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红明  张彤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7,42(7):757-760
附睾是精子成熟的场所,附睾分泌的酶、激素和营养物质对精子成熟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蛋白水解酶介导的表面分子修饰或丢失是精子成熟的一个重要方面.纤溶酶(Plas.min)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具广泛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在细胞外蛋白水解中有重要作用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特异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纤溶酶.PA抑制因子(PAI-1)能够特异中和PA活性.为研究附睾蛋白水解酶活性调节机制,本文对PA及PAI-1在大鼠附睾中的表达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附睾组织分级组织型(tPA)和尿激酶型(uPA)PA,二者活性受激素调节;(2)mRNA定位证实附睾上皮表达tPA和PAI-1.上述结果提示附睾有完善的PA调节系统,PA和PAI-1的协同表达在附睾蛋白水解酶活性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在溶黄体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以训  陈毅军  冯强  胡召元 《科学通报》1997,42(19):2026-2030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PA)系统所介导的细胞外基质的局部降解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如排卵、胚胎发生、胚泡着床、乳腺退化、纤蛋白溶解、血管生成、炎症以及肿瘤转移等.PA系统是一种激素依赖性多功能蛋白水解酶系.在此酶系中,纤溶酶原可被组织型或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或uPA)激活,并受Ⅰ型或Ⅱ型PA抑制因子(PAI-1或 2)的调节.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卵泡颗粒细胞合成的 tPA和膜-间质细胞合成的PAI-1在激素诱导下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协同表达导致卵泡破裂,引起排卵,排卵后,颗粒细胞和膜-间质细胞转化为黄体,黄体是一种暂时性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维持妊娠所必需的孕酮(P_0).黄体在形成和退化过程中涉及一系列剧烈的形态和生化变化,如血管生成、组织转化和退化等.这些过程都涉及蛋白水解作用.目前人们对PA在黄体各生理阶段所起的作用知之甚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的某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恒河猴黄体中tPA,uPA和PAI-1的鉴别与其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4,39(14):1332-1332
在大鼠和恒河猴卵巢颗粒细胞(GC)存在组织型(tPA)和尿激酶型(uPA)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和一种PA的抑制因子(PAI-1).在排卵、排精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中tPA和PAI-1基因在这些组织的同类细胞或不同类型细胞间的协调表达起重要作用.因为恒河猴GC和膜-间质细胞(TC)在促性腺激素作用下都能产生tPA,uPA和PAI-1,而排卵后GC和TC转化为黄体细胞(LC),后者分泌孕酮,维持妊娠.本研究目的:(1)探讨LC是  相似文献   

4.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3,38(9):843-843
文献[1]报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恒河猴颗粒细胞(GC)类固醇激素的产生有双向作用。同hCG一样,GnRHa也可直接作用于去垂体大鼠卵巢诱发排卵;由于促性腺激素诱导大鼠排卵是通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及其抑制因子(PAI-1)基因的协调表达实现的,我们比较研究了促性腺激素和GnRHa诱导去垂体大  相似文献   

