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研究超声功率(频率为20kHz时)对水溶液中NaCl溶解速率的影响,采用900 W超声波发生器产生超声波并作用于反应容器的水溶液中。采用银量滴定法测定试样中NaCl的含量。结果表明:超声作用强化了NaCl颗粒分散程度,增加了颗粒与溶液的接触面积,颗粒分散程度随超声功率增大而增强;超声作用下,NaCl溶解时间缩短,溶解速率显著提高,且溶解速率随加载超声功率的增加而增大。模拟计算表明,NaCl溶解速率受扩散传质控制,超声作用增大了NaCl颗粒表面扩散传质过程的体积传质系数,强化了传质过程,从而提高了NaCl溶解速率。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超声功率(频率为20kHz时)对水溶液中NaCl溶解速率的影响,采用900W 超声波发生器产生超声波并作用于反应容器的水溶液中.采用银量滴定法测定试样中NaCl的含量.结果表明:超声作用强化了NaCl颗粒分散程度,增加了颗粒与溶液的接触面积,颗粒分散程度随超声功率增大而增强;超声作用下,NaCl溶解时间缩短,溶解速率显著提高,且溶解速率随加载超声功率的增加而增大.模拟计算表明,NaCl溶解速率受扩散传质控制,超声作用增大了NaCl颗粒表面扩散传质过程的体积传质系数,强化了传质过程,从而提高了NaCl溶解速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 U(Ⅵ)在20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与 HCI—乙醇、HCl—丙酮混合质介之间的分配进行了研究,测定了 U(Ⅳ)的分配比及 HCl 的非交换吸入;测定了达到交换平衡后树脂相及溶液相的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分配比随着溶液中有机溶剂的含量及 HCl 的浓度增加而增加,随着 U(Ⅳ)的浓度增加而减小:HCl 的非交换吸入随着溶液中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溶液中有机溶剂的含量及 U(Ⅳ)的浓度增加而减少;证明,在此混合介质中.U(Ⅳ)在溶液相和树脂相中的化学状态,与其在纯的 HCl 水溶液介质条件下的相同.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NaCl溶液中Sn作为合金元素和Sn^4+作为溶液中添加离子对Al-Zn—In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和溶解过程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考察了阳极溶解前后微观形貌的变化和表面的元素分布.结果显示:Sn明显增加了阳极表面富Zn和In沉积物的数量,使表面更加容易活化,表现出理想的牺牲阳极性能.特别是Sn^4+作为溶液中添加离子时活化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不同形式氯元素对焦炭高温冶金性能的影响规律,在对高炉内含氯化合物进行反应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HCl气体、CaCl_2溶液和HCl溶液等3种不同含氯化合物对焦炭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原燃料带入高炉的氯元素多和其它物质反应生成HCl气体,当煤气中HCl气体体积分数在0~1.8%范围内增加时,焦炭的反应性先升高再降低,反应后强度先降低再升高;煤气中HCl气体体积分数为0.6%时,焦炭的高温冶金性能劣化最严重;HCl溶液和CaCl_2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在0~8%范围内增加时,焦炭的反应性均逐渐提高,反应后强度均逐渐降低。因此,高炉内不同形式的氯元素对焦炭高温冶金性能均有劣化作用。建议高炉生产现场建立氯元素的检测制度,控制入炉的氯元素含量,以减少对焦炭高温冶金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提钒尾渣试样中加入碳酸钠、硼酸和硼砂(质量比1∶1∶1)助熔,高温熔融后加入HCl溶解,用6 mol/L HCl定容,加入乙酸丁酯、甲苯(体积比1∶1)萃取剂萃取氯化镓,再加入适量的水反萃取,从而得到痕量镓的溶液,在波长565 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液中的镓.研究了提钒尾渣熔样条件对萃取分离技术、干扰元素的消除进行了探讨.该法测试仪器设备简单,成本低,而且测定的镓含量准确率高,能满足日常测定提钒尾渣中镓含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HCl气体在烧结矿表面的吸附机理进行模拟计算,并且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烧结矿粒度和HCl气体流量条件下烧结矿表面吸附HCl气体的特性规律.结果表明:HCl在α-Fe2 O3(001)表面的最大吸附能为-175.91 kJ·mol-1,为化学吸附. Cl原子与基底表面的Fe原子发生反应结合成Cl-Fe键.吸附后Fe-O键长变短,Fe-O键能增加,结构更紧密. Cl原子与Fe原子结合成键后,削弱Cl原子与H原子的结合.温度对烧结矿吸附氯元素量的影响较大,随着温度升高,氯元素吸附量逐渐增多;随着烧结矿粒度增大,氯元素吸附量逐渐减少;随着HCl气体流量的增加,氯元素吸附量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8.
