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从科学一元论的角度而言,中医与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范式。基于机械论的现代科学无法解释中医的整体观哲学思想,只能将其肢解,使其西医化,最终导致中医被消解,丧失自我。中医现代化需要找到与中医整体观契合的科学理论基础,而二十世纪以来新兴的系统科学与中医整体理论高度统一,可以作为解读中医科学性的理论基础。通过复杂系统论中的分析方法可以保护中医本色的前提下帮助中医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中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介入中医学研究,是解读中医的一条有效路径。中医学的概念、理论、思维方法、遣方用药、临床实践等在许多方面与复杂性科学不谋而合: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中医的整体现和辨证论治体系就具有复杂性科学中系统论的一般特点。从复杂性科学才能探究出中医的核心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系统科学不是古代中医理论的科学基础:首先二者产生的历史不同,其次中医思维与现代系统思维的内容不同。中医现代化应以现代系统科学为指导,并对之进行现代科技的改造,使其成为一种为世界人民所接受的医疗科学体系,以更好地为全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4.
再谈系统科学的体系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在以前的两篇文字中,我谈到系统科学的体系和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系统学的建立。在第二篇中我讲了为了建立系统学只从工程技术的各门系统工程和其技术科学的运筹学、以及控制论去提炼还不够,还必须打开视野,要吸收L.von.Bertalanffy的一般系统论、理论生物学,Ⅰ.Prigogine及其学派的远离热力学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理论,特别是H.Haken的协合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中医蕴含着丰富的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但是,中医至多是广义的科学和朴素的系统科学,而非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和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中医又是前现代科学,因而系统科学不是中医现代化的基础。以系统科学为基础的中医现代化,实质上是中医的自然科学化,只能导致中医的解体。因此,这样的中医现代化是不必要的。但是,中医确实需要做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1992年5月25~26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举行了首次系统论学术讨论会。按照钱学森系统科学体系思想,系统论是系统学通向马克思哲学的桥梁。这次讨论会的目的是探讨系统论的研究。会议由理事长许国志、秘书长顾基发、于景元同志分别主持。会议采取主题发言与自由发言相结合,这次作大会发言的有: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教授方福康:经济系统的演化、平衡与稳定; 北京大学力学系教授朱照宣:“新三论”中的数学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斯蒂文·温伯格是当代物理学领域颇具声望的科学家,以系统论视角对他终极理论中自然规律的解读进行多重审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温伯格的“自然规律”概念中涵盖了“有终极”“客观实在”“可还原”等多个系统要素,并且具有整体性、涌现性与层次性的典型系统理论特质,却也存在着不足。为此,从系统科学角度研究温伯格的终极理论,探索统一性与多样性、科学与哲学、客观性与历史性间的要素耦合,以期为系统学基础理论建设提供案例,深化“自然规律”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经典系统论到现代系统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经典系统论和现代系统论是一般系统论发展的两个阶段,经典系统论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系统的整体性问题,其数学工具主要是微积分,与其相关的学科也大都处在经典阶段,其适用性也有一定限制。而现代系统论则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来说明系统,其数学工具是现代数学,并吸收了还原论的积极成果,与其相关的学科也大都发展到了现代阶段。钱学森为现代系统论的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9.
系统科学思想贯穿于钱学森的整个科学历程.从系统科学思想出发,建立了系统科学体系和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在系统科学体系不同层次上,钱老都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特别是创建系统学,提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从而开创了复杂巨系统的科学与技术这一新领域,将系统科学发展到复杂巨系统科学.  相似文献   

10.
以中医和道教理论为主干组成的中国传统气论是现代人体系统论的"近亲"。它把人看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活结构",在整体观、联系观、恒动观等多方面与现代系统论对生命规律的认识论有高度的一致性。在这个意义上,传统气论是崭新的,它可以为现代科学、哲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同时它又是古老的,由于本身的历史局限,使它没有走上以准确、精确为基本要求的科学殿堂。  相似文献   

11.
以中医和道教理论为主干组成的中国传统气论是现代人体系统论的“近亲”。它把人看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活结构”,在整体观、联系观、恒动观等多方面与现代系统论对生命规律的认识论有高度的一致性。在这个意义上,传统气论是崭新的,它可以为现代科学、哲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同时它又是古老的,由于本身的历史局限,使它没有走上以准确、精确为基本要求的科学殿堂。  相似文献   