5.
周红明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6,41(5):455-458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及其抑制因子(PAl-1)在大鼠及恒河猴排卵中的生理功能巳得到证实.为研究tPA/PAl-1系统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二者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在成年及幼年大鼠睾丸曲细精管中的定位.结果证实:(1)在幼年大鼠睾丸中tPA只在某些曲细精管中表达,表达部位在支持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PAl-1在间质及大部分曲细精管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表达;(2)在成年大鼠睾丸中tPA只在支持细胞中表达,表达水平随生精周期波动;PAl-1在间质细胞,管用细胞及各分化阶段的生精细胞中都有表达.tPA/PAl-1系统在曲细精管中的表达表明,该系统可能在精子发生过程中起生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其中血栓性疾病危害最大,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基因治疗为这类疾病的有效防治带来了希望。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是目前晕为有效的溶栓药物之一,其缺点是价格昂贵、半寿期短,而血栓性疾病住住需要长期给药,故难以推广使用。如果将t-PA基因导入体细胞持续表达具有纤溶活性的产物供机体利用,可望达到防治血栓性疾病的远期效果。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已成功地用子多种疾病的基因治疗。为了探索这一途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可行性,本研究首先用含有t-PA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然后对感染细胞纤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7.
卵泡生长、分化和闭锁的调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金萱  刘以训 《科学通报》2003,48(14):1506-1510
研究卵泡生长启动和分化对于了解雌性生殖机制至关重要. 哺乳动物卵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已经形成, 并且在生殖嵴每个卵原细胞都与若干原始卵泡细胞组合分化成一个原始卵泡. 出生后原始卵泡数不再增加. 原始卵泡生长启动的分子机制至今还不清楚. 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表明: (ⅰ) 原始卵泡的生长启动可能主要受卵泡内外产生的生长因子、激活素和孤儿受体等调节, 而可能不受FSH调节; (ⅱ) 在颗粒细胞上一旦分化出现FSH受体, FSH即与雌激素以及激活素/抑制素、卵泡抑素一起成为决定卵泡分化倾向的主要因素; (ⅲ) 卵泡闭锁可起始于颗粒细胞或卵母细胞凋亡两种形式, 卵母细胞中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因子(tPA)蛋白活性的提前表达将引发卵母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在生殖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9,44(3):242-252
综述了由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和抑制因子(PAI)所调控的局部定向纤蛋白水解在生殖作用研究中的最新进展。组织型(t)PA(tPA)和I型PAI(PAI-1)在卵巢不同细胞中的协同表达参与排卵和黄体(CL)萎缩调控过程,在早期黄体组织中尿激酶型(u)PA(uPA)和PAI-1活性明显增高,uPA和PAI-1的协同表达可能与黄体形成过程中组织重建和血管发生密切相关。实验证明,PA系统在精子发生和成熟  相似文献   

9.
编码蚯蚓纤溶酶组分A基因的cDNA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蚯蚓纤溶酶组分A是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体内纤溶酶的主要组分之一,具有双重纤溶活性,用逆转录PCR(RT—PCR)的方法从赤子爱胜蚓中克隆了编码蚯蚓纤溶酶组分A的cDNA,由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丝氨酸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家族的成员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而且具有其保守的催化位点,表明该蛋白质可能是胰蛋白酶家族的成员.将上述cDNA导入大肠杆菌的表达载体pQE31和pMAL—c2X,构建表达质粒pQE—efea和pMAL—efea,这2个表达质粒均可以在大肠杆菌苗株M15中诱导表达出与预期大小相近的重组蛋白。其中,pQE—efea表达的His6—EFEa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而pMAL—efea表达的重组蛋白MBP—EFEa是可溶性的,并且具有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0.
纤维蛋白高选择性尿激酶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链尿激酶(tcu-PA)作为最早进入临床使用的溶栓药物,由于它对纤维蛋白(fibrin)没有选择性,大剂量静脉注射时会使血液中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降解,从而引发出血,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受到限制.单链尿激酶(scu-PA,又称尿激酶原)是tuc-PA的前体,但它不同于一般的酶原,具有一定的内在纤溶酶原激活剂(PA)活性,而且能选择性地在Fibrin表面活化纤溶酶原,从而选择性地溶解血栓凝块.scu-PA经纤溶酶(Plasmin)的作用在Lys158-Ile159肽键断裂,转变成tcu-PA,由Cys148和Cys279间形成的一对二硫键将两条钛链连接、我们以前的工作证明尿激酶A链的Lys151和Arg154氨基酸残基是导致双链尿激酶对纤维蛋白低选择性的结构基础.本文通过定点突变手段构建了变体尿激酶原(Glu151-Gly154-rscu-PA)基因(以下简称mscu-PA),并在E.coli中获得表达、测定了表达产物的双链形式mtcu-PA及未突变的重组尿激酶原(rscu-PA)及其双链形式(rtcu-PA)对Fibrin的亲和性以及对血浆中纤维蛋白的选择性,结果证明所得变体双链尿激酶对Fibrin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欧阳应斌 《科学通报》1995,40(10):950-950
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在人体纤溶与凝血的平衡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治疗心血管栓塞性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t-PA在人体内的表达受严格调控,其mRNA具有较长的非翻译区序列.我们曾报道了t-PA mRNA 3′-UTR对其表达的调控,为研究长约209nt的5′-UTR序列对t-PA表达的影响.本文采用反转录-PCR技术从黑色素瘤细胞中克隆出t-PA cDNA 5′端序列,在体外和体内2个系统中研究了5-′UTR序列对t-PA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焦点黏着激酶对胚泡黏附、扩展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细胞外基质-整合素相互作用能显著影响胚泡的黏附、扩展和分化, 并能增强胚泡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表达, 因而是胚泡植入的关键因素之一. 焦点黏着激酶(FAK)是细胞外基质-整合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基础分子. 研究发现, 胚泡表达FAK, 在扩展的滋养层细胞中呈斑点状分布, 在内细胞团中呈弥散分布. FAK的反义寡聚脱氧核酸(ODN)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胚泡中64 kD 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活性. 这两种酶活性随反义ODN浓度升高而急剧减弱. 胚泡黏附和扩展也受到FAK反义ODN的影响. 当反义ODN浓度低于20 μg/mL时, 其对胚泡黏附和扩展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剂量依赖关系, 但浓度达到200 μg/mL 时, 胚泡黏附率和扩展率反而回升至正常水平. 研究结果说明, FAK可能通过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胚泡黏附、扩展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 从黏附和侵入两方面调节胚泡植入.  相似文献   

