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Mo部分替代Fe-Cu-Nb-Si-B合金中的Nb而制备的Fe(73)Cu1Nb(1.5)Mo2Si(12.5)B(10)非晶合金,在500—6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等温退火处理.对退火后样品进行了磁性、微结构及物相研究,表明在530℃左右退火后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当退火温度大于600℃时,有Mo2FeB2及其它化合物析出从而使合金软磁性恶化.Mo与Nb一样有抑制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之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示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快速凝固Al-Fe-V-Si合金薄带微观结构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室温时已存在立方结构的α-Al(13)(Fe,V)3Si相,呈近球形弥散分布;加热时α粒子长大,但直到510℃/100h粒子粗化仍不明显.升温到650℃发生相转变.出现多边形θ-Al2(Fe,V,Si)六方结构相;而经650℃/25h处理后观察到长条形析出相,其成分近似为(Al,Si)(13)Fe4,并与原来立方相、六方相粒子共存.  相似文献   

3.
对淬火及淬火后变形Fe-P-N合金在-50℃~350℃温度区的内耗进行了测量,并用TEM观察、分析了合金中的第二相.结果表明,在N的质量分数不超过0.003%和P的质量分数小于0.064%的实验条件下,合金的SKK峰与Snoek峰的峰高比(hSKK/hSs)和Cp-2/3呈线性关系;在Fe-P合金固溶体区中有FeP化合物存在.  相似文献   

4.
采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快速凝固Al-8.5Fe-1.3V-1.7Si合金在600℃长时间热暴露后强化相的转化行为.结果发现,高温下稳定性极好的Al12(Fe,V)3Si相在600℃时粗化速率明显加快.在有些强化相颗粒粗化的同时,伴随部分小尺寸颗粒的溶解.随热暴露时间的延长,强化相体积分数减小,粗化的颗粒外形由球形变为多边形,半共格关系遭到破坏.热暴露200h后,在基体中有异常粗大的Al13(Fe,V)形成,该相为底,X单斜结构,相内为孪晶结构.  相似文献   

5.
厚度对Fe-3%Si二次再结晶的影响最近日本的研究员以M;Is和AIN作为抑制剂研究了最终厚度(0.60~0.18urn)对Fe~3%St二次再结晶的影响。他们发现,当0.60nlm厚的试样于终退火时在氢气中进行加热时,会发生完全的二次再结晶,但主〕...  相似文献   

6.
采用喷射沉积坯轧制和RS/PM粉末挤压坯轧制的2种工艺制各了Al-8.5Fe-1.3V-1.7Si和Al-8.5Fe-1.3W-1.7Si合金的板材,并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力学拉伸实验研究了板材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综合性能AlFeWSi合金优于AlFeVSi合金的喷射沉积坯轧制板材.  相似文献   

7.
通过示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快速凝固Al-Fe-V-Si合金薄带微观结构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室温时已存在立方结构的α-Al13(Fe,V)3Si相,呈近球形弥散分布;加热时α粒子长大,但直到510℃/100h粒子粗化仍不明显。升温到650℃发生相转变,出现多边形θAl2(Fe,V,Si)六方结构相;而经650℃/25h处理后观察到长条形析出相,其成分近似为(Al,S  相似文献   

8.
铁基非晶软磁合金及其晶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冲击法等方法研究了铁基非晶Fe72.5,Cu1Nb2V2SI13.5B9合金及其经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后材料的结构和磁性。结果表明,合金经350℃退火,结构短程有序范围扩大,材料磁化比非晶合金容易;经520-560℃退火,α-Fe(Si)晶粒析出,得到微晶结构并具有优良的软磁性能,例如相对初始磁导率μi≥4.7×10^4,矫顽力Hc≤1.4A/m;在620℃以上退火,第二相Fe  相似文献   

