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此皇帝     
明朗的正德皇帝,在史家笔下贬多于褒.说他是个逍遥之君,享乐皇帝.其实,在明代历朝诸帝王中,正德皇帝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他在位时,常常离开京城,一走就是几个月甚至长达一年.而住在京城期间,他又常常打破祖宗留下来的种种礼仪的束缚,另搞一套.对于他的这些"越轨"的举动,臣僚们抵制不和他合作,他就撇开这些人,而宠用亲信的军官和宦官.对于有主要行政责任的内阁,在他眼里不过是一个传递消息的机构而已.  相似文献   

2.
微观妙论     
正霍金:谁否定全球变暖,我花钱送他去金星看看——不是所有人都相信气候在发生恶化,怀疑者甚至否认者也有的位高权重。然而,斯蒂芬·霍金对这些人的花言巧语毫不留情地予以谴责。他解释道,"在许多方面金星很像地球,如同远方亲戚一样。它几乎和地球一样大。金星和太阳的距离比地球和太阳的距离略短,但它也拥有大气层。"可悲的是,他发现金星压力大约是地球的90倍。"足以压垮一艘潜艇。表面气温大约是  相似文献   

3.
随着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的流行,"开心农场"等娱乐游戏也随之风靡互联网.其中,"偷菜"一词瞬间蹿红网络,席卷网民生活.于是,"你‘偷’了吗"便成为大家见面的招呼语. 直到今天,不光在大城市,二三线城市,甚至在一些农村的网民中,偷菜一族也甚为流行,很是火爆.他们每天在"偷"与防"偷"中乐此不疲,甚至定闹钟半夜起床"偷菜".有的人认为从中找到了乐趣,有的人则觉得这种无聊的游戏让人迷失.  相似文献   

4.
有洞的魔法     
在见识不多的人看来,这似乎是奇妙无比的事情。甚至连物理化学家Thomas Ebbcsen10年前看到这一景象时都感到一阵“不可思议”的激动——当时他拿起一块镀金的玻璃显微镜载片靠近眼睛,结果不但看到他自己在载片中的反射像,而且透过载片看到了房间的另一侧。而金与光线的行为本来是不应该产生这一现象的。  相似文献   

5.
情绪与灵感     
一般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心情好时会浮想连翩、文思泉涌(尤对脑力劳动者如此),而心情不佳甚至极其恶劣时,大脑会如同一片空白,没有主意,没有思维,无话可说。这就是情绪(心理状况形式之一)与灵感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诗人 艺术家、音乐家、作家等人身上表现最为明显。郭沫若曾谈到他在大学里写《大地母亲》这首诗时,甚至连课也不上了,狂奔出去匍伏于路面,好像聆听到大地母亲沉重的呼吸声,灵感随之而来。占希腊人甚至认为疯癫的精神状态会产生巨大的创造力或神奇的创造性行为。  相似文献   

6.
脾气秉性对于一个人如此重要,以至于当我们掌握了一个人的脾气秉性时会用"看透"这个词来炫耀对方在自己眼中的状态。一切可能的方式都可能被我们利用来分析一个人(包括自己):面相、星座、行为动作、为人处事、传记、聊天记录……甚至网易新闻还用网友的新闻态度来分析、了解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你可能在某个新闻态度上被测出是像乔布斯一样的偏执狂。乔布斯的这个特点让人很难联想到他的星座——双鱼座——据说特点是多愁善感,但如果你用"多愁善感"和"星座"作为关键词,会发现每个星座都说自己是多愁善感的。  相似文献   

7.
<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包容的科学是更好的科学。从各个方面拥抱多样性是做好科学研究的关键。但要保证包容性是共识而不只是例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今年早些时候,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化学教授汤姆·韦尔顿(Tom Welton)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了他作为一个同性恋科学家受到的歧视。心胸狭隘的同行们武断地下定论,侮辱他并揣测他的信仰和行为。韦尔顿说,藏在背后说谎反而更好,"我经常觉得说‘我是一个老师’更简单。"  相似文献   

8.
《保罗》(Paul;2011)的主创和主演来自英国,但这部精彩的科幻影片还是由美国好莱坞的环球电影公司制作和出品。格雷姆和克莱夫是一对痴迷于科幻的好友,格雷姆创作科幻故事,而克莱夫则为他的作品插图,不过两人都没有什么名气。他们从遥远的英国跨洋来到美国,参加著名的圣地亚哥动漫大会,但他们的行为并不为人理解,甚至让人产生许多误会。动漫大会结束之后,他们租下一辆房车,打算游历整个美国。不过  相似文献   