坡缕石在HCl溶液中的溶解行为及溶解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两个三八面体比例不同的坡缕石分别进行了浓度为1,3和5 mol/LHCl溶液的浸蚀实验,浸蚀时间为0.25,0.5,1,1.5,2,3,4,5,6和7 h.实验表明,三八面体比例高的坡缕石的八面体离子的溶出明显分为3阶段,其3阶段的形成主要是由于Mg2+含量高及Mg2+和Si4+离子的溶出行为的相互制约所致.即八面体离子的大量溶出促进了Si4+离子的溶出、Si4+离子溶出后以非晶态SiO2胶粒的形式被吸附在坡缕石的表面,从而阻碍了反应的进行,随浸蚀时间的推移,或HCl溶液浓度的增加导致SiO2胶粒絮凝沉淀,反应通道重新开放,反应得以继续进行.酸浸出液中Mg2+/(Fe3++Al3+)比值最终达到一个定值,表明酸是渗透至结构的微空腔中和晶体进行反应的.二八面体比例高的坡缕石的八面体离子溶出的阶段性不明显.文中对两者溶解行为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承德黑山苏长伟晶岩中的紫苏辉石(100)面与pH值为0.8的HCl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实时跟踪观察.结果表明:酸性溶液对紫苏辉石(100)面的溶解作用以该面上解理裂缝为突破口,以侧向台阶式推进方式进行.在近7 h的实验中,浸蚀深度为2-3 nm,基本没有下蚀作用.溶解作用的推进明显以[010]和[001]方向为主,而且前者推进的速度较后者快,因而在(100)面上留下了矩形的溶蚀凹地.以上酸对紫苏辉石(100)面的溶解特征是受原(100)表面微形貌以及晶体结构制约.  相似文献   

10.
对广西龙塘蚀变流纹岩风化剖面中六个难溶元素的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Ti、Nb和Ta元素在整个风化成土过程中基本上保持了它们的稳定性。Zr、Hf和Th在风化剖面上部有明显的富集 ,可能与矿物锆石与钍石在风化壳表层被腐植酸溶解后向下迁移被蒙脱石与非晶质氧化铁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11.
对广西龙塘蚀变流纹岩风剖面中六个难溶元素的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Ti,Nb和Ta元素在整个风化成土过程中基本上保持了它的稳定性,Zr,Hf和Th在风化剖面上部有为富集,可能与矿物锆石与钍石在风化壳表层被腐植酸溶解后向下迁移被蒙脱石与非晶质氧化铁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12.
溶出过程中三水铝土矿微观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水铝土矿在铝酸钠溶液的溶出过程(液-固反应)中颗粒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利用ASAP2020Micrometitics测量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检测了颗粒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孔隙平均尺寸和体积)和表观结构.用BET法、Langmiur法、t-plot法及BJH法分别计算了颗粒的比表面积,同时用BJH法还计算了颗粒的孔隙结构.结果表明:颗粒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即随溶出时间延长先增加后稍有减小;孔隙平均尺寸呈先减小再稍增加后降低;SEM照片显示三水矿颗粒的表面结构在溶出过程中逐渐变得疏松;在三水铝石的溶出过程中,矿石颗粒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不与颗粒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13.
测试了压蒸条件下两种天然长石在水及饱和Ca(OH)2溶液中碱溶出情况.结果表明长石在水中碱溶出量比较少,溶出的碱主要是钠碱.长石在饱和Ca(OH)2溶液中碱溶出量比较多,溶出的碱包括钠碱和钾碱.集料碱溶出对混凝土碱含量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14.
用酸浸泡法及电解铵盐溶液法处理Ni—Ti形状记忆合金表面,同时在电解过程中形成致密薄膜,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Ni的溶出量。结果表明,Ni的溶出量随酸及电解的浓度增大而增加,成膜厚度随电解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厚。  相似文献   

15.
粘土的酸处理及其产物的X射线衍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岭土、膨润土、伊利石等粘土矿物经一定浓度的硫酸处理后,化学组成发生明显变化,提高酸浓度,粘土的Al~(3+)和OH~-离子溶出量相对增加,Si/Al比提高.不同浓度硫酸溶液处理所得粘土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其(∞1)和(hkl)k=3n的衍射峰强度随酸浓度的提高而减弱,并在酸浓度增至一定值时消失;k≠3n的衍射峰受酸浓度的影响较小.Al~(3+)溶出造成粘土组成和结构变化,并可引起表面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已有的测定溶液动态表面张力(DST)的最大泡压法(MBPM)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可测表面年龄≥0.03秒的MBPM流程与装置,分别测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两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DST。对SDS溶液,DST的测定值与文献值吻合;对LAS溶液,随溶液浓度、温度以及溶液中NaCl浓度的增加,均使表面吸附速度提高,吸附量增加,DST降低。  相似文献   

17.
