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新的RICE簇模型及其对全球减排方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铮  张帅  吴静 《科学通报》2012,(26):2507-2515
针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实,以拉姆齐函数公平为标准,发展了RICE和MRICES模型,得到一个适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结构的新型气候经济学集成评估模型,MRICES-2012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模拟研究了既适合全球减排行动又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减排方案,比较分析了总量减排方案的国际公平性.研究结果表明,到2100年人均累积二氧化碳排放相等的减排方案不可实现,人均碳排放相等的减排方案可以实现但不够公平.因此,研究建议了一个新的可行的能够保障各国利益又能达到哥本哈根共识的全球总量减排方案:从2020年开始总量减排,至2050年,美国的碳排放量比1990年总量减少80%;日本的碳排放量比1990年总量减少70%;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2050年碳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80%;高发展水平国家2050年碳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50%;以上各国至2100年的碳排放保持2050年的总量水平;中国从2030年开始总量减排,2050年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总量减少15%,2100年比2005年总量减少25%;中发展水平国家至2100年,保持在2020年的碳排放总量;低发展水平国家既不参加强度减排也不参与总量减排.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对中国CO_2减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有飞  李海涛  吴荣军  王连喜 《科学通报》2010,55(16):1555-1564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检验和验证国外比较成熟的一个动态的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式(RICE),在对其技术进步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节能减排的约束目标,设定了我国2000~2050年的技术进步方案,并开展了该系列方案下的气候经济学评估.结果表明,改进技术进步,可以使我国的CO2排放量减少,气候损失值减少,大气CO2浓度和大气温度的增加幅度降低,保护全球的气候安全.与缓慢的技术进步情景相比,如果我国在2010年的CO2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20%,2050年的CO2排放量将控制在2000年的2倍左右,2000~2050年的累计CO2排放量将减少12.4GtC;2050年的大气CO2浓度和大气温度将分别下降35GtC和0.04℃;2000~2050年的累计气候损失值将减少46亿美元,所获得的收益仅占全球总收益的6%,而给发达国家带来的收益却是我国的10倍;合作政策和非合作政策下的CO2排放控制率分别降低了4.6%和1%,减轻了我国对CO2排放总量的控制力度,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减排.  相似文献   

3.
魏婷  董文杰  袁文平  延晓冬  郭彦 《科学通报》2014,(15):1459-1467
全球碳循环是气候变化的根本问题,其长期演变决定了人类导致的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也决定了稳定大气CO2浓度的减缓政策的制定和减排技术的施行.本研究利用2个参与了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耦合了碳循环过程的地球系统模式CESM和BNU-ESM,模拟研究了工业革命以来碳循环对气候变化历史责任归因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以大气CO2浓度的升高为衡量指标,相比通常研究中以累积排放量为指标,发达国家碳排放的历史责任减小了6%~10%,发展中国家增大了6%~10%.这是由于历史时期(1850~2005年)发达国家占主导的工业碳排放对这一时期海洋和陆地固碳量的增加贡献了61%~68%和61%~64%,而发展中国家贡献了32%~39%和36%~39%.因此发达国家排放情景下,相对较大的全球碳汇固碳量减小了发达国家碳排放的历史责任,但也由于海洋吸收了更多的碳,使得发达国家对全球海洋的酸化负主要责任(68%).而且发达国家的高排放降低了全球碳汇的固碳效率,可能影响未来长期的固碳量,加剧全球增暖的程度.因此未来在制定减排方案时,需要进一步考虑到碳循环过程对减排方案的响应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全球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20多年来,国际科学界对全球变化研究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重要驱动力、全球变化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共识.为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目标是在21世纪末将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表增温控制到不超过工业化前2℃.但是,处理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必须坚持哪些原则,重点开展何种研究,采取什么政策保障还没有明晰的思路.本文提出立足国际和区域平衡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制定全球变化应对对策;必须在人与自然和谐,同时人类社会自身和谐前提下妥善处理应对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减排与增汇并举,减缓与适应并重等原则;加强科学研究,减少全球变化认识的不确定性.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实质上为人类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为促进人类能源结构转变、改善和恢复地球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国际与区域间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无所不在的80/20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从事经济学研究时,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财富和收益模式:20%的人口享有80%的财富,并且这种不平衡的模式会重复出现,他在对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度的考察中都见到这种现象。后人对于这项发明有不同的命名,例如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80/20定律、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80/20成了这种不平衡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不是恰好80/20(就统计来说,精确的80/20关系不太可能出现)。今天人们所采用的80/20法则,是一种量化的实证法,用以计量投入和产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80/20法则指出,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以及…  相似文献   