9.
石磊 《世界科学》2005,(4):26-28
阿尔伯特·奥斯特豪斯(Al-bert Osterhaus)1978年毕业于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并获得病毒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荷兰国家公共卫生和环境研究院,在那里他作为一个病毒收藏家而名声远扬,并且负责确保用猴子和兔的肾细胞生产的疫苗不含任何病毒。他也是世界上首批证实冠状病毒是导致SAR S元凶的科学家之一。现在,他在伊拉兹马斯大学领导着一个100多人的实验室,在鹿特丹拥有两家生物技术公司,他的研发机构是全球生物协作机构的一部分。以下是他接受英国《新科学家》杂志采访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实际案例阿亮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在一家合资企业找到一份工作。可一年的实习期还没过,他就辞职了,原因很简单,他实在承受不了那里的工作压力。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虽有额外酬劳,但休息不好,弄得筋疲力尽。还有更可怕的,"新手"整天被别人唤来使去,干不好就得挨训,甚至随时有被炒的危险。与其等着被"炒",还不如先炒了公司,重新寻找机会。  相似文献   

11.
说起"电子人",人们可能会想到不少科幻电影,可是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却通过身体力行,将幻想逐步变为现实。原本由人类设计、制造,用以服务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最终反戈一击,控制了人类,这不仅已经成了科幻电影惯用的情节,也反映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所产生的忧虑。然而现在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电子人",他靠自己的意志控制了机器——他就是前不久《新西兰先驱报》所报道的现年57岁的英国雷丁大学科学家凯文·沃里克,他是英国颇具争议的控制论专家和思想家,现在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人",即一部分是人,一部分是机器。在沃里克看来,"电子人"将是电子时代人类发展的趋势,也是科学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获得诺贝尔奖也许是汉密尔顿·史密斯(哈姆)一生最辉煌的时刻,但他不以为然,妻子利兹永远不会忘记他当时的苦恼反应,"见鬼,撞上我了,"他对她说,"可又是自找的"。哈姆身高1.96米,不修边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化学学部委员唐敖庆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量子化学家和高分子物理化学家。50年来,他在理论化学研究领域中,不辍攀登,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就。他先后获得了195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1982年和1987年两次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的学生几乎遍及全国理科高等院校和化学专业科学研究机构。其中大多数已经成为物理化学,特别是量子化学教学和科研的骨干,甚至有的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专家和学者。唐敖庆教授对我国  相似文献   

14.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什么样的朋友交往,对一个人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科学家最近指出,其他人对你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要强烈得多,你的朋友的朋友,甚至从未谋面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行为,都在影响你的心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5.
外国一所监狱别出心裁,在对付暴躁易怒、好侵犯别人的犯人时,并不是动辄关他几天禁闭,而是分配给他一项别致有趣的工作——驯服野马。在与更加暴烈的野马的较量周旋之中,磨炼他们的忍让和耐心。想出这个绝妙办法的人或许没想到,他的方法恰好符合"行为心理学"的理论。跟抱着"精神分析学"不放的心理学家迥然不同,行为心理学家们干脆抛开"潜意识"、"内在精神症结"不谈,而将着眼点放在可观察的外在行为和可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上。他们认为,人的心理障碍、疾患的形成是由于人的习惯行为和思维的缺陷造成的。用约瑟夫·伍尔帕的话说:"许多人都已经成了自己那些恶劣习惯的奴隶。"他发现,习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条件反射。当你熟练地用计算机写文章时,你的思想完全集中在文章内容上,而不必思索每个手指头应放的位置。这是习惯带给我们的财富。可是,一旦沾上某些不良习惯如考试恐惧症、口吃、嗜烟酒等,简直就如鬼缠身,人怎么会任由  相似文献   

16.
个性,是指人们个体行为模式的总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由于他们的行为表现,有些人因此而成为“好人”,受到赞扬,为人所尊重,而另一些人则成了“坏人”,被人讨厌,被监禁,甚至被处决。 当然,人们面对社会这种公开的褒贬,可以设想他们会对他们的行为有一个总的约束,并对作出的一个好的或坏的行为反应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实际案例 阿亮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在一家合资企业找到一份工作.可一年的实习期还没过,他就辞职了,原因很简单,他实在承受不了那里的工作压力.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虽有额外酬劳,但休息不好,弄得筋疲力尽.还有更可怕的,"新手"整天被别人唤来使去,干不好就得挨训,甚至随时有被炒的危险.与其等着被"炒",还不如先炒了公司,重新寻找机会.  相似文献   

18.
<正>公元前300多年,"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预言:"所有疾病始于肠道。"2000多年后,他的观点正在一点一点地被证实。当谈到许多慢性疾病(比如慢性肠炎、糖尿病,甚至阿尔茨海默症、衰老、肥胖症)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疗效时,我们逐渐意识到,肠道微生物几乎是绕不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一)一个美国学生在炎热的南方佛罗里达州一所学院上学。这所大学离海滩很近,所以同学们常常去海边散心、玩耍,甚至在两节课短暂的课间休息时也不放过。一天,这个学生在校园里与院长不期而遇。院长问他的各门功课成绩如何。他回答说他大部分功课都是"A",并问院长为何对此感兴趣。"你身上没有被太阳晒黑的状况。"院长说,"在这所学院,学生晒得越黑,成绩就越差"。(二)一位教英语的教授常在学生的作文上写上几句  相似文献   

20.
Alison  Motluk  王福彭 《世界科学》2001,(10):21-23
神经生理学家已鉴定出一种被称作镜神经元的、能解读他人心理的新型人脑细胞 ,这可能是解开人类语言、同情、甚至社会形成之谜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