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壮语PYALAIZ,音为岜莱,意即绘有画纹的山,意译为花山。花山岩画狭义上是指广西宁明花山的岩画。广义是指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凭祥、龙州、宁明、崇左、扶绥、大新、天等等壮族聚居区的左江岩画。因宁明县的花山岩画的画幅最大、人物画像最多,内容也最丰富,在上述各地岩画中最具代表性,所以人们把左江流域各县的岩画统称为花山岩画。岩画整幅画面长达172米,高约50米,面积8800多平方米,也是世界同类岩画中单位面积最大、画面最集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被誉为是中国稻作文化的最大标志、壮族文化的瑰宝和世界岩画的极品。据专家考证,花山岩画创作始于春秋时期,延至于后汉,迄今已有2500-2800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2.
正骆越根祖,圣地花山.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界遗产项目的空白.几千年来,花山岩画更像是一部"无字史书",引得古今学人孜孜以求.宋代李石《续博物志》有载:"二广深谿石壁上有鬼影,如澹墨画.船人行,以为其祖考,祭之不敢慢."[1]这是现存关于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最早的文字史料记载.为了揭开花山岩画的神秘面纱,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陆续组织专家对花山岩画进行实地考察,并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遗产保护高度把握岩画价值内涵 ,分析国外岩画世界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 ,主张将阴山岩画、贺兰山岩画和花山崖刻画作为一个整体以“中国岩画”的名义申报世界遗产 ,对世界遗产进行扩展保护。  相似文献   

4.
花山岩画本体表层岩体开裂是对岩画造成直接破坏的主要病害类型之一.为进一步研究开裂成因,本文通过对岩画本体表层岩体特征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与光照度、开裂体与完整岩石的温度、岩石内部温度梯度监测数据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开裂体裂隙间的盐类进行了取样检测,从地质构造、岩石温度场及水盐作用3个方面分析了花山岩画本体表层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断层的构造运动作用使岩画表层岩体产生隐性裂隙,是表层岩体开裂的内因;温度场及其应力作用是诱发隐性裂隙开裂发展的外因;岩体温湿度的变化在裂隙间形成的凝结水造成裂隙间芒硝、泻利盐、石膏的形成、积聚和相态的变化,加剧了表层岩体的开裂过程.本研究深化了对花山岩画本体表层岩体开裂病害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的认识,为花山岩画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西左江流域的龙州、宁明、崇左、扶绥等县,在沿河两崖和江岸附近的崖壁上,三十年来,先后发现了六十八处崖壁画址。计宁明五处,位于左江支流的明江右岸崖壁;龙州县十五处,在左江两岸崖壁都有发现;崇左县三十处,其中二处距左江岸十多华里的崖壁上,其余的均在左江两岸的崖壁;扶绥县十八处,其中不在左江两岸的崖壁七处,距江岸三。五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采样方法对采集的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影响,设计了室内降水入渗模拟试验,收集土柱底部出流水、土壤溶液采样器原位采集10cm、40cm、70cm、100cm处的土壤水,在相同层位采集土壤样品并采用真空蒸馏法提取土壤水。通过样品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比值对比分析可知,降水入渗干燥的土壤过程中土颗粒优先吸附轻同位素,第一个收集的水分具有最正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比值;真空蒸馏法提取的土壤水是土壤吸湿水和入渗水分的混合,土壤溶液采样器原位采集的土壤水代表土壤中流动的水分,此水分是土壤中可被有效利用的水分。  相似文献   

7.
花山岩画作为壮族先人精神的外化物,包含着在原始宗教和巫术思维共同支配下形成的一种祈求生存的愿望,显示出人类艺术诞生的源泉和情感动力与人类原初的生命崇拜意识之间密切的联系;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与不可抗拒的宇宙自然进行的亲近与交融,是壮族先民在长期和大自然、土地、山川打交道中感情与感悟的积淀,由此产生出的"天人合一"的审美性质;花山岩画中描绘的女性身影是男性对内在和外在现实作出的有效认知,潜藏着传统文化对于女性的定位,体现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塑造与规约.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花山周边环境、旅游开发和土地的利用程度对花山岩画保护的影响,更好地保护文物,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通过问卷调查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内的大气、水、土采样分析;采用33个评价因子进行土地利用的可持续评价.结论:花山周边环境处于国家一级标准,质量优.现有旅游开发和“十一五”旅游规划对文物保护无负面影响.土地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初步阶段.  相似文献   

9.
从左江花山壁画看壮族的审美追求与习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宁明县花山崖壁画是左江壁画的代表作,是我国崖壁画的奇葩,是壮族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对花山崖壁画的画面色彩、艺术手法、内容性质和作画途径进行剖析,我们将可以领略到壮民族富有民族个性的审美追求及其相关的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10.
潘北矿深部煤层开采工作面突水水源主要来自第四系松散层水、煤层上覆顶板砂岩裂隙水和下伏底板太原组石灰岩水、奥陶纪和寒武纪白云岩水.为了探讨太原组石灰岩水与其它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采集潘北矿主要含水层水样品25件,采用MAT 253同位素质谱仪测试样品中氢氧同位素值,研究结果表明:(1)太原组石灰岩水主要表现为三种水质化学类型;(2)太原组石灰岩水的氢氧同位素含量差别较大;(3)太原组石灰岩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地表水体和深部古水.  相似文献   

