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针对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提出运用挠度影响线进行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方法.介绍了基于挠度影响线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不仅能准确地确定简支梁的损伤及损伤位置,而且能识别出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耐火性差是钢结构的重大缺陷之一,也是影响钢结构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钢结构构件在不同位置遭受火灾时的反应,初步得到构件的温度、变形情况,并对不同温度场对结构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分析,得出钢柱单面受火、三面受火、钢梁三面受火时的失效特点及损伤规律.  相似文献   

3.
用热发光方法评定火灾后混凝土构件的烧伤程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裴静娴 《科学通报》1996,41(15):1409-1412
现代化城市中,大型商厦及高层建筑鳞茨节比,一但遭遇火灾后迅速进行修复或是重建,以尽快恢复其使用功能,是挽回和减少灾害损失的唯一途径。 对遭受火灾损伤的混凝土建筑物,由于钢筋混凝土的耐火性,一般不容易烧垮崩塌,因此如何正确评估火灾伤害程度,并据以进行修补、加固、或是拆除重建,就显得更为迫切。 国外对建筑物火灾损害的评估研究,发展较快且较为深入,我国近年来各地建筑科研单位也做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新的抗震设计方法--能力设计方法,在新的桥梁设计规范中,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使结构在设计水平的地震中仅遭受轻微的、可以修复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耐火性差是钢结构的重大缺陷之一,也是影响钢结构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钢结构构件在不同位置遭受火灾时的反应,初步得到构件的温度、变形情况,并对不同温度场对结构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分析,得出钢柱单面受火、三面受火、钢梁三面受火时的失效特点及损伤规律。  相似文献   

6.
郭训如 《科学之友》2010,(8):67-67,69
文章针对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提出运用挠度影响线进行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方法,介绍了基于挠度影响线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不仅能准确地确定简支梁的损伤及损伤位置,而且能识别出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接地的作用主要是防止人身遭受电击、设备和线路遭受损坏、预防火灾、防止雷击、防止静电损害和保障通信系统正常运行.因此良好的接地装置应是防雷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道路与桥梁的交通压力不断增大,与之相对应的桥梁质量问题也屡见不鲜.桥梁基础地基承载着整个桥梁的重力,是桥梁质量安全的基本保障.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桥梁基础地基也易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影响整座桥梁的安全性能.文章分析了桥梁基础地基中容易出现的病害,并就桥梁基础地基加固措施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对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研究了混凝土桥梁的主要检测技术,阐述了混凝土桥梁检测的内容.通过长期、定期检测,可以有效的对桥梁进行监控,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0.
桥梁下挠主要是指:桥梁正式通车后,由于遭受各种外界荷载的挤压与影响,而造成桥梁整体的弯曲,进而引发桥梁跨中向下位移等现象的发生.桥梁下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桥梁的前期设计、施工、后期养护等多个阶段.据部分桥梁专业专家、学者经过反复认证验证表明:桥梁预应力设计与施工实际不符是导致桥梁下挠的主要因素之一.已正式通车的桥梁一旦发现存在桥梁下挠的状况.就要及时组织专业的管理部门和技术人员对其展开仔细的排查,然后进行全面的修复.否则极有可能使桥梁转变为"危桥",造成较大规模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等.目前,国内对于桥梁下挠的修复,主要是采取分段或全段加固的方法,但是国内桥梁下挠加固技术的应用仍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急需得到全面、科学、具体的创新与发展,以利于其在桥梁下挠加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桥梁下挠的因素及加固技术作以简要的探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以现行的设计规范为基础,结合实桥检测的结果对结构失效模式的影响,提出桥梁检测的项目和方法,以及桥梁承载能力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火灾调查职业的高危性,目前人们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但是,事实上火灾调查人员因广泛接触到各类职业危害因素而导致急慢性职业中毒、身体损伤和心理疾病等.文章通过对火灾调查人员的职业特点、工作环境中的有毒物质等因素进行分析,对火灾调查人员的职业危害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火灾调查人员职业健康相关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空间微小碎片撞击对太阳电池表面损伤的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等离子体驱动微小碎片加速器, 开展空间微小碎片撞击对太阳电池表面损伤的地面模拟实验, 得到了微小碎片撞击对太阳电池表面损伤的平均表面损伤系数和撞击损伤方程, 并分别提出了利用平均表面损伤系数和撞击损伤方程评估空间微小碎片撞击对太阳电池表面损伤的评估方法. 结合master2005空间碎片分布模式计算得到的空间微小碎片分布规律, 采用这两种评估方法分别对800 km轨道高度航天器太阳电池遭受微小碎片撞击引起的表面损伤率进行了评估. 计算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能够相互验证, 并且发现空间微小碎片撞击对太阳电池的表面损伤主要由5~500 μm碎片撞击引起.  相似文献   

14.
桥梁技术状况检测评价系统是一套对全省投入运营的高速公路桥梁的基本信息及图片、桥梁定期检查记录与技术评定结果以及相关图片等进行管理,并在桥梁定期检查工作完成后,进入该系统进行桥梁部件及病害信息的录入、生成定期检查报告的综合检测评价系统.另外它可进行检查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并且能够及时更新维护桥梁的基本信息数据库.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检测斜拉桥结构桥梁的主要内容及方法,提出在检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神经的再生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经研究青蛙和蝌蚪的脊髓的损伤过程,提出了神经麻痹的机理及其再生的可能,这是千万瘫痪病人的喜讯.脊柱遭受挫伤后,经过72小时才出现大量神经纤维的变质和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7.
在不少大楼起火的案例中,一些消防员因进入大楼救人和灭火而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一些消防员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减少火灾对消防员的伤害,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款可以代替消防员进入大楼救人和灭火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18.
作者指出了如何采用正确的检测手段和评估方法,提供更安全的服务,确保桥梁的高质量运营.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调查事实和现场、室内检测数据,对某在役桥梁进行鉴定并得出技术性结论,也更加肯定了桥梁的检测与鉴定在工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1.设计成能激发起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再生的实验,为脊髓和脑组织损伤的最终修复带来了希望。脊髓和脑组织——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损伤,对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来说会产生永久性的疾患。如果神经细胞被杀死的话,它们也不能被代替。即使死细胞让出来,如果损伤的神经细胞是那些携带、传递信号的长纤维的话,那么它们之间的联系就中断,伤者可能遭受丧失感觉输入或主动控制的痛苦。发现鱼脑和脊髓的某些部分会再生长纤维(称之为轴突)。就是人的末梢神经系统(PNS)——脊髓、肌肉和感觉器官也会使受损伤的轴突再生。医学研究人员在促进PNS受损伤后的这种再生作用方面正在取得进展。科学家们从二十年代起就怀疑这个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神经细胞的能力,而在于一种不合适的环境。最近,A.艾桂约(Albert Aguayo)及其同事业已证实当置于末梢神经细胞的环境中,甚至PNS神经细胞也可以再生轴突。这项技术也可以看作是环境移植,主要由艾桂约设计的,其实际用途也许有朝一日会用一个PNS移植片作为一座桥梁跨过脊髓和脑部受损伤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