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么使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很好的发挥各自的主动性,要么就会导致“个人中心主义”极端的出现。哲学概念“主体间性”的提出解决了主体性教育的困境,为我们理解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主体性教育中的传统师生关系的理论背景进行了反思,分析了主体间性教育理论的合理性,由此提出要建构主体间性下的师生交往关系,并重点从知识观方面强调如何重构师生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治国 《科技信息》2009,(23):I0220-I0220
21世纪大学生德育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在这样的形势下,不仅对教师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同时需要师生配合,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下教师才能提高德育效能。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和谐性、互动性、民主和平等性、多层面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越来越需要由“权威与顺从型”向“平等民主型”过渡,平等民主关系是师生和谐进步的基石。师生平等民主关系的必要性主要根源于两个前提,即“社会公民主体间关系是平等的”、“教育教学规律需要民主精神的渗入”。社会公民主体间关系决定师生之间必要载现平等的精神,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要求师生之间建设民主活跃的关系气氛。  相似文献   

4.
吕莹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0):75-78
主体性哲学基础上的德育在我国仍未跳出传统德育的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德育存在诸多问题和局限性。以一种新的哲学视角——主体间性观照我国德育,使德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形成主体间性德育,使我国德育走出徘徊,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论文化生态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不只是一种单纯的私人关系,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基于民主、平等、和谐的文化生态情境下,构建生态型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文化生态情境下,师生间达成文化认同,教师魅力产生师生共鸣,师生间平等动态交往,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以促进生态型师生关系生成。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要改善高职院校师生间的不和谐状况,实现师生关系和谐统一。老师要转变观念,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人的主体性、和谐性为出发点考察和谐文化视域中高校德育的价值,认为高校德育的价值基础是以人为本、其价值核心是和谐、其价值目标是实现高校德育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陈雷 《科技信息》2007,(36):191-191
和谐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和谐教育以追求师生关系的和谐为核心。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由教与学活动联系起来的工作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突出体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互动的、互为主体的,师生之间要通过相互靠拢而形成深层次的新关系,这种深层次的新型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的、情感交融的、协力合作的、思想共生的关系。要形成这样的新型关系,首先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素质,通过艺术的教学过程,完美的人格魅力,来实现真正的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9.
武群堂 《科技信息》2011,(14):I0204-I0205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过程。在中国师生关系发展史上,无论是"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均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强调教师或者学生的"单主体"地位。20世纪西方教育哲学强调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建构对话式师生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实践中,必须以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在平等、理解与合作中建构对话式师生关系,通过对话达到教育主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促进师生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和谐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和谐教育以追求师生关系的和谐为核心.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由教与学活动联系起来的工作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突出体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互动的、互为主体的,师生之间要通过相互靠拢而形成深层次的新关系,这种深层次的新型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的、情感交融的、协力合作的、思想共生的关系.要形成这样的新型关系,首先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通过艺术的教学过程,完美的人格魅力,来实现真正的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近年来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能够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与日俱增,也增加了学生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学生数量的增加并没有让教师感到桃李满天下,相反师生关系日益紧张,师生间沟通减少,师生间冲突产生,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该文就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展开讨论,以高职高专类学校为例,介绍师生关系现状和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改善师生关系优化德育环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师生关系对高校德育成效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德育环境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为此,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对学生要有平等关爱之心;要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同时不忘教师作为活生生人的真实性.唯此,方能营造良好的师生人际环境,以增强德育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8,(5):106-111
传统高校师生关系经历了从"教师中心"模式、"学生中心"模式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模式,再到"师生双主体"模式的发展历程。基于师生交往关系中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现实需要,高校"主体间性"模式的师生交往关系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探讨。然而,理想的主体间性教育理论提出以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却由于沟通手段的缺乏而无法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师生、师师、生生以及学校与社会的多主体多向互动,因而教育的主体间性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一直是现代高校教育创新的难点。网络时代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倾向于网络教育与实体教育的融合发展,网络教育与实体教育的界限日益模糊,共享性成为高等教育嬗变的标志性特征,也为高校主体间性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契机。共享教育与主体间性教育的融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共享教育与主体间性教育的差异性与共通性融合;二是共享教育与主体间性教育的共识性与生成性融合;三是共享教育与主体间性教育的交互性与发展性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这种关系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尊重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互有情义,充分信赖。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个话题值得思索。近读《侍坐》一文,颇得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交互主体"视域下,师生双方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就是两者彼此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教师的作用不是单纯的"主导作用",而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与目标,创造性的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相互补充,共同发展。音乐教学既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交互主体"的师生关系是音乐教育实践双方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这一理论的提出,有利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中主客分立式定势思维对教学实践与思想的束缚,对构建教学相长、师生和谐、共同探究与进步的新型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 和谐师生关系包含以下几层意思:一是师生的完美发展是和谐师生关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增强民主和提高师生素质是实现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通过加强管理和制度规范,以及增强师生内部积极性和外部适应性等手段来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这种关系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尊重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互有情义,充分信赖.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个话题值得思索.近读<侍坐>一文,颇得启示.  相似文献   

19.
师生交往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 ,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不断交流 ,交往的过程 ,而这种交往的和谐性即良好的师生关系 ,它是教育获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赞可夫说过 :“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一点是要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因此 ,一个好教师应该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者 ,师生交往的艺术家。然而师生交往中往往存在着不少心理上的障碍 ,影响了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从心理学角度看 ,师生关系是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也是人际心理障碍的一种表现 ,是指障碍或干扰师生之间搞好人际关系 ,障碍师生双方…  相似文献   

20.
简鹏 《科技信息》2007,(26):31-31,77
构建和谐班级是推行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的基础。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班级的核心。要努力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和谐的班级文化,和谐的班级管理及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师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