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济柴190系列柴油机的真实尺寸和实验数据为依据,对二级涡轮增压器的改造方案进行了分析,确立了二级涡轮增压器连接方案。在GT-Power中建立发动机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GT-Power中对二级涡轮增压器进行仿真计算并与原机涡轮增压器进行了对比分析;建立流道模型,设置合适的边界条件对二级涡轮增压系统的内部流场进行分析,分析了原增压器和二级涡轮增压系统的压气端和涡轮端的内部流场分布和运行状况。研究发现新的涡轮增压系统较原机相比的加速性能、动力性能、低转速特性都有提高,相同时间内新增压系统的进气流量更多,使燃油的燃烧更加充分,大大降低了燃油消耗率和废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袁太明 《科技资讯》2009,(5):157-158
介绍了发动机中涡轮增压器的结构特点及性能;分析了涡轮增压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油路故障、气路故障、增压器机件变形、卡死等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同时,结合实例介绍了如何排除涡轮增压发动机故障;最后,就发动机中涡轮增压器的正常使用与保养方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法。仅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周万兵 《科技资讯》2013,(29):91-91,93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发动机的运行性能已处于最佳状态,废气涡轮增压器是唯一能使发动机在工作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输出功率的机械装置,但废气涡轮增压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窜油故障和其工作特性在汽车发动机的大转速变化范围内难以在各种工况下均与发动机实现良好的匹配。经过安装回油电磁阀、冷却系统和增压控制系统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4.
变几何涡轮增压器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军 《科技资讯》2009,(31):95-95
变几何涡轮增压器(英文缩写VGT)属于国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是国家节能降耗缓解石油资源紧缺,强制控制发动机排放污染的急需项目,该技术被誉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开展汽车发动机节能降耗、降低排放烟度、提高低速,当前最现实可行的技术方法之一就是应用变几何涡轮增压器。它解决了常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存在的油耗大、低速扭矩特性差、起动响应慢和低速排放烟度大等缺陷。  相似文献   

5.
基于发动机一维性能仿真计算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型轿车用柴油机的废气涡轮增压系统能量流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动机排气能量在涡轮机-压气机-中冷器中的传递过程,得出了涡轮机回收排气能量的潜力和增压系统的能量流特性.结果表明:增压系统能量流分布和排气能量回收效率主要取决于发动机和增压器的运行工况;外特性下,在增压...  相似文献   

6.
涡轮增压器与汽油机数值匹配的传统研究主要侧重于外特性工况,但单一的外特性工况匹配合理不能保证涡轮增压器与汽油机在整个工作范围都匹配合理。针对涡轮增压器数值匹配过程中仅研究外特性工况的局限,阐述了三线工况法的基本原理,通过GT-Power软件建立一款直喷涡轮增压汽油机的全负荷热力学模型,并将该模型向部分负荷工况扩展为适用于三线工况法的热力学模型,最后将热力学模型应用于3款增压器的匹配研究。结果表明:三线工况法可直观地反映出原增压器与发动机在整个工作范围的匹配问题,利用此评价方法重新选配增压器后,可提升增压器与发动机在整个工作范围的匹配性能。三线工况法克服了仅研究外特性工况的局限,为预选及优化增压器提供了一种数值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大量的工程机械,大部分都采用有涡轮增压的发动机。因此,涡轮增压器的正确使用直接影响柴油发动机功率的正常发挥。1涡轮增压器的原理涡轮增压器是柴油发动机的一个进气增压组合部件,是一种叶片式机械,其转速40 000~70 000 r/min。安装在排气总管的法兰盘上,涡轮位于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瞬态工况下使用不同的废气旁通阀PID目标控制策略,建立涡轮增压汽油机瞬态计算模型.对发动机定转矩加减速工况下的瞬态响应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原机响应特性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定转矩加速工况下,以适当增大的各固定转速下增压压力作为瞬态控制目标值,可以显著改善发动机的瞬态响应.在发动机定转矩减速工况下,采用前期适当延长废气旁通阀全开的时间,待转速下降到1.25倍目标转速后,控制目标切换到增压压力的控制策略能够缩短发动机的响应时间.与此同时,采用废气旁通阀瞬态控制方法,不仅能够提升涡轮增压汽油机瞬态响应性能,而且可以防止瞬态工况下增压器超速和喘振.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涡轮增压器对环境的适应性,以满足柴油机功率的要求.采用图解的方法,分析了船舶增压柴油机压气机运行点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得出了压气机特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趋势,通过试验和计算实例对压气机参数变化进行验证,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所获结论有助于轮机管理人员对不同温度下涡轮增压柴油机的工作性能进行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电控旁通阀涡轮增压器匹配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发动机性能仿真软件GT-power建立了带废气旁通阀电控系统的涡轮增压汽油机模型,基于增压压力随旁通阀开度变化的情况,确定了控制系统的特性参数值.根据不同增压压力下涡前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汽油机动力性能的要求对废气旁通阀开度进行标定,分析了增压器与汽油机联合运行性能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选配的小尺寸涡轮确保了汽油机的低速性能;建立的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增压压力多目标值的连续控制,高速时没有发生因增压压力过高而导致爆燃和增压器超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提高车用增压柴油机低速扭矩性能的试验研究⒇王晓放邱东黄钟岳王世王宣周海(大连理工大学动力工程系116024)关键词:增压柴油机;低速特性;试验分类号:TK411.8废气涡轮增压技术是提高柴油机升功率的有效方法.但对转速与负荷都在较大范围内变化的车用柴...  相似文献   