6.
尽管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对发达国家的潜在影响业已得到广泛研讨和评估,但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却极少引起重视。南半球国家所采取的控制与适应方案的意义同样没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伍兹霍尔研究中心”在联合国环境计划部和不少地方组织的协作下组织了一系列旨在确定第三世界国家对全球变暖的观点的会议,以提高人们对全球变暖在发展中国家的危害的认识。首届会议于1989年在新德里召开,会议由“Tata能源研究所”主持,与会代表包括科学家、决策者和政治家,这样全面深入地研讨拥有全人类4/5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尚属首次。第二次会议于1990年5月在内罗比召开,会议由“非洲技术研究中心”主持。与会者在研讨对非洲国家所造成的预期影响时突  相似文献   

7.
以减排为目的的国际谈判依赖于对气候变化历史责任的归因.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快速的工业化使其工业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并超过了发达国家,这对以往的不含近期碳排放影响的气候变化历史责任划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利用耦合了碳循环过程的CESM(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模式,模拟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近期的工业碳排放对气候变化历史责任归因的影响.结果表明:将以往研究中的1850~2005年的历史责任归因延长到2011年,模拟的工业革命初期以来大气CO2浓度的升高、大气升温、海洋暖化以及北半球海冰的消融,有55%~62%的责任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工业碳排放,其余38%~45%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与不包含近期(2006~2011年)碳排放计算的结果相比,发达(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减小(增大)了1%~2%,因此近期的碳排放趋势对长期的气候变化历史责任归因的影响很小.此外,尽管统计的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显著增长并超过了发达国家,但忽略了国际贸易带来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碳排放量,从而转嫁历史责任的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考虑排放转移对气候变化历史责任归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能源是现代世界不可或缺的生命源泉.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称,未来25年里全球能源消耗将增长70%,这种增长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居民正在为接近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而努力.估计不久的将来,石油产量有可能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石油提供了约40%的世界能源需求.  相似文献   

9.
平凡  高守亭  王会军 《科学通报》2003,48(7):708-717
在研究英国气象局的Gregory积云参数化方案特征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区域降水的特点, 发展和改进了Gregory积云参数化方案. 首先, 在总体云群模式中, 直接考虑了低层大尺度辐合对积云对流的影响, 即在云模式中, 加入了有组织的卷入和卷出; 其次, 调整了积云对流初始的质量通并考虑了过冷水存在对饱和水汽压的影响; 最后, 调整了向下拖曳气流的强度. 在改进Gregory积云参数化方案后, 对我国近年来典型年份的夏季降水进行了预报实验, 结果表明: 发展和改进后的Gregory方案能较好地模拟出我国的降水形势, 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前尚未结束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造成大量金融资产损失,也冲击实体经济,引发发达国家经济萎缩,减缓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步伐.危机的"突发性"及其破坏性,引起各方广泛反思金融产品创新与市场监管的关系,乃至提议重新构建国际金融秩序和准则.  相似文献   

11.
魏军晓  岑况 《自然杂志》2018,40(6):451-458
为了客观评价当前全球变暖的原因和不确定性因素,厘清影响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深时"(前第四纪)时期的古大气成分、古温度等气候参数和极端气候事件,同时还总结出当前全球变暖中7个不确定性因素。分析指出,研究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尤其是当前全球变暖,首先应该与"深时"古气候有机结合为一体;其次应该考虑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的耦合和反馈,而太阳活动、地球轨道变化等地外因素也不能忽略;再次,在不否认人类活动对当前气候造成重大影响的同时,也需正视当前全球变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最后,对中国二氧化碳减排和应对全球变暖提出对策建议,指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国际谈判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我们都感受到炎热的可怕。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了,各国提出的基本解决方案都是节能减排。然而,即使现在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气中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也已经超标了。因此,一些科学家正在主动想办法,设法减少大气中已经多余的二氧化碳。除了我们常见的植树造林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方法外,一些科学家已经制造一些可以主动吸收二氧化碳的机器。  相似文献   