9.
用Mo部分替代Fe-Cu-Nb-Si-B合金中的Nb而制备的Fe73Cu1Nb1.5Mo2Si12.5B10非晶合金,在500-6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等温退火处理。对退火后样品进行了磁性、微结构及物相研究,表明在530℃左右退火后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当退火温度大于600℃时,有Mo2FeB2及其它化合物析出从而使合金软磁性恶化。Mo与Nb一样有抑制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电沉积Ni-Fe合金的穆斯堡尔谱分析表明γ相Ni-Fe合金的同质异能移(I.S.)为-0.06~0.02mm/s;α相的I.S为~+0.05mm/s,与冶炼Ni-Fe合金的I.S.(冶炼Ni-Fe合金的γ相I.S为-0.19~-0.22mm/s;α相I.S.为-0.07~0.10mm/s)相比,向正值方向偏移,γ相平均偏移0.18mm/s,α相约0.13mm/s.电沉积Ni-Fe合金的磁超精细场随合金中Fe含量的变化情况与冶炼Ni-Fe合金中的情况不完全一样。此外,还观察到电四极裂矩不等于零,表明电沉积Ni-Fe合金中存在电场梯度.根据镀层合有杂质S和结构缺陷的特点,讨论了上述穆斯堡尔参数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淀粉碱化处理对其羧甲基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丙醇和水的体积比90:10条件下,于40度/1.5h用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在异丙醇水溶液中进行了制备高取代度,高粘度的羧甲基淀粉醚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陨石有机物的存在,客观地说明了星体在弥漫态到凝聚态的变化过程中,其内部产生合成复杂有机物的事实。7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特别是实验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陨石化学随之发展起来,在陨落地表的某些陨石(主要是碳质球粒陨石)中发现有多种氨基酸和烃类化合物等复杂的有机物存在。这些有机物多包藏在陨石物质的内部,在坠落地表的过程中与大气摩擦并没有完全烧失。这一发现很快为生命起源的探索者们所重视。笔者认为,陨石有机物的存在并不能代表泛宇宙意义,即不能说明宇宙中(主要指星际空间)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应用相似材料模似方法,研究了煤层底板采动影响。对模型底板岩体进行了综合观测,得到了底板岩体位移及应力的变化规律;並且观测了底板岩体声速变化,用以评价岩体的完整性,指出了底板不同部位裂隙发展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复变积分法,我们给出了一类Dirichlet乘积的均值估计,由此可以推出一系列数论函数的均值估计.  相似文献   

16.
厚油层存在明显的韵律性,隔夹层的存在,增加了开采指标预测的难度。从渗流力学基本原理出发,推导了厚油层内夹层对垂向渗流控制作用的数学公式——层间传导率校正系数的函数表达式,量化了夹层参数与厚油层垂向流动能力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对水驱采收率的影响规律。研究了不同夹层类型,包括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及其发育厚度对开发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藏采用逐层上返方式开采时,泥岩夹层所起的遮挡作用越强,防止层间窜流的效果越好;砂泥岩夹层次之,其对层间油水运移的遮挡作用受到厚度的限制;泥质砂岩夹层最差,已经不适合采用逐层上返开采,建议采用传统方式开采。研究结果对量化认识厚油层夹层的作用,准确预测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研究了聚能罩壁厚对切割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计算,同时给出了该条件下的相关系数,从而可依切割深度去寻求合适的罩壁厚的值,做到科学、合理、经济地选择。  相似文献   

18.
塑料化学镀镍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实验研究了塑料化学镀镍的操作方法、工艺条件及各种因素对镀层的影响,确定了塑料镀镍的最佳工艺方法及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9.
设d_1……,d_n是n个正整数.熟知,不定方程,1≤x_i≤d_i-(i=1,…,n)的解的个数在有限域F_q上对角方程的研究中起重要作用.作者分别给出了此方程恰有2组解和恰有3组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产自三个不同类型矿床的黄铁矿在某些调整剂作用条件下的浮选行为作试验;并对黄铁矿的半导体性质与可浮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充氮气的单泡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丁黄药浓度下及在NaOH,CaO,FeSO_4,Na_2SO_3和CuSO_4等为调整剂的条件下,黄铁矿的可浮性与半导体性质有密切关系。在抑制条件下,温差电动势率绝对值较大的p型黄铁矿比n型黄铁矿较难抑制。在活化条件下,温差电动势率绝对值较小的n型黄铁矿可浮性最好。上述试验及其结果已在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发表。在本文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半导性影响矿物表面形成双黄药的电化学过程动力学的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各种黄铁矿可浮性的差异可得到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