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健康科技是提升民众健康水平的重要基础。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政府的支持、产业的推动促进健康科技迅速发展,新理论、新学科、新技术、新突破不断涌现。本文分析了2019年健康科技的资助和布局重点,总结了健康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和重要进展。从国家战略规划角度看,许多国家都将健康科技设立为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持续投入大量经费。从健康科技发展角度看,总体呈现出以下5方面的发展趋势:1)技术革新不断加速,已有技术持续优化,新兴技术频繁涌现,为健康科技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支撑;2)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从局部、个体向系统、群体转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幅提升;3)生命的改造、仿生、再生、创制逐渐成为现实,为疾病治疗带来全新解决方案;4)新兴治疗手段不断涌现,疾病治疗朝着精准、智能方向迈进;5)营养干预在疾病防控中的作用愈加获得重视。从健康产业发展角度看,新兴技术和新型诊疗手段的发展对监管审批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国家都在积极优化其监管政策和监管体系,促进健康科技的规范使用以及健康产业的有序发展。最后对我国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提出尽快系统布局国际热点前沿领域和健全监管政策与伦理法规体系两条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口健康是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科技是健康管理的有力保障。技术进步与学科会聚推动人口健康领域不断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与工程化。本文重点梳理了2018年以来人口健康领域的重要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综述了领域最新进展和重大突破,以把握健康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关注热点与研究前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领域未来发展愿景,并结合国际人口健康领域的发展态势,针对我国人口健康领域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生巨大影响。梳理世界主要科技强国针对颠覆性技术相关科技创新规划,重点对北约科技组织《科技趋势:2020—2040》报告进行分析,发现未来20年军事领域新兴颠覆性技术将具有智能化、互联化、分布式、数字化四个主要特征,或催生精确战、自主程序与系统、战场网络、作战域拓展等军事应用发展。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自主技术、空间、高超音速、量子信息、生物技术、材料制造等8个领域新兴颠覆性技术发展趋势及其组合影响分析基础上,提出应系统性布局和加强对未来新兴颠覆性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识别与预测研究、重视新兴颠覆性技术领域的军民融合研究与应用、支持科技智库和科技战略情报机构加强科技前沿趋势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量子信息技术被认为是最具颠覆性的关键性新兴技术之一。近几年,主要国家密集出台重大发展战略与规划布局量子信息,世界知名企业纷纷投入重金抢占发展先机,同时,量子信息成为了国际著名智库、咨询机构、媒体的热议话题。种种迹象表明,量子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从实验走向产业化,其战略意义正在不断提升,其变革未来科技、国家安全、国防军事、产业经济等领域的潜在能力备受关注。本文剖析了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领域、主要发展趋势与国际发展动向,并针对我国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备受关注,并逐步运用至临床医学领域,给许多疾病的诊治带来了新方法。这些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正在取代或者已经取代传统医疗技术,对现有诊疗理念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医学领域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现有的诊疗方式,还改变了现代医学的思维方式。现代医学正逐步向多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方向发展,并不断孕育新的颠覆性技术。然而,在这些新兴技术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现代医学中几个代表性颠覆性技术的发展现状,同时对伴生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浅析及展望。  相似文献   

6.
