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氏超晶石: 一种FeCr2O4高压多形新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鸣  束今赋  毛河光 《科学通报》2008,53(17):2060-2063
新矿物谢氏超晶石(xieite)产自于随州陨石冲击脉体中, 属于斜方晶系, 空间群为Bbmm, 晶胞参数: a = 9.462(6) Å, b = 9.562(9) Å, c = 2.916(1) Å. 矿物实测化学式为(Fe0.87Mg0.13-Mn0.01)1.01(Cr1.62Al0.25Ti0.08V0.02)1.97O4, 简化式为FeCr2O4. X射线衍射的特征谱线[d (Å), I/I0]: (2.675, 100), (2.389, 20), (2.089, 10), (1.953, 90), (1.566, 60), (1.439, 15), (1.425, 15), (1.337, 40). 在冲击波引起的高温高压作用下, 谢氏超晶石通过固态反应从铬铁矿转变形成, 是FeCr2O4的高压多形矿物相. 共生高压矿物有林伍德石、镁铁榴石、玲根石和涂氏磷钙石等, 形成的压力和温度条件分别为18~23 GPa和1800~1950℃. 谢氏超晶石已获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委员会批准(IMA 2007-056), 该矿物以中国矿物学家谢先德教授的姓氏命名.  相似文献   

2.
采用离子热方法在离子液体[Emim]Br(1-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中合成了夹心型的钨磷 酸盐H3(Emim)7[Ni4(Mim)2(PW9O34)2]·4H2O(1)(Mim 为乙基咪唑). 通过X 射线衍射、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热重、XRD、电化学和光催化等对该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 X 射 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 化合物1 属单斜晶系, C2/c 空间群, 晶胞参数: a = 35.584(7) Å, b = 14.513(3) Å, c = 24.423(5) Å, α= 90.000°, β= 101.38(3)°, γ= 90.000°, V = 12365(4) Å3, Z = 4. 在化 合物1 的晶体结构中, 阴离子框架为2 个乙基咪唑分子修饰的有机无机杂化夹心型阴离 子[Ni4(Mim)2(PW9O34)2]10-, 而且多酸阴离子的表面氧原子与游离的抗衡阳离子1-乙基-3-甲基 咪唑之间存在着广泛的C-H···O 氢键作用, 进而构筑成为一个三维的超分子框架.  相似文献   