杉林土壤溶解有机碳吸附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借助原始物质吸附等温线对杉林土壤溶解有机碳(DOC)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层土壤比上层土壤有更强的DOC吸附能力,土壤DOC吸附的量与平衡前DOC的浓度显著相关,溶液中的 pH,磷、铁和铝的含量影响土壤对 DOC的吸附。pH为 5.0 时土壤对 DOC的吸附最强,pH为7.0时最弱;磷能阻止DOC的吸附,铁、铝则增加土壤对DOC的吸附,铁的含量对DOC吸附的影响明显大于铝。DOC对土壤铁、铝的溶出量有明显影响,铝的溶出量和溶出率要大于铁。DOC对下层土壤铁铝溶出量的影响要大于上层土壤。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镁橄榄石(Mg2SiO4)表面的吸附特性和溶解过程.计算了H2O、CO2在Mg2SiO4(O10)表面的吸附能、径向分布函数、解吸附能量壁垒,探讨了Mg2SiO4(010)表面上Mg2+、Si4+在纯水和离子浓度为1 mol/L 的NaCl、KCl、CaCl2、H3OCl、Na2CO3溶液中的溶解活化能,分析了盐离子对Mg2SiO4表面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H2O分子在Mg2SiO4(010)表面的吸附能绝对值和解吸附能量壁垒均高于CO2分子,H2O和CO2分子在Mg2SiO4(010)表面分别为双层吸附和单层吸附;NaCl、KC1溶液对Mg2 SiO4表面溶解的影响较小,CaCl2溶液中的Ca2+能够与该表面的Mg2+发生离子交换,H3OCl溶液中较多的H3O+出现在该表面附近,加速了表面溶解,Na2CO3溶液中的CO32-与该表面的Mg2+形成离子对,显著促进了Mg2SiO4表面的溶解.  相似文献   

19.
模拟不同酸碱性环境配制溶液对煤矸石进行浸泡试验,测定浸泡液的pH值,对浸泡后试样进行XRD图谱分析,通过直剪试验检测浸泡后试样的强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浸泡液的pH值主要受煤矸石试样的产地、浸泡时间、固液比、配制溶液酸碱度的影响,并随着时间而变化,浸泡1d时其值变化最大.中性溶液浸泡后东胜煤矸石(Dongsheng Coal Gangue,D-CG)、薛家湾煤矸石(Xuejiawan Coal Gangue,X-CG)和集料(Aggregate,AGG)试样浸泡液的pH值随固液比的减小而增加,而乌海煤矸石(Wuhai Coal Gangue,W-CG)浸泡液的pH值随固液比的降低而增加;酸性溶液浸泡后W-CG和X-CG浸泡液的pH值随固液比的降低而增加,而D-CG和AGG浸泡液的pH值随固液比降低而减少;碱性溶液浸泡后各试样浸泡液的pH值都随固液比的降低而增加,而W-CG浸泡液的pH值随固液比的降低而增幅较强.中性、酸性和碱性溶液浸泡后D-CG和AGG试样α-石英、高岭石和钙长石晶体溶出;X-CG试样溶出α-石英晶体,高岭石和钙长石晶体结构解体而消失;W-CG试样高岭石晶体结构受到破坏而解体,α-石英和钙长石晶体溶出.经过浸泡D-CG溶出α-石英晶体,试样与黏性土形成混合料制件和强度试验过程中由于石英的活性促使试件抗剪强度增大;而X-CG和W-CG中的α-石英、高岭石和钙长石晶体结构解体,使试件的抗剪强度降低,因此D-CG抗酸碱腐蚀性能比X-CG和W-CG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钛合金Ti6Al4V在不同溶液(NaCl、NaBr、KBr)和不同溶液质量分数(6.5%、12.5%、18.5%)下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研究,得到了钛合金腐蚀极化曲线和腐蚀动力学参数;根据扫描电镜腐蚀图像研究了钛合金的电化学腐蚀机理;采用像素点覆盖分形维数法对腐蚀坑的分形特征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腐蚀表面形貌与分形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在NaBr溶液和KBr溶液中,钛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活化范围更宽,氧化溶解时间更长,差异效应明显;相同质量分数下钛合金在NaBr溶液中的腐蚀性更强;随着质量分数增大,钛合金在3种溶液中的分形维数逐步变化——在NaBr溶液中的分形维数最大,表面形貌更为复杂,在NaCl溶液中的分形维数最小,表面形貌比较平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