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三位一体”(指陆基洲际战略导弹、战略核潜艇、战略轰炸机)的战略核打击力量中,战略空军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为保持在这方面的优势地位,花费了大量经费和人力,不断对战略轰炸机进行研制和改进。B-1B轰炸机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研制的,它取代了老式的B-52战略轰炸机。 B-1B轰炸机的问世几经磨难。早在60年代,美国就有人提出研制“高级有人驾驶战略飞机”的构想,但因当时人们只注意战略导弹的作用,因而对这一构想不予重  相似文献   

2.
1986年10月3日,苏联K-219号战略导弹核潜艇在美国东海岸附近沉没。次日,塔斯社发表通告:“苏联核潜艇在百慕大群岛东北约1000公里海域执行任务时隔舱起火,艇上部分官兵遇难……。”第十三次战斗巡航1986年9月,苏联Y级667АУ型战略导弹核潜艇K-219号从巴伦支海出发前往大西洋担  相似文献   

3.
据法国《世界报》去年10月1日刊登的一篇文章称:法国每天要花费200万法郎使装备有战略导弹发射装置的“凯旋”号核潜艇出航。它是法国全套核武器中最现代的武器。这是法国国防部武器制造成本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首次披露的数字。到目前为止,自“可畏”号核潜艇1971年12月投入使用以来,法国海军核潜艇陆航360次。“可畏”号潜艇是6艘核潜艇中最早投入使用的一代,将全部被“凯旋”号取代。另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法国公开出版的一本“凯旋”号核潜艇影集里,刊登了有关“凯旋”号的说明文字近10万和彩色图片170多幅,着重介绍了该艇从1981年开始酝酿论证、基础研究等一系列的建造历程。在此,我们编发该文,使读者对它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4.
正"当祖国需要我冲锋陷阵的时候,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上个世纪,在没有外援、没有资料、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以黄旭华为代表的中国核潜艇人创造了世界核潜艇研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当时全球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核潜艇,人民海军官兵的骄傲,中华民族的自豪。1974年8月1日,随着中央军委关于第一艘核潜艇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命令的颁发,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2009年4月23日,在中国人民海军创立60周年之际,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青岛奥帆中心附近海域检阅了多国海军舰队.阅兵开始,中国海军的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核潜艇跃现海面,举世瞩目,见证了中国"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吕斌 《创新科技》2009,(8):36-39
<正>自冷战开始迄今,核潜艇以他巨大的战略价值成为大国俱乐部的准入证,而战略核潜艇更成为大国权杖上最夺目的一颗宝石。提起核潜艇,美国人自然会想到里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9月,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与美国总统拜登、英国首相约翰逊举行了一次视频会议,之后宣布三国建立简称AUKUS的三边安全合作机制,美英还同意向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提供技术支持。这意味着美国为了全方位遏制中国进一步升级了"印太战略",同时也表明澳为了自己的地缘战略利益,在日益加剧的大国竞争当中明确选边美国,充当美"印太战略""急先锋"。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美国“俄亥俄”号三叉戟核潜艇试航成功,10月底已交付海军并于11月编入现役。这艘潜艇于1976年4月开始动工,历时5年多,耗资12亿美元。在建造过程中,因修改设计、生产效率低、技术劳动力短缺、钢材不合规格、焊接有毛病等一系列问题,使竣工日期推迟了两年多。四代的更新俄亥俄”号是美国最新的第四代核潜艇。第一代是1952年开始建造的,那就是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舡鱼”号(Nautilus又译““鹦鹉螺号)。1955年4月“舡鱼”号核潜艇建成后,又陆续建成了一批同类型的潜艇。这些潜艇的水下排水量都较小,所以都以海洋生物命名,如  相似文献   

10.
正9月,澳大利亚宣布将在美国和英国的帮助下打造自己的核潜艇,"一石激起千层浪"。10月,美国"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撞上不明物体,核潜艇的"舆论之浪"又卷起万朵浪花。一时间,核潜艇迅速成为明星词汇。核潜艇究竟拥有怎样与众不同的作战能力,竟使得澳大利亚孤注一掷,不惜与盟友法国撕脸毁约,不惧亚太各国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1998,(1)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现代条件下规模最大的一次高科技战争。1991年1月17日,由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打响的总攻第一炮,既不是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也不是神出鬼没的核潜艇,而是"威斯康星"号战列舰。首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就是从这艘巨舰上发出,并对1300公里处的伊拉克内陆目标进行纵深攻击的。战列舰,是海军中最古老的舰种之一。它装备有大口径舰炮和较  相似文献   