13.
徐友涵 《科学通报》1985,30(17):1348-1348
红细胞膜Ca~(2 )-Mg~(2 )-ATPase具有Ca~(2 )跨膜主动运转的功能,以维持胞内低Ca~(2 )浓度。目前已知该酶受钙调蛋白(CaM)的调节。CaM是广泛分布的一种钙结合蛋白,是非肌细胞主要的Ca~(2 )受体,它在调节各种依赖Ca~(2 )的细胞功能和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 CaM活化的环核苷酸磷酸二脂酶、红细胞膜Ca~(2 )-Mg~(2 )-ATPase活性可被多种CaM拮  相似文献   

14.
人和恒河猴胎盘基盘分泌tPA和PAI-1部位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7,42(12):1324-1326
tPA和PAI-1通过定向有限的蛋白水解对某些生殖过程,如卵泡破裂、黄体萎缩、精子发生和胚泡着床发挥重要作用.分娩涉及胎膜的有限破裂和母体子宫与蜕膜的分离.有报道指出,分娩前血中PAI-1和tPA水平达到高峰.胎膜的羊膜上皮细胞和绒毛膜细胞能分泌tPA,而蜕膜层能表达PAI-1(另文报道).为进一步证实tPA和PAI-1协同表达是否在分娩机制中也起重要作用,本文以人分娩胎盘和妊娠150d临产前恒河猴的胎盘基盘为材料,用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比较研究了tPA和PAI-1在这些组织中的细胞定位.实验结果表明,tPA和PAI-1集中于恒河猴子宫肌蜕膜层与分离蜕膜交界层中.在子宫肌蜕膜组织以及肌层细胞中皆为阴性反应.在蜕膜组织血管周围有明显PAI-1的分布,证实了tPA和PAI-1在母体与胎儿分离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酪蛋白平板法检测蚯蚓纤溶酶活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武金霞  赵晓瑜 《自然杂志》2004,26(3):184-185
根据蚯蚓纤溶酶能水解酪蛋白(Casein)的性质,建立了酪蛋白平板检测蚯蚓纤溶酶活性的方法.与纤维蛋白平板法相比较,酪蛋白平板法具有铺板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能检测的最小样品量为0.23μg,而纤维蛋白平板法能检测的最小样品量为0.53μg.  相似文献   