12.
关于系统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学森教授对系统科学及其基础科学——系统学的许多重要问题做了精辟的论述,这将大大促进我国系统科学研究工作的迅速发展。本文仅就系统学方面的几个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系统学的研究对象 系统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苏联学术界较普遍的看法是复杂系统。苏联学者在专著《系统学基础》中以及等在专著《系统学问题》中首次用到“系统学”一词时,都在该词后面加上括号,内注“复杂系统理论”。院士认为,系统学是关于复杂系统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论系统科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人们在广泛地讨论着系统科学体系。但是,系统科学是什么,系统科学的体系应当如何,至今众说纷纭。这里最引人注目并对我们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的是钱学森同志的观点。在他看来,所谓系统科学,是由系统工程这类工程技术,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象运筹学、控制论和信息论这类技术科学,以及系统的基础理论系统学等组成的一个新兴科学技术部门。 本文试就系统科学的定义及其体系问题发表一点浅见。我认为系统科学是研究系统的类型、一般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它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系统学、系统方法学和系统工程学。系统学是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系统学研究一般系统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4.
系统学作为系统科学的基础科学,关注系统演化、结构和功能的一般规律.近年来复杂性研究的发展表明,复杂系统的涌现性是系统学研究中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复杂系统的涌现性通常是指系统通过个体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可以在宏观层次上出现新的时空结构和功能.通过对各个领域复杂系统宏观涌现行为的研究,抽象出具有普适性的一般规律,并把这样的一般规律用于具体系统的研究,是认识系统复杂性、发展系统学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主办的英文期刊《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报》)(季刊)已经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协正式批准,将于第三季度正式出刊。该刊旨在加强促进国际间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主要栏目有系统科学的理论包括系统学、大系统理论、控制论、运筹学、信息论、决策理论等;系统工程各领域的应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中蕴含着很多系统理论的朴素思想值得我们去科学地继承、发扬和发展.近五年多我们参加了名老中医经验和思想传承的数据挖掘研究项目,更使我们坚信钱老的一些对中医的重要观点:"中医的理论是宝贝,但是需要中医现代化".当然中医界和我们系统科学界能共同携手则会加快这个进程.钱学森认为人体是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自然要应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系统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强调要把专家的经验和智慧吸取进来,强调人机结合以人为主,强调要从定性到定量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发专家挖掘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对我国部分名老中医的经验和思想加以发掘,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主办的英文期刊《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系统科字与系统工程学报》)(季刊)已经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协正式批准,将于第三季度正式出刊。该刊旨在加强促进国际间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主要栏目有系统科学的理论包括系统学、大系统理论、控制论、运筹学、信息论、决策理论等;系统工程各领域的应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的发展,重要问题在于在继承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精华的基础上,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多学科地进行研究,使中医走向现代化。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用现代系统理论的思想、方法,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中医学相结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机进行了探讨。通过我们所设计的中医病机分析,诊断支持系统,对120个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认为是由湿热、脾虚所主;病情的发展为一个动态的阶变过程,并形成四个类型:即湿热阻络型、寒热错杂型、气阴两虚型和肝肾两虚型。在此基础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通过临床观察和电脑专家系统软件研究,验证了规范化方案和创新性阐述;经省卫生厅组织科技成果鉴定,有效率达84.25%,达到国内较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门科学都严格地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从静态向动态,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社会经济的数量分析起源较早,而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则是近半个世纪才发展、成熟起来的。作为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的边缘性学科——社会经济系统的动态分析,还仅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 系统动力学(简称SD),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福雷斯特于五十年代中期在吸收了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他于1961年出版的《工业动力学》,1968年出版的《系统学原理》等为SD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他认为,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一样,都存在自有规律和可  相似文献   

20.
系统学至今尚未建立,一个重要原因是系统学的独特的基本研究对象没有真正确立。涌现,是实现系统学逻辑连贯的精髓,但不是其独特的基本研究对象。普遍的“系统及其演化过程”定义为“秩”。秩,是系统学独特的基本研究对象,它是在系统学的归根结底的最基本研究对象——“系统”的基础上“独特”而获得的。秩的提出与研究,实践着系统精神,将促进系统学的研究及其理论的自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