3.
分别于2008 和2009 年夏季对南海南沙群岛永暑礁(环礁)、西沙群岛永兴岛(岛礁)和海南三 亚鹿回头岸礁进行了海-气CO2 交换的连续观测. 结果表明: (1) 南海珊瑚礁区表层海水和大气 pCO2 存在明显的日周期变化, 白天下降, 晚上上升; (2) 不同礁区大气pCO2 日变幅小, 而表层海水 pCO2 日变幅较大, 永暑礁潟湖为~70 μmol mol-1, 鹿回头及永兴岛礁坪分别为264~579 μmol mol-1 和420~619 μmol mol-1, 鹿回头礁外为324~492 μmol mol-1; (3) 不同礁区海-气CO2交换通量也有较 大差异, 永暑礁潟湖为0.4 mmol CO2 m-2 d-1, 永兴岛礁坪为4.7 mmol CO2 m-2 d-1, 鹿回头湾为9.8 mmol CO2 m-2 d-1, 表明南海珊瑚礁在夏季是大气CO2 的源. 在水深较浅的礁坪, 生物代谢是海水 pCO2 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而较深的潟湖或礁外, 水动力条件和生物代谢共同作用影响海水pCO2 的变化. 相对于大洋区, 无机碳代谢对珊瑚礁区海水pCO2 的变化有更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合成方法合成了1 个夹心型锑钨酸盐H4.8{Mn(H2O)4}2[{Mn(H2O)2}2{Mn2- (H2O)4}0.8{W2(H2O)2(OH)2}0.2(B-β-SbW9O33)2]·16H2O (1), 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热重表征, 并测定了晶体结构. 晶体衍射数据显示, 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P-1 空间群, a = 13.3636(17) Å, b = 14.1137(18) Å, c = 14.1369(18) Å, α= 95.989(2)°, β= 106.839(2)°, γ= 103.708(2)°, V = 2436.1(5) Å3, Z = 1, Rl = 0.0652, wR2 = 0.1564. 晶体解析表明, 化合物1 中夹心型锑钨酸盐多阴 离子通过过渡金属Mn2+离子共价连接成2-D 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马翔  马鹏涛  张超  王敬平  牛景杨 《科学通报》2011,56(12):928-933
以Na2MoO4·2H2O, Na3AsO3, NiCl2·6H2O, 乙二胺等为原料, 通过常温水溶液方法合成一例Anderson 结构衍生物(H2en)3[(NiO6)Mo6O18(As3O3)2]Cl2·6H2O (1, en = ethylenediamine),并对其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X 射线粉末衍射及X 射线单晶结构测定. 晶体结构测定表明, 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P-1 空间群, 晶胞参数: a = 0.94190(6) nm, b = 1.08612(8) nm, c = 1.10976(8) nm, α = 95.6890(10)°, β = 92.6460(10)°, γ = 90.8800(10)°, V = 1.12828(14) nm3, Z = 1, R1 = 0.0441, wR2 = 0.1189. 化合物1 分子由一个[(NiO6)Mo6O18(As3O3)2]4-阴离子, 2 个Cl-离子, 3 个质子化的乙二胺和6 个结晶水组成. 杂多阴离子[(NiO6)Mo6O18(As3O3)2]4-借助氢键与质子化的乙二胺及Cl-离子相连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6.
陈国达矿(Ag9FeTe2S4),产于中国胶东金矿区埠南金矿的含金-银的黄铜矿-石英脉中,呈5~70μm的半自形-他形粒状与方铅矿、黄铜矿、碲银矿、银金矿、自然银、未定名的Ag6TeS2,Ag16FeBiTe3S8共生,并被自然银和螺状硫银矿包围交代.其平均化学成分(16个EPMA分析值)为Ag8.97Fe1.00Te1.99S4.04,理想化学式Ag9FeTe2S4.利用甘多菲照相及同步辐射迴摆照相技术,获得陈国达矿的67个衍射线,主要衍射强线的d值和相对强度(括号中)为:6.742(69),6.416(39),5.951(33),3.265(100),2.981(24),2.649(22),2.25(24),2.188(71),2.142(22),2.123(31),2.044(23),1.949(33).该衍射数据指标化为斜方晶系,a=12.769(2),b=14.814(2),c=16.233(1),V=3070.63,Z=9,dcal=6.85g/cm3.反光显微镜下,陈国达矿的光学性质与硫银锡矿接近,浅灰色,无明显非均质性,摩氏硬度2~3,颜色指数:x=0.3027,y=0.3076,Y=25.78%,λd=474nm,Pe=3.68%.该矿物以中国地质学家、地洼学说的创立人陈国达教授的姓名命名.该矿物及命名经IMA-CNMMN于2004年投票通过.2005年作者补充数据后,由CNMMN主席正式公布,批准号2004-042a。  相似文献   

7.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金矿中的自然砷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芳  朱永峰 《科学通报》2009,54(10):1465-1470
自然砷是一种较罕见的矿物,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金矿中大量发育自然砷, 呈它形粒状与梳状石英和辉锑矿共生. 自然砷中As含量为98 wt%~98.7 wt%, 是包古图金矿主要的载金矿物. 银金矿为包古图金矿中最主要的含金矿物, 呈显微粒状存在于自然砷中或与自然砷, 辉锑矿和梳状石英共生. 包古图金矿的热液成矿期可划分为3个阶段, 自然砷仅形成于主要金矿化阶段(阶段Ⅱ), 该阶段形成的主要矿物组合为自然砷-辉锑矿-银金矿-毒砂-辉锑银矿-银黝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 根据自然砷及其共生矿物组合推断包古图金矿主要金矿化阶段的温度为230~170℃, logfO2为−42~ −56.5, log f S2为−13.3 ~ −16.6. 从成矿早期(阶段Ⅰ)到主要金矿化阶段(阶段Ⅱ), 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硫逸度明显降低, 伴随S2−浓度降低, 砷浓度升高. 包古图金矿中的银金矿与自然砷共生, 且含As (0.5 wt%~1.3 wt%), 说明成矿热液中S2−浓度降低时, 其中溶解的砷增大了金的溶解度. 自然砷结晶促使热液体系中的金沉淀形成包古图金矿.  相似文献   

