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为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兴手法虽同时运用于<诗经>和<楚辞>的创作之中,但彼此之间则经历了学习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诗经>和<楚辞>中的比兴的发展过程,是中国原始诗歌审美意识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最终使得诗歌审美意识趋向文明、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对乐府诗比兴的笺释,是清代乐府诗批评的重要内容之一。清末陈沆《诗比兴笺》之"乐府比兴笺",共对由汉而唐的107首乐府诗之比兴所进行的"笺释类批评",创获既多,特点亦众。陈沆《诗比兴笺》之"乐府比兴笺"的问世,标志着对乐府诗比兴的"笺释类批评",在清代末期已进入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诗比兴笺》虽不以对乐府诗的批评而著称,但其中的"乐府比兴笺",却使之成为了乐府诗批评史上的"第一书"。  相似文献   

3.
报道一种基于飞鸟散射模型的用于高压输电线路飞鸟回波多普勒信号的提取方法,采用单频连续波来研究飞鸟的回波特性.这种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了多普勒雷达模块的探测方法,并介绍了多普勒信号放大电路的设计.通过该设计能很好地提取出反应塔杆附近的飞鸟活动情况的多普勒信号,从而达到检测飞鸟、消除鸟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周济的"比兴寄托"词学理论的提出之前,虽然也时有人倡导,但却都无甚影响.而在晚清民初山河破碎之时,以美刺为内容的"比兴寄托"有了接受的条件和允许其发展的空间,为晚清民初词学思想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贺属于中唐诗人,学者大多把他归入韩孟奇崛一派,[1]从某个角度讲不无道理.但是,李贺对杜诗的接受却非常特殊.他继承了杜诗的"诗史"内容,用了杜诗常用的讽雅比兴手法,而且更多地借古讽今,直接开了晚唐咏史诗的先河.由于李贺所处的特殊环境及其个性的原因,他的手法更隐晦曲折,往往借助想象或神话、离奇的语言,表达他的"诗史"内容,上承杜甫的比兴,下开李商隐的隐晦.在这一点上,韩、孟、元、白是无法相比的.所以,李贺对杜诗的接受是特殊的.  相似文献   

6.
《诗比兴笺》是晚清出现的一部具有诗论性质、特色鲜明的诗选著作。作者魏源是清末今文经学的健将,其《诗比兴笺》虽是一部诗学著作,却体现了魏源今文经学的基本思想和学术方法。《诗比兴笺》追求"复古"与"微言大义"的思想立场,重视讽谕功能的"比兴"观念和随意取舍诗歌文本的文献观念,都是今文经学影响的重要表现。今天研究魏源《诗比兴笺》的诗学思想和学术方法,应该注意"致用"与"求是"的差异,注意其社会政治动机的历史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从而才可能做出历史主义的科学评判。  相似文献   

7.
飞鸟是一艘三体帆船,拥有一对长翅膀,这可不是为了好看才设计的,它的用途和机翼差不多,就是利用气流产生的升力把船体抬出水面,这样帆船就能减小空气和水流的阻力,因此飞鸟还有一个学名,叫"飞翼艇"。不过,飞鸟并不会真的飞起来,翅膀的尖端和尾翼会一直浸在水里,因此飞鸟看上去随时都可能腾空而起!  相似文献   

8.
张惠言是清朝时期的知名儒者,在其"意内言外""比兴寄托"的词学理念主导下,他常常将儒家经义融入词作当中,他的《茗柯词》中体现出存心养性的儒家修养、执着守道的儒家人格与自强不息的儒家精神;同时,他的词作还呈现出儒家文化的审美趋向,经常通过"比德为美"来选取意象,整体上呈现出温柔敦厚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主要解读<文心雕龙·比兴>篇的内容,分析了"比"和"兴"这两种修辞方法在表现艺术形象上的不同特点,以及刘勰对"比"与"兴"在创作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是如何辨析的.  相似文献   

