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湖州市东南部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开展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Cd均值高于国家土壤环境标准(Ⅱ),土壤重金属(Cr、Ni、Cu、Zn、Cd、Pb、Hg)质量比高于背景值。研究区土壤污染程度不高,由西向东Hg污染逐渐增强,Cd污染集中在南浔镇东南部和练市镇中部。土壤Hg、Cd地质累积指数分别为0.50、0.11,为轻-中度污染水平;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Ni、Zn、Cu、Cr、As、Pb,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未达到污染水平,仅南浔镇中部、善链镇南部和旧馆镇与双林镇交界处出现轻度及以上污染;Cd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等级。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废弃物。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评价农牧型区域表层土壤的污染特征及潜在环境风险,文章以九个典型的农牧型村庄土壤环境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现有的监测技术标准和评价方法,通过实地走访、监测分析等手段对M市周围9个村庄的土壤环境进行评价,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型号为ZEEnit700p)测定铅、镉、铬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用原子荧光光度计(型号为RGF-7800)来测定砷、汞两种金属的含量。选取2016-2018年3年的数据,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等级。结果表明:从单因子污染指数来看,除6号点位居民地周边砷超标0.34倍外,各检测点位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污染等级为安全。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AgCdAsPbCr。汞、镉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大于40,属中等生态风险等级;5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范围在150~421,潜在生态风险级别为C级,表现为强生态风险程度,其中Hg的贡献率最高,其次为Cd,As,Pb,Cr。由此可见,局部地区存在重金属累积现象,土壤总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贵阳市蓬莱仙界园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预测重金属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贵阳市白云区蓬莱仙界园区土壤为研究对象,以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为依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研究园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生态危害。结果表明,从单因子污染指数来看,Pb、Cd、Cr、Zn、As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属未污染级别。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研究区域内的土壤有少部分受到轻度污染,总体来说属安全级别。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来看,研究区域内的土壤中重金属对土壤生态环境总体来说属轻微危害程度。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研究区域内的土壤属安全级别,适宜种植农作物,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攀枝花市盐边县某芒果种植区为研究区,采集47个表层土壤(0~20 cm)样本,测试Cd、As、Cr、Cu、Ni和Pb 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首先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然后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采样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最后应用ArcGIS软件分析并绘制了研究区土壤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Cd全部超标,As、Cu和Pb少量超标,仅Cr和Ni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要求。6种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超过四川省土壤元素背景值;中部居民区附近Cd浓度较高,研究区北西侧、南西侧As浓度较高,中部Cr、Cu、Ni和Pb浓度高于东西两侧;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Cd处于中度-重度污染,研究区As处于轻微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处于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点位比例各占34.04%和65.96%;Cd、As、Cr、Cu、Ni和Pb单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依次为980.069、18.486、1.983、5.005、6.285、4.640,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在777.344~924.348之间,总体呈现的潜在生态危害较强。研究表明,重金属Cd对芒果种植区的土壤环境存在一定威胁,建议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5.
以香格里拉县雪鸡坪-春都铜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期采矿活动对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通过对矿区土壤的重金属(Cd,Hg,As,Cu,Cr,Zn,Pb)含量进行测定,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3级标准和云南省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析矿区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现状,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矿区长期开采活动导致Hg,As,Pb,Zn,Cu这5种重金属含量高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Hg,As,Pb,Zn,Cu,Cd这6种重金属含量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Cu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值最高,污染水平超标,为该矿区土壤的主要污染元素;综合土壤环境指数为1.14,土壤受到轻度污染;矿区Hg元素具有强的生态危害,Cu元素具有中等生态危害,其余元素为轻微生态危害,综合生态危害指数为226.22,整体上该矿区的生态风险属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6.
草海湖底沉积物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贵州省威宁县草海湖底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Pb、Cr、Zn、Cu、As 5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定量确定了草海湖底沉积物中主要的污染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中,Zn和Pb的含量均高于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和贵州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其中Zn含量最大,其次是Pb、Cr、Cu、As;各重金属在不同深度上有不同的变化规律;草海湖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为Zn、Pb,湖底沉积物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为8. 88,属于中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低。  相似文献   

7.