8.
利用加速器质谱(AMS)技术, 通过测量北京地区一年生植物放射性碳同位素(14C), 系统分析了2009 年5~9 月北京地区大气Δ14C 水平和化石源CO2浓度分布. 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地区大气Δ14C最高值为29.6‰±2.2‰, 最低值为-28.2‰±2.5‰, 表现出远郊-近郊-市区依次递减趋势, 这与由人类活动(人口密度、交通流量等)引起的化石源CO2 排放增加呈相反的变化趋势, 即人类活动频繁地区大气Δ14C值较低. 2009 年5~9 月北京地区大气化石源CO2浓度变化范围为(3.9±1.0)~(25.4±1.0) ppm, 每排放1 ppm 化石源CO2可使大气Δ14C水平下降~2.70‰. 用AMS 测量一年生植物14C这一方法, 为快速示踪大气化石源CO2浓度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周锡庚 《科学通报》2000,45(22):2398-2402
3, 5-二甲基吡唑(HPzMe2)在THF溶液中和(C5H5)3Y反应,制得了双核钇配合物[(C5H5)- Y(η 2-PzMe2)(μ -PzMe2)]2 (Ⅰ)和[Y(η 2-PzMe2)2(μ -PzMe2)(μ -THF)]2 (Ⅱ), 后者揭示了一种合成三吡唑基稀土化合物的新方法. 化合物Ⅱ的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显示,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I, 晶胞参数: a = 1.079 8(1) nm, b = 1.081 8(1) nm, c = 1.131 3(1) nm, α = 76.914(2) °, β = 68.940(2) °, γ = 60.510(2) °, V = 1.071 5(2) nm3, Z = 1. 最后的一致性因子 R = 0.044 5. 研究表明, 由于四重桥结构的位阻太大, Me2SiO只能单插入化合物Ⅰ中的Ln—N(桥)键,生成[(C5H5)Y- (η 2-PzMe2) (μ -OSiMe2PzMe2)]2 (Ⅲ), 但不能插入化合物Ⅱ中的Ln?/FONT>N (桥)键.  相似文献   

10.
以α-Na7PW11O39·nH2O, LaCl3·7H2O 和(CH3)4NCl 为原料, 利用常规水溶液方法合成了 2:2 型二聚的单缺位Keggin 结构稀土衍生物[(CH3)4N]4[PW11O39H2La(H2O)4]2·3H2O (1). X 射线 单晶衍射结果表明,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 P-1 空间群, 晶胞参数: a = 1.35383(10) nm, b = 1.60687(12) nm, c = 1.86958(13) nm, α = 65.9630(10)°, β = 83.1650(10)°, γ = 83.6780(10)°, Z = 1, R1 = 0.0589, wR2 = 0.1447. 二聚阴离子{[(α-PW11O39H2)La(H2O)4]2}4-由2个[α-PW11O39]7-缺位阴 离子通过2 个[La(H2O)4]3+配离子连接形成, La3+离子占据[α-PW11O39]7-阴离子的缺位位置, 采 用九配位单加冠四方反棱柱构型, 相邻的2 个单取代阴离子[α-PW11LaO39]4-通过2个La –Ot –W 桥连成二聚物. 热重分析结果表明, 化合物1 在25~600℃范围内表现为两步失重; 循环伏安 行为表明, 化合物1 阴离子在pH 4.3 的水溶液中存在两步可逆的单电子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杨志平  李盼来  王志军  郭庆林  李旭 《科学通报》2009,54(13):1855-1859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单一基质Ca10(Si2O7)3Cl2:Eu2+,Mn2+白色发光材料, 研究发现材料适于近紫外光激发, 发射高亮度的白色光. Eu2+发射中心形成峰值为426和523 nm的特征宽谱, 通过Eu2+向Mn2+的能量传递, 形成了峰值为585 nm的宽谱发射; 红、绿、蓝三色发射带叠加后, 在同一基质中实现了白光发射. 利用Dexter电多极相互作用的能量传递公式, 得出Ca10(Si2O7)3Cl2中Eu2+对Mn2+的能量传递属于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引起的共振能量传递. 利用InGaN管芯(370 nm)激发Ca10(Si2O7)3Cl2:Eu2+,Mn2+材料, 获得了很好的白光发射, 测得的色坐标为(x = 0.323, y = 0.327), 色温为5664 K, 显色指数为85%.  相似文献   

