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科学管理研究》2017,(6):43-46
以科研创新的"孤岛"现象为切入点,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深入探讨我国创新活动中的技术生成生态、技术转化生态、产业创新生态,挖掘创新生态观缺失的关键原因,进而提出我国的科技管理体系的创新生态化变革路径。  相似文献   

2.
11月3日,2012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作了题为《迎接新的产业变革培育良好创新生态》的主旨演讲。本次论坛汇聚了1400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产业变革与创新生态”主题。就企业、产业、区域、政策、文化等多个领域,探讨创新趋势,展望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奇点临近,后发国家依靠新兴产业的崛起发起了追赶战略。本文揭示了南非生物技术产业从国家战略规划制定、地区创新网络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化发展开始,经历机制体制改革,政策转变和市场化发展等诸多变革,逐步形成了具有较强自组织、自演化的创新生态体系,其发展路径和改革方向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配套政策体系、拓展国际创新网络,以及培育市场导向竞争力的创新生态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我国提出了"新工科"概念,新工科倡导重实践、跨学科,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本文从基于"设计思维"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基于真实场景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基于"师生共创"打造教育教学新生态、基于"产教融合"形成多主体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以此提升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凡事预则立     
正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形势,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支撑。过去的一年里,上海科技战线捷报频传,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创业热潮澎湃,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活力也在竞相迸发。诚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所言,我们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提升上海创新"高度",加快上海创新"速度",夯实上海创新"厚度",提高上海创新"浓  相似文献   

6.
正在世界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新一轮城市竞争号角吹响的当下,温州将如何续写创新史、再创新辉煌,巩固提升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面对这道时代"考题",在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上,温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聚焦新动能成长、竞争力提升、高质量发展、新生态营造,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各类要素高密度融合、各路人才有效集聚、产业层次加快提升、创新环境全面构建,以新作为新成效再造  相似文献   

7.
张蕊 《华东科技》2013,(11):57-59
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浦江创新论坛,创设于2008年,论坛以"创新"为主题,坚持国际视野、国家需求,服务自主创新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致力于搭建创新发展交流平台、先进理念传播平台、学界思想争锋平台、官产学研互动平台和最新政策发布平台的高层次国际论坛。浦江创新论坛已举办五届,回顾这五年,也正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五年。2012产业变革与创新生态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巡视员徐美华在2012浦江创新论坛的发布会上指出,世界科技正处于群体性突破和加速化发展阶段,国际金融危机孕育着重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技术融合趋势加快,成果转化周期缩短,科技整合应用的新模式不断出现。技术进步诱发产业变革,世界产业结构持  相似文献   

8.
张慧 《今日科技》2014,(10):54-55
发展科技创业是推动浙江省信息经济大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总结了国外发展科技创业可供浙江省借鉴的经验举措,结合当前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方向,提出浙江省可构建"五位一体"的科技创业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杭州"独角兽"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独角兽"企业在产业变革、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创新中都起到了核心作用,成为产业的新核心,带来全新变革。近年来,杭州紧紧围绕"一号工程"的实施,着力做好"科技、人才、资本"整合文章,各类创新资源要素竞相迸发,形成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的生态系统。目前,杭州独角兽企业共26家,位居全国第三,总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提问引发的思考2017年第8期《中国经济周刊》刊登了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张泰先生的文章《美国创新生态启示录》,在文中,他发问":谷歌、脸谱、思科……这些世界级企业是怎样生成的?"文章告诉读者,其主要原因是把人才、教育、资本、技术、理念、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联邦政府以及州等地方政府的扶持引导有效融合,形成一个独特的、良性运转的创新生态,为创新活动以及技术和产业持续变革提  相似文献   

11.
正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了较成熟的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并逐步呈现出鲜明的"头雁引领"效应,创新生态和创新氛围渐趋完善。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在2019年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科技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同启动"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拟通过上海试验区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强化创新能力,推动人工智能治理,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带动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同时还发布人工智能专项指南,在基础理论、新型算法、脑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科技智囊》2010,(10):30-41
<正>新一轮技术变革与产业转型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围绕"新一轮技术变革与产业转型",我谈四个问题,第一是我们正在发生的新一轮技术变革,怎么把握、认识它。第二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重点是讨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是把握高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规律问题。第四,面对新一轮技术变革,我们应该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来应对。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以其高度的融合性与互通性为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注入了活力,因此,制定推动"互联网+"三大产业的省级创新发展战略、打造"生态协同式"产业创新模式和打造"互联网+"资源整合优化平台,推动社会对互联网平台的创新性利用应成为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的常态化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4.
梁正  李瑞 《科技导报(北京)》2020,38(14):142-147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突破为主导,融合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将会带来制造范式、组织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概述了数字时代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征,分析了数字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相融合带来的全球竞争新格局,探索中国“平台型”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省内     
<正>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要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新一轮产业发展机遇,认真研究互联网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充分挖掘互联网产业资源,努力在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等领域抢占产业制高点,增创发展新优势。以互联网思维大力推进包括产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业文化创新等多方位创新,促进广东产业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转型。  相似文献   

16.
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产业发展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通过系统升维建设良好的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是培育未来产业的关键。从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协同融合的视角,以及产业生态组织、生态网络、生态数字化赋能、空间联系、生态位管理、生态治理机制六个方面分析了未来产业培育的产业与创新生态维度升级的趋势与内容。结合我国区域未来产业的实践需要,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未来产业与创新生态升维路径及其政策建议,包括重视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双生态”联动,分领域打造特色化、专业化的未来产业与创新生态体系;将未来产业高成长顶尖创新型企业纳入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试点,梯次培育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开展城市群未来产业集群体系建设试点,打造一批跨区域未来产业与生态体系示范区;高度重视基石型服务组织的生态效应,发现、支持和培育专业化、高水平基石服务机构;大力加强多元、开放、合作、共生的新型文化体系建设,提升多链协同、跨界融合创新能力;优化产业与创新生态的政策体系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佛山高新区紧紧把握以人工智能、新材料、基因技术、光子芯片等前沿"硬科技"带来的创新机遇,沿着全球产业科技变革方向,用"硬科技"创新推动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先进制造产业由制造为中心日渐变向以创新与服务为中心转变,产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MRO2业务已成为先进制造企业营运的主体。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等飞速发展,引发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提到了智能化和互联网化,其核心是工业大数据,即对设备资产、生产服务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在此大背景下,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实践,结合笔者产品研发经验,研究如何通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对工业设备的生产信息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呈现出一个全新的看待工业维修生态视图,引领企业实现工业互联、挖掘数据价值、创新工业维修生态。  相似文献   

19.
中大创新谷创立于2013年,是国内领先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专注于医疗大健康、新材料、海洋工程、智能制造等领域,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落地广州、珠海、上海等城市,园区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并已构建出了一套科学完整的创新创业"六众"平台融合的创新产业生态孵化体系,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者、企业家、产业家提升和发展,推动科技创新至产业落地,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在走访中大创新谷的过程中,中大创新谷联合创始人、云珠沙龙董事总经理邓敬韬为我们介绍中大创新谷"六众"平台的建设情况及公司未来发展规划等,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六众"平台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生态孵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正当今世界,"两个大局"相互激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越来越凸显,能否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关系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孕育突破性、颠覆性创新成果,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先手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