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交联剂双琥珀酰亚胺辛二酸酯磺酸钠盐(Bis(sulfosuccinimidyl),BS3)对Aβ1-42进行交联,通过与之前报道的戊二醛交联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BS3更适合分析蛋白的寡聚状态,这将为Aβ蛋白及类似的易聚集蛋白在体内、外研究提供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AD主要病理改变之一为老年斑。聚集的β淀粉样多肽(Aβ)纤维是老年斑构成核心,也导致AD患者神经退行性病变和认知障碍。Aβ神经毒性主要来自于可溶性Aβ寡聚体。但是关于Aβ及其寡聚体的毒性性质存在不同的研究观点,而且Aβ的聚集机制和产生毒性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Aβ的折叠和聚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研究寡聚化问题时,经典...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错误的折叠将导致蛋白质生理功能的改变,甚至引起病变.以阿尔兹海默症的致病因子——淀粉样蛋白片段Aβ(16-21)为研究对象,开展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Aβ(16-21)在水溶液中的全原子运动轨迹.统计结果表明,在纳秒的时间尺度上,水溶液中多肽链倾向于形成β和PPⅡ构型,进而易发生聚集,产生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β-淀粉样蛋白形成的寡聚体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β-淀粉样蛋白各段序列在寡聚和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阐明该蛋白的寡聚机制和毒性作用。【方法】以C-端及N-端删节的6种β-淀粉样肽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硫磺素T荧光检测、Tris-Tricine电泳、透射电镜等方法定性定量分析这些肽段的寡聚化和纤维化能力。【结果】1)氨基酸37~42具有增强Aβ寡聚化和纤维化的功能;2)氨基酸18~36对于寡聚和纤维化很重要,但不能缺少N-端的参与;3)Aβ1-17参与β-淀粉样蛋白长纤维的形成。【结论】β-淀粉样蛋白各段氨基酸序列对该蛋白寡聚和纤维化所贡献的不同作用,这对于β-淀粉样蛋白毒性机制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本研究中,制备了Aβ寡聚体和交联该寡聚体的亲和层析填料,然后应用亲和层析技术从IVIG中纯化获得了结合Aβ寡聚体的多克隆抗体(antibodies against Aβoligomer,Ab-Aβo),并应用ELISA和Western blot对其进行了鉴定,以MTT实验分析了该抗体对Aβ42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化获得的Ab-Aβo能特异性地结合体外合成或细胞形成的Aβ寡聚体,并且与Aβ寡聚体的结合活性比IVIG高1000倍,同时该寡聚体抗体能够显著抑制Aβ42诱导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β-淀粉样蛋白形成的寡聚体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β-淀粉样蛋白各段序列在寡聚和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阐明该蛋白的寡聚机制和毒性作用。【方法】以C-端及N-端删节的6种β-淀粉样肽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硫磺素T荧光检测、Tris-Tricine电泳、透射电镜等方法定性定量分析这些肽段的寡聚化和纤维化能力。【结果】1)氨基酸37~42具有增强Aβ寡聚化和纤维化的功能;2)氨基酸18~36对于寡聚和纤维化很重要,但不能缺少N-端的参与;3)Aβ1-17参与β-淀粉样蛋白长纤维的形成。【结论】β-淀粉样蛋白各段氨基酸序列对该蛋白寡聚和纤维化所贡献的不同作用,这对于β-淀粉样蛋白毒性机制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明胶/丝素共混多孔膜的制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明胶与家蚕丝素的共混多孔蛋白膜,探讨了交联剂用量,共混比例及冷冻温度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指出戊二醛对共混多膜具有明显的交联作用,膜内丝素与明胶的相容性较好,蛋白质的结构以无定形为主,通过与明胶共混,能够改善多孔丝素膜的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8.