对舟山市无公害蔬菜基地土壤中的Pb、Cd、Cr、Hg、As、HCHs、DDTs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以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1-2001)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为依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土壤环境质量。结果显示,Pb、Cd、Cr、Hg、As、HCHs、DDTs的含量均低于无公害蔬菜产地要求的土壤质量指标值,说明土壤质量满足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7个监测项目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0,表明土壤未受到污染;个别蔬菜基地的综合污染指数值略大于0.7,污染程度达到警戒线,其余均小于0.7,说明舟山无公害蔬菜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整体上处于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辽东半岛东南沿海滩涂湿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r、Ni、Cu、Zn、Pb和As的含量、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93.6、75.6、28.9、79.7、35.6和12.6mg/kg;6种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96、1.94、0.91、0.80、0.69和0.84,由大到小依次为NiCrCuAsZnPb,反映出研究区土壤存在Ni元素中度污染和Cr、Cu元素轻度污染;6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平均值分别为3.12、12.60、2.89、1.00、7.13和8.39,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35.12,反映出研究区具有每种重金属元素轻微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的威胁和6种重金属元素轻微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矿区地上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确定了Cd是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元素;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 Cd的单元素污染负荷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06和5.32,属于重度污染水平.3个生态修复区域的内梅罗污染指数在2.07~4.57之间,其中南帮自然生态恢复区(SNER)属于重度污染,其他区域为中度污染;矿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介于98.62~224.55之间,SNER区域达到中等危害水平,其余区域为轻度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0.
综合考虑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和受污染土壤中各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差异,建立了基于重金属化学形态的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案例污染场地的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风险评价中,并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与常用的3种确定性土壤污染评价方法(单因素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地累积评价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其评价结果与结果间对比分析表明所架构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确定性方法的不足,所建模型创新性加入了量化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权重因子,其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风险辨识度,为我国土壤污染的优先控制因子的筛选和相关政策决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韩双成  周天健 《河南科学》2011,29(2):240-242
以Cd、Hg、As、Pb、Cr、Zn 6种重金属元素作为评价因子,主要依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以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为评价方法,研究了许昌县东南处表层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结果表明:本区农田土壤中各种重金属含量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其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5,全部处于安全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巢湖北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65个表层土壤样品中As,Cd,Cr,Cu,Hg,Ni,Pb和Zn含量及污染特征,并与其他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对比.利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CrZnNiPbCuAsCdHg,Cd和Hg变异系数较大,且对深层土壤元素有较明显的富集作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土壤各重金属均为清洁水平,污染程度依次为:PbCrAs=NiCuCdZnHg;综合污染指数表明土壤总体为清洁水平.在8种重金属中,Cd和Hg是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处于强生态风险的主要因子,贡献率分别为19.40%和72.87%.  相似文献   

13.
