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氰胺(dicyandiamide)又称氰基胍(cyanoglmnjdine),是合成新型材料如密胺塑料和药物如巴比土酸盐和胍基衍生物等的主要原料,应用十分广泛。然而,关于双氰胺的取代反应,特别是四取代反应的研究工作还未见报道。我们在此报道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双氰胺取代反应的研究工作。 在一般条件下双氰胺很难发生四取代反应,Suyama等曾尝试用非直接烷基化的方法来制取双氰胺的四取代产物,但未获成功,这也是至今未见报道的原因之一。我们认为,双氰胺进行四取代反应的困难在于其发生取代反应后增加了取代基与氰亚氨基的立体位阻效应,阻碍了进一步的反应。我们尝试使用相转移催化剂来克服上述困难。实验结果表明,相转移催化剂对于这一反应具有异常的活性。在碱的水溶液-甲苯中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如四丁基溴化铵、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等),双氰胺与卤代物(RX)可顺利地进行烷基化反应,得到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从左旋樟脑磺酸出发, 经氧化、Curtius重排、还原等步骤合成得到一类新型手性相转移催化剂. 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催化剂的晶体结构. 这类新型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可以有效地催化查尔酮分子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3.
从左旋樟脑磺酸出发,经氧化、Curtius重排、还原等步骤合成得到一类新型手性相转移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催化剂的晶体结构。这类新型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可以有效的催化查尔酮分子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4.
张景龄 《科学通报》1983,28(5):277-277
由于受到原料来源和合成方法的限制,O,O-二烷基-β,β-二烷基乙烯基膦酸酯是目前报道较少的一类膦化合物。Mikolajczyk在不用催化剂的液/液两相体系中,用双(O,O-二乙基膦酸基)甲烷为原料,由wittig-Horner反应合成了β-一元取代的乙烯基膦酸酯,但所用的羰基化合物仅限于芳香醛。从这类反应的文献报道中,我们看到即使在相转移剂的作用下,在液/液体系中,膦  相似文献   

5.
相转移催化(Phase Transfer Catalysis)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在有机合成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并具有独特的优点:反应速度快、反应温度低、转化率高、可省去昂贵的溶剂等。这类催化剂一般是鎓盐、鏻盐和大环醚(冠醚、穴醚)。近年来,相转移催化已开始应用在高分子合成方面。例如用冠醚  相似文献   

6.
汪浩 《科学通报》1994,39(22):2059-2059
Bi系超导体中由于2201,2212等低温相不同程度地与2223相共生,使制备高T_c的2223相样品十分困难.掺Pb掺F能增强高温相的形成,并获得零电阻温度分别为107K和118K的2223相超导体.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实验结果指出,在不掺杂的条件下一步直接合成铋系超导体,很难得到2223相为主要成分,零电阻温度T_(CO)超过100K的样品.本研究采用先制备Bi_2Sr_2CaCu_2O_8样品,再与CaO,CuO反应的两步法合成2223相的样品,表明它比一步合成Bi_2Sr_2Ca_3CuO_(10)的效果要好得多,并对这两种不同方法合成2223相铋系样品的结果进行了化学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启松 《科学通报》1981,26(1):46-46
由于T_4 RNA连接酶的应用,酶促合成多核苷酸已取得很大进展。不过,这些反应都是在液相中进行的。在液相中反应为充分利用酶的活性是有利的,但它仍旧存在着分离周期长、操作损失大等缺陷,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我们尝试了用固相法酶促合成寡聚核苷酸。所用载体为Sepharose(4B),它预先被溴化氰活化,再与8-(6氨基己基)-氨基-3′腺苷酸  相似文献   

8.
袁国卿 《科学通报》1992,37(14):1292-1292
甲醇通过铑的作用羰基化合成乙酸的反应,被认为是在有机化学领域的重大成就。在为数众多的催化剂中,铑的小分子配合物以其反应条件温和、高活性和高选择性而被广泛研究。其中Monsanto的均相催化法成功地应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然而,均相催化剂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例如,不稳定、对设备的特别要求及铑的回收工艺复杂等。近年来,科学家们  相似文献   

9.
朱铭  李艳荣  罗俊  周锡庚 《科学通报》2003,48(16):1764-1766
研究了多组分体系中茂基稀土化合物的固相反应, 揭示了配位溶剂分子与反应物性质对该固相反应的影响, 为茂基稀土化合物合成提供了一种简便、经济的新方法. 利用Cp2YbPz(HPz) (Cp = C5H5)的固相热分解反应, 成功合成出液相反应中无法得到的稀土有机化合物[CpYbPz2]2.  相似文献   

10.
固相反应合成M(biN)_nCl_2配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昌雄 《科学通报》1993,38(23):2207-2207
固-固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优点,在原子簇合成、直接法固相制备化合物等方面已有所表现。研究表明,在溶液中快速进行的连续反应如在固相中进行,速度会降低,而且控制适当的条件可使反应停留在任意一个中间产物上,这在溶液中是难以做到的。基于此,我们用固-固反应制备了M(biN)_xCl_2[I],  相似文献   