11.
广西宁明县花山崖壁画是左江壁画的代表作,是我国崖壁画的奇葩,是壮族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对花山崖壁画的画面色彩、艺术手法、内容性质和作画途径进行剖析,我们将可以领略到壮民族富有民族个性的审美追求及其相关的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12.
锶及其同位素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和测试分析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完善.锶及其同位素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显示出莺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角度加以论述.其应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用Rb-Sr系统进行地质测年;(2)利用锶同位素进行古环境的研究;(3)用锶同位素进行物源示踪;(4)用锶同位素计算流域的风化速率.文章最后.简要地对锶及其同位索的研究作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半山、马厂类型黑、红复彩陶器复合颜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 X-射线衍射谱及 X-荧光光谱对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类型 (约 2 74 0 a BC— 2 0 50 aBC)彩陶颜料进行了分析研究 ,第一次明确了黑、红复彩陶器的颜料成分 ,表明黑色颜料以磁铁矿、黑锰矿或锌铁尖晶石为主 ;红色颜料以赤铁矿为主 ,并首次发现锌铁尖晶石 .分析结果还揭示了半山、马厂类型用两种不同色调的颜料调配复合颜料的机理 .  相似文献   

14.
川东L2井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样品的锶同位素年龄标定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测试了四川盆地东部L2井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样品87Sr/86Sr比值,以及相应的Mg,Sr和Mn的含量.在对样品进行成岩蚀变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锶同位素地层学的原理,尝试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年龄标定.4个样品分别位于L2井深度为3 297.6 m,3 290.0 m,3 268.8 m和3 201.6 m处;其87Sr/86Sr比值分别为0.707 330,0.707 340,0.707 348和0.707 383;年龄的标定结果分别为245.3 Ma,245.2 Ma,245.1 Ma和245.0 Ma.除深度3 201.6 m的样品因成岩蚀变,其年龄值的可靠程度较低以外,其余3个样品的年龄值都具有较高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红外热成像技术无损检测岩画病害的新方法,利用红外热成像现场检测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广西花山岩画钟乳石覆盖病害进行定量检测与理论模拟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红外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红外热成像技术无损检测岩画病害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准确检测岩画钟乳石覆盖病害部位,同时借助有限元模拟研究岩画钟乳石病害特征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该研究成果为岩画病害红外热成像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河流、河口沉积物中碳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流颗粒有机质(POM)提供了陆地碳循环的重要信息.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指示了河口沉积环境的变化、水体悬浮物动力学状况及食物网动态变化并可用于河口的污染动态监测, 14 C同位素有助于了解流域土壤侵蚀状况.河流碳同位素模型的应用使不同端元的有机碳在河流及河口的组成、分布定量研究成为可能.碳同位素研究还对陆地碳库中碳的周转速率的确定、流域植被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并为沿海地区未来的产业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DCTA和HIBA快速有效分离Rb-Sr、Sm-Nd的方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介绍了一种新的Rb_Sr、Sm_Nd化学分离方法,以用于地质样品的同位素测试.方法选用AG50W×8阳离子交换树脂,并先后采用不同的淋洗剂进行分离提纯.首先用常规方法使用盐酸作为淋洗剂将Rb_Sr和REE分开并与其它大部分元素分离,然后使用DCTA和嘧啶的混合溶液(D.P.E.)作为淋洗剂分离Rb和Sr,使用HIBA作为淋洗剂在很小体积(0.6mL)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分离Sm和Nd.使用这样的分离方法可以有效的将一些干扰离子(如Mg、Ca、Ba)和Sr分离,同时使用该分离方法可以提高分离效率,缩短分离时间,减少试剂用量,降低实验过程空白.用该方法分离国际玄武岩标样BCR_2后的Sr同位素测试结果(87Sr/86Sr=0.705018±3)和Nd同位素测试结果(143Nd/144Nd=0.512616±9)与已经报道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次研究采用的新分离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广西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平而江、黑水河的陡壁峭崖上,到目前为止,已在八十四个点发现一百八十三处二百八十七组崖壁画,其范围跨凭祥、宁明、龙州、崇左、扶绥、天等、大新等县境,绵延二百余公里。其中,以宁明县江岸边的花山崖壁画图象最多,画幅最大,气势雄伟,内容丰富,最有代表性,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崖壁画中最大的一处。它反映了古代骆  相似文献   

19.
以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坡地为例, 通过收集2013年4—9月大气降水、土壤水和壤中流样品, 测定其稳定氢氧同位素值(δD和δ18O)并分析不同水体同位素特征, 同时使用二源线性混合模型辨析壤中流的产流来源.结果显示: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值更加接近浅层(0~40 cm)土壤水的氢氧同位素值, 说明大气降水对浅层土壤水的补给作用要高于深层(40~80 cm)土壤水, 而壤中流的氢氧同位素值更加接近深层土壤水的氢氧同位素值, 说明该部分壤中流主要来源于降水前储存在土壤中的水分; 在非降水期间, 土壤水对坡上和坡中位置壤中流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88.54%和78.43%;当降水事件发生时, 壤中流的水分来源由土壤水逐渐转变为大气降水, 而降水停止后土壤水重新成为壤中流的主要来源, 说明土壤水是高寒草甸壤中流产流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甘肃北山古生代造山带地壳演化的同位素和稀土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甘肃北山地区,自前加里东至印支6个不同构造阶段的12个火成侵入体采集了岩石样品,系统地做了O,Sr,Nd和Pb同位素分析,并测定了包括这12个岩体在内的40个火成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从不同构造阶段各种同位素的变异可以看出:随着地壳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成熟度低到成熟度高的变化,同位素的变异也是有规律的。如果把地壳成熟度增高过程同位素的变异视为“正向”演化,则地壳成熟度降低同位素变异呈“逆向”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