2019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生物科技领域战略布局,尤其是在生物经济方面提出国家级规划与路线图,在项目部署方面重视前沿颠覆性技术。本文首先梳理了美国、加拿大、欧盟、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发布的生物经济战略、实施路线图和相关的项目部署。随后对全球生物科技领域的重要进展进行总结,重点关注研发现状和生物技术与其他技术之间交叉融合的大趋势。研究发现,全球生物科技发展呈现以下五点趋势: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生物资源挖掘利用更加深入;新兴技术与工具的快速发展推动生物科学与技术向纵深发展;人类修饰生命创造生命的能力不断提升促进工程生物学应用的不断扩展;全球科技交叉融合日益凸显。最后,基于政策和研发趋势,本文提出了制定国家生物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和优化学科布局、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制定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等建议,以促进我国生物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为代表的量子信息领域持续活跃,已经成为基础研究探索、颠覆性技术创新以及未来产业变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明晰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态势,对于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量子信息领域的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其次分析了美国、欧盟、英国、日本、中国的量子战略布局,最后结合论文与专利的多维度计量分析,展示了量子信息领域的研发态势。研究发现:当前量子信息领域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国际科技强国都高度重视在该领域的政策布局、资金投入、人才引育和国际合作等,其中美国最具优势;中国在量子通信及量子计算领域基本跻身核心位置,未来还需要加速实施量子信息领域战略部署、积极引聚育留量子信息科技人才、深度推进量子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等。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加快颠覆性技术突破成为世界各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本文以爱尔兰政府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为研究对象,从组织管理、项目支持原则、经费预算管理、项目评审决策及成果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初步得出以下3点启示:一是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高风险特征并不意味着需要政府资金全额资助;二是使命驱动型创新是政府所资助颠覆性创新项目的一个重要特征;三是实现商业化并产生经济效益是资助颠覆性创新项目的重要指向。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我国政府资助颠覆技术创新提出3点建议:一是要吸引社会资本与政府共同成立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二是引导促进企业实质参与颠覆性技术突破;三是建立适宜于颠覆性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里程碑式资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项重要的颠覆性技术,量子计算的高速并行计算模式或将引发一场信息技术新革命,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经济、军事、安全、科研等领域全方位优势的战略制高点。构建实用化的通用量子计算机已被称为"21世纪的太空竞赛"。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美、欧、日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在量子计算方面的战略规划和项目部署,分析了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技术风险、未来发展趋势及产业应用动向。最后,对我国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础研究是科技强国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石,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重视基础研究战略部署,全球科技竞争不断向基础研究前移。本文从基础交叉前沿领域国际重要的规划和计划,以及领域最新进展和重大突破着手,分析了目前基础前沿交叉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数学各分支更加深入交叉融汇,尤其是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社会科学更加广泛的交叉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新材料和新效应的发现,将会极大推动凝聚态物理、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的发展;引力波、中微子、宇宙射线天文学打开了观测宇宙的新窗口,天文学观测进入多信使时代;天文学观测视角从陆地拓展到极地,从地基拓展到空基;天文学观测进入多平台时代;化学通过与生命、医学、材料、环境、能源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发现新问题、发展新方法、开辟新方向;纳米科技将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纳米科技由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及产业化转变;量子计算时代即将来临,到2030年量子计算的应用市场规模可达500多亿美元,量子计算将在未来25年走向技术成熟。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科技强国,欧盟以及在某些特定领域领先的其他科技发达国家近年来发布的重大科技战略布局,归纳出科技强国面向未来的科技战略布局趋势与特点,包括:长期战略部署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重点战略部署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网络空间与安全科技、未来信息通信、健康与生命科学、现代农业与食品科技、纳米科技与新材料新制造、空间科技、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等前沿科技领域;重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培养与造就适应未来科技创新需求的人才队伍。最后,提出了4点建议,即: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夯实创新根基;创新组织方式,加强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前瞻规划部署未来重大引领性科技创新领域;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等,以期促进我国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12.