淀粉样β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的二次成核机制认为Aβ聚集体可作为种子加速Aβ聚集.而Cu~(2+)与Aβ结合也会加剧Aβ聚集,因此了解Cu~(2+)诱导的Aβ种子对Aβ二次成核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察了不同浓度Cu~(2+)诱导的Aβ_(40)种子对Aβ_(40)聚集过程、聚集体形貌、二级结构以及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增加,Aβ_(40)种子形貌由纤维状转变为球形.并且,两种形貌的Aβ_(40)种子均可促进Aβ_(40)二次成核并形成富含β-折叠结构的纤维状聚集体.其中,纤维状种子比球形种子的促进作用更强并具有浓度依赖效应.值得注意的是,两种形貌的种子诱导的Aβ_(40)聚集体细胞毒性具有明显差异.对比发现:球形种子诱导的Aβ_(40)聚集体比纤维状种子诱导的聚集体毒性显著加剧.本文明确了Cu~(2+)诱导产生的种子对Aβ聚集的促进作用,可为开发有效的Aβ聚集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淀粉样蛋白沉积疾病是由错误折叠的蛋白在细胞内外聚集而引起的一类蛋白质构象类疾病.淀粉样肽β(Amyloid β,Aβ)被认为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致病蛋白,Aβ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经一系列分泌酶切割而产生的,由于切割方式不同产生多种不同的肽段类型.人胱抑素C(Human cystatin C,HCC)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体体液和组织液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HCC可与可溶性的Aβ结合,它与Aβ的原纤维共定位于AD病人的脑部病灶组织,表明它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at B)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主要存在于脑内胶质细胞的溶酶体中.Aβ含量的增加可以刺激胶质细胞释放Cat B,对Aβ浓度进行调节,但Cat B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Aβ前体蛋白处理和Aβ42代谢中发挥的作用仍有待确定.本文阐述了HCC-Cat B轴可能在AD进程的不同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的观点,以期为A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Alzheimer病研究进展--β淀粉样蛋白学说与主要防治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lzheimer病(AD)是严重危及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以淀粉样蛋白学说占主导地位.该学说认为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是AD发病的中心环节;减少Aβ沉积或清除已形成的淀粉样蛋白斑块的措施可以预防和治疗AD.淀粉样蛋白形成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淀粉样蛋白基因突变引起Aβ生成增加,早老蛋白基因突变除了使Aβ生成增加外,还影响细胞内信号传导,使细胞易于凋亡.ApoEε4是AD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认识到淀粉样蛋白沉积在AD发病中的关键作用后,人们设计了一系列策略预防淀粉样蛋白沉积,并清除已形成的斑块以防治AD.综述了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影响因素和干预Aβ沉积措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戊二醛交联对壳聚糖/PVA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用流延法成功制备聚乙烯醇-壳聚糖共混膜,然后进行戊二醛交联处理.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经过湿热处理和交联的共混膜进行了表征,测试了膜的力学性能和吸水性.结果表明,经戊二醛交联的膜结晶被部分破坏.共混膜的吸水性实验表明,壳聚糖/PVA共混膜的pH敏感性可通过控制交联剂浓度改变.该法可以在壳聚糖/PVA共混膜控释体系的后处理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
锌离子能够在一定的浓度下促进Aβ等淀粉样蛋白的聚集,但其对胱抑素的影响及具体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鸡胱抑素(cC)单体在500 mM ZnCl2体系中的结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Zn2使cC的单体结构稳定性降低,并呈现出与cC典型淀粉样突变体I66Q相似的聚集特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Zn2+能够显著破坏cC内二硫键的稳定性,从而引起了AS区域的偏转和疏水核心的扩张,最终有利于cC二聚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重组诺如病毒P颗粒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重组质粒并表达纯化目的蛋白,用SDS-PAGE、Western blot和NativePAGE检测蛋白,用Superdex~(TM)200凝胶色谱层析分析目的蛋白的多聚体,用动态光散射以及透射电镜对目的蛋白颗粒进行分析,并通过小鼠免疫,用四免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蛋白的免疫反应.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质粒pET26b-PP-3copy-Aβ1-6-loop123,并成功表达目的蛋白;目的蛋白存在3种寡聚体形式,分别为24聚体、12聚体和二聚体;蛋白颗粒约为20nm,并对β淀粉样蛋白有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4.