12.
正第17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主要讨论了"印太战略"、南海、朝核、反恐、地区安全合作等问题。关于"印太战略"和南海问题的讨论透露的出来的信息比较复杂,也更值得分析。美印勾勒各自版本"印太战略"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着重阐述了美国的"印太战略"。他说,"印太"是美国最关注的地区,美国的利益与之紧密相连。美国"印太战略"基于"有原则的现实主义",目的是构建"平安、安全、繁荣、自由的印太地区"。该战略将遵循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13.
黄旭华     
<正>中国核潜艇之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男,原籍广东揭阳,1926年3月出生于广东汕尾,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7年调进北京船舶工业管理局工作,1958年参与、领导核潜艇的研究设计工作,先后在海军造船技术研究室、国防科工委七院核潜艇研究室、潜艇动力研究所、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等单位任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等职,1979年被任命为国防科工委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1983年改任总设计师。现任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相似文献   

14.
半月谈     
美国核潜艇从日本滚出去! 本月12日到14日,美国核潜艇“海龙号”悍然强行进驻日本佐世保港。美帝国主义进一步把日本纳入它的核战争体系这一侵略行动,严重地危害日本的安全和亚洲的和平,引起了日本人民的愤怒抗议和全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美帝国主义要把核潜艇进驻日本,蓄谋已久。早在去年,美国政府就正式要求日本政府同意美国核潜艇在日本港口停泊。日本人民也早就在那时发出了不准美国核潜艇进驻的怒吼。今年8月,日本政府同意美国核潜艇进驻时,日本人民进一步行动起来,掀  相似文献   

15.
龚剑 《科技潮》2007,(2):42-43
攻击型核潜艇是建立强大海军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装备,也是冷战时期美苏相互比拼的重要筹码。随着苏联解体和两极对抗格局的结束,攻击型核潜艇的作战使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但其地位和作用并未降低。为了应对更复杂的战争格局,新型攻击核潜艇在设计思想上强调以多功能、多用途为主,除继续强调反潜、反舰功能外,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对陆攻击、监视、情报收集、特种部队输送和局部海上控制等能力。而美俄冷战后的新一轮攻击核潜艇之争也已悄然展开。  相似文献   

16.
<正>2023年3月,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宣布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并开展核潜艇合作的18个月后,三国领导人齐聚美国加州圣迭戈海军基地,共同宣布了三国核潜艇合作的最终方案。鉴于三国核潜艇合作造成严重核扩散风险并引发负面连锁后效,国际社会始终对此高度关切。而此次方案公布也意味着三国不顾国际社会的批评与反对,执意将其合作进程推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未来势必将给核领域全球治理带来政治、法律、技术等方面的多重困境。  相似文献   

17.
2003年4月10日,美国国防部颁布了《美国国防部转型计划指南》,详细阐明了如何进行组织调整,以实现能力转型以及转型需要达到的结果。同时美国陆军、海军、空军也各自向国防部提交了转型战略图,以配合国防部的转型计划。新世纪伊始,美国就在军事上有此大动作,引起有关各方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早在去年1月,美国就正式要求日本政府同意美国核潜艇在日本港口停泊。到了今年8月28日,日本政府在美国压力下,宣布同意美国核潜艇在日本的横须贺、佐世保两个港口停泊。横须贺和佐世保是美国在日本本土建有现代化海军基地的六个港口(大凑、舞鹤、吴市、长崎、佐世保和横须贺[见图])中的两个港口,其中以位于东京湾入口处的横须贺为最大。针对美帝国主义加紧准备核战争的活动,日本人民坚决展开了反击。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8月27日发表声明,号召全体日本人民立即展开斗争,阻止美国核潜艇开进日本港口。日本社会党和总评,也发表声明,反对美国核潜艇进驻。日本的一千七百多名原子科学家也在28日集会反对。 8月28日当天,由日本共产党、社会党和地方工会在佐世保共同组织了反对美国核潜艇停泊奋起集会,发表了紧急宣言,并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俄中两国在战略武器领域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美国军方的严重焦虑,美国认为面临战略攻防领域"军力失衡"的危险。为抵消战略竞争对手的"后发优势",美国正加速推进"新三位一体"核力量的现代化进程,并不遗余力地推进其地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建设。购买格陵兰岛,将其打造成北极导弹攻防战略枢纽,并纳入美国的全球导弹攻防体系,可能已成为美国确保相对  相似文献   

20.
围绕美国“领导世界”的战略目标,构筑一个安全网络和一个经济网络,配套一系列相应措施。21世纪日益临近之际,美国正在预谋下个世纪的全球安全战略,各路谋士纷纷献策。美国政府从实力地位出发,先是在布什当政时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继而克林顿政府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布什和克林顿两届政府推出的国家安全战略异曲同工,其核心目标都是要在新的国际战略环境中确保美国"世界领袖"地位的连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