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东科技》2011,20(15):6-6
广东5.97亿揽人才第二批引进20个创新科研团队,其中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继引进首批11支创新科研团队和15名领军人才之后,我省引进的第二批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于6月2日正式亮相。“基因沉默技术与治疗研发团队”等20个团队入选我省引进第二批创新科研团队,杰马里·莱恩等17人入选我省引进第二批领军人才。在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2名,诺贝尔奖评委1名。  相似文献   

2.
专家     
广东人非常务实,把务实和前瞻结合起来,需要桥梁,而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则是提供这样的具体平台来发扬我们务实的作风,产出前瞻性成果。引进创新团队的主要目的是从技术层面上把发现与发明转化为经济效益,所以甄选团队时我们非常关注团队有什么项目,能否有实质性的创造,非常注重团队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广东在生物医药技术方面欠缺的是转化人才,广东必须重视把研究、理念变成产品。因此,我更看重创新的人才团队,单独一个人很难完成又研究又转化又推销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媒体     
, 《广东科技》2012,21(20):16-17
"双引计划"是战略选择!人才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引进领军人才是广东省规划人才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在2008年的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从战略层面上规划广东人才发展。2009年,广东启动了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对引进国内外一流创新和科研团队,省财政给予1000万元到1亿元的专项工作经费;专门成立了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办公室,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和人才的引进工作提供保障。(来源: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4.
媒体     
, 《广东科技》2012,21(20):16-16
“双引计划”是战略选择!人才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引进领军人才是广东省规划人才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在2008年的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从战略层面上规划广东人才发展。  相似文献   

5.
《广东科技》2011,(5):40-41
【序曲】广东启动首批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申报 2009年11月,广东启动第一批引进世界一流创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申报。今后每年也将对引进创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进行1-2次集中评审。最终通过评审入选者,属世界一流创新科研团队的将获得省财政给予的8000万元至1亿元专项工作经费  相似文献   

6.
正记者从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我市在2013年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第四批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和"扬帆计划"竞争性扶持市县重点人才工程、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引进紧缺拔尖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等项目评审中,实现较大突破,取得良好成绩。目前,相关入选项目已在媒体公示。据了解,在省"珠江人才计划"的评审中,我市广东益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淀粉功能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团队"和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印制电路特种电子化学品创新团队"入选省第四批"创新创业团队",这是省"珠江人  相似文献   

7.
陈敏 《广东科技》2014,(17):83-87
人才是第一资源。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人才要素。为加快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决定》提出“深入实施全省重大人才工程,推进实施珠江人才计划、扬帆计划等重大人才计划……大力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培养一批素质高、复合型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广东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了解科技人才的重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欢迎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广东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求贤若渴的精神,期待再造“孔雀东南飞”的盛况,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8.
, 《广东科技》2012,21(20):17-17
我省首创引进创新科研团队模式,表现出来的3个首次——在全国首次由政府组织评审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在全国首次引进外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全国首次以引进科技创新团队的形式吸纳海外高层次人才,极大地表明了广东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对人才引进的决心和力度之大。  相似文献   

9.
, 《广东科技》2012,21(20):19-23
在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授牌仪式上,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广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玉妹回顾了我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专项工作的背景,总结了取得的成效,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在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实施三周年之际,本刊节选李玉妹部长的讲话稿,梳理和呈现引进创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对广东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在"大转型"时代对人才工作的深层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为进一步引导人才向欠发达地区流动,广东省规定,粤东西北地区引进的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如入选"珠江人才计划"将免于评审,直接入选"扬帆计划",享受政策双重奖励。在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下,粤东西北地区在第四批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中终于实现"零的突破"。去年12月,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珠江人才计划"和"扬帆计划"各项目拟入选对象公告,由广东益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为来自汕头的企业)引进的淀粉功能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团队和印制电路特种电子化学品创新团队赫然在列。  相似文献   

11.
, 《广东科技》2012,21(20):12-12
中组部李源潮部长高度评价广东省整团队成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做法,并两次对广东实施团队引才计划做了批示,第一次是2010年在广东省报送的人才专报上批示:“广东引进人才团队成效显著,他们的经验请(中组部)人才局总结推广”。第二次是2012年1月30日,给中组部有关部门批示:“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等引进人才情况要用‘组工要情’刊登(送中央政治局常委阅)”。  相似文献   

12.
, 《广东科技》2012,21(20):17-17
通过引进首批创新科研团队,广东省已经探索出以“人才引进人才,以人才培养人才”的创新模式。广东省首批创新科研团队共93名成员,引进一年后扩充到了两百多名,绝大部分新引进成员均来自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知名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3.
, 《广东科技》2012,21(20):17-17
2009年11月,广东省向社会发布引进创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申报工作公告,由于政府对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工作支持力度大、资助额度高,这项工作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据了解,像广东这样。由省级政府直接来组织实施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做法,在全国口属首次。  相似文献   

14.
《广东科技》2010,19(15):9-9
<正>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于6月底到中山大学就创新科研团队建设进行专题调研。省科技厅(具体负责创新科研团队引进工作的单位)厅长李兴华陪同前往。汪洋强调,要转变广东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解决广东人才短缺的问题,充分发挥广东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15.
《广东科技》2011,(15):6
继引进首批11支创新科研团队和15名领军人才之后,我省引进的第二批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于6月2日正式亮相。"基因沉默技术与治疗研发团队"等20个团队入选我省引进第二批创新科研团队,杰马里·莱恩等17人入选我省引进第二批领军人才。在引进的  相似文献   

16.
, 《广东科技》2012,21(20):13-13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认为,科研团队带来的项目对广东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2009年,广东在全国首开以团队形式规模化引进高层次人才之先河,并实现专项经费一次性下拨,30%经费可用于人员费、2%经费可自由支配等引才重大政策突破,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开拓了广东招才引智的全新局面。前两批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为广东省带来了一大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高层次人才,一批创新成果有望在2~3年内实现产业化,预计产生数千亿元的产值。  相似文献   

17.
在计划中,加强广西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被提到相当重要的地位。目标要求首先要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及团队。围绕我区重点产业,继续推进“人才小高地”建设,启动实施科技领车人才计划,设立自治区高层次创新人才专项资金,结合广西科研需求和基础条件、学科建设,针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创新工作机制,三年内引进60名“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突出贡献专家、  相似文献   

18.
, 《广东科技》2012,21(20):16-16
在引进人才过程中,广东各级政府不仅主动为企业牵线搭桥,而且运用“看得见的手”,出巨资在全国首开以团队形式规模化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先河。前两批团队仅省级层面引进人才的资金就达到8.5亿元。目前,第三批引进团队已确定。  相似文献   

19.
, 《广东科技》2012,21(20):16-16
曾在上世纪90年代重奖科技人才引起轰动的广东,为加快创新型广东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奖励力度,出台一系列“引才引智”政策:拟用8000万至1亿元的工作经费,引进广东省优先发展产业急需的国际一流创新和科研团队;用3000万至5000万元的经费引进国内顶尖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和科研团队;用1000万至2000万元的经费引进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和科研团队;同时重点引进两院院士和相同等级担任省级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工程项目首席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专家,每人一次性提供5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和100万元(税后)住房补贴。  相似文献   

20.
, 《广东科技》2012,21(20):15-15
中山市加大对创新科研团队和人才的扶持力度,出台专门政策。《中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2011-2012年)》指出,中山将用5~10年时间,重点引进和扶持100个拥有国内外前沿研发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科研团队,争取10家左右入选省级创新科研团队,加快实现“中山制造”向“中山创造”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