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南京新世纪广场工程,进行了一榀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试验,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的变形能力、延性系数等抗震性能及其破坏机制作了研究.提出了有关此类转换层结构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一榀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和一榀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所进行的拟动力抗震性能试验,分析比较了它们的破坏形态、动力反应、滞回曲线、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可以满足抗震要求.此外,还应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对预应力扁梁框架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结果证明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一榀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深入研究了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及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延性特征及耗能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一榀一跨三层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探讨了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的受力性能、滞回曲线、延性特征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表明,框架梁端组合截面发生弯曲破坏时,梁截面中和轴位置稳定,截面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梁端截面仅依靠预应力筋承受弯矩,截面延性系数在3.64~5.62之间,具有较好的转动能力和延性;在跨中竖向荷载持续作用下,梁端负弯矩产生的曲率恢复滞后,残余变形产生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试验研究和设计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两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竖向静力试验,对其破坏形态、裂缝的开展与分布、刚度变化、弯矩调幅等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发生类似于钢筋混凝土适筋梁的正截面受弯破坏,属延性破坏,框架梁端形成塑性铰实现了塑性内力重分布,位移延性比大于3,弯矩调幅值为30%左右,弯矩调幅值高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最后分析了次内力产生的本质,提出考虑次内力包括次弯矩、次轴力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抗弯极限承载力、抗裂度、刚度及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较吻合.本文计算理论反映了现代预应力设计理论的新思想,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弧长法的预应力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编制了适用于预应力建立和施加外荷载两个阶段的静力杆件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该程序直接从材料的应力一应变关系出发,考虑了混凝土的受拉硬化和受压软化,采用截面分层杆系有限元模型和弧长法,在刚度矩阵中同时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经与两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试验结果校核,程序模拟精度较好,可用于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prestressed concrete,PC)框架的抗连续倒塌能力,文章设计1榀2层2跨预压装配式PC平面框架进行底层边柱柱拆除试验,对其裂缝发展、变形能力、破坏模式进行探究.研究表明,预压装配式PC框架在边柱失效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抗连续倒塌能力.在试验加载过程中,框架的混凝土裂缝开展与...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预应力型钢混凝土(PSRC)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完成了在梁中设置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两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在竖向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并采用ABAQUS有限元模型对试验曲线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所得滞回曲线基本继承了型钢混凝土结构滞回曲线饱满的特点,并且有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滞回曲线的捏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优异的抗裂性能及裂缝闭合能力,以及较好的耗能能力和变形延性。ABAQUS计算所得滞回曲线与试验结果符合程度较好,模拟得到了滞回曲线的捏拢效应以及荷载下降段,说明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特别是所采用的损伤因子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一榀现浇框架(XJJD1)、一榀预应力装配框架(ZPJD1)和一榀附加阻尼器的预应力装配框架(ZPZNJD1)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深入研究了预应力装配框架结构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预应力装配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附加适当的阻尼耗能装置措施后在高烈度地区同样有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克服普通组合框架结构体系存在的缺点,首次提出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型钢混凝土柱组合框架结构体系.设计制作了一榀单跨两层型钢混凝土柱-外包钢混凝土梁的组合框架结构模型,并通过施加恒定竖向荷载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对模型框架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试验表明,该榀组合框架在地震时能形成梁铰破坏机制,框架的变形能力、承载能力、延性、耗能能力等均满足延性框架的抗震要求,且模型框架的有效延性系数达到了7.5.新型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优于钢框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可在中高层建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ANSYS的OOP技术进行门式刚架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轻钢结构在施工周期、结构适用性上与传统建筑产品相比,具备明显的优势。对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来说,因其节省钢材而被广泛使用,但是不合理的建筑尺寸往往会导致结构用钢量的增加,所以结构的轻型化对该类型建筑结构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有限元理论以及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基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对某工业厂房门式刚架进行实例分析,结构优化数学建模并作了结构分析,得出了结构优化次数、结构用钢量及截面尺寸的关系,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合理优化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Portlet的门户设计正在日趋成熟,已成为Web应用程序开发的主流工具.GridShpere作为开源Portal的代表,为Web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了一个主流模型,为开发人员编写与发布Web应用程序提供了一套方便快捷的平台.从开发人员的角度出发,介绍了GridShpere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并就如何开发基于网格Portal应用程序提供了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3.
框架结构倒塌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基于广义函数,提出了混合铰杆单元模型,以描述结构倒塌破坏过程中的不连续位移场,并参照当前无应力构形建立控制方程。引入拉格朗日乘子对接触碰撞现象进行分析,不需要刚体软表面假设,对一门式框架和梁自由下落与地面碰撞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结构造价为目标函数.以现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为约束条件.采用非线性规划算法.结合有限元法对结构进行内力分析.编制了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程序.并给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5.
以承受大吨位载荷的门框形立柱为例,详述了结合线弹性屈曲分析和非线性静力有限元分析技术计算结构稳定性的理论和方法。为了更符合工程实际,计算中还考虑了结构材料的非线性。该方法适用于多种大型有限元系统,可直接用于计算实际工程结构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PushoVer方法与循环往复加载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进行非对称结构的 pushover分析时 ,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加载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将有所差异 ,文章通过两个非对称结构的算例证实了这一点 ,并提出了循环往复的加载方式。在此基础上 ,文章提出将一次循环加载过程近似看作是一次地震作用过程 ,通过地震前后结构周期的改变来建立结构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某双跨门式刚架轻钢厂房在雪荷载作用下发生突然整体倒塌事故,分析了厂房整体倒塌的过程及原因;探讨了设计、施工以及构造处理等方面的因素对轻型钢结构构件破坏,以致引起整体倒塌的影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国内外规范的设计计算规定,提出了我国门式轻钢结构设计与施工方面应注意处理的问题,以提高结构在偶然较大荷载作用下的整体可靠度.  相似文献   

18.
在最少改变编码的前提下,将现有运行良好的应用系统移植到门户中是门户集成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针对门户构建中基于Struts框架的Web应用集成,分析了Struts框架和Portlet运行机制及二者的关联性,提出了一个Struts应用的Portlet化模型,并实现该模型. 实例证明遵循Struts标准的应用均可以利用该模型实现为Portlet,作为组件集成到门户中,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现有系统的可重用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固态氢结构在60~160 GPa压力范围内的结构稳定性,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在60~160 GPa压力范围内固态氢Ⅱ相P63/m、P21/c、P63/mmc、Pca21和Ⅲ相C2/c 5个结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P63/m、C2/c和Pca21为候选结构,Pca21、P63/m和C2/c结构分别在60~78、78~90 GPa和116~160 GPa的3个压力区间内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20.
从影响结渣物化特性的灰熔体结构入手,针对不同的化学组成以及不同离子在熔体结构中的作用,提出并分析了灰熔体的结构模型以及定量指标P/M.研究了灰熔体结构指标P/M与灰渣熔体粘温特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熔体结构的高温灰渣粘度模型,并与以往的指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