新疆沙湾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沙湾地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和污染程度,本研究共采集土壤样品70个,测定土壤Zn、Mn、Cr、Cu、Pb、Ni、As、Cd和Hg共9种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Zn、Mn、Cr、Cu、Pb、Ni、As、Cd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2.13、873.60、98.69、50.08、22.56、29.28、15.54、0.51、0.053 mg/kg,均低于国土壤环境二级标准,但都超过新疆土壤背景值,其中Cd和Hg最为明显。经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不同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大小顺序为CdHgCrCuZnAsMnPbNi,所有采样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所占比例分别为28.57%、18.57%和52.86%。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Cd和Hg达到较高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风险,研究区整体存在高生态风险。该研究将为研究区重金属污染治理、生态风险防范和产业结构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铜陵市杨山冲尾矿库及周边农田土壤实地采集的52个样品,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污染现状以及潜在风险进行研究评价.应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揭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元素As、Pb、Cu、Ni、Zn均超过土壤背景值,存在一定程度富集;尾矿库土壤污染程度要较农田土壤更严重,土壤As、Ni和Pb元素为主要污染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尾矿库土壤呈中度风险,周边农田土壤呈轻度风险;元素As、Pb、Cr、Ni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元素Cu、Zn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矿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采用金属污染指数法(MPI)、污染负荷指数法(PLI)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宿州市4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Zn、Cr、Cd、Pb、Cu、As和Hg等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宿州市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的生态危害性.结果表明:1)7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高于非矿区土壤环境背景值,尤其Cr含量达到非矿区土壤背景值的2-4.17倍,Cd含量达到非矿区土壤背景值的1-3.05倍;矿区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范围为8.682-19.108,在100 m距离处属于强污染,其他距离处均属于中等污染.2)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变化范围在9.811-18.768之间,各样品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均高于非矿区土壤环境背景值的污染指数,土壤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富集效应;土壤综合污染负荷指数为1.699,为中等污染.3)除Cd和Hg外,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均属于轻度风险危害,Cd和Hg在宿州市矿区农田土壤生态污染中的贡献率较高.矿区农田土壤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范围在125.51-365.49,4个矿区平均值均属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桃园矿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重庆市都市功能核心区道路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依据重庆市主城区道路交通网分布图,选取48座立交桥下表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Cd,Cu,Pb,Zn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道路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分析。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来看,研究区内一半的立交桥下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Cu污染程度最高,然后依次为Zn,Cd,Pb;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处于轻度污染及以上的点有31个,占64.58%;都市功能核心区内不同行政区道路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程度最高为九龙坡区,然后依次为沙坪坝区、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大渡口区;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认为整体潜在风险水平较低,Cd潜在生态风险贡献最高,达73.98%,然后依次为Cu,Pb,Zn。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市城市规划和防治道路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安徽省宿州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情况,对宿州市朱仙庄矿及铁路公路周边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进行测试分析。[方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探究宿州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结果]采样区内Cd元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4 mg/kg,是安徽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4倍,其他重金属元素均未超过安徽省土壤元素背景值。采样区按照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由大到小排序是:朱仙庄矿铁路=省道303洪河路。朱仙庄矿中有一个Cu元素点位轻微污染外,其他3个采样区的所有采样点都处于安全范围内。利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计算出单项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Eri由大到小排列为CdCuNiCrPbZn。与RI≤150属于轻微污染相比,RI指数为21.0~27.0,4个采样区均处在轻微污染的状态。[结论]采样区内Cd元素超标问题较为严重,整体处于轻微污染状态,相关部门应提高警惕,加强监管和治理。  相似文献   

18.
对福建18个县(市、区)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调查的菜地土壤处于清洁至轻度污染,其中受轻度污染的采样地占22.2%,其余均为清洁(尚清洁)。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菜田土壤处于低风险至较重风险,其中低风险、中风险和较重风险的采样地分别占11.1%、66.7%和22.2%,Cd和Hg的累积是引起采样地菜田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近郊蔬菜地土壤Cd,Cu,Ni,Pb,Zn的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择成都市近郊蔬菜地采集表层(0~20cm)和底层(20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重金属(Cd,Cu,Ni,Pb,Zn)及其可交换态的质量分数,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综合污染指数(P综合)、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_I)评价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结果表明,表层和底层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高于四川省土壤背景值,但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表层土壤中可交换态重金属的质量分数高于底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整体上呈中等污染,而底层土壤呈轻度污染.RAC的结果表明土壤中Cd具有较高的迁移性,呈现出明显的潜在生态风险,Cu,Ni,Pb,Zn处于低风险水平.表层和底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均表现为轻微风险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成都近郊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和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双流区和郫都区,较低区域主要分布于龙泉驿区.Cd是研究区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20.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山西师范大学三个校区内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试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作出评价.结果表明,校园内土壤重金属Pb、Cr、Zn、Cu、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58 mg/kg、29.56 mg/kg、127.25 mg/kg、52.04 mg/kg、36.84 mg/kg,除Cr外其余均高于山西省土壤环境背景值,表明校园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仅三校区受到Cu元素的轻微污染,其余为未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三个校区均未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