11.
张志权  孙鹏  高曌  邵元华 《科学通报》2002,47(23):1802-1806
分别以亚铁氰化钾和现场所产生的二藏铁阳离子(Fc^ )作为冰相和有机相的电活性物质,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和微电极技术研究了在低温条件下冰/1,2-二氯乙烷界面上的电子转移反应。选择合知的共同离子四丁基铵阳离子(TBA^ )来控制界面电位,利用SECM得到的正、负反馈信息,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界面电位差驱动的液/液界面上的电子转移反应,并通过拟合实验和理论数据得到了此异相界面电子反应速率常数等。实验结果验证了此反应动力学常数是由界面电位差所决定的。在相变的温度时,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有一个大的改变,实验结果反映了相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杨晓娟 《科学通报》1995,40(15):1386-1386
近期,我们集中研究了金属羰基化合物氧转移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 ,这项研究的重要应用背景之一是合成特殊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关键步骤是起始物中部分羰基配体被氧转移试剂湮灭生成配位不饱和中间体“M·Solvent”,后者再与选定配体或E结合得到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高忆慈 《科学通报》1994,39(24):2250-2250
近期报道了研究氧原子转移反应的第一批定量结果.这种氧原子转移反应是氧供体中的一个氧原子转移到配合物的羰碳原子上形成CO_2而离开体系(反应式(1))为驱动力,使反应得以在温和条件下实现.  相似文献   

14.
尤洪鹏 《科学通报》1995,40(13):1194-1194
我们曾提出,电子组态具有共轭性的一对三价稀土离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实现电子转移而产生价态变化.价态变化会明显改变材料的功能特性,因此,研究稀土元素价态变化,对新型功能材料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研究了SrF_2:xEu,yTb磷光体中Eu-Tb的价态变化,发现SrF_2中,电子组态共轭的Eu~(3+)与Tb~(3+)在本实验条件下,可以实现电子转移.这一现象的发现有助于了解团相反应中稀土离子价态变化的规律.为寻找共轭稀土离子对之间实现电子转移条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1-甲基萘促进的碱金属-C_(60)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祖恩 《科学通报》1995,40(10):906-906
碱金属-C_(60)负离子盐是C_(60)合成化学中重要的前体物质.例如,利用特定氧化态的C_(60)负离子可望实现对碳笼的高选择性化学修饰.C_(60)与碱金属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通常在气-气相或固-气相中进行,该方法的主要缺点在于: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200~400℃)和较长的反应时间(10~15d).虽然有C_(60)和碱金属在四氢呋喃(THF)溶液中直接反应的报道,但由于起始原料都不溶于THF,因此需借助长时间强超声振荡来促进它们之间的电子转移,从而使电子转移数目难以控制.我们发现,常温下1-甲基萘作为电子传递媒介体,能有效促进碱金属-C_(60)之间的电子转移,该反应具有条件温和、速度快、电子转移数目可精确控制等优点,为进一步研究碱金属-C_(60)负离子盐的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6.
金鹰泰 《科学通报》1985,30(6):435-435
从均相催化剂溶液中分离出活性体是研究Ziegler-Natta催化剂结构的最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CF_3COO)_2LnCl·EtOH—Et_3Al均相催化组分的反应,按文献[1]方法合成了六种轻稀土双金属络合物。在合成含Nd—Al双金属络合物时,当改变Al/Nd摩尔比(10~15)、反应  相似文献   

17.
胡安华  常亮  左智伟 《科学通报》2019,64(18):1878-1886
在绿色、经济的反应条件下实现甲烷的直接转化一直是化工能源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在过去的10年中,有机合成化学家们相继发展了多种甲烷均相转化方法,为利用丰富的甲烷作为化工原料来合成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提供了新的转化途径.本文从反应作用机制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甲烷均相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过渡金属和主族金属参与的,以及光促进的甲烷均相转化等.在这些研究进展中,过渡金属催化的甲烷转化方法占据主要,涌现了对甲烷碳氢键进行亲电活化、氧化加成和卡宾插入等多种不同活化机制.引人注意的是,光催化模式利用清洁的光能为反应提供能量,为甲烷的均相转化提供了一种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化学转化方案.文末对发展更多高效的光促甲烷转化反应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朱文杰 《科学通报》1994,39(1):28-28
自从高T_c铜氧化物超导体发现以来,许多相关超导相已相继合成出来,它们均含有二维铜氧面,连结铜氧面并作为载流子库的结构单元有很多种,如(BiO)_2,(TIO)_2,CuO链和TIO层等等.最近Putilin等发现含Hg的超导体 HgBa_2CuO_(4 δ),它含有一个铜氧面,T_c为94K.含更多铜氧面的Hg系超导相也已发现,其抗磁转变T_c高达134K.采用高压合成方法可制得1212,1223,1234超导相,常压合成也可制备出1212,1223超导相,但其制备  相似文献   

19.
对映选择性催化萘普生乙酯水解的多克隆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允金 《科学通报》1997,42(4):386-388
根据酶的活性中心能专一性地结合反应的过渡态,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催化反应进行的原理,模拟反应的过渡态,设计并合成一有机分子(其空间结构和电荷分布方面都与反应的过渡态相类似)作为半抗原联接载体蛋白后免疫动物,经细胞杂交技术,成功地获得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这种把抗体的极其多样性和酶的巨大的催化能力等特性结合在一起的催化抗体,为传统的化学和免疫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方向。自报道第一例能催化酯水解的抗体以来,催化抗体己显示能催化多种反应,包括了酶催化的所有反应类型,如水解反应、基团转移反应、异构化反应、裂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一些双分子反应等。因此,设计具有特异性的催化抗体,在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无疑将显示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直接胺化绿色合成芳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彤  胡常伟  付真金  田安民 《科学通报》2002,47(14):1041-1043
芳胺不仅是广泛应用于染料、农药、医药、橡胶助剂及异氰酸酯生产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也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其传统合成方法都是多步骤的.以苯胺为例,需先将苯硝化,再对硝基苯进行催化加氢或其他条件下的还原[1~6],或用苯酚、卤代苯与氨基置换而得到[7~10].这些方法原子利用率低,操作条件苛刻,副产物多,对环境危害大,因而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直接胺化合成苯胺将多步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