16.
妊娠大鼠卵巢卵泡无甾体激素合成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个妊娠期间大鼠卵巢中都可见到有腔卵泡 .这些卵泡具“生理”上的不成熟性 ,即使在hCG诱导下也不能排卵 .实验意欲探讨妊娠大鼠卵巢卵泡细胞是否具有甾体激素合成能力 .而甾体激素合成灵敏调节蛋白StAR是甾体激素合成的关键调节因子 .用StAR反义RNA探针和抗StAR兔血清通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妊娠各期大鼠卵巢中卵泡StAR的表达情况 ,以直接证实这些卵泡是否能合成甾体激素 .结果表明 ,正常性周期中动情前期或动情期有腔卵泡的膜细胞和靠膜颗粒细胞表达StARmRNA和蛋白质 ,而妊娠期间卵泡的颗粒细胞和膜细胞均不表达 .这证实妊娠期间的卵泡没有甾体激素合成能力 .  相似文献   

17.
乐云 《科学通报》1988,33(12):945-945
最近对胰岛素作用机理的研究指出,胰岛素与它的靶细胞受体结合后,激活细胞膜上的蛋白水解酶,或磷脂酶C而导致膜上某种糖蛋白或磷脂水解,产生多肽样或磷脂样的化学介体。它们能在无细胞系统中模拟胰岛素的各种作用,如,调节胰岛素敏感的酶的活性,以及在完整细胞中模拟胰岛素的一些生物功能,包括调节cAMP水平、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抗  相似文献   

18.
附睾的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宗梁 《科学通报》2005,50(18):1935-1941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 免疫系统由早期的天然免疫和后期的获得性免疫所组成. 免疫系统的任务是通过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其中包括长效的免疫记忆反应, 对病原体或外源分子予以识别和清除, 以保护宿主的自身稳定. 本文简单介绍附睾的结构、功能和附睾上皮细胞组成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通过分析炎症引起的附睾内免疫活性细胞的变化、大鼠附睾防御素的表达和防御素的抗炎症细胞反应, 介绍附睾的血-附睾屏障、免疫屏障以及附睾炎症和男性不育的病理机制, 揭示附睾与免疫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最后对今后应关注的与附睾免疫学相关的学科研究领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穆小民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7,42(22):2446-2448
孤儿受体(Orphan receptor)是一类目前还未发现其配体的核受体,它与类固醇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及维生素D3受体同属一个家族。目前发现的孤儿受体成员众多,其中TR3(NGFIB,Nur 77)是一种独特的孤儿受体,它是早期即刻表达基因(immediate-early gene)的产物,其表达可被血清生长因子等多种刺激所诱导。TR3的生理功能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已知TR3参与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在T细胞活化所诱导的细胞程序化死亡(apoptosis)中起关键作用,并调控类固醇21-羟化酶基因的表达。目前国际上对TR3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结构和调控机理方面,而对其在睾丸内受体蛋白和其mRNA的定位和表达的研究则未见报道。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了孤儿受体TR3蛋白及其mRNA在大鼠睾丸中的定位和表达。结果表明,在大鼠睾丸中孤儿受体TR3蛋白特异定位于生精细胞,其mRNA在生精细胞特异表达,说明TR3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岩 《科学通报》1993,38(2):169-169
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产物Fos蛋白是细胞核内的磷酸蛋白,它可同DNA结合生成DNA结合蛋白复合物。现已知多种刺激可引起c-fos基因和Fos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核团内表达。许多研究者认为,Fos蛋白可能作为一种核内“第三信使”分子,通过调节特异靶基因的表达而把细胞外刺激和长时程的细胞功能改变联系起来。本工作应用转移电泳吸印(northern blot)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的方法观察了电针刺激对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