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磊 《世界科学》2009,(9):27-27,22
在美国,如果要测试人们日常食盐的用量减半将会有什么结果?首先,研究人员必须向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IRB)报告,告知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获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2.
宋利璞  杨卫平 《科学通报》2023,(13):1621-1625
科技论文的伦理治理是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所涉及的科研活动应遵守科技伦理规范.本文利用Retraction Watch Database信息,收集国际科技期刊中因伦理问题而撤稿的论文案例.从发表时间、撤稿时间、学科领域、所属国家等不同维度进行比较,挖掘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从时间角度, 2000年以来因伦理问题而撤稿的论文开始出现并逐步增多,表明科学共同体伦理意识增强,更加关注论文所涉及科研活动的伦理合规性.所有国家中,我国因伦理问题撤稿论文数量共92篇,居世界第三位.从学科领域角度看,超过90%的论文涉及生命健康研究.我们进一步将撤稿原因细化为违反伦理审查、知情同意、伦理共识规范等三大类17个方面,其中研究活动未获得伦理委员会前置性批准是最主要的原因.基于此,建议当前科技伦理治理的工作切入点是强化规范的科技活动伦理审查.此外,建议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伦理治理,加强伦理研究、提升伦理意识、普及伦理教育、加强对悖于科技伦理规范行为的调查处理等.  相似文献   

3.
李兵 《世界科学》2002,(1):23-24
即使是最基本的知识 ,也要完全依赖于大脑存储和检索信息这个谜一般的过程。没有记忆 ,我们所熟悉的生活就会消失掉。我们会没有观念、没有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4.
正直到十年前,提起动物园和水族馆,大家可能还会认为,这里仅仅是一个可以带孩子"看动物"或是"玩乐"的地方,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那么,未来我们到底应该拥有怎样的动物园和水族馆呢?10年前,当人们来到动物园,站在笼子前看到一只东北虎不停地来回踱步,很少有人会去思考这里面蕴含的伦理问题。然而,现如今,所有野生动物的饲养展示机构都受到了公众和科学界的监督。我们现在开始更多地关注动物园和水族馆中的野生动物是如何生活的。与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窗     
称量宇宙##D天文学家告诉我们今天的宇宙仍在不断地膨胀。但人们不仅要问:它会永远膨胀下去吗?宇宙究竟有多大的质量,这些质量所产生的引力能否使膨胀减慢.甚至宇宙会塌陷成一个密度惊人的人球吗7由于宇宙的质亟不能被直接测量.所以许多的宇宙模型还只是一种假想。也许到了2001年天文学家们可能会找到问题的答案。因为1996年4月美国宇航局批准了一项耗资7000万美元的太空探测计划,这项计划是拍摄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背景辐射。第一次观测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1992年从一个宇宙背景探测卫星(COBE)收集到的数据中获得的。COBE探…  相似文献   

6.
李正风  刘瑶瑶 《科学通报》2024,(13):1677-1680
<正>科学技术发展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伴随着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伦理挑战.当前,以数字科技、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为中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化,给人类自身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根本性变革,也带来了更深刻、更广泛、更多样的社会伦理问题,如何应对新兴科技伦理挑战已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对的重大议题.要在当代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完善科技伦理体系、提升科技伦理治理能力,必须准确把握当代新科技革命及其引发的科技伦理问题的新特点,探索新的治理思路和治理体系,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当代科技伦理治理的水平与效能.  相似文献   

7.
钟安环 《世界科学》2003,(8):37-37,36
当代生命科学的进步引发了许多伦理问题并对传统伦理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可以提升到科学与伦理的关系问题上来思考。所谓伦理 ,即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而生命伦理则是规范人们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行为的准则。生命伦理崇尚人类尊严、自由、公正、平等、团结。追溯历史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传统伦理观念的冲突并不罕见而是经常发生的。一方面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 ,它的进步本身就蕴含着有可能突破旧的伦理观念 ;另一方面 ,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不能不遵守公认的伦理原则 ,在它的约束下 ,使科学技术不被滥用 ,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虽然…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某一个自然现象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每一个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也要经过多次的正确和谬误的论战,正确的观点才能取得胜利,即使在正确的观点已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情况下,也还有谬误的论调。例如: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成员,它绕着太阳公转,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绕着银河系中心转动,银河系只是宇宙中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但在历史上,首先是“地中心说”,而在“地中心说”统治了千多年以后,1543年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  相似文献   

9.
鹰击长空,鱼跃江海,桃红柳绿,花吐芬芳。面对万物霜天竞自由的生命世界,人们不禁要问: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出现的呢? 今天,科学家告诉我们,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诞生,无不是由核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核酸(DNA)是生命活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
<正>揣测他人的想法,对于人类这样的社会性物种来说,非常重要。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更擅长于揣摩别人的心思呢?1 注意力几乎所有重要的大脑功能都从注意力开始。注意力,决定了我们在任何时刻意识到的东西是大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们随时随地都需要对周围的一切信息进行筛选,将注意力集中于我们所关注的相关信息,不然,我们将会被周围的海量信息所淹没。不仅如此,大脑注意力集中程度对我们的学习和记忆也至关重要,如  相似文献   

