在肝、肾等代谢器官分布趋势较为明显。⑥桔梗对绿原酸在肺内的分布没有显著的特异性影响。因此,桔梗增加银花、连翘肺部疗效可能与其他抗炎成分的作用有关,或桔梗通过改变肺部其他活性物质而对炎症因子产生影响,从而间接产生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5):53-56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973计划)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实验选用三种不同方法生产的麦芽粉:即全麦芽粉(传统技术型)、脱根须麦茅粉(技术改进型1)、发酵麦芽粉(技术改进型2),分别按5%的添加量混和入精饲料中后饲喂三组奶牛,同时记录各组产奶量、测定乳成分和采集粪便测定饲料的消化率。结果显示:①全麦芽粉组有一定增奶效果,但未达到显著;②脱根须麦芽粉组产奶量比对照平均增加2.6%,达到显著;③发酵麦芽粉组产奶量比对照平均增加5.6%,达到极显著。研究结果表明:①传统制法生产的麦芽饲喂奶牛,由于麦芽根须中含有有害活性物质,增奶效果并不显著,使用量大甚至有减奶的反作用;②经工艺改进的发酵麦芽粉,具有了明显的、稳定的增奶效果,是奶牛用麦芽粉较好的生产技术改进办法;⑤发酵麦芽粉可通过改善瘤胃微生态环境,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增加产奶量,是有开发前景的中药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患者急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42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行骨髓腔输液,对照组予外周静脉或深静脉穿刺输液,其它救护措施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急救输液通路建成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好转出院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值〈0.01),自输液至血压开始回升时间及输液速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结: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患者急救中是一条快速、安全、有效的输液通路,而且便于院前急救和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为海南省重点科研课题,受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39810)。该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不对称单链构象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SSCP)技术、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技术、全基因组扫描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基础科学》2009,11(2):29-3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央财政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为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观察蒙医治疗脑震荡的临床疗效。在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中蒙医院(200例)、内蒙古中蒙医院(60例)、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40例)等地确诊为脑震荡的50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蒙医治疗组)和对照组(西医治疗组),各150例,并对总有效率和症状进行比较;蒙医治疗组治愈76.72%;显效19.86%;好转2.74%;无效0.68%,总有效率99.52%。西医治疗组治愈20.85%;显效52.08%;好转22.22%;无效4.86%,总有效率95.14%;蒙医治疗脑震荡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探讨影响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疗效的因素。回顾分析了1999~2011年收治的124例小儿嵌顿性斜疝的临床资料。手法复位组72例,手术治疗纽52例(肠管坏死11例,同时肠管坏死及睾丸坏死者一例)无死亡病例。手法复位组嵌顿时间(5.6±2.0)小时,与肠管血运好手术治疗组嵌顿时间(11.64±3.8)小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肠管坏死组嵌顿时间(59.6±11.5)小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6):19-2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三维(3D)打印是当今科研界乃至商业界的一大热点,被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或制造业的新突破点。人体器官打印已被当作概念股炒作上市,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但器官3D打印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尤其是复杂器官打印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分支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快速构建。清华大学机械系王小红老师负责的团队,2004年由“生物制造中心”更名为“器官制造中心”,在“植入式人工肝组织喷射成形制造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发表了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收录的研究论文五十多篇。  相似文献   

15.
群策群力,把名词审定与释义工作做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0年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生物化学名词》只有1531条。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其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1)较古老的“生物化学”与较新的“分子生物学”两门分支学科的密切关系已被广泛接受,两者相结合成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1):6-6
各有关单位: 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要公益性研究的核心力量,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其运行和管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用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中药配伍治疗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观察HBV复制指标转阴率及抗-HBs阳性率,探讨对中药免疫调节药物的合理配伍使用。方法:131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以1~2:1的原则分为:免疫增强剂治疗组(A组)、免疫抑制剂治疗组(B组)、免疫双向调节剂治疗组(C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剂治疗纽(D组),各组均以自拟的中药组方治疗,水煎汤剂口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结果:131例完成治疗后半年,A组在开始用药1~3周内出现GOT、GPT增高或黄疽而治疗终止,B组、C组的HBsAg、HBeAg、HBV-DNA转阴率低于D组,D组的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结论:免疫增强不适宜用于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免疫抑制、免疫双向调节易使急性乙肝转为慢性,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治疗,能有效清除乙肝病毒、恢复肝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74-74
本项目属于生物与医药技术领域。课题组围绕着颅内动脉瘤这一致死、致残率极高的常见脑血管病,针对传统的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适应证窄,长期疗效差和费用极其昂贵等关键问题,历经13年的潜心研究,在16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支持下开展了基础和临床研究,提出并证实了血管重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理念,建立了血管重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体系,并运用血管重建理论研发出了新型的颅内动脉瘤治疗器具,现已完成前瞻性单中心的研究。通过上述研究,推动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理念由“瘤内栓塞”向“血管重建”的跨越,极大地拓宽了颅内动脉瘤微创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由传统的50%提高到99%),大幅降低了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复发率从而提高了长期疗效(由传统的10%~40%降低到2.0%),并显著降低了大型或巨大型颅内动脉瘤血管重建治疗的费用(降低70%~80%)。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7,(10):52-52
中国华电集团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于2002年共同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可资源化烟气脱硫技术2”课题(编号:2001AA527020),课题分为两大子课题:“烟气脱硫用柱状高性能活性焦研究”(编号:2001AA527021)、“移动床活性焦烟气脱硫工业示范装置研究”(编号:2001AA527022)。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5):50-52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973计划)的管理,根据《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