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社会生活中健康问题十分引人关注,而中医养生又在人们健康维护方面独树一帜,其有着很大的优势和应用条件。该文主要从进行中医养生的必要性、对中医养生各种方法的理解等方面出发,着重阐释中医养生学课程的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来德淳 《科技信息》2013,(15):308-309
目前多数人对健康的重要性有了认识,但缺少正确的健身指导。体育学院开设中医养生学课程重视实践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健身指导技能并服务于社会。本研究以中医养生学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多年研究成果,针对体育院校专业特点,分析体育院校中医养生学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尝试"简易筑基、得气通络、随时随地、终身得益"的四部实践教学法,为中医养生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历史上曾取得过辉煌成就,其漫长发展过程中于理论与临床方面积累和沉淀了一套完整的中医诊病、治病、养生经验,尤可大书的是其倡导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之上医诊疗观点,更是益于人类的独特文化智慧.为使其能更好地为当今人类健康服务,从中医学发展的历史基础、现代技术水平、当今人类生存生活环境、人们日益增强的养生意识等方面,分析中医学未来发展中诸多的利好因素与条件,旨在引导更多仁人志士推动传统中医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后浪漫主义生态美学理论为指导,重新审视古老的中国文化,从生态的角度感悟到国学中"医易不分"的文化再续和蕴含力量,感悟到《黄帝内经》[1]中的"顺时而为",不仅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理念,同时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存在观,引导我们将关注点从对"外"的掠夺转向对"内"的审视和修正;只有将审视"做人"作为修正当下人类盲目发展经济而出现的精神缺失问题的突破口,把人类关注的视线从外部转向内部,才能认识到我们当前的种种偏失之处,才能充分认识到——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的前提必定是首先实现人与自身的健康与和谐。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活节奏变快,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寻求健康养生是人类维系生命的必需。书法作为一种高尚的艺术,可以愉悦心情,陶冶情操,而且还有助体质锻炼,减少疾病,有益健康;可以调节身心,使人心境恬淡,提高自身修养,生活过得更加充实,起到修身养性之目的。本文从书法的文化内涵、凝神与聚气功效等方面阐述了书法与健康养生的关系,从而得出书法是健康养生的"功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毛宇畅 《科技资讯》2014,(27):219-219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七成左右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那么有什么办法让教师在亚健康状态中解脱出来呢?教育家孔子培养君子的"六艺"中,有"射"和"御"两项身心保健课程,可见身心活动在孔子心中的地位。然而,当今中小学中传统国学和养生健身技术的作用与地位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却没有被充分彰显。事实上,传统文化养生健身技术对中小学教师的身心成长都有深远影响。优秀传统养生健身文化技术,不仅能成就中小学教师健康的体魄,还能培养其积极的精神面貌,顽强的意志。下面介绍以八段锦为例的养生健身操对提高教师身体素质实用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鉴鲡  郭秀田  周万斌 《科技信息》2010,(23):I0178-I0178
太极拳是应用中国哲学进行养生、防身的实践精华,她孕育着华夏天道观的经典文化,并有向极度的"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商业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转移的可能性,以改变竞技体育对"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不足,宜于把道义责任感和生态伦理引入对大学的精神修养中,去探讨养生体育明饲"蚕"之法,以注重"丝"源之所自的"缫丝过程",定有开发学子"驭炁神宁、开物成务"的功用。  相似文献   

8.
谭朝贵 《科技信息》2011,(12):209-210
计算机技术正在对人类的经济、社会及生活等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多方位、多角度地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实现学生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轨。  相似文献   

9.
陶胜国 《科技资讯》2014,(31):131-131
追溯历史,我国的传统养生体育历史非常之悠久,并且在强身健体方面有显著成效。中医养生注重身心合一、动静结合、天时地利等,对体育教学项目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体育锻炼的意识逐步提高。并且传统的中医养生学被重新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尝试从衣食住行等改变人们的生活,帮助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该文便是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以及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着重中医养生在现代体育教学中的理论以及实践研究,以便满足人们对健康更高层次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与方法。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与理论的一门学科,其学说科学实用,是中国医药文化之精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个体化医疗"模式在本科生中医养生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为本科生教学开辟新模式。方法在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本科生内随机选取160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电脑软件将其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医疗"模式进行教学,并在科室对本科生进行轮训。结果对照组成绩总优良率为38.75%;观察组本科生,成绩总优良率为61.25%,χ2=4.123,P=0.01(P0.05),观察组本科生的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本科生,其制定的中医养生方案总合格率为55.00%;观察组的本科生,其制定的中医养生方案总合格率为66.25%,χ2=3.254,P=0.01(P0.05),观察组本科生制定的中医养生方案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医疗"模式有利于本科生在中医养生临床教学中,更好地学习到中医辩证思维模式以及多样化的养生技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出路,中医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员相对集中、能耗相对大和资源利用率低。因此,中医图书馆"低碳"发展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分析论证了"低碳"理念的中医图书馆建设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武术养生和中医养生进行了必要的对比,发现两者存在着共同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对武术养生和中医养生的价值和方法进行了特别的说明.两者共同构建了我国人民摄生养生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们国家中医院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对中医院校体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学生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应该把传统保健体育养生与中医院校的体育教学相结合,让传统保健养生中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特点融入到中医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专业的保健养生课程,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保健体育与养生的好处,加强身体锻炼的意识,熟练掌握锻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帅 《科技资讯》2013,(10):240-240
实训基地建设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以"工"和"学"的结合为导向,通过学校、企业、社会三方的共同建设,形成教学互进、文化共融、经济互惠、人员交流的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6.
樊帮林 《科技信息》2012,(4):215-215
为了克服"满堂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实用型"人才,探讨在《病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通过对二十多年病理教学实践的反思,笔者认为目标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其关键是要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目标教学中作者常采用的"学导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学生预习、课堂教学、指导学习方法和教学结果评价中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培养,效果明显,深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数学教学在新课改形势下要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在教学方法上,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体验型课堂;另外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边教学边反思,从而实现从"被教"到"我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娅当和邦"一直以来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在壮族侬人的生活舞台上长演不衰。面对它的存在有人质疑、有人崇拜、有人好奇、有人不以为然。到底它具有何种神奇功效,能让壮族侬人祖辈信仰,文章从音乐学五声调式、中医按摩学、中医药理学、心理疏导学等方面揭开"娅当和邦"的神秘面纱,解析其祛病的秘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通过平时教学中的课例经验阐述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善传统的死板且与生活脱节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各种活动情境,使学生想学、敢学、会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中找到乐趣、经历"成功"的体验并学会将文化对比和总结的学习方法融汇到语言学习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对中医饮食养生一直持怀疑或否定态度,产生这种观点的主要原因是中医饮食养生的神秘感和距离感。中医饮食养生的前提是要先了解中医基本知识,然后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结构、饮食原则,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防止衰老,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