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正>自从2009年东盟提出加快内部的互联互通以来,我国顺势把加强与东盟的互联互通、支持东盟内部的互联互通作为提高中国与东盟的相互依赖度和经济一体化水平、夯实中国与东盟关系基础的重要途径,互联互通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也成为每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面时必谈的话题之一。中国在2009年设立了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并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的信贷,以支持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去的几年里,中国  相似文献   

2.
面向东盟的中小企业多语种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给出了建构面向东盟国家的多语种电子商务网站的一种设想方案。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和网络用户的多语种化,使得多语种网站建设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解决目前在Internet环境下多语种电子商务贸易信息传递不对称的问题,是中小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进而走向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中国-东盟自贸区已经建立完成,我国与东盟国家在多领域展开经贸合作。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商贸活动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开始激增。而商务英语教师作为英语教学的主体,在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探讨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人才需求下,对商务英语教学师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商务英语教师专业的培养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东盟国家比邻而居,山水相连,有着割舍不断的天然联系。东盟是东南亚国家的联合体,有了东盟,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就有了"双轨":一是与东盟各国的双边关系,二是与东盟整体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定位和处理得好,对发展双方的关系至关重要。二战后,中国、东南亚国家以及双方的关系都经历了转折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云南与东盟国家地域相连或相邻,双方进行经贸往来有良好的便利条件。为了中国与东盟经济更快的发展,双方开展旅游合作有很大现实利益。作为中国与东盟发展经贸合作的前哨,云南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诸多合作内容中既不可缺少,又有很多国内其它省区所不具备的条件。本文分析了云南在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中所具备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中国-东盟博览会消防安全工作特点的分析,对如何做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了观点阐述,并提出了有效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东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海外超过6200万的华人华侨大多数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因此在东盟地区推进互联互通不仅有地缘上的优势,也具备文化基础,数字联通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并不充分,数字经济占东盟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7%,但东盟国家目前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巨大,约为4.38亿人,年轻一代受教育程度也逐渐提升,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8月16日,中国与东盟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十三次高官会在中国内蒙古满洲里市举行。会议通过了两份重要文件,即"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对海上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平台指导方针"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关于在南海适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联合声明"。此次会议是所谓的南海仲裁案裁决结果7月12日出炉后中国与东盟的一次重要互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观察双方在南海问题上未来关系趋向的一个风向标。近年来,围绕着南海问题及南海仲裁案,中国与东盟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与东盟在技术转移中产生的知识产权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知识产权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国与东盟国家持续开展技术转移和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瓶颈。文章通过对中国—东盟的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在制定针对东盟国家进行技术转移时的知识产权政策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对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外交动态     
《世界知识》2020,(24):6-7
习近平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致辞11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致辞。习近平强调,2013年,我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7年来,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11.
"不干涉原则"是东盟从创建初期一直坚持并给予重要地位的原则。新世纪初,在推进东盟一体化的要求下,"不干涉原则"虽然遭到质疑但仍在《东盟宪章》中得到重申,可见其对东盟的意义所在。"不干涉原则"从提出到遵循,从争议到修正,都推动了东盟一体化的进程。本论文试图将"不干涉原则"放置于东盟语境之下进行分析,即在国际背景中结合东盟成员国的特殊现实及东盟特色的决策方式来阐释东盟语境下的"不干涉原则"。  相似文献   

12.
日本之所以能与东盟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是战后日本施展各种外交手段和策略的结果:首先通过战争赔偿和直接投资,打开东南亚市场,缓和与东盟的关系;其次以经济援助为武器,稳定日本经济市场,使东盟成为其提高国际政治影响力的“助选区”;再次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东盟政策;以文化外交为手段,加强日本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与社会联系,使东盟成为其提高国际政治影响的“后院”;日本还积极参加国际政治与安全方面的合作,使东盟成为其谋求政治大国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东盟十国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简称东盟)区域及东盟各国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015-2017年全球卫星降水观测计划(GPM)系统卫星数据集,采用遥感影像平滑、数据统计等方法分析月降水量时间序列周期性及其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文莱、印尼、马来西亚是东盟十国中降水量排行前三的国家,年平均降水量约3 000 mm,各月平均降水量均接近或者超过200 mm;新加坡和菲律宾年平均降水量约2 400 mm;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泰国年降水量为1 600-2 100 mm;缅甸中部、泰国北部、柬埔寨中部是东盟降水最少的地区,降水较多的区域集中出现在马来西亚中部、菲律宾东部、缅甸南部沿海地区及印尼各主要岛屿。柬埔寨、泰国、越南、老挝、缅甸等位于中南半岛的五国降水主要集中在5-11月,这个时段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东盟国家降水普遍较充沛,但各国降水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文莱、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常年多雨,无明显旱、雨季之分;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泰国五国表现出比较一致的雨、旱季交替规律,雨季为5-11月,旱季为12月-次年4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东盟国家都把国际贸易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都有较高的外贸依赖度,因此本文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并根据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政策和现状,提出了今后发展双边贸易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广西近些年来与东盟各国合作关系的考察,反思在合作观念和合作实践方面存在的偏差和问题,认为梯度差异和互补性只是广西与东盟合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经济合作只是广西与东盟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应该包括政治、社会、安全、体育、卫生等方面的合作;政企合作也只是广西与东盟合作的模式之一,还包括政府与政府、市场主体与市场主体、非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等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权威性和发展性是东盟国家的公共行政的特点。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的历史、多元种族和文化因素、儒家文化的影响和经济普遍落后的现状为东盟国家的权威政治体制提供了社会基础,以经济长期发展和稳定为第一优先的目的使得高度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被精英统治层和民众接受。  相似文献   

17.
政府干预在东盟四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经济增长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其特征包括权威的政治体制,政府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中对市场的干预,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等。这些都为东盟四国取得快速而稳定的增长提供了基础。研究东盟四国政府干预的特征和方式,对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与东盟高校合作办学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广西与东盟高校合作办学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促进广西与东盟高校合作办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浅析东盟在中国国际战略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地处前往中国的战略要冲,所以无论从传统安全还是从非传统安全来看,东盟都是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门户;在经济上,东盟不但是中国重要的经贸伙伴,而且还在中国创建属于自己的区域经济合作空间和维护自身经济安全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从外交上看,东盟在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拓展中国的国际影响,从而增强中国的“软实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云南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扮演着中国与东盟各国开展双边贸易的重要角色。近年来,在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特别是伴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质性进展,云南与东盟十国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同时也显示出贸易发展不平衡、区位优势尚未充分体现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