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一个不支持IP组播机制的广域骨干网中,如何随时建立一个IP组播隧道机制。它与体系协议有关。首先简要介绍的是DiffServ体系的构成及IP包在该体系中实现QoS保证的方法,其次分析了现今的Cernet骨干网无法随时建立IP组播隧道机制的原因。针对这个原因,引入了DiffServ/RSVP体系,然后,对现今的Cernet骨干网的互联拓扑结构进行了理论上的改进,改进后的Cernet骨干网的拓扑结构是一种现行网状拓扑结构与星型拓扑结构相结合的结果。在这种新的拓扑结构上,提出了一种比较合理的策略规定,从而提供了一种DiffServ/RSVP体系作为Cernet骨干网可随时建立IP组播隧道机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Internet网络中间节点拥塞控制问题在网络和控制理论界已获得了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的AQM算法,针对TCP/AQM系统模型,结合中间节点队列管理和显式拥塞指示机制(Explicit CongestionNotincation,ECN)机制,采用梯度学习算法来在线调整基于神经元PID的AQM控制器参数,以实现标记/丢包概率的自适应调整,从而对网络拥塞程度作出及时响应,尤其在网络参数时变的情况下仍能保证良好的动态性能,并显著改善网络的服务性能(QoS).最后通过NS-2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队列稳定性、平均丢包率等性能方面要明显优于基于常规PID的AQM算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MPLS流量工程的QoS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业务和实时业务的出现要求网络能够提供QoS保证,MPLS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网络框架,而流量工程则是实现这一问题的有力工具。MPLS网络的显式路由机制是流量工程实施的保障,不但可以满足业务流的QoS约束条件,同时还可以优化网络的性能。研究了基于MPLS流量工程的QoS保证机制,并以传输控制协议(TCP)和报文协议(UDP)为业务模型,以吞吐量为性能指标,采用仿真的方法对使用MPLS流量工程情况下的QoS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在MPLS网络中实施流量工程技术,无论是面向业务流的性能还是面向资源的性能都会得到很好的保证,较传统的IP网络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星上交换的设计在满足对综合业务QoS支持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星上实现复杂度和系统资源的限制.为此,基于DiffServ的思想,将(m,k)模型应用于地面业务到卫星业务的QoS映射,并通过双漏桶模型在业务增长时对星上数据进行有选择的控制,从而建立了一个实现复杂度低且可以有效保证综合业务QoS的星上交换框架.系统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在节省星上缓存资源的同时提高了系统性能,对业务的突发具有较好的平滑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预测的区分业务模型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混沌相关理论对实际的网络流量进行了混沌特性与预测分析,并基于混沌预测在短期信号预测方面的良好特性,首次提出了基于预测的区分业务模型实现框架及动态QoS实现算法。基于OPNET的网络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的静态QoS参数配置方法和基于测量的动态QoS设置方法相较,该模型及方法在网络重负载环境下可使各业务的QoS性能指标及网络总体吞吐量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Internet越来越多的多媒体实时传输业务对网络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传统的尽力而为服务不足的基础上,剖析了区分服务的体系结构和工作机制,并运用NS2网络仿真器构建DiffServ的仿真模型,进行性能评价研究。DiffServ的端到端QoS特性难以用精确的数学模型加以刻画,模拟方法是评价这种服务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网络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在网络维护保障中的重要意义,重点讨论了当前网络PHM所采用的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网络管理机制、健康评估、故障预测、故障定位、故障识别以及健康管理等.总结了目前网络PHM关键技术存在的问题, 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移动代理(MA)的分层分布式PHM体系结构和综合型PHM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8.
异构无线分组网络中的接入选择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多接入选择(Multi-Radio Access Selection)方法只针对话音业务,在设计中仅仅考虑已接入用户数及系统容量,由于未将"分组级"信息考虑在内而不适用于无线分组网络。提出了一种新的异构无线分组网络中的接入选择算法,分组业务在多接入选择时考虑了实时、非实时的不同QoS要求和链路自适应机制(链路层重传及自适应调制编码);用户接入后,在保证其QoS的基础上,同时达到不同网络间负载均衡的目的。基于OPNET Modeler的动态仿真对算法性能进行了仿真评估,并与传统的最小用户数和最小路径损耗多接入选择方法在保证业务QoS和负载均衡性能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卫星网络中业务类型多样化导致的网络配置复杂和业务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研究了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SDN)的卫星网络架构,提出了一种能够满足多种QoS需求的自适应路由算法。首先,建立了软件定义卫星网络多约束条件路由选择优化模型;然后,使用拉格朗日松弛法对模型进行松弛处理;最后,使用梯度法进行迭代求解,搜索出满足带宽、时延、丢包率等多种QoS的最优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该优化算法在QoS满意度方面相比近地轨道卫星路由算法提高了64%,在时延满意度和丢包率满意度方面相比软件定义路由算法提高了28%。  相似文献   

10.
网络接口对于图像在局域网或因特网中传输起着关键作用。讨论了基于TCP/IP协议用于网络相机的网络接口,采用MAC控制器芯片和51单片机,实现了一种实用的、低成本的网络接口方案。给出了网络接口的硬件组成框图。针对具体的网络相机应用背景,讨论了接口相关协议的实现方法以及基于Winsock的编程接收,并对通过UDP协议传输图像时丢包和包失序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了在局城网环境下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DiffServ) and MPLS are two major building blocks for providing multi-class services over IP networks.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need for relatively simple, coarse methods of providing different levels of service for Internet traffic, to support various types of applications and specific business requirements, the MPLS network infrastructure and the DiffServ traffic model will work together. Meanwhile, in today's environment of multiple service networks,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node in the networks to perform the control mechanism to guarantee various QoS. In  相似文献   

12.
DiffServ中基于端到端测量的接纳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分服务(DiffServ)网络中端到端剩余带宽的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Diff-Serv网络的分布式接纳控制机制,通过引入端到端流量测量手段,动态估计网络中可用的带宽资源,从而对到达的流实施有效的接纳控制,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网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接纳控制机制在保证网络服务质量的同时能保证较高的网络带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区分服务是IP网络中提供服务质量保证的一种方案。区分服务网络中,处于同一个带宽保证业务类中的多个TCP流由于各个流的特性差异,在实际获得带宽时存在公平性问题需要解决。基于网络仿真器NS2,我们研究了分组长度对TCP流带宽公平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RED算法支持TCP流实现带宽公平分配的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性能。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queuing model and adaptive scheduling scheme which realizes multi-class QoS mechanism under DiffServ architecture. The queuing model is composed of two parallel output subqueues, each output sub-queue adopts random drop algorithm by setting different buffer threshold for different class traffic, so it can provide multi-class QoS. The new proposed scheduling scheme which adaptively changes the parameter A can guarantee the performance target of high class traffic, in the mean time, improve the QoS of low classes traffic.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End-to-end delay is one of the most i mportant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end-to-end packet dy-namics , which may be applied to QoS manage-ment , SLA management , etc . A better compre-hension of end-to-end delay dynamics can help tosuggest efficient congestion control algorithm andadmission control scheme in which the parametersselection and technical principle can harmonizewith network behaviors . Much work has been doneto end-to-end delay dynamics and various modelsha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