12.
普通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蕴藏许多有利基因. 利用S5 n功能性标记对来自中国14 个不同居群的441 份普通野生稻进行检测, 发现其中18 份可能携带有S5 n 基因, 全部为杂合型, 分别来自5 个居群, 包括广东遂溪13 份, 广西玉林2 份, 海南临高、广东高州和江西东乡各1 份. 进一步对这些材料 S5 座位可能存在的缺失及其两端DNA 进行测序, 发现全部材料缺失的DNA 片段都与已知携带有S5 n 的品种02428 一致, 说明这18 份材料确实存在S5 n  基因. 对其中的15 份材料自交一代进行基因型检测, 检测到3 种不同的基因型植株, 其分离比(S5 i S5 i/S5 j S5 j :S5 n S5 i/j :S5 n S5 n)严重偏离1:2:1, 其中S5 n 的杂合型和纯合型植株比例明显偏少, 说明部分S5 n配子可能无法正常受精. 对4 份代表性材料的S5 座位进行全序列测定并与栽培稻比较, 显示普通野生稻S5 n  序列出现少数碱基的差异. 初步推测S5 n基因在普通野生稻中已形成, 属于古老的基因. 对携带有S5 n材料的胚囊育性进行研究, 发现育性总体偏低, 表明这些材料还可能存在除S5 座位外决定胚囊育性其他座位的互作.  相似文献   

13.
利用碳酸氢铵溶液作为沉淀剂制备了锰、铈共掺钇铝石榴石荧光粉(YAG:Ce,Mn). 实验发现,锰离子的掺入可以增大YAG:Ce 荧光粉的红光发光区范围, 这主要是由于锰离子2E-4A2, 5E-5T2 以及1T2-5T2 能级的跃迁. X 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结果表明, Ce3+(1.032 Å)主要取代Y3+(0.900 Å)格位, Mn4+(0.538 Å)和Mn3+(0.67 Å)主要取代Al3+(0.535 Å)格位. 研究结果表明,YAG:Ce0.06,Mn0.08 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最好, 发光范围最大, 其色坐标为(0.233, 0.194). 由此可见, 在YAG:Ce荧光粉中共掺Mn离子可以改善白光LED (light-emitting diodes)中YAG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4.
Rb(NTO)·H2O的制备、晶体结构和热分解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满成 《科学通报》2000,45(16):1727-1731
通过3-硝基-1,2,4 -三唑-5-酮(NTO)的水溶液与碳酸铷反应, 得到Rb(NTO)·H2O晶体,测定它的单晶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结构参数为:a = 0.633 0(1) nm, b = 0.824 1(2) nm, c = 1.296 4(3) nm; β= 97.90(1)o; V = 0.669 9(2) nm3, Z = 4, Dc = 2.306 g/cm3, μ= 7.365 mm-1, F(000) = 448. 铷与氮和氧形成八配位的配合物, 该配合物通过配位键和氢键堆积为层状结构. 并对热行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丹  李君华 《科学通报》2013,58(3):206-210
利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桥连分子制备氨基官能化介孔SBA-15分子筛. 首先, SBA-15表面的Si-OH与TDI分子中的一个-NCO基反应, 然后, TDI分子中另一端未参与反应的-NCO基与乙二胺分子中的一个-NH2基反应, 通过上述两步反应, -NH2被成功嫁接到介孔SBA-15分子筛表面. 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N2 吸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29Si MAS NMR表征结果表明, -NH2被成功引入到SBA-15分子筛表面, 且材料具有高氨基官能化和良好的介孔结构. 由于金属离子与所嫁接氨基间的络合作用, NH2-SBA-15介孔分子筛对水溶液中的Pb2+, Cr3+, Cd2+, Ag+和Cu2+的吸附率分别为99.9%, 99.7%, 99.8%, 99.5%和99.9%.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功能性标记和测序发掘携带有S5n基因的水稻新种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具有强大的生物学优势, 但杂种F1普遍高度不育, 难以直接利用. S5n基因可以克服由S5基因座位互作引起的杂种不育性. 目前S5n基因已被成功克隆, 该基因功能区存在大片段的缺失DNA, 为快速并准确发掘携带有S5n的水稻新种质提供基础. 本文将S5n基因序列与日本晴相对应序列进行比对, 在S5n基因缺失DNA的两端设计引物, 对已知携带有S5n和不携带有S5n基因(但携带有S5i或S5j)的水稻材料进行PCR扩增检测, 建立S5n基因的功能性标记. 利用该标记对我国水稻微核心种质进行检测, 其中有10个品种的S5座位中存在DNA片段缺失, 这些品种可能携带有S5n基因. 这些品种包括毫补卡、小红谷、老造谷、三磅七十箩、木邦谷、魔王谷内杂、饭毫皮、飞蛾糯2、包协-7B和特青选恢等, 其中除三磅七十箩和老造谷外, 其余的8个品种均未见报道携带有S5n基因. 对存在缺失DNA的10个品种的扩增片段进行测序, 发现全部品种S5座位的缺失DNA片段都与02428和零轮(已知携带有S5n)的一致, 说明这10个品种S5座位的基因也是没有功能的, 证明确实存在S5n基因.  相似文献   