12.
由于所受工况瞬态多变且工作环境恶劣,所以风力发电机组是一个复杂、多变量、非线性的不确定系统,因此,整机性能分析是风力发电机系统设计的关键.引入了风力机的动态人流(GDW)理论,在Matlab中建立了600 kW失速型水平轴风力机的气动力,在Simulink传动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叶片的气弹耦合性,并在ADAMS中建立了包含柔性叶片和塔架的风力机整机虚拟样机模型,将三者联系起来建立了联合仿真模型.分析了风力机的功率系数、额定功率以及叶片与塔架的变形.与Bladed的分析计算结果相比较,结果证明了仿真方法及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发电复合涡轮形式对发动机余热回收效果的影响,建立了详细的某重型柴油机废气涡轮回收整车仿真平台,构建了电辅助复合涡轮、并联复合涡轮、纯电动复合涡轮和串联复合涡轮4种形式废气能量回收方案,对比分析了这4种典型的复合涡轮结构在发动机外特性、瞬态工况和道路运行工况下的废气能量转换效率及节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驾驶工况应选用不同的复合涡轮形式;采用基于涡前压力动态优化控制,是实现发动机功率与涡轮发电功率合理分配、达到发动机总体效率优化的关键.研究结果对于复合涡轮结构选型以及发电复合涡轮与发动机的匹配与集成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氢气机循环的热力学分析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氢发动机各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建立了氢气机循环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氢气机有良好的燃烧特性和散热条件,其热效率与常规燃料相当,当过量空气系数在合适的范围内变化时,发动机可以正常工作,正确地选择压缩比是发动机正常工作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采集涡轮增压器的各性能参数并检测转子的设计水平,设计并搭建涡轮增压器测试台架.基于Lab VIEW软件图形化环境开发一套具有数据采集、处理、显示及保存等功能的测试系统.对某型号性能样机进行压气机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涡轮增压器性能测试台架工作稳定,能够准确采集增压器的各性能参数;转子设计水平符合要求;设计开发的测试系统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测试过程自动化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汽轮机在线性能分析BP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汽轮机在线性能分析系统的健壮性、精确性和抗干扰能力,对BP网络算法进行拓展,增强其网络功能。使之能够分析网络输入参数偏差对输出参数的影响,建立了一种新的汽机在线性能分析模型.与常规在线分析模型相比,该模型只需常规模型输入参数个数的1/5,大大减小了测量设备损坏对在线系统的影响;而且该模型分析结果精确、可靠,测定的热耗结果与常规分析结果误差不超过1%.另外,该模型容错性能良好,参数在2%内波动对分析结果无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符号树Shannon熵的汽油机瞬态排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汽油机瞬态工况的内涵,提出了瞬态工况下如何评价尾气排放量的问题,给出了二进制划分下符号树结构及其Shannon熵的计算方法.在3种试验汽油机分别处于冷起动、暖机和加速-滑行这3种瞬态工况时,用符号树Shannon熵值评估尾气中的HC和CO排放量.  相似文献   

18.
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性能试验台测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性能试验台测控系统,通过对压气机性能试验原理的分析,确定了压气机性能试验台测量参数和控制方法;对性能试验台测控系统硬件和软件部分进行了设计,编写了各模块的软件程序,使压气机性能整个试验过程实现了管理、控制一体化. 该系统已应用于实际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性能试验台上,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