11.
风能尽管一惯被人们视为一种不可靠的资源,但风能仍可能将会为人类提供30%的电力。当然,我们也需要正视它的不可靠性,因为并不是每时每刻都会有风。因此,我们需要想出更好的储能方式,以便存储由风力所产生的电能。此外,风能将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11月底,深圳传来一个让世界震惊的消息,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健康诞生。在国际科学界纷纷谴责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到人类身上这一有悖于医学伦理行为的同时,笔者却关注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第一例基因编辑技术,会选择免疫艾滋病作为切入点呢?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先了解艾滋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3.
古地图之谜     
在破解地球诸多神秘现象及探索地外文明时,人们无意间发现了许多古代地图。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古图的绘制不仅精确无比,而且许多还使用了我们现代人类所不知道的测试、绘制技术。这些地图还准确地绘制出数万年前的地形地貌。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古地图究竟是何  相似文献   

14.
植物疾病     
植物,像动物一样,也会染上各种各样的疾病.据估计目前大约有3万种不同的疾病危害我们的经济作物,已知其中的40种侵害谷类作物,侵害麦类作物的也有同样多.未得到控制的植物疾病所造成的种种后果对那些食品刚刚自给的国家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世界人口的可怕增长,这个问题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那些目前农产量足够供应所需的国家不久也会面临食品的严重短缺.不难想象当最要的谷类之一受到灾难性病害时问题的严重性,其后果--饥荒将夺去上百万人的生命,而其他的上百万的人们所蒙受的困苦将导致政治骚乱从而严重威胁世界的秩序.  相似文献   

15.
直觉的奥秘     
如果你问一个科学家,人们是如何做出决定的?他会说,收集事实数据、权衡利害,然后才做出相应的反应。但是如果你去问一问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同一个问题的话,你会得到不同的回答——他们认为:直觉和预感在我们做正确决定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克萨斯州贝勒尔医学院的神经专家蒙泰古教授是这样解释人类是怎样做出判断、决定的:"我们的研究清楚地显示出了,人的大脑中的确存在着某种权衡各种可能性的潜在系统,能够做出决定告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人们早已习惯了塑料袋的存在,因为它方便。但实际上,塑料袋只能方便我们一时,而在处理它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原来塑料袋会有多么不方便。研究证明,塑料袋埋在地下要过大约200年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2006年,以山中伸弥教授为首的日本京都大学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成功地将小鼠的皮肤细胞——确切地说是成纤维细胞——转化成了干细胞。这是科学家首次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即iPS细胞。iPS细胞的发现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首先,它更新了人们的观念,从此之后人们不再认为细胞的命运不可逆转。普通体细胞不仅可以逆转为干细胞,而且还可以实现不同组织间的转分化。其次,它绕过了胚胎干细胞的伦理困境,让很多实验室都可以重复这个简单的实验,开展多能干细胞的研究。最后,iPS细胞还具有很多胚胎干细胞所不具备的优势。诸如,将患者自身的i PS细胞在体外操作后重新植入体内,会大大减少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专家荐书     
《生活在景观中——走向一种环境美学》由于我们目前生存的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恶化,生态环境问题经常是人们关心和谈论的热点话题,相应地,在我们通常理解的科普著作中,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类的图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不过,在以往,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尤其是在科普领域,主要集中在一些具体的生态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知识上。但实际上,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科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也仅仅只是一个方面,其他一些方面,像人文、社会、制度等,尤其是人们的生态意识和涉及伦理的价值观,也都是同样重要的。只是以往我们无论在研究中,还是…  相似文献   

19.
近视怎样早知道 人们一直认为,近视眼不红不痛,悄悄地使我们的眼睛视力下降。等患者发现视物模糊的时候,已失去了早期防治的大好时机。其实情况并非如此,近视眼的发生,在视力减退之前是有预兆的,只是人们大意,没有觉察出来罢了。那么,近视眼的先期征兆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向大家做一简单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眼疲劳症状。有些学生看书时间一长,字迹就会重叠、串行;再看前面的物体会出现若即若离、浮动不稳的感觉。或者,长时间远望移向近处物体(长时间近看移向远处物体)时,眼前会出现短暂的模糊不清现象。这些都是眼疲劳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沙漠、戈壁中的一种特殊气象现象——冷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垫面热力非均匀性在行星边界层内会形成一些特殊的气象现象,如人们所熟知的海陆风(或湖陆风)和城市热岛现象。近几年我们的研究发现,沙漠或戈壁中孤立的绿洲或湖泊,由于其下垫面热力非均匀性也会在行星边界层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