17.
S5n基因是克服水稻亚种间杂种胚囊不育性最主要因子之一, 了解其序列特征对于揭示其起源或进化以及在分子育种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48 份携带有S5n 的栽培稻品种和野生稻为材料, 通过对其S5n 的全序列进行测定, 并选择在 编码区序列差异较大的品种(系)与籼粳测验种进行测交组配F1, 研究不同序列S5n 在克服水稻亚种间杂种胚囊不育性效应的差异. 结果表明, 48 份材料的DNA全序列与对照02428 完全一致的有15 份, 其他33 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 变异位点, 包括 颠换、转换和缺失等, 共有24 个. 编码区的变异主要发生在外显子2, 其中变异最大的8 份材料在1710~1719 bp 处缺失了10 个碱基, 包括尼瓦拉野稻IRW501 和栽培稻品种粤泰B等. S5n序列变异没有偏向性, 说明S5n是中性进化基因. 通过构建S5n 全序列及其编码区编码氨基酸系统NJ 树, 将48 份材料归为4 类, 其中大部分的栽 培稻聚成一类, 普通野生稻聚成一类, 8 份缺失10 个碱基的材料聚为一类, 其他的材料聚成一类. 利用WE-CLSM (whole-mount eosin B-staining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对测交F1 的胚囊育性观察表明, 不同S5n 序列材料组配测交F1 的胚囊育性均比对照明显增加, 彼此间没有显著差异, 显示它们都能克服亚种间的胚囊不育性, 也间接证明S5n 是功能缺失基因.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还原气氛下合成了3Al2O3·2SiO2:Eu2+,Tb3+莫来石发光材料, 通过荧光光谱分析探讨了发光特性及Eu, Tb之间的能量转移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 Tb3+的主发射峰由5D47FJ (J = 4~6)跃迁产生; 当Eu2+和Tb3+共存于3/2-莫来石基质中时, Eu2+对Tb3+具有很强的敏化作用, Eu2+通过电多极相互作用将能量传递给Tb3+, 使得Tb3+的特征发射显著增强, 其临界传递距离R0为0.9 nm. 与Tb单掺杂时的莫来石样品相比, Eu, Tb共掺杂的3/2-莫来石荧光体的绿色发射得到极大的提高, 最佳配比为3Al2O3·2SiO2:0.05Eu, 0.05Tb.  相似文献   

19.
以苯甲醛、环己酮为原料, 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合成了具有液晶性质的化合物2,6-二亚苄基环己酮. 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碱浓度对产率的影响. 产品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以及元素分析予以表征, 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偏光显微镜和流变仪研究了其液晶行为, 证明为近晶相热致液晶. 对化合物晶体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 证实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P2(1)/c, a = 9.586(1) Å, b = 18.391(2) Å, c = 9.433(1) Å, α = 90°, β = 115.816(2)°, γ = 90°, Dc = 1.217 g·cm-3, V = 1496.9(3) Å -3, Z = 4.  相似文献   

20.
Nd3+∶GdAl3(BO3)4晶体的光谱性质和强度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NdxGd1-xAl3 (BO3 )4(简称为NGAB)晶体的光学性质 .测量了NGAB晶体的折射率 ,室温吸收谱及室温荧光谱 .根据J-O理论计算了NGAB晶体的振子强度 ,拟合参数Ωλ(λ =2 ,4,6 )分别为 :Ω2 =1 80 5× 1 0 -20 ,Ω4=1 81 5× 1 0 -20 ,Ω6=3 793× 1 0 -20 (RMS =1 4× 10-7) .计算了NGAB晶体的光谱参数 ,其中τtot=377.5 2 6 μs,βc(4F3/24F11/ 2 ) =0.5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