淀粉样β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的聚集是阿尔兹海默症的主要病因.姜黄素(curcumin,Cur)是一种良好的Aβ聚集小分子抑制剂,但其存在水溶性和稳定性差等缺点.针对该问题,笔者先前将Cur修饰在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上形成自组装纳米粒子CHA,不仅改善了Cur的水溶性和稳定性,而且还提高了Cur对Aβ聚集的抑制效果.为进一步考察HA的相对分子质量对纳米粒子自组装特性及其对Aβ聚集的抑制作用的影响,本研究将Cur分别以不同修饰度(substitution degree,SD)修饰在相对分子质量40、300和1,000的HA上,得到3类CHA.实验结果表明:HA相对分子质量能影响CHA的纳米结构及其最佳SD,HA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形成的CHA纳米结构越疏松,因而其最佳SD越大;在最佳SD下,相对分子质量为300的HA自组装形成的CHA的纳米结构最为合适,其抑制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对自组装纳米药物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β淀粉样蛋白来源的扩散性配体降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磷酸化水平,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上,给予500 nmol/L的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作用不同时间均降低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磷酸化水平;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对细胞不同部位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水平影响不同,并且对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中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在时间上呈现明显的差异;β淀粉样蛋白来源的扩散性配体通过突触外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影响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单独激活突触外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或给予β淀粉样蛋白来源的扩散性配体后再激活突触外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降低;水迷宫实验显示,转入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的小鼠要花更多时间找到目标平台,其海马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醛交联剂对壳聚糖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壳聚糖、聚乙烯醇、淀粉为原料,通过交联反应制备了壳聚糖复合膜,详细讨论了甲醛、戊二醛、乙二醛3种交联剂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甲醛、戊二醛、乙二醛交联复合膜的性能均有显著的影响。强酸条件下反应速度快,相容性强。随着pH值的增加,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降低,甲醛和乙二醛交联膜的吸水率和透水率增加,而戊二醛交联膜的吸水率和透水率降低。随着pH的改变,戊二醛和乙二醛交联膜呈现不同颜色。醛的用量对膜的性能影响显著,随着醛用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先增后降,吸水率和透水率逐步降低,过量的醛会使膜的性能变差。醛的存在使膜的相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溶剂对Aβ单体从淀粉样纤维表面解离过程的影响.淀粉样纤维内的Aβ单体在结构上由一个柔性的环连接两个β股构成.在450 K的高温下,Aβ单体的解离从N端β1股的破裂开始,而C端β2股在整个模拟过程中的结构基本保持稳定,研究结果表明解离过程主要归因于淀粉样纤维C端存在较强的疏水相互作用;尿素分子能够通过破坏骨架间的氢键相互作用从而加速纤维单体的构象变化;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尿素分子能够增强带电残基间的静电作用从而延缓纤维单体的解离.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溶剂在Aβ解离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免疫铝佐剂与蛋白及多肽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铝与AD发生之间的关系研究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三价铝离子Al~(3+)对Aβ多肽及磷酸化Tau蛋白具有非常强的结合能力,Al~(3+)作为交联剂具有促进Aβ多肽及磷酸化Tau蛋白聚集等作用,铝在AD的发生过程中具重要作用.通过控制铝摄入防治AD的发生具有重要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鱼皮明胶蛋白膜的制备及其性质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罗非鱼鱼皮提取明胶制备蛋白膜,考察了浸提条件和戊二醛的添加对明胶蛋白膜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罗非鱼鱼皮可以制备成无色透明的明胶蛋白膜.在80 ℃水浴条件下,伴随着明胶浸提时间的延长,膜的抗拉伸强度(TS)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浸提时间为1.0 h时达到最大值.而膜的断裂延伸率(EAB)和水蒸气透过率(WVP)则随着浸提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然而,浸提时间对膜的透光率没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当利用质量分数为1%~4%(相对明胶蛋白)的戊二醛对蛋白膜进行改性时,膜的TS、EAB、WVP和溶解性均明显下降,而蛋白膜的色泽变黄,紫外线阻隔能力增强.利用SDS-PAGE分析发现,戊二醛的添加会使明胶分子发生交联反应,且反应更易在高分子成分之间发生  相似文献   

20.
以卵清蛋白为载体的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制备及其性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变性的卵清蛋白为载体, 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木瓜蛋白酶. 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固定化pH值、 交联剂戊二醛浓度、 交联时间和酶用量对固定化木瓜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确定了最适固定化条件: 5%戊二醛, pH 6.0, 交联时间20 h, 每克载体含酶量12 mg. 对比研究了游离木瓜蛋白酶和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性质, 所得到的固定化木瓜蛋白酶最适温度90 ℃, 最适pH 9.0, 米氏常数53.6 mg/mL, 其热稳定性及耐热性均较游离酶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