依靠科技创新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识别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必需的技术体系,更精准地将技术问题定位到具体子领域中,对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研究文献、专利文献、政策文本以及技术报告等数据源,首先构建了养老科技技术领域词典;然后使用word2vec对文献和专利数据进行词向量训练,对训练的词向量模型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将聚类结果与领域专家知识相结合,识别了养老科技技术体系(包括四个主要类别,分别是老年人护理技术、关节置换技术、独立生活及辅助生活类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涉及17个技术主题);最后以移动通信技术为例,对养老科技技术体系的应用进行研究发现,移动通信技术处于成熟期,热点技术主要集中在移动技术和无线技术领域,前沿技术主要为设备元件及生活设备的研发。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类疾病,其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随着微流控技术和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基于此技术的心血管即时诊断检测装置;同时,与手机App的结合不仅可以对该装置的检测结果进行读取,还可以直接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本文介绍了该疾病现有即时检测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概述了商业化心血管疾病即时诊断装置以及研发中产品原型,阐述了基于智能手机本身或者结合其他装置进行心血管疾病监测的研究进展.未来,基于智能手机的集血样检测、疾病诊断和成像处理于一体的集成化系统将会成为POC检测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今世界科技的最前沿领域,量子科技的发展正在带来颠覆性和革命性的科学发现和科技发明,这无疑将推动人类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以美国、欧盟等为代表的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大对量子科技的投入、加速研发进度,在这一进程中,产学研联盟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建设量子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性抓手。本文调研分析了美国量子经济发展联盟(Quantum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sortium,QED-C)、欧盟量子旗舰社区两个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和重大影响力的产学研联盟和协同社区,从成员构成、组织结构、运行模式、使命、目标、愿景、关键举措等角度,系统研究和解析了其构建模式和协同特征。同时结合中国量子科技领域的联盟发展现状及问题,从整体性战略发展规划、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主体泛化的联盟与社区培育、具备社群机制的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群体四个维度对量子科技的发展提出实效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信息科技的集成电路、操作系统和网络安全三大传统方向及量子计算、后量子密码和神经形态计算等颠覆性技术,深度剖析我国面临的诸多短板问题,分析国内外相关计划与重点。从夯实产业基础、布局新兴方向、打造操作系统生态系统、设立颠覆性技术重大计划等方面,对我国相关领域研究工作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3月10日,国际顶尖科学期刊《Science》以封面专刊形式发表7篇论文,报道了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性进展:完成酵母2号、5号、6号、10号和12号这5条染色体的重头设计与全合成。其中中国团队完成4篇,包括天津大学元英进团队2篇,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戴俊彪团队1篇,华大基因杨焕明院士团队合作发表1篇。人造酵母的诞生预示着人工合成生命新纪元的到来,该领域的快速突破将为健康、能源、环境、农业等领域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养老科技创新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支撑,传感器是养老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领域。本文运用科学计量分析、社会网络和聚类分析等方法,从成长性与空间分布、专利权人与科技文献作者机构分布、核心专利分布、技术焦点与竞争态势五个方面对涉老传感器技术领域进行全景阐释,揭示涉老传感器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全面展示该领域的竞争格局。研究发现,目前面向老年人的传感器技术领域正处于发展时期,在专利权人排名方面日本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而科技文献的作者单位所属国以欧美国家为主,日本与美国分别拥有最多的高被引专利与高价值专利,热点领域主要在电学物理与医疗卫生领域,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智能家居、电子医疗、跌倒风险评估以及步态分析;本文还发现了中国传感器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为传感器技术创新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正在推动建立科技创新领域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本文针对59个欧盟与OECD国家以及一些新兴经济体中已建立了科技创新部际联席会议的12个国家,对其联席会议的设置情况、定位与职责、机构和人员构成以及运作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推动我国科技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安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船舶工业是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也是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中国学者围绕船舶工业发展宏观政策、河流或滨海区域船舶工业布局、修造船企业选址、船舶工业技术研发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梳理文献发现船舶工业及技术研发研究集中于:1)船舶工业战略与发展环境研究,包括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国际环境、船舶工业发展战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船舶工业结构优化;2)船舶技术研发研究主要围绕企业/区域研发模式、集群及其技术学习、共性技术研发管理,以及关键部件、总成技术研发组织;3)区域船舶技术人才培养与集聚机制等。并立足于船舶工业研究国际趋势,指出未来研究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20.
"人类表型组"是近年的新兴研究,该研究是现今健康话题"精准医疗"的理论支撑。为了清晰了解"人类表型组"技术现状,本文对"人类表型组"专利进行系统梳理、深度挖掘,重点借助Innography专利挖掘与数据分析平台,从专利概览认知(包括公开申请数量、IPC分类、国家分布、全球竞争态势分析指标)和专利深度剖析(包括核心专利和技术功效)两大维度进行技术信息分析,并结合专家咨询描制该领域的技术组成。研究发现,"人类表型组"技术整体呈上升发展态势;美国是该领域主导国;强生、罗氏等国际知名企业处于行业领军地位;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分子、细胞的微观表型方面,未来研究热点为组织器官、环境的宏观表型研究,相应地,计算、智能等技术的渗透将与分子检测、细胞培养、物理化学等技术结合,协同实现精准医疗。最后,从建立统一技术体系和数据标准、构建生物伦理安全体系、发现生态环境与表型关系研究三方面阐述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