13.
重力波上传破碎对中层纬向平均流拖曳的参数化方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守亭  冉令坤 《科学通报》2003,48(7):726-729
回顾了McFarlane关于重力波破碎对纬向平均气流拖曳作用的参数化理论. 针对McFarlane参数化方案中没有考虑重力波破碎耗散作用的问题, 对该方案进行了改进, 不仅考虑了重力波破碎后尚存的动量通量对纬向平均流的拖曳作用, 而且考虑了在重力波破碎区, 耗散作用造成的动量损失对纬向平均气流的影响. 从理论上得到了比较完整的描写定常重力波破碎对纬向平均气流拖曳作用的参数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
译者按全球变暖现已成为举世关注的严重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管理署警告说,地球表面温度在不断上升,其上升幅度是近1万年来所未有的.本世纪80年代的平均气温比19世纪80年代高出了0.7摄氏度.去年是100多年来最热的一年,地球平均气温达15.5摄氏.世界气象组织预言,全球变暖趋势将继续下去,下世纪将是5万年来最热的100年.专家们认为,如果人类不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任凭全球变暖趋势发展下去,势必带来至少以下几种可预见的危害:①海平面上升.许多岛国将因此从地球上消失,而位于大陆上的一些国家的部分沿海地区也将被海水淹没.②粮食减产.全球变暖会导致干旱和土地沙漠化并使农田耕作条件恶化.第三世界国家绝大多数是农业国,因此它们是全球变暖的最大受害者.③疾病蔓延,气候变暖可能会使由昆虫传播的几种主要疾病(包括疟疾)蔓延.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而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走CO_2、甲烷和氯氟碳等,其中尤以CO_2的危害最大.发达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量最大,因此反对全球变暖负主要责任,理应率先采取措施降低C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但要想全面解决全球变暖问题需要全球合作,这就是为什么将今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的原因.但是,减缓全球变暖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的极其复杂的问题,它涉及不同国家的、民族的、政治经济利益集团的不同利益,而且与它们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密切相关,不断变化.因此,要想达成一项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的总协定是很难做到的.本文针对这一举世关注的难题,提出了制订气候变化总协定必须符合的两种基本标准,即政治上的可接受性和长期的灵活性;并提出了制订这一协定可以考虑的五种不同的结构类型,从而为制订这一协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方向.争论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10,(3):1-1
<正>本刊本期文章《应对全球变暖"招数"知多少》,介绍了科学家为应对全球变暖严峻形势而提出的种种雄心勃勃的为地球降温方案,包括一些最初被视为科幻而现在实际上已经开始付诸行动的方案。不过有关气候变暖是否因为人类活动所致这个问题,因2009年底至2010年初北半球遭遇罕见严寒而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多样性:价值及其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全球气候达创纪录高温,1999年入夏以来北大西洋两岸等中高纬度地区又出现了创纪录高温天气.美国副总统戈尔曾警告地球变暖会加重自然灾害.全球变暖正困扰着人类,与之密切相关的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本文在介绍生物多样性概念、研究层次及生物多样性重要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暖的相互影响关系.旨在引起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促进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15.3条指出"生物多样性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充实的物质基础和可靠的环境保障,因此在中国社会经济建设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资源的枯竭、能源的利用率低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剧增等等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主要有三大方面:工业、交通和建筑.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建筑节能减排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印度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查尔斯·柯里亚的代表作品-"管式住宅"进行分析,剖析其设计理念及手法,加深对"管式"生态建筑的理解,以唤起更多的人去关注生态建筑和建筑节能.  相似文献   

18.
丑洁明  董文杰  封国林 《科学通报》2011,56(10):725-727
将经济-气候模型(C-D-C), 推广成一个预测“气候变化影响量”的方法, 可以对未来气候变化对经济产出的影响给予定量的评估. 为了对该定量评估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 提出了一个从实际资料中提取实际的“气候变化影响量”的办法来进行历史回报检验. 用中国8 个农业区域1980~2000 年的不同粮食作物资料和粮食总量资料以及中国160 站点的1980~2000 年气象资料对该经济模型方法进行了历史回报检验, 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合理性、可靠性和较好的运用效果, 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本文将经济学的成果引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希望能为进一步开展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全球变化研究中核心项目之一的PAGES(过去全球变化),把过去2ka以来的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研究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段,运用多种研究手段,集中进行攻关。在中国东部,从竺可桢通过物候资料和历史资料所恢复的过去5ka来的温度变化曲线,可以大致判断过去2ka来的气候变化。在青藏高原,吴祥定等曾在拉萨根据不同树木年轮资料衔接的办法,恢复了过去2ka来该地区气候变化历史。本文根据古里雅冰芯的记录,恢复了这一时期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历史。这一记录不但分辨率高(以年计)、记录连续(是一整根冰芯上的连续记录),而且同时提供多种参数(气候和环境),便于进行气候和环境变化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刘萱  李响 《科学通报》2023,(13):1611-1616
<正>随着国际科技竞争态势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发展的价值观和基本原则在各国战略博弈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影响国际科技合作乃至全球科技发展的重要变量[1].科技发展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各国在科技治理和科技合作中秉持的科技活动目标、科技发展理念、科技伦理原则等主张之中.本文从科技伦理议题切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