10.
《诗经》的比兴手法在文学上影响极为深远,引起的纷争也特别多。本文从朱熹有关“比兴”的说法入手,对《诗经》的比兴进行了详尽的分类说明。主要从“他物”与“所咏之词”的关系来分类,介绍了五种类型,既举出恰当的例子,也分析了各种类型的比兴的艺术价值以及时后世文学相关的影响。应该说,本文可以给初读《诗经》的人,尤其是对之感兴趣的读者一个关于“比兴”的全面、完整、客观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清代词学家多通过编纂词选来彰显自己的词学观念,陈廷焯是其中突出的一位。而最能代表其词学观念的就是其著作《白雨斋词话》,他提出"沉郁说"作为核心论述贯穿全书,并把其作为评论诗词的重要依据。他的"沉郁说"主要包含两方面的一是提倡沉郁顿挫的词风;二、强调比兴寄托。他的这些理论在词学史上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屈原《九歌》中的爱情描写扑朔迷离,对于其爱情描写的读解争议颇多。我们应从3个层面来理解《九歌》的爱情描写:《九歌》的爱情描写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九歌》的爱情描写是当时交感巫术意识的体现,是以男女情爱来敬神娱神的描述;《九歌》的爱情描写是用“男女比主臣”的比兴艺术手法,来抒发个人哀怨之情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东莞水道特大桥面内受力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飞鸟式钢管混凝土桁式拱桥双重非线性分析有限元计算方法,建立了主跨为278 m的东莞水道特大桥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其面内受力全过程和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极限承载力分析中,应考虑双重非线性问题;飞鸟式拱的钢管混凝土主拱可简化为固定拱计算.  相似文献   

14.
“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钱里不敢来。”古人笔下的吐鲁番盆地,是个炎热至极,甚至连飞鸟都不敢来的地方。很早,这里就有“火洲”之称。到吐鲁番一看,果然是名不虚传的“热极”。  相似文献   

15.
《关雎》是中国爱情文学萌发和形成时期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闪烁着强烈光芒的一首男女恋歌,古老的文化、淳朴的民风、善良的人性和民间肥沃的艺术土壤孕育了《关雎》的美学风格。在艺术上,它以虚写实,用比兴手法和侧面描写的方法集中塑造了美丽的"淑女"形象,具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美;在内容上,它是单纯表现"君子"痴心追求"淑女"的爱情颂歌,体现了自我克制、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16.
傅庚生先生《杜诗析疑》认为:“《新婚别》通篇是用初嫁新妇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下的。但开头的四句:‘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这样的话语,不类新妇的口吻,只能作为比兴诗的引子读。”言其发端两句为“比兴”,则是;言其开头四句为“不类新妇的口吻,只能作为比兴诗的引子读。”则未敢苟同。初读开头四句,确与诗中“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诸句,在表现新嫁娘的语气上有不一致、情感上也有不和谐的感觉。但我们不  相似文献   

17.
刘勰的比兴思想并非一般认为的那样仅仅是关于比和兴两种表现手法的阐释。刘勰的比兴观应有两个层面。即在第一个层面即比和兴的层面上 ,刘勰释兴为物我契合而起情的感受方式和表达方式 ;在第二个层面上 ,比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概念。这是刘勰对屈赋创作经验的理论总结 ,是对比兴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曹植诗歌中的"飞鸟"意象是其心灵轨迹的生动反映和形象写照.概而言之,可分为"理想鸟"、"孤独鸟"和"自由鸟"三类.他们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对孤独与压抑的感伤,对自由境界和理想人格的向往.揭示了诗人在曲折的人生历程中承载的孤独与寂寞,深刻的生命体验和不懈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9.
比兴是我国传统诗论的核心,但在《文心雕龙》的体系中,它并不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比兴》篇中的比兴是与章句、对偶、夸饰、用事等并列的文章技巧,刘勰承汉人之余绪,把它解释为比喻。当然,兴又不同于一般的比喻,它体现着古人一种抽象程度较低的思维方式,因而有自己的特殊性。但在《比兴》篇以外,“兴”字的用例则隐含着汉魏以来的一种新兴的文学艺术观念,即认识到了文艺创作与表达中情感的形象性,代表着古代文学理论中近似于“形象思维”的初步思想。《比兴》篇多沿汉人成说,而又有所发明的,主要是关于比。他把《诗经》中的比…  相似文献   

20.
纵观陶诗,其中描绘最多、最具有神韵风姿、最横洒“奇趣”的,我认为是陶渊明笔下一系列的飞鸟形象.陶诗无论是田园诗,还是咏怀诗,均有很多能够准确把握飞鸟这特定形象特征的描摹,以表现诗人的品格,寄托诗人的感触和情怀,使抽象的意念化为具体的形象,如“高鸟”、“倦鸟”、“归鸟”、“羁鸟”、“惊鸟”、“孤岛”、“众鸟”、“凤鸟”、“精卫鸟”、“失群鸟”、“有托之鸟”等等.这些极具生命力的飞鸟在陶潜笔下聚合为一组鲜明、生动、朴实、自然、淳美、奇异而富有深层意蕴的陶翁飞鸟形象群.如果说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善于描绘芳草芬木香花馨卉的集大成者,那么陶潜是否可称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擅长刻画“飞鸟”的大诗人.我们能从这些飞鸟中领悟到陶诗平中见奇的艺术个性,更能领悟到陶渊明的人生轨迹和思想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